這樣的北韃國不亡國就已經不錯了,所以,你要指著他還能馬上集結騎兵來攻打中原,那是不可能的。
黎塘說道:“倒真是希望韃子們內亂的時間越長越好……”
“時間不會短的,據我所知,在北韃國有地位的王子一共有二十一個,還有一些是侍女生的沒有什么名號,但也有十幾個,應該還有很多沒有成年的……”蘇澤安有些高興的說道。
黎塘眨眨眼:“這北韃國王有這么多兒女,生前,那一定很得意。”
“是的,這是他引以為傲的地方。”說到這里蘇澤安停頓了一下,聲音帶著笑意:“估計老國王從來沒想到,兒女多了,反而是內亂的源頭。”
沈棲在一旁輕聲的道:“綜合所有的消息分析,這次內亂少則三年多則五年以上,我們要抓緊練兵,同時要大力發展民生了……”
這些韃子們狼子野心,搶中原都搶習慣了,不管誰當上國王,為了樹立威信,首先很可能要拿南梁國開刀,那時候又是他們進犯中原的時刻。
可惜,路途遙遠,南梁國的士兵在野狼山這一戰折損很多,本身在騎兵就沒有過多的優勢,所以就算是他們撤退了,刨去計劃中另外的安排,南梁國的大軍也不可能繼續追擊下去。
但是,沈棲并不準備給韃子進攻中原的機會。
在有生之年,他會讓野狼山一戰,成為最后一戰!
沈棲走出大帳,負手而立在晨光之下。
看了一眼北面的方向,又轉頭望向京城,低低的道:“該回京城了。”
野狼山短時間之內不會再有戰斗,接下來要班師回朝,論功行賞了。
沈棲直接帶著他的兩位元帥回京城,蘇澤安是老將了,這么多年堅守在第一道防線上,功勞最高,他是應該回京城參加慶功宴的。
這里有兩個副將暫時接手。
等蘇澤安從京城回來,他會負責金州和丘州兩個城池的所有防御。
金州和秋州就要合在一起了,所以朝廷也該派一個知府過來管理民生。
以前是沒有的,因為種種的原因,只有一個參將管理這些事務。
這里安定下來,當然要大力發展民生了。
安排好之后,大軍就開拔了。
朝廷這里早就接到了消息,整個京城都洋溢在熱烈喜慶的氣氛之中。
皇宮里更是如此。
沈昭知道北韃國老國王已經死了的消息之后,心里的最后一點陰影徹底的散去了,那一天,她找來夏云桐,只有她們兩個。
沈昭喝醉了,一邊哭一邊笑……
夏云桐自然知道她的心情,吩咐翠竹按照她說的方法去熬醒酒湯,她則是安靜的陪在她的身旁。
太皇太后本來是想將沈昭接進宮里的,可當派去的人回來與她說,大長公主正在與攝政王爺的未婚妻夏云桐一起喝酒,嘆了一口氣,就不再管了。
一個多月后。
沈棲帶著兩個元帥和凱旋而歸的將士們,順利的到達京城的地界,在十里之外,扎下了營地。
畢竟他們帶著兵,不可能就這么進京城。
需要的程序,可是復雜的很。
新上任的禮部尚書是第一次操辦這么大的盛事,興奮得幾天幾夜睡不著。
沈知寒有些發愁,國庫真的是空了。
將士們凱旋而歸,一定要論功行賞的。
賞什么呢?
當然是金銀珠寶了。
可國庫真的是沒有多少了啊。
這一次打仗還不像別的戰爭,可以獲些金銀珠寶回來,這一次就是防御戰,而那些韃子們在金州城也沒留下什么東西。
大臣們連夜商議。
沈哲坐在椅子上,皺著小眉頭,心里也在琢磨著,但他的思緒卻飄向了涼水灣村。
在涼水灣村,雖然呆的時間不長,可和那些小孩們玩的也很好。
關鍵是朵朵姐人緣好,自然而然的大家也都喜歡和他玩兒。
如今在東山書院讀書的小柱子曾經和他說過,他此生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在村子東頭蓋上三間茅草屋,種上三畝地,要是能有一頭牛,那他這輩子就太幸福了。
小柱子聰明伶俐,很有眼力見,跟著一起來了京城。
本來沈四哥想將他帶在身邊的。
卻沒想到,他在讀書上還很有天賦,既然有這樣的才能,那帶到軍營就有些不大合適了,所以就送他去了東山的書院。
聽書院的夫子反饋,他學的很是不錯,在同齡人中名列前茅。
當然了,現在的小柱子想法肯定變了,他應該是想考上狀元為國效力,而不是蓋上三間茅草屋買上一頭牛去種三畝地。
想到這里,沈哲忽然咳嗽了一聲,在底下議論的大臣們又都看向了坐在上面的小皇帝。
六王爺忙道:“皇上,可是有什么辦法?”
沈哲淡淡的小眼神掃視了一眼坐在下面的一些心腹大臣,他知道,并不是他們沒有能力,而是因為這一場戰爭消耗過大。
再加上本來就沒什么基礎,是朝廷太窮了。
人家當皇帝,都是有一大筆家業可以繼承的,到他這里,真的是一窮二白。
能將這場仗打下來,應該說是全民一心的結果。
“各位愛卿,我年齡小,很多事情都不懂,也不大清楚,我說出來也就是做個參考。”
這是沈哲愛說的話。
這幾個大臣面面相覷,這小皇帝每次說事的時候,都會是這樣的開場白,年齡小,說句實話,還真沒人敢小看他,不是因為他是皇帝,而是因為這小孩兒真的很厲害。
眾位大臣都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
沈哲也不管他們是真心還是假意,聲音軟軟的說道:“我覺得有很多的將領會喜歡宅子和土地,有一些是其他州府貧寒人家出去的將領,立了軍功,如果能在老家以朝廷的名義給他們的爹娘修上一座大宅子,分上幾十畝地,我估計,比給他們金銀珠寶他們還要開心……”
停頓了一下,沈哲又說道:“當然了,想要實行也很麻煩,但要論功行賞,功勞大的就大宅子,然后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