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美食在現代爆火了佛跳墻(一)(求推薦求收藏)→
這一年的年節,余家不準備回饒鄉,小院子里日益熱鬧,時不時地便是歡聲笑語。
大黃照例跟著主人前來遛彎兒,這條路它走過了千百遍,哪里多了一顆小石子,它都記得清清楚楚。撩起后腿撒潑似地淋出一串黃水,它舒服得小眼珠子都瞇了起來。
「大黃,快點!」武國良在前頭喊。
大黃豎起耳朵,扭頭看了看身后的墻角,水漬暈成一灘,擴散成一個大圈,它滿意吐了吐舌頭,邁開了步伐。
今日是除夕夜,余簡沒去食肆,留在小院里準備大飯。黃暖和陳心怡也沒回饒鄉,還把爺爺奶奶一同接了過來,小院子里架起了兩張大圓桌,余奶奶樂呵呵著指揮著小輩們布置。
廚房里,余簡安靜地看著炭爐上的砂鍋,這是今夜的大菜——佛跳墻。
唐淵端了水果進來,塞了一顆紅彤彤的草莓進她嘴里。余簡下意識地咬了一口,被突如其來的涼意冰住了舌尖,冷不丁地打了個寒顫。
唐淵湊過來:「草莓甜不甜?」
余簡瞟了他一眼,「你很閑?」
「還行還行。」唐淵笑,蘭亭軒有楊建新在,他很放心。黃毛難得回一趟國,吵著要來吃一頓地道的大飯,唐淵征得了余簡的同意,這才把他帶了過來。
但是——
也沒讓他閑著,扔到武國良的廚房里去做餐后小甜點了。同行的,還有一直對他好奇滿滿的黃暖。這兩個人從一見面就不對付,嘴皮子耍了一頓又一頓,相互都不饒人。唐淵被他倆吵得腦袋都大了,索性打了個包一同送走,樂得清閑。
「要幫忙嗎?」他指了指碳爐上不停冒出熱氣的砂鍋,隱隱約約有一股香味傳出來,縈繞在鼻間,等他再聞,就消散不見。
他有些好奇,眼前這兩個土黃色的東西說是砂鍋,更像是陶壺,綴著雙耳,蓋子邊緣還用白色紗布圍了個嚴嚴實實,就留了一個米粒般的小圓孔,往外呼呼地冒著熱氣。
余簡做這道菜,一是正巧年節,二是……黃暖實在是太煩人了!自從在魔都吃了一回佛跳墻,那可是隔三岔五就要在她耳邊念叨上幾番,甚至連激將法都用上了。偏偏余簡還吃她這一套,結果剛答應下來,就見兩個閨蜜相互擊了個掌,慶祝計謀得逞。
并且,就在前幾天,兩人不知道從哪里抬過來滿滿一袋子的食材。遼東海參、進口鮑魚、南方的花膠、北方的魚肉,還有不常見的菌子野菇,水里、山中、天上,幾乎都有了,堵上了她最后拒絕的機會。
行吧,那就做吧。
在這之前,還跟遠在羊城的陳阿春取了取經,陳大廚一點也不藏私,把其中最關鍵的地方向她一一說明,還讓她做好了拍個視頻發給他看看,很是關心這滿壇香最終呈現的效果。
老雞炒制、排骨鮮炸、豬蹄悶得軟糯,這是佛跳墻中頭層湯底的香;海貨要經過泡發和煨煮,才能形成第二層湯底的鮮;再有各類菌子的加持,融合為第三層湯底的異。層層疊進,又完美融合,這才是佛跳墻的真諦。
頭先唐淵看到的砂鍋,其實是余簡買回來的酒壇子,里頭曾經裝滿了醇厚濃香的酒液,就算經過了沖刷,這酒香已經滲入到壇子的每一個縫隙中。
底部放上竹篾,將炒制好的老鴨老雞排骨,層層碼入壇中,不需要加一滴酒,用冷雪頂端最干凈的那一層化成水,加入其中,再用荷葉封口。底部熱火源源不斷,湯汽沖上荷葉凝成滾珠,又緩緩滴落。而壇底的竹篾,在熱溫中散發出竹香,與壇壁的酒香混合,逐漸交融。
一連煨上三次,每煨一次,加入一層不同的材料,直到所有的食材在一整個壇子里匯合,用蓋子封住,邊緣再次淋上高度白酒,讓酒氣蒸發,最有一次刷洗壇中食
「叮咚叮咚——」手機發出陣陣聲響,打斷了余簡的思路,一看屏幕,是陳大廚打來的視頻。接起,只聽得陳阿春語氣中滿是欣喜:「余丫頭,你這改良的方法,真的讓佛跳墻的品級又提高了一層!你是怎么想到用竹篾的?」
余簡笑瞇瞇:「古法中燉肉不是都會用到嘛。而且你說過,總覺得自己做的佛跳墻差了一點什么,我仔細研究了一番,應該就是少了一絲竹葉的清香。」
陳阿春這下,對她是心服口服,阿彌陀佛叫了好幾遍,又抓著徒弟過來一起感謝。大徒弟還是那副木訥訥地樣子,對著攝像頭鞠了個大躬,真心實意地說了句感謝。
緊接著,陳阿春發來一個大大地紅包。
余簡剛想拒絕,一道語音就過來:「別退回來啊!這可是我給你的壓歲錢。這法子你可以不告訴我的,但你說了,就容我記你一輩子的好!我不在了,還有我徒弟,我徒弟不在了,還有徒弟的徒弟!我還得給你供個長生牌……」真是越說越過火。
長生牌?
簡直離了個大譜!
余簡連忙回他:「咱們就是同行間友好交流,您都沒對我藏私啊……」
陳阿春聽完,面色一訕。他怎么可能沒藏私?要知道,每一道秘菜都是一個廚師乃至一個餐館的立足之本,他就算跟余丫頭再合眼,也不會把自己最重要的秘方告訴她。但是余簡這般大度作態,倒是真的讓他很汗顏。
只能不停地敲打著老實徒弟:「以后都得記著余丫頭!」
這么一點小插曲,余簡根本沒放在心上。倒是唐淵側目望著她,臉上含笑。
果然是個人善心美的小姑娘。
余家兩兄弟終于趕在大飯開始最后一刻回到了家里。因著兩個大廚的緣故,余家的大飯比其他人家晚了好一些時間,但絲毫不影響大家的心情。
觥籌交錯,酒杯和筷子相互交疊,織出一段段華美的樂章,期間笑語不斷,贊嘆不斷……
等到一壇子佛跳墻上桌,將滿院的氣氛推向了高潮——→2016帝書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