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藏局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楚王歸烏仙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楚王歸烏仙第一千一百六十章楚王歸烏仙←→:

除了郎仔之外,還有一位村民,他叫小哩。

他們兩人拿著繩子和工具在前面帶路,我和夏禧在后面跟著。

幾人繞著河,走了很遠的路,經過一座橋,然后爬山。

這是崖壁大山的側面,有一條小路,大概率是以前村民進行崖葬之時走出來的,倒不算是難走。

郎仔與小哩走得很快。

我倒是完全能跟得上,但苦了夏禧,這貨之前摔斷的腿剛痊愈不久,登這種山路還比較困難,一路氣喘吁吁的,讓我們走慢一點。

我們三人只得停下來抽煙等他。

朗仔笑著說:“夏哥得加強鍛煉。”

我問他們:“咱們這里全都實行崖葬嗎?”

小哩回道:“十里八鄉一直都這樣,連大山對面贛省有些村落也是。”

我又問:“咱們這里有沒有什么關于崖葬神奇的傳說?”

小哩比郎仔要健談,對我說道:“有啊!我們這有一個烏仙洞,傳說古代一個楚王失敗之后,為了躲避追殺,楚王和從皇宮里帶出來金銀珠寶,全藏進了崖洞當中,從此他們過上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若干年之后,楚王老了,他對下屬說自己已悟出天道,讓大家去崖洞頂砍伐樹木,做成了一副棺材,將棺材擺放在烏仙洞里面。他躺在了棺材之中,告訴下屬,他死了之后,山下面荒涼的土地會變得肥沃、干涸的河床將涌現涓涓細流、光禿禿的山將長滿可以泡水喝的植物,也就是茶葉了,永遠不再有戰亂和追兵,讓下屬們全下山去生活。”

“講完這些話,楚王很快就死了。下屬見到楚王死了之后,他的靈魂顯現,從棺材中升天,整個崖洞壁變得金光熠熠。下屬們按照楚王囑咐下了山,發現他說得一切都是真的,他們就在這里生活了下來,我們這些人全都是楚王的后代,所以后輩們在老人去世之后,都開始實習崖葬。”

“這個故事叫做‘楚王歸烏仙’,咱們這里大人小孩都知道。”

此時。

夏禧也上來了,問道:“楚王那些金銀珠寶下屬帶下崖洞了嗎?”

小哩回道:“沒有!下屬們有土地、河流、山珍、茶葉,這些是無窮無盡的珠寶,要那些金銀珠寶干什么,也沒地兒換去!”

夏禧又問:“烏仙洞在哪兒呢?”

此話一出。

小哩和郎仔同時愣住了。

郎仔說:“老一輩人口口相傳,烏仙洞就在這片崖壁之中,但它具體在哪里,我們也不知道。”

小哩嘿嘿一笑:“我估計在河下游的那片崖壁,因為有一次摸魚,我摸到了一塊鐵疙瘩,有人說是古董。”

我和夏禧對視了一眼。

類似“楚王歸烏仙”這種傳說,在咱們這片土地,估計每一個村落都有類似的故事,里面什么羽化登仙啥的不大可信,畢竟后人對先人的事跡,不往神話方面靠一靠,彰顯不了驕傲,但從這些鄉村傳說當中,找出相應的古墓,卻不算稀奇。

卞五曾告訴我,盜墓行當中有一支神秘的派別,外人稱之為“書院派”,他們平時不干跑野外尋龍找脈的活兒,反而專門收集各地的族譜、歌謠、民間故事,拿來之后,關起門來與歷史對應研究,往往能精準地發現古墓的存在,一鏟一個準,契合率之高,令人匪夷所思。

不過,這個派別不是一般人能干的,里面的人基本都是學歷很高的知識分子。

我問:“鐵疙瘩現在在哪兒呢?”

小哩聞言,拿起了旁邊的錐鍬,指著錐鍬的鐵器頭與木把柄交接的地方:“諾!就在這里。”

有農村生活經驗的都知道,農具鐵鍬、鋤頭、長錐,用了一段時間之后,鐵具與木把柄常常會脫落,這個時候常用一塊尖頭鐵疙瘩卡在里面,錘緊,工具就不會分離。

小哩說的鐵疙瘩就起了這么一個作用。

我和夏禧瞄了幾眼,對視了一下,從互相的眼神中看出了詫異。

因為這是一塊“殳頭”。

殳是一種兵器,古時候又叫做“杵”,發明于商,常見于漢,通常以竹木為長柄,以有棱無刃的青銅或者鐵制鈍頭為首,屬于一種鈍兵器。

有人可能不理解,既然是兵器,它為什么不鋒利呢?

因為殳最先發明之時,不是給士兵用的,而是給將領用的。

將領站在戰車之上,口中爆喝一聲,戰鼓擂起,將手中的殳往前一指,士兵開始沖鋒陷陣,它屬于一種指揮棒。

戰役、奴役、退役……

這些“役”字,就是指人拿著殳在指揮著別人干仗或者做事。

從殳頭表面殘存的重疊纏繞、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云紋來看,屬于漢代東西無疑。

因為商以前的紋路喜歡中心對稱,而漢紋卻追求大氣簡潔多變。

我心中痛惜不已。

一枚好好的殳頭,竟然被小哩磨尖打平用來做了錐鍬塞,基本上是廢了!

郎仔對小哩說:“你可別吹牛了,那玩意兒就是一破鐵疙瘩!”

我們沒再吭聲,跟著他們繼續往山上走,但兩人心中都有了懷疑,這河里竟然能撿出漢代的殳頭,卞五等人很大的概率就是進了那座楚王墓。

到了山頂。

郎仔和好哩開始在山頂打銅環,還有一個小小的鐵輪滑葫蘆,再穿上粗繩子,將繩子從崖頂放下。

等弄好這些,已經是晚上七點半了。

我們從崖頂往下看。

見到不少村民都聚集在了河邊,拿著火把,火光熊熊。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