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芳華

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好的選擇

第二百九十五章最好的選擇第二百九十五章最好的選擇←→:、、、、、、、、、、、、、、

馬茂從東吳往淮南傳遞消息,當然有危險。

走大江入涂水的跨國商隊,里面既有吳國人、也有魏國人,一向是哨探重視的人群,要經過數次檢查。不過這次信使依舊成功了,又把密報送到了六安城。

六安城的絹倉還在。不過隱慈等秦亮的心腹早已撤出六安、到了洛陽;隱慈在洛陽設置了另一個據點,叫米倉。

廬江郡的絹倉收到消息,立刻遣快馬遞送洛陽的“米倉”。但廬江郡守現在是勞鯤,絹倉這樣的據點在勞鯤的眼皮底下,當然要受到太守的雙重管轄。所以勞鯤也得到了消息,并送往壽春都督府。

不出數日,秦亮就從校事令隱慈那里拿到了密信。

吳漢兩國要聯合出兵,消息并沒有讓人很意外,魏國發生了內亂、敵國有軍事行動幾乎是基本操作。

當初的芍陂之役,同時還有樊城之役等戰斗,吳軍兵分數路北伐,便是認為曹芳剛剛登基局勢不穩、有機可乘。

然而能從馬茂那里得到確定的消息,仍然十分重要,可以避免芍陂之役那樣的倉促應對。

秦亮尋思了一下,邊境大多地方應該沒什么大紕漏。因為各地都督刺史的布置幾乎沒變,而且進行了有效的安撫,外鎮的人事只有少量調整。

西線上,王凌提拔了郭淮為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以夏侯霸領涼州刺史、陳泰領雍州刺史。同時將夏侯玄調到了洛陽,做尚書右仆射。

對于這樣的安排,秦亮及新征辟的從事郎中王經、兩人都不滿意。但也沒有過多阻撓。

秦亮心里不滿,純粹是因為不喜歡郭淮這個人,而且覺得他不可靠。但也不得不承認,從大局角度看、沒有太大問題,郭淮畢竟熟悉西線、舊部極多,讓他主持西線還是比較穩當。

而王經主要是對陳泰的任命有異議,王經認為陳泰的帶兵能力不太行。長史傅嘏則認為,陳泰做事干練,不用擔心壞事。

司馬家敗亡后,王凌顯然不想再計較郭淮立場動搖的事。因為滅掉司馬家,已經足夠震懾并州、河東士族,王凌一躍成為河東地區的士族領袖,他需要整合河東士族勢力、收為己用,沒有太多必要再凊算舊事。郭淮作為太原人、又是王凌的妹夫,如今還能被王凌接受。

王凌入洛陽不到半個月,王沈、王濟、王渾、裴秀、賈充全都投到了大將軍府為屬官,并州河東人投奔王凌、幾乎不帶猶豫的。畢竟王凌是當地士族的領袖人物。

而秦亮要拉攏那些出身好、有能力的人就困難了許多,還好拉到了傅嘏、王經、鄧艾等人。桓范、呂昭、魯芝、鐘會、辛敞等與秦亮交好,還有老臣高柔和蔣濟也都對秦亮很滿意。

以鄧艾的處境,除了投奔秦亮別無選擇,秦亮沒讓他再做衛將軍府屬官,直接承認了司馬懿給他的任命、讓鄧艾繼續去做潁川郡守,坐鎮許昌。畢竟當初這個任命、用的是皇帝的詔令名義,讓鄧艾繼續赴任也說得通。

現在秦亮的重點是拉攏羊祜,只要把羊祜忽悠到衛將軍府任職,他背后便是好幾家士族。

不過考慮吳漢兩國的軍事準備,秦亮發現了魏國的一個薄弱環節,便是荊州那邊的相中!

內戰之后諸事繁雜,王凌等人可能都不知道相中是什么情況。但秦亮正好清楚,因為當初司馬懿與曹爽在這件事上、有過爭執,秦亮在朝會上親自聽過他們爭執的過程。

司馬懿畢竟在荊州做過官、打過仗,對當地的情況更熟悉。秦亮也贊同司馬懿當初的說法,應該把相中的百姓遷徙到漢水北面。

秦亮卻并未上奏,而是趁王凌在大將軍府(原司馬懿的太傅府)開慶功宴的時候,把此事告訴了王廣,請王廣上書言事。

王廣果然對什么相中的情況一頭霧水。

丈婿二人在邸閣附近走了一段路,秦亮便大致解釋了一下那邊的狀況,后來便直說道:“從剛得到的消息來看,吳將朱然會從江陵北上。短期之內,我們能做的、只有把相中百姓北遷,能減少上萬人被擄走的危險,這是一件不小的功勞。外舅若不太清楚情狀,可以先告訴外祖。”

王廣問道:“仲明為何不自己上奏?”

秦亮本想說自己不需要這種功勞……除非是類似滅國的大功。但覺得這么說,有點不夠含蓄。

他便不動聲色道:“外祖是輔政,軍國大事只要外祖同意,便能辦成。我上書不過是多此一舉,告訴外舅外祖就可以了。”

但上書的過場還是要走一遍,由王廣出面,功勞和威信就是他的。王廣似乎也漸漸明白了其中關系,點頭道:“既然如此,我來辦此事。”

王廣接著說道:“仲明來赴宴時,汝外祖十分高興。誰來他都沒說話,聽到仲明到了、卻親口叫汝三叔到門樓去迎接。”

秦亮笑道:“慶功宴我當然要早點來。”

兩人頓時相視一笑。

以前司馬懿與曹爽之間,當然不會相互赴宴。曹爽經常在府中開宴,連司馬師、司馬昭都不會去,別說司馬懿了。而秦亮與王凌之間的關系,是完全不一樣的,本來就是親戚和盟友的關系。雖然彼此之間、可能多少都會有些猜測,但競爭總是大于內閗。

秦亮也在主動維系兩家的良好關系,因為只有這樣、才是最好的選擇。

沒一會,兩人便遇到了皮膚白皙、身寬體胖的諸葛誕。諸葛誕似乎有話與王廣說,秦亮便知趣地道別,聲稱頭暈,想找個地方醒酒。

王廣叫秦亮自己找房屋,大將軍府就和王家宅邸一樣,可以當作自己家。

秦亮沒走多遠,忽然碰到了諸葛氏。秦亮仔細看了一眼、才分辨出來,這個不是自己的丈母,而是司馬伷家的寡婦。

……兩人見禮罷,諸葛氏不好意思地說:“我本來在家里服喪,阿父不讓我服喪,叫我來赴宴,我才不得已前來。”

秦亮見周圍沒有別人,遂道:“這是諸葛將軍向王家表明態度。”

諸葛氏點頭道:“我知道。”

秦亮卻沉聲道:“但卿告訴我、想給司馬家服喪,在我面前就不用表明態度嗎?”

諸葛氏一語頓塞,這時才意識到,在攻打司馬家的大事上,秦亮與王家是一條心。阿父之前讓她向秦亮道謝,也是想改善與王家的關系。但她下意識卻把秦亮與王家分開了。

她觀察著秦亮嚴肅的神情,驀然覺得自己說錯了話。但只過了片刻,她便忽然有點生氣地脫口道:“汝都對我做了那種事,還要我怎么表明?”

這下輪到秦亮怔了片刻,終于說道:“那時司馬伷還沒死呢。”

諸葛氏聽到這里,心里尋思,難道汝的意思、在喪期還要重新表明一下態度?

她沒吭聲,但心里竟然開始期待、秦亮能再次脅迫自己。片刻后她便為自己忽如其來的想法嚇了一跳,急忙心道:為了諸葛家的前程受辱罷了!

但不管怎么找理由,諸葛氏剛想起那件事,當初的感受便一下子涌上了心頭、便好像發生在昨天似的。印象確實太深了,她不能去想,一想就會心亂如麻。

她知道這樣是錯的,卻沒法忘記那情緒憿動的過程,而且一直想再次嘗試。

等了一會,秦亮還沒有開口要求。諸葛氏心情復雜地看了他一眼,情知此時自己的神色很異常,便揖拜告辭,幾乎是從秦亮面前逃走的。

女客的宴席在東側的庭院里,剛才她過來是為了找阿父說話。這會她不想等阿父了,立刻慌張地回到了東邊庭院。

前廳十分喧鬧,過了門樓后聲音稍小,但也很熱鬧。絲竹之聲與宴席上的嘈雜,在庭院里也能聽到。

諸葛氏不太愿意在宴席上與別人多話,本來她就在服喪期,這次來參加慶功宴、根本就像在受刑。妹妹諸葛淑似乎理解她的感受,亦已走出了宴廳,陪著姐姐在庭院里消磨時間。

再等一會,只消有人離開宴會,她也要準備走了。

妹馬上發現了諸葛氏的神情奇怪,遂問她發生了什么事。

諸葛氏也不瞞著同母妹,小聲說道:“我去見了阿父后,碰見秦仲明了。”

妹的神情也是一變,低頭輕聲問道:“他真的脅迫姐那樣了?”她稍作停頓,又嘆息道,“我真沒想到他是這樣的人。”

諸葛氏解釋道:“談不上脅迫,是我自己去找他,倒有點像交換,為了諸葛家的事、我受一些俉辱也能忍受。”

妹仍然說道:“反正與我想的不一樣,我一直以為他是個正人君子。”

“還好罷。”諸葛氏幽幽道,“他救我的時候,就在這座府邸里,當時并未脅迫我,等我再次找他的時候、他可能誤會了我的意思,以為我想主動引誘他。”

諸葛氏看著這里熟悉的地方,頗有些感慨道:“那天我真的很害怕、也很羞愧,他便安慰我,說害怕是人之常情,他打仗的時候也很怕。總之我并不怪他。”

妹輕聲道:“我還以為他勇猛善戰,不怕任何事。”

諸葛氏微微搖頭道:“我也是這么覺得,不過與他關系親近之后,更能了解他的為人。”

妹忽然悄悄問道:“你們那樣親近的時候,是什么感覺?”

本來說了一陣話,諸葛氏已經冷靜了不少,這會妹卻再次提起,她頓時說不出話來。諸葛氏稍一回想那天的情況,漸漸地臉上便發燙,眼神也有點躲閃,感覺身子不適,她在忍耐時、下意識地用貝齒輕輕咬著了嘴唇。

妹也沒追問,只是好奇地觀察著諸葛氏細微的表情。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