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賬號:0544罪臣趙佶,拜見陛下夜間大宋潑皮很廢很小白:、、、、、
“趙佶被押解進京啦!”
在韓楨刻意放任之下,趙佶父子與一眾大臣將于今日被押解進京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東京城。
東京城的百姓,從來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看熱鬧的機會。
一時間,長達十余里的御街兩旁,擠滿了圍觀的百姓。
中午時分。
伴隨著整齊劃一的腳步聲,一隊士兵率先踏上御街。
緊隨其后的,是一輛輛囚車。
為首的囚車之中,關押的正是趙佶。
此時的趙佶,在下船前已經被宮中派去的專人梳妝打扮過,身著一席大紅禮服,頭戴描龍直腳幞頭。
這是禮制,皇帝就是皇帝,哪怕此刻身為階下囚,該有的威儀卻不能少。
正因如此,當初耶律延禧被俘時,面對完顏婁室粗暴的對待,才會如此憤慨,大罵對方蠻夷。
當看清趙佶的瞬間,圍觀人群頓時爆發出一陣嘩然。
感受著無數雙目光落在自己身上,趙佶羞憤難當,干脆閉上眼睛。
趙楷的心理素質更差,那一雙雙或驚奇,或戲謔,或嘲弄的目光,讓他恨不得鉆進地縫里。
“快看,父皇變老了恁多。”
“都說江南水鄉養人,看來也不怎樣,父皇都快比俺還黑了。”
“三哥兒倒是沒甚變化。”
“三哥兒。”
趙模、趙榛兩兄弟混在人群中,嘻嘻哈哈的議論著,一副幸災樂禍的模樣。
對于趙佶和趙楷被押送進京,他們恨不得拍手稱快。
站在他們的角度,確實如此。
同樣都是親兒子,金人南下時,趙佶這個父皇卻拋下他們,唯獨帶著趙楷逃到南方,他們心里會沒有怨言?
憑甚么兄弟姐妹們都在東京城里受苦,就你趙楷在南方過逍遙日子?
眼下好了,父皇和三哥兒也回來了,一家人嘛,就該團團圓圓,整整齊齊。
不遠處,趙構也在人群中,雖面無表情,可實際上心里卻樂開了花。
他與趙模兩兄弟的心思一樣,對當初父皇只帶趙楷,而不帶自己,耿耿于懷。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就是人性。
“打死他!”
“打死這個狗賊!”
“狗賊受死!”
忽地,御街兩旁的圍觀百姓群情激憤,爛菜葉與爛果子如雨點一般飛向一輛囚車。
趙構先是一愣,定睛一看,原來是蔡京的囚車。
這廝已經老的不成樣了,須發皆白,老態龍鐘,偏偏就是沒死,蜷縮在囚車之中。
趙楷這個小年輕在逃亡路上,都免不了生了一場大病,可蔡京這把老骨頭,在這般折騰之下,卻硬生生的挺住了,只能說生命力太過頑強。
要說東京城的百姓最恨誰,那當屬六賊之首蔡京,不光平頭百姓恨,商賈地主士紳也恨,士大夫階層更恨。
不知多少元祐黨人被蔡京整得傾家蕩產,妻離子散。
甚至還搞出一塊元佑黨籍碑,將反對新法的官員名字刻在碑上,打為奸賊。
這可是正兒八經的殺人誅心。
那些元祐黨人及其后代,如何能不恨?
為了幫宋徽宗撈錢,蔡京這些年不知想出過多少點子,玩命的割百姓韭菜。
花石綱那些都拋開不談,單單是一個鹽引法,就足夠百姓生啖其肉,痛飲其血了。
正是因為鹽引法,導致鹽價在短短數年內暴漲了一倍有余。
食鹽可是日常消耗品,不吃真的會死人的,哪怕吃的少了些,都會渾身無力,還如何勞作?
這對百姓來說,簡直就是致命一擊。
以至于東京城內,流傳著一句歌謠:打了桶(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
宋時的廣韻,界的發音是jiai,第四聲,所以這句話用河洛雅音讀起來,極其押韻。
爛菜葉與壞果子如雨點般,鋪天蓋地的朝著蔡京的囚車砸去。
饒是有囚車的木柵欄遮擋,可數量實在太多,免不了還是被砸中。
就連前頭的趙楷以及后面的秦檜、黃潛善等人都被波及。
負責押送的士兵也不管,任由百姓發泄怒氣。
趙佶見了,不由暗自慶幸。
好在他聰明,早早地把蔡京抬出來背黑鍋,否則這會兒百姓們砸的就是他了。
走了一路,蔡京也被砸了一路。
眼見這老賊快不行了,負責押送的士兵這才開口呵斥:“住手,莫要再砸了!”
蔡京還得押送到皇宮接受陛下審判呢,可不能死在這。
聞言,百姓們停下動作。
幾十輛囚車之后,是一輛輛牛車,牛車之上堆放著無數金銀珍珠,古董字畫。
車隊極長,竟一眼望不到盡頭,少說也有上千車。
這些都是齊軍在金陵和杭州等地繳獲的錢財。
趙佶這廝南逃,可是將內帑都搬空了,并且到了金陵后,蔡京又幫他撈了不少錢,用以修繕皇宮。
只不過皇宮的圖紙還沒設計好,齊軍就打來了,全部便宜了韓楨。
此外,不少勛貴官員隨著趙佶一起南逃,家當加起來也不少。
而這些不過是戰爭紅利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而已。
真正的收獲,是整個南方的土地和人口。
但即便如此,也極為可觀了,這筆金銀珠寶加上古董字畫,足以抵消北伐以及南征的所有費用,并且還有不少剩余。
讓本就充盈的國庫,更加富足。
延福宮,韓楨端坐在龍椅之上。
大殿內,文武百官排成整齊的隊列,盡管一個個都努力板著臉,可心底的興奮還是壓抑不住,溢于言表。
就在這時,一名內侍進殿啟奏:“啟稟陛下,偽宋太上皇趙佶,皇帝趙楷,以及一眾官員已押送至皇城。”
“傳!”
韓楨朗聲道。
不多時,趙佶一行人手腳戴著鐵鏈,被押送進延福宮大殿。
看到趙佶,吳敏、張叔夜等趙宋舊臣,神色復雜。
盡管對方在位期間昏庸荒唐,可畢竟曾經君臣一場,不免有些傷感。
環顧一圈熟悉的延福宮,趙佶又將目光看向高高在上,英武霸氣的韓楨。
謝鼎一步踏出,大聲呵斥道:“階下之囚,見陛下為何不拜?”
趙佶心中哀嘆一聲,雙膝跪地,行大禮參拜,口中高呼:“罪臣趙佶,拜見陛下。”
口稱臣,大禮參拜,是一種受降儀式,相當于后世的投降簽字。
等同于告訴天下人,趙宋亡了,徹底臣服于齊國。
往后,再也不會有人打著趙宋復國的幌子來起事。
就比如李南嘉,她祖上李煜自除國號,降為江南國主,對趙宋稱臣納貢。
以至于李南嘉哪怕舉起反旗,也絕口不提南唐之事。
因為從法理上來說,南唐已經對趙宋稱臣了,祖上更是接受了趙宋的爵位,再提南唐,從法理上來說反而立不住跟腳。
還是那句話,名正言順!
大義,很重要。
但明朝不一樣,崇禎吊死在了歪脖子樹上,這才有了南明,包括后續反清復明的大旗。
究其緣由,就是因為人家崇禎沒投降!
(本章完)
友情連接:
小說相關推薦:、、、、、、、
《》是很廢很小白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