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諸葛亮

第493章 你有過墻梯,我有諸葛計

賈詡拼命阻攔夏侯淵、防止他沖動。但夏侯淵畢竟剛剛才死了侄兒,那股怒火又如何能輕易壓制得住?

所以就在夏侯尚被殺后的第二天,夏侯淵還是組織了又一次的正面強攻攻勢。

不過魏延那邊也沒閑著,經過一夜的補強,魏延把原本故意露出破綻的釣魚城東墻南段,又加高了一尺多。把這個最薄弱的短板,稍稍補強一些。

并且重新在緊靠東墻南段的釣魚山頂峰,又運上去了無數火箭和滾石。補充了各種守城戰物資。

而對面的曹軍,昨天畢竟剛剛被殲滅了大幾千人,又有不少士兵被火焰燒傷后凄慘逃回。導致曹軍各部的士氣,普遍都比前一日又低落了不少。

所以夏侯淵的這次正面強攻,最終還是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防守方的魏延,當天付出了遠比昨日還堅決的堅守意志,親臨一線督戰,墻上的守軍弓弩火力,也比第一天更為猛烈。魏延還親自帶著預備隊在墻頭巡邏堵漏,把偶爾靠飛梯殺上墻的曹軍堵回去。

這也證明了:魏延如果想死死頂住曹軍的強攻,以如今的防御工事堅固程度、以及眼下敵軍的攻城器械完備程度,并不是做不到。

對曹軍來說,這第二天的攻堅戰,唯一值得慶幸的地方,就是部隊好歹沒有再出現被成建制圍殲的情況——你都沒能突破關墻,沒有部隊深入重圍,怎么可能被圍殲?

正面的接觸戰,一天打下來死傷個千把人也就差不多了。相比于一次性大幾千人的殲滅戰,這點損失還在可接受范圍內。

夏侯淵親自督戰攻城,依然失敗,他終于被當頭的冷水澆得冷靜了些,也徹底意識到,沒有投石機和葛公車、云梯車,是不可能成功的了。

九月底的最后兩天,醒悟的夏侯淵終于痛定思痛,改變戰術,停止快攻,給部隊十天到半個月的準備期,慢慢打造完重型攻城武器。

夏侯淵停止了進攻,魏延這邊當然也不會閑著。

在確認夏侯淵把精力轉投到了打造攻城武器上之后,魏延立刻抓緊時間,繼續加固城防、打造新的防御設施。

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動手之前,他也不忘召開一次軍議,跟卓膺等副將、參軍商討一下施工的規劃,也好有的放矢。

魏延開門見山問道:“諸位覺得,夏侯淵暫時蟄伏,其人力物力會重點投注在哪些攻城器械上?”

與會眾人立刻議論紛紛,集思廣益,倒也很快梳理出幾條可能性。

最后由卓膺匯總了一下,分析道:“夏侯淵應該會重點打造云梯、葛公車和投石機。至于沖車,東墻只有一座城樓、城門,應該用不了多少。而井闌多半不會用到。”

魏延畢竟年輕,戰術上也不可能想得非常全面,一時沒反應過來井闌為什么沒法用,就順勢多問了一句。

卓膺便隨手一指旁邊的釣魚山主峰:“井闌只對平原城池好用,要高到足以對城墻居高臨下。但這釣魚城,南邊有主峰,井闌、望樓再高也會被壓制,夏侯淵應該不會白費力。”

魏延微微一愣,很快反應過來,自己倒是燈下黑了。好在戰前軍議時就把這些盲點梳理明白了,后續倒是不會白費精力。

還不到二十五歲的年輕將領,一時想不到也是正常的,總要在實戰中不斷成長。卓膺雖然不是名將,但他年齡比魏延大了十幾歲,自然能對魏延形成一定的閱歷補充。

魏延梳理清楚敵軍的備戰思路后,便開始討論如何進行針對性的防御。

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利用這段時間,繼續把東墻加高。

但是這個設想拋出去之后,大伙兒討論了一下都覺得難度很大,收效反而不高。

“魏都尉,這土墻就算加得再高,只要曹軍有了葛公車,依然可以登頂。曹軍打造攻城器械的時間,最多也就半個來月。

靠我們這上萬人,半個月能把三百丈的墻加到多高?現在一丈多,到時候也就兩丈多,葛公車卻可以輕易加到三四丈高。”

魏延聽了勸,覺得很有道理。

城墻要加高,可不是僅僅把高度加高就行的,因為城墻的橫截面是個梯形,你要確保穩固,必須造成重力壩那樣,高度加一倍,橫截面積就變成了四倍。

可以說,兩丈半高的墻,施工土方量能是一張二尺高的墻的四倍。

而且防守方加高城墻,需要把整條墻都加高,進攻方卻只要突破一點,這種防御加強的手段,顯然不適合短時間內快速提升戰斗力。

倒是此戰結束后、和平年代如果有慢工細活強化城防的機會,可以試試普遍加高城墻、再在外面包磚石。

既然否定了全面加高城墻,剩下的選項也就不多了。

魏延和卓膺眾將又商議了一會兒,最后總算是集思廣益、頭腦風暴,讓魏延自己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招數:

“有了!葛公車雖然犀利,但畢竟重心相對不穩,這個弱點也是諸葛先生反復告誡過我們的,所以葛公車在坡度大的地形就沒法使用了!稍微施加一點推力就可能自行傾倒!在山坡上,還是只能用云梯車和掘城木驢等器械推進。

所以,我們不如把東墻原樣放著,不再加高,也好麻痹曹軍。但實際上我軍偷偷把東墻背后的第二道鹿角壕溝防線加高加寬,營造成第二道‘東墻’。

這樣做的好處是,東墻原本位于釣魚山陡坡邊緣,東墻外多是松軟平地。而過了東墻之后,繼續向西,東墻和原本第二道鹿角之間的地勢,已經逐漸變高,坡度相對陡峭。

一旦曹軍用上葛公車,他們也只能用于進攻第一道東墻,而第二道墻在陡坡上,葛公車根本推不上來,其他重型器械只要重心不穩的,到時候也無法使用了。”

卓膺等人聽了之后,略一琢磨,都佩服魏延果然學得快,居然又給他想到了一招防守戰術。

葛公車只能從平原上推過去打平城!想推到坡度較大的山區關墻底下,是不可能做到的!

當然,或許有看官會覺得奇怪:既然魏延能想到這一點,那他第一次挖“東墻”抵擋夏侯尚的時候,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把墻往后退縮百來步、退到山坡相對較陡的位置起墻呢?

如果第一次就后退到陡坡上,不就省了二茬麻煩了嗎?

但仔細審視一下,就會發現魏延這樣做的巧妙。

他第一道墻的時候,還真不能直接退到陡坡上筑。

因為平原上的土地才比較松軟,適合快速挖掘大量土方。當時魏延要搶時間,還要在東墻內外兩側都挖掘很深的壕溝,外側的壕溝要充作陷坑遲滯敵人,內側的壕溝還要用來埋柴草澆魚膏、便于釣魚山頂峰的火焰滾石縱火。

如果直接在陡坡上筑土墻,地上浮土很薄,挖下去馬上就是山體石頭了,根本挖不開。那樣既不能造出足夠深的陷坑,也無法就地取夠大量泥土。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魏延可以讓第一道墻搭配遲滯攻城武器的大深度陷坑,第二道墻就不需要再有大深度陷坑了,可以術業有專攻。

而且現在時間也充裕得多,挖土麻煩些、需要從別處挖了運過來,也不是什么大事了。

綜合考慮了上述種種因素,魏延也就定下了“內外兩道夯土城墻”的防御計劃,趁著夏侯淵打造攻城武器這半個月,把第二道防線升級。

有了計劃之后,魏延做事自然也是雷厲風行,當天就開始擴建東墻背后那道鹿角壕溝工事,改造成新的內城墻。

在施工過程中,一些新的優化調整,也自然而然隨著實踐磨合而涌現出來。

比如,在施工到第五天時,隨著第二道土墻初具規模,魏延突然意識到,可以把第一道墻和第二道墻,用縱向的土墻甬道連接起來,這樣前后兩道墻可以形成一個“u”字形,達到類似甕城的效果。

當然,正常的甕城應該是“口”字形的,兩側都要加縱向連接墻。

但魏延結合釣魚山的實際地形,就沒必要這么做了。因為北側就是瀕臨嘉陵江的懸崖,沒必要在那兒再修一道墻。只留南側靠近釣魚峰的甬道即可,少一條路,到時候防守起來也更容易。

而有了墻頂的連接甬道后,第一道東墻背面通往墻頂的階梯就可以徹底拆除,這樣曹軍就算從城門突破、沖進了第一道墻內側,也無法通過階梯跑上墻頂。

正如一般的甕城,在外側的那道墻,是沒有樓梯上墻的,只能從內墻內側登上墻頂、再通過連接甬道前往外墻。

當然,上墻階梯有上墻階梯的利弊,連接甬道也有連接甬道的利弊。

連接甬道的弊端,就在于一旦敵軍不是通過破門攻破外墻、而是通過葛公車、云梯直接登上外墻墻頂,那么他們也可以順著甬道直接跑到內墻上。

然而,結合釣魚山的具體地形,魏延造的這唯一一條連接甬道,偏偏還在釣魚峰的滾石攻擊壓制范圍內。

所以曹軍就算靠葛公車奪取了外墻,再想沿著甬道奔跑到內墻上,也會一路被巨石砸,說不定還會被巨石壘斷道路。

釣魚山那險惡的地形,算是被魏延徹底玩明白了。

夏侯淵花了半個月的時間瘋狂升級攻城器械,自忖可以靠重型器械穩扎穩打破城,殊不知魏延的防御工事提升比他還快。

等夏侯淵終于可以結束閉關、發動總攻時,他所需要面對的,已經是一座跟半個月前完全不一樣的釣魚城了。:6lk

《舍弟諸葛亮》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穿越小說,樂庫轉載收集舍弟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