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

第609章魏崩

Hi,賬號:!夜間季漢大司馬周府:、、、、、

建興元年,四月。

曹丕南征江淮慘敗,其消息傳回國內,河南震動,京師大驚。

隨著時間的推移,曹丕逐漸感受到兵敗所帶來的影響。曹丕從江淮班師,兵至譙郡時,蓋是為了減少兵敗帶來的壓力。曹丕下詔,因從軍而沒籍者,不得向其家眷征發五年賦稅、徭役。

車駕至陳縣時,曹丕見陣亡將士的父兄妻子幾千人,持故衣紙錢為烈士招魂。在廷尉高柔的建議下,曹丕登壇設祭,率文武祭奠南征死難將士,且由曹丕親讀悼文,以表對死難將士的哀悼之情。

一番操作下,曹丕勉強安撫住民心。但因所百姓的利益太少,依舊是很難讓眾人滿意。

且不難預料,因大軍慘敗淮水之故,曹魏在中原的統治已不復曹操末期之盛。

曹丕在陳縣停留數日,則率兵馬幸南都許昌休整。

在曹操登基之初,其以鄴城、長安、洛陽、譙、許昌為五都。除譙縣,因家鄉之故,得以成為都城外。余者能成為曹魏都城,更多由于政治與軍事因素。

如南都許昌,早期曹操之所以迎奉天子劉協至許昌,除了許昌是潁川士族的大本營外,還因許昌周圍土地肥沃,位潁川之中,居潁川河畔,有利于農業大發展。

在曹操南征北戰期間,將地區的不少百姓遷至潁川,而后采用屯田制治民,曹操從中榨取大量糧草供給軍隊。

后來曹操雖統一了北方,將政治中心遷到鄴城,決意大力發展河北。但許昌對曹魏的重要性并未降低,反而因常年與南方對峙,許昌因臨近南方之故,軍事地位再次上升。

不管是歷史上,還是今位面。曹魏南征吳楚,其糧必從許昌而出,順潁水注入淮河,而后于壽春匯集,再供給南征大軍。

高平陵之變中,桓范勸曹爽挾天子至許昌,非因許昌為舊都,更是因許昌城中囤積有大量糧草。曹爽欲與司馬懿抗衡,憑借許昌之糧輜,未必會輸給控制洛陽的司馬懿。

且因許昌地位之重,司馬師在控制朝政后,由其弟司馬昭坐鎮許昌,以與洛陽形成犄角之勢。故在魏晉早期,河南以許昌為重,河北以鄴城為重。一旦許昌失守,則河南恐不為曹魏之所有。

今曹丕至許昌,除了道路經過外,則有安撫潁川人心之念。

時至午間用膳之時,曹丕所乘車駕就地屯休。

侍從們為曹丕搭起青紗帳,而后陳列上案幾、憑幾、屏風等物件,其排場之大,不似行軍出征,更是像出城野餐。

跪坐席榻上,曹丕喝著侍從奉上的蜜水,心情好了不少。

廷尉高柔趨步上前,拱手說道:“稟陛下,鮑中書之罪,柔率吏經多日商榷,竊以為可判鮑勛剃發戴枷服刑五歲。”

“剃發戴枷五年?”

曹丕眉頭皺起,喝蜜水的快樂頓時消失,看向眾人問道:“諸卿以為如何?”

“陛下,鮑勛無犯重罪,處以枷刑五歲,恐有失妥當。以臣之見,不如依照條文,罷免其官,罰金十斤。”衛臻拱手勸道。

曹丕臉上陰沉,他問眾人意見,不是讓他們來打自己臉,而是希望手下看出自己的想法,從而贊同處決鮑勛的意見。

將手中的瓷碗放下,曹丕憤怒說道:“鮑勛已無活路,爾等安敢違令縱之。今重審此案,如有執法不嚴者,則與鮑勛同罪!”

“陛下不可啊!”

陳群率先出列,而后辛毗、高柔、衛臻等人跟在陳群身后,向曹丕勸諫。

“陛下,昔先帝創業之時,鮑勛之父以性命而報先帝,故鮑氏有大功于社稷。鮑勛侍奉陛下以來多年,廉潔奉公,嫉惡如仇,今雖有口舌之失,但望陛下憐憫,以其父之功,饒鮑勛之罪。”陳群苦諫道。

“望陛下仁德,念其父舊功,暫寬鮑勛之罪。”眾人應和道。

曹丕見這么多人反對,忍著怒火,深呼吸口氣,說道:“昔日之時,朕記勛父大功與先帝,待其多有寬恕。然鮑勛不記舊情,一犯再犯,更是以紂、桀之主諷朕。今不樹威,君將非君,國將非國!”

說著,曹丕擺了擺手,示意眾人退下,說道:“諸卿不必多言,朕意已決。”

“陛下”

辛毗喊了喊,似乎想再爭取下。

“用膳時辰已至,諸卿可各歸營帳用膳!”曹丕用委婉的話,驅趕眾人說道。

“唉!”

眾人彼此互看,臉上掛滿了失望。

“臣等告退!”

在曹丕的變向趕人下,眾臣唯有默默出帳。

他們用盡各種方法去救鮑勛性命,但曹丕不為所動,依舊是想置鮑勛于死地,他們也沒辦法了。

陳群從大帳出來,與眾人略談少許,則歸帳用膳去了。

陳群用膳之余,似乎很是想念夏侯儒,則以問候夏侯儒為由,向諸葛亮去了封書信。

信中,陳群言辭和善,向諸葛亮請求多多關照下歸降的夏侯儒。而后又問了問王粲與諸葛亮二人的身體狀況。

待書信晾干,陳群則讓人送往武漢。

畢竟工作歸工作,但別因工作而壞了朋友感情。畢竟有時候多一個朋友,多一條出路。

待曹丕午休些許,車駕緩緩起程,駛向不遠處的許昌城。

因前些日暴雨之故,今時的用夯土制成的許昌城樓出現粉塵掉落之象。隨著粉塵不斷往下掉,幾塊碎土渣也隨之掉下。

南門樓出現破碎之事,立刻引來曹吏的警惕。畢竟天子曹丕可是要臨幸許昌,今如果出現惡劣事件,他們怕不是要掉腦袋。

就在潁川太守趕來之時,從南門樓上掉落的土渣越來越多,甚至有如磚塊的大小土塊掉落,且城樓上有異響發出。

“散開!”

南門樓如此怪異的情況,讓不少官吏意識到什么,急忙讓圍觀的眾人散開。

就在眾人散開十余步時,在轟然一聲中,南門樓崩塌了!

頃刻間,大量碎土、大土方塊堆積在城道上,煙塵滿天,塵土滾滾,令不少圍觀者忍不住捂住口鼻。

等到塵土漸漸散去,眾人猛地發現,在曹丕臨幸之前,南城門當著眾人的面崩塌了!

“南城門塌了!”

反應過來的官吏,忍不住喊道。

“塌了!”

“怎么辦?”

“速告之太守!”

“諾!”

許昌城樓出現崩塌之事,很快由潁川太守令快馬報與曹丕。

快馬從許昌出發,向東而行,與迎面而來的曹丕車駕當場遇上。

“許昌急報!”

吏曹挽著韁繩,策馬奔馳,欲求見曹丕。

今時,曹丕乘坐車駕而行,見前方驟停,問道:“有何事發生?”

孫資快步而來,奉上木盒,喘氣說道:“陛下,潁川太守章順有緊急事務上報,今巾帛在此!”

“念!”

因曹丕坐到車駕上,不想動手去拿,則讓孫資自行念疏。

孫資看了眼巾帛上的內容,神情微微發愣,說道:“陛下,許昌南城樓塌了!”

“許昌城樓塌了?”

曹丕微微皺眉,問道:“因何事崩塌?”

“無故而自塌!”

“許昌南門無故自崩!”

曹丕念叨了下,似乎想到什么,臉色頓時難看起來。

孫資見曹丕臉色不好,詢問道:“陛下,今是否如常至許昌?”

曹丕臉色陰沉,指了指洛陽方向,說道:“令車駕改道歸洛!”

“諾!”

車駕更改行程,不再西行至洛陽,而是北上陳留,從虎牢關歸洛。

車駕突然行程,不少官吏有所反應。

陳群、衛臻、辛毗等大臣派人前去詢問,得知許昌南門無故崩塌,曹丕不愿往之,眾人神情各有神色。或有不以為然者,或有深思者,或有圖揣測曹丕心理者。

車馬隊列中,陳群與高柔同乘一車。

陳群捋須而深思,問道:“文惠有熟讀經學,久歷蜀中,深諳讖語之事,卻不知讖事中,許昌南門無故自崩可是有何征兆?”

“這”

高柔沉吟良久,并未說話,而是用水沾濕手指,在陳群手上比畫了個巍字。

“文惠之意是?”

陳群對讖語、占卜之事不了解,再問道。

高柔環顧四周,在車馬聲的遮掩下,低聲說道:“魏者,闕名也。今闕門無故而崩,恐是為不祥之兆。”

陳群眼神微縮,不太敢相信高柔的話。

“今日之語,除了天地之外,唯有你我二人知!”陳群微嘆說道。

“嗯!”

高柔捋著胡須,憂愁而嘆。

不是高柔有意說反動、叛國之語,而是許昌南門崩塌實在難免讓他聯想。

在古語中,魏者,兩觀闕是也,是有當道而高大者之意。而在‘代漢者,當涂高’讖語中,涂高與當道而高大者意相同,故延伸至魏上。即代漢,當魏者。

今魏解釋為觀闕,那么城樓屬于觀闕,即又象征著魏。所發生的城樓崩塌之地,其在南都許昌。同時發生崩塌的城門在南面,而非其余三門。

城樓無故崩塌,延伸而思考,豈不是魏有不祥之兆?

甚至大膽點聯想,結合盤踞南方的季漢,以及曹魏剛剛經歷的鐘離大敗。

許昌南門無故崩,很有可能是指魏將亡于南漢手中,其意為亡國之征兆。

當然更有趣的是,司馬懿在宛城任職,無故而崩,豈不意為內部自行崩潰,而非外力施壓。或是說孫權來自南方,其無故而崩,豈不與司馬懿有異曲同工之妙。

《漢紀·五行志上》:魏中主征鐘離敗,歸幸許昌,許昌城南門無故自崩,中主心惡之,遂不入。

陳群因而問曰:‘今南門無故而崩,其義何也’高柔答曰:‘魏,闕名也,當涂而高。城闕可謂之魏,今明否?’

群曰:‘未甚,南門何解?’柔又曰:‘涂高在南而崩,其意明矣!’

(本章完)

友情連接:

小說相關推薦:、、、、、、、

《》是周府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