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進言第二百五十四章進言←→:
陳長史的信到了刺史府,沒幾日薛刺史就有了回信。
陳家動作迅疾,立刻準備登門提親。為表示鄭重和對這門親事的重視,陳卓要親自去一趟荊州。
陳卓親自來向郡主告假。
姜韶華含笑道:“陳長史只管安心去忙,我在王府坐鎮,不會出什么亂子。公文人事來往,暫且就由陳舍人馬舍人頂上。”
陳卓笑著應下,然后鄭重地拱手向郡主致謝:“這門親事若能成,都是郡主之功,臣謝過郡主。”
姜韶華笑盈盈地扶起陳卓:“陳長史為南陽王府鞠躬盡瘁,陳縣令和陳舍人也都盡心當差忠心耿耿。我做這點小事,算不得什么。這門親事成了,南陽王府和刺史府聯姻結親,日后相依為臂,也是好事一樁。”
“結親從來不是一樁簡單的事,要考慮的事情方方面面。也就是朝堂混亂北方不平,薛刺史心中不安,才愿意結這門親事。換了太平時期,我這個郡主也沒那么大顏面。”
想想前三年,薛刺史和南陽王府來往平平,何曾將她這個年少的南陽郡主放在眼里?
陳卓笑道:“不管如何,臣都要多謝郡主成全。”
還有些話,就不必說出口了。
馮長史的孫女已另外定下親事。陳馮兩家做不成親家,這是郡主樂意看到的。陳卓并不因郡主忌憚惱怒,反而倍感欣慰。
這才是一個掌權者上位者應有的心計城府。
郡主手段圓融,顧及了他和馮長史的顏面,不動聲色地解決了未來可能有的麻煩。最重要的是,在這件事上,誰也沒受傷害。反而是陳家大大得了好處。
陳卓前腳剛走,后腳姜韶華就接到了鄭太后的來信。
按著慣例,私人書信總要比朝廷公文早兩日來。
姜韶華拆了信,看完后并未展顏,反而露出一個譏諷的笑意。
陳瑾瑜和馬耀宗都在一旁。馬耀宗不便多言,陳瑾瑜卻沒什么顧慮,張口便問:“太后娘娘在信中說了什么?玉米紅薯到底還推不推廣了?”
姜韶華淡淡道:“太后娘娘在信中說,王丞相百般阻撓,推廣新糧一事,怕是不能進行。”
陳瑾瑜氣得俏臉發白,恨恨不已地發了一通牢騷。
馬耀宗斟酌了片刻,低聲進言:“郡主,臣有一言,不知該不該說。”
姜韶華瞥他一眼:“有什么想法,只管道來。”
馬耀宗應了一聲是:“朝廷不肯推廣新糧,那這件事我們自己來做便是。”
“不妥!”陳瑾瑜第一個反對:“朝中已有人指責郡主流言惑眾,再加這一樁,就成了邀買人心。”
“陳舍人說的沒錯。”姜韶華輕嘆一聲:“這件事,本郡主確實不能出面。”
馬耀宗顯然早就在琢磨此事,低聲道:“臣是這么想的。郡主不必出面,讓人將玉米紅薯運出南陽郡,到北方受災的郡縣去販賣。”
“玉米紅薯產量高,價格大可定得低廉一些,比麥種粟米低五成。有這樣的低價糧種,總會有百姓買去試種。”
“只要種一年,百姓就能嘗到好處,來年種的人就會更多。這般推廣,當然遠不及朝廷推廣耕種來得迅捷,不過,這樣做也有不少好處。”
“第一,玉米紅薯賣出去,可以換回大筆銀子。我們南陽郡的玉米紅薯也不是平白從天上掉下來的,是百姓們辛苦耕種收獲而來,是郡主用糧食換進的糧倉。之前郡主要獻給朝廷,朝廷最多嘉獎幾句,其實南陽郡大大吃了虧。現在是朝廷不肯要,不是我們不愿給。索性就賣出去。”
“這兩年,郡主要買糧要養兵,王府里銀子如流水般的花出去。馮長史整日為銀子發愁。有了進項,這問題便迎刃而解。郡主還能多養些兵。”
“其次,白給的東西,未必能得到重視。百姓花了銀子買糧種,反而會更珍惜更在意。說不定,比官府推廣新糧還要順利。”
陳瑾瑜聽得雙目熠熠閃光,用刮目相看的眼神看了過去。
姜韶華略一點頭,黑眸中也閃出了笑意:“你這么說,也有道理。”
馬耀宗全身舒暢,繼續說道:“不過,做這件事,也有許多困難。北方諸郡民匪眾多。運糧出去,只怕會惹來民匪搶糧。”
“所以,要運糧賣糧種,不但要有內行又靠譜的人組織車隊,還得有驍勇厲害的騎兵充做家丁隨行。”姜韶華挑眉一笑:“還好,本郡主都有。”
送糧賣糧用湯家人正合適。
親衛營里的親衛們,正好輪流出去“操練”,在實戰中淬煉出來的,才是真正的精銳。
姜韶華思慮了一回,笑著對馬耀宗道:“這件事既是你提出來的,你去寫一個章程來。本郡主要召所有屬官來議一議此事。”
馬耀宗立刻從袖中抽出一個條陳,恭敬奉上。
感情是早有準備。
姜韶華失笑,接過條陳,細細看了起來。
不得不說,內卷的動力極其強大。陳瑾瑜占著身份之便利,最得郡主信任器重。盧琮這一年多來在田莊里忙碌,南陽郡推廣新糧一事,盧琮居功至偉。
馬耀宗心里憋著一口悶氣,一直希望做出點事情來,讓郡主刮目相看,也能讓陳舍人看看他的能耐。
姜韶華看后笑道:“這條陳十分細致,寫得不錯。陳舍人,你立刻傳本郡主口諭,讓所有屬官都來書房。”
陳瑾瑜應是,迅速去傳郡主口諭。
小半個時辰后,所有屬官都來了書房。就連在工房里忙碌的沈工正,也放下手中活計過來了。
陳長史去了荊州,姜韶華很自然地將條陳給了馮長史過目。馮長史看后,眼睛一亮,尤其是對玉米紅薯換銀子大為贊許。
緊接著,宋淵也看了條陳。宋統領表示,親衛營新招募了不少親衛,確實應該真刀真槍上陣見一見血了。
姜韶華雙目熠熠:“宋統領,你立刻派人去西鄂縣,將湯五請來王府,就說本郡主有要緊差事給他。”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