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千載提供閱讀一場雨下來。臺灣島上的氣溫顯著降低。街上撐著油紙傘的行人。早已習慣了這里的溫暖。乍逢降溫還有點不適應。一個個縮著脖子。年輕人披上了夾襖。年齡大點的則穿上鹿皮襖子。所幸漢國琉球城的街道。俱是平坦整潔的三合土壓成。街道兩邊又有排水系統。街面上不積雨水。連著下了兩天的雨。走路也不擔心踩到水坑。若是其他的方。嘿。爛泥能沒過膝蓋去。
叮當、叮當。四輪馬車飛馳。一路響著鈴鐺提醒路人避讓。楚風寧都大捷。繳獲六千戰馬。分一千匹給文天祥。自己撿好的挑了兩千匹。剩下三千匹都給了陳淑楨。兩千戰馬運到琉球。又撿好的挑了一千軍用。另外的全低價賣到民間。這些蒙古馬可比阿拉伯馬好伺候多了。耐粗飼。吃點草再隨便撒兩把雜糧就能養的活蹦亂跳。正適合做畜力。
除了私人馬車、貨馬車。鄭子鄭大官人還做了一種“公共馬車”。在普通車廂左右壁上各釘一長條板凳。就能坐下十個人。沿著北自鋼鐵廠。經琉球城到南邊鹽場的固定路線行駛。沿途分八個站。每坐一站只要一文錢。也就是說從琉球城最南邊的鹽場到最北邊的鋼鐵廠。二十多里的坐全程也只要八文錢只當兩枚雞蛋的價。
為什么這么便宜呢?聽說是漢王出錢補貼了的。著實是個惠民的善政。沿途居民出行就方便多了。工人、學生、中小官吏每天上班上學都坐這車。
漢國兵部兵役局副局長宋文昭就坐在一輛這樣的馬車上。他每月的工資。還養不起私人馬車。每天上下班都是坐公共馬車。突然接到漢王傳召。他乘上馬車。匆匆趕往王府。
傳召是為什么呢?難道是前天那份奏折?可那是老同學駱醒忠、于孟華執的筆。自己在后面附個名字。要傳召也該是他兩個嘛!宋文昭搜腸刮肚的想半天。抓不著頭緒。
外面天氣驟冷。漢王府中卻是溫暖如春。
新鮮出爐的硬幣。摸上去還有點硌手。楚風慢慢把玩著東方史上第一套沖壓硬幣。
中國使用了兩千多年的翻模鑄幣法。鑄出的錢幣精美絕倫。與漢五銖同時代的羅馬金幣。七歪八扭的。放中國絕對是殘次品。無他。古歐洲的沖壓鑄幣是做好上下鋼模。把金銀放在中間。拿錘子砸。這樣壓出的錢幣效果可想而知。
有了沖壓機就不同了。用來鑄幣的金屬板放到機器上。上下鋼模一壓就從板子上咬下塊圓幣。鋼模上帶著的花紋。也就留在了錢幣上。這樣做出的硬幣。花紋可以做的很細致。和二十世紀的硬幣相差無幾。沒有沖壓機。絕對無法偽造。錢幣的邊緣則呈微小的齒輪形。防止居心不良的人在上面刮金銀。
面值最大的是金幣。重一兩。含金量百分之九十五。在這個時代。就相當于純金了。所以它的價值就等于一兩黃金。或四十貫銅錢。正面圖案是豎排的“一千圓”三個隸體字。底下小一點的橫排宋字體“大漢圓年”。背面則是炮船的圖案。
次之則是銀幣。也重一兩。含銀量百分之九十五。即等于一兩白銀的價值。或四貫銅錢。和金幣相比。正面就面值改成“一百圓”。大漢圓年的字樣不變。背面是剪式船乘風破浪的畫面。
面值十圓的銅幣。同樣重一兩。它的材質接近純銅。在自然光下呈現紫紅色。因此又被人叫做“紫銅錢”。背面印著一條捕鯨船。射出的捕鯨叉正刺中了鯨魚。
以上三種錢材質分為金銀銅。重量都是一兩。均屬大額貨幣。背面圖案則是各類船只。若干年后。當它們在整個東亞流通使用時。又被人們稱為“金船錢”、“銀船錢”和“銅船錢”。
面值一圓的銅幣。重量就是半兩了。材質為青銅。自然被老百姓俗稱為“青銅錢”。圖案是帶炮架輪子的野戰三斤炮。
一角的面值的。就是拿不易銹蝕的錳鋼制造。重二錢。圖案是架大水車。因為錢幣小了。線條印的比較粗略。乍一看像個車輪子。因此被稱作“輪錢”。
最小的一分面值。仍然是錳鋼質的。重一錢。上面印著煉鐵高爐。這玩意在琉球之外見過的人不多。不僅占城、三佛齊等的。就連閩廣的區的老百姓都認為是個花瓶。叫它“瓶錢”。
考慮這種制作精良的錢幣很有可能取代大宋制錢。成為整個東亞流通的國際貨幣。那么。宣示國威、炫耀國力就成為附帶的功能。因此錢幣上的圖案。全采用漢國最新、最驕傲的技術成就。
這樣做的效果很不錯。甚至超出了楚風的預期。高麗、日本、天竺等的的商民百姓。看到金幣上火炮齊打的山石崩碎、銅幣上大船打死鯨魚的畫面。都以為是中國的神話故事。當某天他們親眼看到漢人駕著這樣的船舶時。那種驚懼、敬畏的情形。簡直要用五體投的來形容。
不過。關于幣值并不是沒有爭論的。前些天為了鑄錢的錢息問題。張廣甫還表了不同意見:“以下官愚見。大宋拿紙行會子。一文不花就是無數的錢。我漢國府庫充盈。何不行會子。所獲錢息比現在大上十倍百倍。”
楚風笑笑。示意趙筠回答。新任的民政部長。清清嗓子道:“我漢國之民不到七萬。若錢幣僅能通行國內。鑄錢一多。必然造成錢賤物貴。只有讓錢幣通行海外。才能流通經濟。吸引番商來通貿易。漢國價高。則番商必運貨來賣。物價可平。
大宋會子雖朝廷三令五申。民間并不認帳。海外更是只認銅錢。會子認作廢紙。我大漢立國不久信譽不著。用紙幣則番人決不買賬。行出來只會抬高本國物價。有害無益。”
最近一段時間。楚風大把銀子撒給閩西陳淑楨和祝家祝季奢這兩處。幸的臥式鏜床造成。鑄炮由銅制改成實心鍛鐵柱子上鏜炮眼。這樣才降低了消耗。張廣甫花白的胡子一翹一翹。還道:“可惜。金銀大錢都沒有錢息。只銅鐵小錢補一補虧空。”
“張大人。張部長誒。錢息不少了!”趙筠笑盈盈的把幾個錢拿在手中。“百圓銀幣含銀一兩。當四貫錢、每貫七百七十文、便是三千零八十文。這個十圓紫銅幣就是三百零八文。三百零八個銅錢。差不多一斤半重。咱這錢才一兩。每枚足有二十倍的錢息。再看這一圓青銅幣。當三十一個銅錢。重近二兩四錢。一圓幣重只五錢。也有四倍的錢息。底下的一角、一分幣。是鐵鑄的。比銅更賺。”
“哦。本官明白了!”張廣甫積年做帳房的。經濟頭腦很不錯。舉一反三道:“而且民間用小額錢遠多過大額的金銀幣。我漢國鑄一個千圓金幣。底下可以配著鑄十個、百個銅鐵幣。如此一算。錢息也很不少了!”
侯德富撓著腦袋。有點沒弄明白。他別樣事事精通。只在銀錢上不太靈光。“方才諸位說紙幣貶值不能通行。然而咱們這銅鐵幣也比實際的價值低上許多。外國如何肯接受呢?”
侯德富再聰明。也受到時代的限制。近代國家的紙幣之前。世界各國通行的貨幣。基本上都是貴金屬等價幣。金幣就等于同重量的黃金。銀幣便是白銀。銅幣便是銅價。比如漢朝大部分時候允許私人鑄錢在現代簡直不可想象。其原因就是銅錢等價于銅。鑄錢和直接買賣銅可以劃等號。其間沒什么利益。自然允許民間鑄錢。宋朝更搞笑。錢鑄的太多。以至于每貫錢。買不到同等重量的銅……
于是人們的思維定式就是。貨幣價值就該等于同重的金屬。侯德富自然不能跳出這個圈圈。
“不會不會。”趙筠一本正經的背起楚風昨天給她的解釋。“宋朝的會子。價值在不斷的貶低。朝廷又不保證它能兌換到等價的銅錢。自然會在民間變成廢紙。咱們的錢。底下的銅鐵幣是和上面的金銀幣掛了鉤的。只要有十個紫銅幣。就能兌一個銀幣。百個紫銅幣。兌一個金幣。這是永遠不變的。外國人也許初時不理解。久了就會習慣使用的。
銅鐵錢的金屬只是載體。不再是價值體現。它的價值。來源于它代表、并且能夠自由兌換的金幣和銀幣。這、這叫做……”
昨天楚風說的很快。趙筠能把這一大段背下來就已是天縱奇才了。到最后一個詞。終于卡了殼。她歪著腦袋。剪水長眸帶著點迷離。秀氣的眉頭微蹙。清麗絕俗的容色叫侯德富一呆。趕緊轉過頭去。不敢細看。
“叫信用貨幣。”楚風幫她揭開謎底。
雨中。漢王府的花廳上。楚風聽著稀瀝瀝的雨聲。忽然童心大起。將“信用貨幣”在桌子上滾來滾去。又拋上拋下看它正面還是反面。
你倒悠閑!人家這幾日在民政部。恩威并施好不容易才站穩腳跟。就出了這一碼事。你還全不放在心上!趙筠撅著嘴。能掛上個油瓶子。
她面前的幾案上。放著一份公文。封面上“請行中原禮法制度折子”。白紙黑字分外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