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yingsx第一百四十一章共和國五年第一百四十一章共和國五年←→:
在這名目繁多的教派之中,還真有那么少數幾個是正兒八經要搞造反的。
這些想要搞造反的那是打著斂財的旗幟,暗中用收斂到的財物招兵買馬打造兵器,暗中為造反積蓄力量,而這些教派往往和天地會、白蓮教一類的脫不開關系。
沒辦法,底層平民得不到保護,就只能抱團,這些名目繁多的教派,有相當一部分一開始都是為了抱團取暖而出現的。
除此之外,清帝國的人口增多也相對應的增加了流民的數量,以至于“江湖”的范圍和江湖幫派的勢力越發擴大。
以血緣、地域關系為主導的江湖幫派開始嶄露頭角,而這里頭是一個朝廷不太伸得進去手的地方,它自成一套體系,在某些地方也廣有勢力,可以算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那些地方豪強的精神傳承者。
一旦清帝國被打得露出了脆弱的馬腳,趙學寧敢肯定,這些江湖人士、幫派大佬、神棍們一定會野心膨脹。
趙學寧甚至都能預想到清政府倒臺之后、蘭芳正式確立全國統治權威之前,屆時神州大地上一片“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模樣。
什么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股煙塵之類的,估計都會粉墨登場。
有兵就是草頭王,失去了弘歷和清政府的強勢壓迫,那些有信眾、幫派弟子之類的家伙們搞不好也想過一把稱王稱霸的癮,其中估計還很有可能出現一些梟雄人物。
以清帝國疆土的廣闊程度和訊息傳遞速度,理所當然的,蘭芳取代清帝國的過程絕對不會十分輕松。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該打的仗還是要打,不管怎么彰顯仁義風范,所有的前提,都是能打。
確立統治之前,必須要彰顯出天下無敵的武力,能夠消滅一切反抗者的武力,這樣才能確立統治,這是每一個國家政權徹底站穩腳跟確立統治的必經之路,古今中外皆然。
凡是不能從武力上壓服國內全部反對者的政權,都不能長久,凡是無法從武力上震懾外部的政權,也難免不會淪為買辦政權。
所以武力的強盛永遠是一個國家的立國根基,不狠狠的打一場席卷天下的大戰,不充分向所有人證明我能收拾帶清更能收拾你們,那就沒辦法建立一個全新的國家。
需要懷柔,需要合作,但更需要強悍的鐵拳。
對此,趙學寧深深地明白,所以他更加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軍隊的建設上,于是,他計劃中的十萬軍隊現在已經超標完成了。
蘭芳正規軍的陸軍目前只有七個兵團的建制,完成訓練能投入實戰的只有四個,還有三個正在建設當中。
但是算上處在蘭芳控制之下的五萬暹羅新軍,蘭芳的陸軍就已經達到了十二萬的規模。
另外還有三個海軍艦隊,總兵力也達到三萬的規模。
所以實際上蘭芳可動用的軍事力量到控制暹羅的節點之后,全力以赴的狀態下,就已經達到了十五萬的規模,這樣規模的軍隊,已經有了登上世界牌桌打牌的資格。
說實話,就這樣一支軍隊的規模,趙學寧覺得自己已經可以和清帝國掰掰腕子了。
清帝國陸軍數量雖然龐大,趙學寧預估總體來說不會下百萬,但是正兒八經能動用的機動精銳野戰力量,估計也就十萬左右。
其余大部分都是地方的綠營、八旗、土兵、仆從軍之類的,輕易不會調動,也難以調動,離開駐地之后還有幾分戰斗力、是否可靠都是個問題。
因為不信任漢將漢兵,雖然清帝國軍隊在這一時期的主體組成部分依然是漢人,但是基本上都是駐防軍隊,戰斗力堪憂。
弘歷主要依仗的軍事將領和精銳部隊基本上都是滿人,再加上一些蒙古人,而這些人數量有限。
如果十萬左右的精銳機動野戰力量被消滅掉,尤其是索倫兵、準噶爾蒙古兵這步騎兩把尖刀被消滅掉,對于清帝國的打擊就是非常恐怖的了。
那些地方上早就衰敗的駐防八旗、綠營,除了個別區域如貴州等地的綠營有戰斗力,其他的大部分都沒什么戰斗力。
土兵更是和仆從軍差不多一個性質,帶清強大、給錢,我跟著混混戰場,帶清衰弱了,也不可能為帶清效忠到死。
這種情況下,至少在嶺南戰場上,趙學寧已經有了必勝的把握。
除了嶺南戰場之外,趙學寧認為,也可以通過海軍的優勢,從海路威懾清帝國的首都京師,進而威脅山海關,從而事實上形成一個關門打狗的局面。
不過考慮到東北地區還有清帝國安置在關外的數萬八旗駐防軍以及索倫兵,恐怕想要完成關門打狗的局勢,還要經歷一番戰斗。
當然,也可以利用海軍的優勢切斷江南江北的重要運輸通道大運河,截斷江南江北的聯系,如此一來,必然能刺激到弘歷老兒,讓他集結重兵保護京師和東北老家,避免被關門打狗。
而在這期間,蘭芳的主力軍隊就可以從容攻略缺乏強力武裝的江南地區。
此時節,清帝國的經濟重心和糧餉重地都在江南,江北的經濟、人口已經開始落后于江南,失去了江南,清帝國的統治將被徹底動搖。
在此基礎上,如果說趙學寧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出動一支精銳軍隊攻打京師,強行擊破清軍主力,圍攻甚至攻克京師,將有極大的可能性一口氣把滿清權貴集團一網打盡,全部消滅掉。
這種情況實在是太美好,趙學寧甚至都不敢想象自己如果成功了,在紫禁城和弘歷老兒面對面的時候,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場面。
想想就很激動好不好!
但是一想到消滅清政府之后將要面對的整個中華大地上的處處烽煙和牛鬼蛇神們,他就覺得一陣頭大。
清政府固然不是什么正面角色,但是多少年殺了多少人積累下來的威望還是足以震懾內部的牛鬼蛇神們的,至少清政府不過度逼迫要他們的命,牛鬼蛇神們也未必會主動起事。
弘歷要是不嚴加追查,白蓮教未必會在他活著的時候發動起義,如此,至少還是能維持基本的穩定的。
要是清政府沒了,牛鬼蛇神們不說,地方上那些駐防八旗、各省綠營、地方土司、草原上各大部落,估計一個兩個三個都要起來過一把稱王稱霸的癮了。
傳檄而定這種事情必須要建立在有極大優勢和極其明確的優勢戰績的情況下,當大家都認為你贏了,你才能傳檄而定,只要有一個人認為你沒贏,就還要接著打下去。
按照趙學寧的打法,他的對手只是清政府而不是清帝國,那么自然而然的,他消滅的也就是清政府,而不是清帝國。
消滅清政府固然能建立起強大的威望,但若要全面占據整個清帝國,他就必然要讓自己的軍隊能夠抵達清帝國的每一個角落,控制每一支武裝力量。
否則,他對老大帝國的統治就是象征性統治,而不是實際的統治。
就好比當初清軍入關到徹底確立最終的統治,期間也有二十多年的過渡期,二十多年的過渡期里,清政府數次面臨翻車的極大風險。
現在的穩固統治,就是在那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最終確定的,單純擊潰李自成占據京師,并不意味著清政府的統治就確立了。
這樣一來,十幾萬軍隊是不夠用的。
十幾萬軍隊無法營造出席卷天下的態勢,呆在海外又無法積累足夠數量的優勢兵力,所以無論如何,他都必須要在神州大地上獲得一塊穩固的根據地,由此拉起一支能夠席卷天下的隊伍。
充分建立起對整個神州大陸的完全的支配實力。
三省攻略還是要繼續,還是要第一時間獲得一塊根據地,用以拉起足夠數量的軍隊,構建成足以席卷天下的態勢,成為蘭芳取代清帝國的根基。
單純的北上速勝是有可能的,甚至直接強襲京師、干掉弘歷都不是小概率事件。
在清帝國的軍隊反應過來勤王之前就把京師攻破,用大炮把紫禁城打破,把弘歷直接抓出來砍了腦袋,絕對不是小概率事件。
但是隨之而來的后果,可能就是不知幾人稱孤道寡,還會因為沒有時間組建更多軍隊實現對天下的占領以至于給這些地方實力派們一定的時間發展壯大。
到最后,某些地方甚至會出現草臺班子式的政權,某些有點能力的梟雄會在某些地方稱王稱霸,為后續平定天下帶去更大的困難。
留著弘歷和他的老邁不堪、效率低下的政府維系著清帝國最基礎的穩定,未必不是磨刀不誤砍柴功的策略。
不過盡管如此,趙學寧也不敢保證自己就能避免這一切。
神州大陸實在是太大了,他需要時間讓軍隊能夠抵達每一個角落,而他需要的時間,也是地方實力派們稱王稱霸所需要的時間。
趙學寧推測,最有可能的出現實力派割據的地方包括青藏之地,云南貴州之地,還有天下已平蜀未平,天下未亂蜀先亂的四川。
消滅京師的清政府是一回事,完成對整個神州的控制又是另一回事,二者有關聯,但也不是那么有關聯。
而且,如果所料不錯的話,真正的考驗和危機,反而會發生在蘭芳徹底平定整個神州大陸之后……
那時,才是真正的挑戰啊……
趙學寧對此,隱隱有些預感了。
秦壽離開之后,又過了一個月,共和國四年結束了,共和國五年踩著堅定的步伐來到了蘭芳所在的世界。
開年之后,趙學寧給自己放了七天假,帶著安妮和小安東在漢城周邊游玩了一陣子,七天假期一過,他就重新投入到了緊張刺激的工作之中。
在趙學寧的帶動下,蘭芳的官僚系統也在積極有效的運作著,所有人都在踏踏實實地做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從政府到民間,整個蘭芳就像是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少年一樣,全都躁動起來了,隨之而來的,則是蘭芳國力的飛速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趙學寧既欣慰,但同時,心中也有隱隱的憂慮,這種憂慮促使他不斷利用閑暇時間完善尚未正式頒布的《蘭芳憲法》。
他要把蘭芳的共和體制確立下來,哪怕只是先從憲法里確立,也要確立下來,他決不能接受又一個帝國的誕生。
值得一提的是,蘭芳現如今雖然名義上是一個共和國,但是實際上,依然離不開趙學寧的絕對權威。
沒有他,就沒有蘭芳共和國。
這一點,趙學寧自己也不會否認。
他自己定下了很多規矩,比如司法院和立法院的初步建立與獨立運作,比如稅務總局四面出擊收繳稅款之類的。
但事實上,所有行政部門、軍隊、司法部門,他都擁有一言而決的資格。
只要他愿意。
這不僅是現狀,實際上,也是蘭芳目前正兒八經的規定。
總體來說,在趙學寧的計劃之中,共和國的架構并不是空架子,并不是徒有其表,他是真的想要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共和體制讓這個國家運行下去的。
只不過限于實際情況和條件限制,他目前還辦不到。
所以他認真的參考了歐陸和清帝國的一些政治架構,在因地制宜的精神指引下,將資本主義的曙光和傳統封建巔峰的優勢融合了一下,搞出了一個蘭芳特色共和國體系。
其中最重要的民政管理體系就是三級管理體系,用三級管理體系管理蘭芳國民,在國家需要增強國力以求自保的時期,每一個人都要在這一體系中承擔相對應的責任。
除此之外,趙學寧構建了天京的中央政府。
這個政府以大總統為最高行政軍事首腦,總領一切日常行政事務,往下直接對接各部,對各部發號施令。
總體來說,大總統可以決斷國家軍政大事,掌握龐大權力,這些權力確保了天京中央政府是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具備真正的實權。
但與此同時,他又設下司法院和立法院作為國家法律機構,專門決斷司法和立法相關問題,有關這些問題,除非戰時和其他危機緊急時期,否則大總統也沒有制度上的權力可以干涉。
這一點,趙學寧并沒有妥協,而是把這一條寫在尚未完成的《蘭芳憲法》之中。
盡管這一切只要他自己愿意,就能隨時改變。
可他是真的想要建立一個共和國的。
雖然他的部下們、國民們并沒有類似的知識儲備和心理準備,大家基本上都還在傳統思想中遨游,少數歐洲人部下也都生活在王權社會之中,對共和的理念并不清晰。
從這一點上來說,美國確實有著得天獨厚的建國條件。
他們孤懸海外,內部并沒有深受歐洲傳統熏陶的傳統封建貴族的掣肘,這是他們能夠建立起新體制的重要外部因素。
與之相比,法國就倒霉的多,好不容易讓路易十六摸不著頭腦了,結果周邊一票王權國家嚇壞了,趕快聯合起來搞了六次反法同盟大舉干涉,愣是不讓人家共和。
從這個角度來說,趙學寧既不幸又幸運。
不幸的是,那個最強的傳統專制國家就在他的北邊。
幸運的是,這個國家的統治者垂垂老矣,沒有太多的精力干涉外部,基本放棄了影響力外溢,轉入內卷模式。
盡管條件苛刻,趙學寧也堅決的否決了稱王稱帝的聲音。
趙學寧決定蘭芳共和國的最高國家元首、軍隊總司令為大總統,大總統掌握國家軍政大權,但是不世襲。
大總統原則上由選舉產生,至于具體的選舉辦法,以及大總統的任期,并沒有確定下來。
因為共和國草創,很多趙學寧設想中的機構和制度在世界范圍內也沒有先例,所以相關制度只是停留在趙學寧的手稿階段,并未決斷立法,甚至什么時候能付諸實施都有待商榷。
于是乎趙學寧采取了蘭芳公司時期的公司決策會議制度,把這一制度擴大化,用以在過渡時期成為蘭芳共和國的最終決策機制。
這一機制在蘭芳公司時期多次運用,事實證明,效果不錯。
決策會議是蘭芳公司時期由公司的功勛元老們組成的會議,以趙學寧為首,每一個人都是在公司發展壯大的歷程中做出亮眼貢獻、有一定威望和民意基礎的人。
他們往往都很能打,或者能打,還有能打。
這個會議作為蘭芳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趙學寧為其取名為董事會。
即趙學寧擔任蘭芳公司的董事長,而其余人都屬于公司董事,當時,董事會三個月召開一次,有些時候事情緊急,則特事特辦。
董事會中任何一個成員包括趙學寧在內都有提案權,具體的決策流程,就是董事會召開,將大家一段時間內積攢下來的提案全都拿出來共同商議,然后一起討論,最后表決,以三分之二多數表決通過為原則。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因為趙學寧過于突出的個人地位和強大的個人魅力、威望,所以往往他提出的提案、作出的決策,都能得到全票通過。
而其他人的提案則不然,且大家也習慣性的參考趙學寧的意見,趙學寧支持就支持,趙學寧不支持就不支持。
所以一開始的決策會議往往就成為了趙學寧的一言堂,他說什么就是什么。
趙學寧認為這樣的情況不太符合他設立這個制度的初衷,盡管因為這群人都是他帶出來的部下,他對這些人有絕對的威望影響,但他不希望一個理當群策群力的機構成為自己的獨角戲。
他希望可以培養出一些具備優秀能力的部下。←→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