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寧都懵了,他完全搞不清楚帶清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個什么操作。
我都打到家門口了,你愣是一點反應都沒有?
我都把日月紅旗打在北越之地迎風飄揚了,你就愣是看不懂唄?
就算林爽文的確給你不小的壓力,但是林爽文他也沒有打出臺島啊,他還在島上啊,你至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那兒了?
趙學寧為此多方收集情報資料,還多次和身邊人頭腦風暴,考慮帶清各種反應的可能,部下們也想出了很多奇葩的理由導致帶清不能及時反應過來。
里頭最奇葩的莫過于唐文山的一個揣測。
唐文山認為,以他對兩廣官員的了解,很有可能是有人不想把事情鬧大,所以各種壓消息,根本就不讓京師知道這個消息,或者說沒讓紫禁城那邊了解事情的全貌,所以才顯得如此波瀾不驚。
唐文山還有爆論。
他說如果他的預料不錯,等蘭芳正式發起了對帶清的進攻的時候,說不定兩廣和福建基本都到手了,京師那邊還搞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
一些沒出生在帶清本土的官員對此感到很不可思議,但是一票在帶清生活過的官員卻對此有一定的認同度。
他們認為唐文山的想法還真他娘的很有可能。
他們太熟悉帶清官場上的一些操作了,帶清皇帝號稱權傾天下,但實際上那些官僚們各有各的小心思,各有各的小想法,他們可不會完全去做帶清皇帝的純臣。
或者說,這天底下就沒有多少純臣。
弘歷再牛,他也不能全天候無死角的監視每一個官員,不是嗎?
趙學寧反正是搞不清楚這一切的緣由,主要他在帶清官方實在是沒有抓手,搞不到帶清官場內部的隱秘消息,十三行那條線倒是能搞到一些清宮消息,但也不是很多。
十三行的商人們雖然半官半商,但終究不是官。
在正兒八經走科舉或者滿人官僚群體之中,十三行這些通過捐獻獲得官職的家伙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平時高興了和你說兩句話,不高興就讓你滾。
底層路線走得一溜一溜的,但是弘歷花了三十年“高溫消毒”過的帶清官場還真是難以從外部滲透。
不過這也不重要,無論帶清是在下什么大棋,或者真的如同唐文山所說的那樣,是有人在刻意的壓制消息不讓消息傳播到京師,不管怎么說,他對于東南亞的經營已經基本告一段落了。
四大總督區的建立標志著這一地區能夠反對蘭芳的成建制軍事武裝力量在這一階段已經被消滅的一干二凈,軍事上,已經沒有任何勢力能夠從內部顛覆蘭芳的統治。
于是,蘭芳對東南亞中南半島的控制已經落實,并且隨著行政機構的搭建,蘭芳在當地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動員能力,可以動用中南半島的軍事經濟資源支援蘭芳軍隊對帶清開戰了。
時間越多,這種積累就越多,對于蘭芳本土物資的需求就越少,戰爭的持久能力就越強,帶清面對的敵人也就越強大。
在這個基礎之上,趙學寧進行了軍事動員,把十萬陸軍和三萬海軍拉了出來,進行了重新編組,正式完成了之前的三路進軍編組。
西路軍以第六兵團和暹羅新軍第一軍為主力,以陸軍總長楚騰為西路軍總指揮,指揮兩萬軍隊和整個廣西的蘭芳民團武裝,以完全占據廣西軍事要地位為最終目標。
中路軍以第四、第七兵團和暹羅新軍第二軍為主力,趙學寧親自指揮這一路三萬大軍與整個廣東的民團武裝,以占領整個廣東為作戰目標。
這兩路大軍目前都在北越之地集結,之后會根據命令展開兩路行動,分別向廣西、廣東兩地展開進攻。
最后是東路軍,第一、第二、第五兵團與暹羅新軍第四軍和第五軍編制到了東路軍之中,總兵力五萬人,負責攻略臺島和福建。
東路軍主要根據行動目標的不同劃分為三個行動組。
第一個行動組以第一兵團兵團長尹子明為總指揮,節制第一兵團和暹羅新軍第四軍,主要負責攻略福建東部地區。
第二個行動組以第二兵團兵團長苗曠為總指揮,節制第二兵團和第五兵團,主要負責攻略福建西部地區。
暹羅新軍第五軍負責攻略整個臺澎之地,并且鎮守當地,保護大軍后勤的關鍵之地。
此時此刻,整個東路軍已經在呂宋島完成了集結,正在馬尼拉灣周邊地區進行最后的拉練。
同時,海軍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也已經完成了集結,兩萬五千名海軍士兵也已經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隨時準備執行戰爭任務,對帶清展開多點打擊。
除了軍隊,后勤隊伍也已經編組完。
西路軍和中路軍的后勤力量以北越總督區的平民為主力,主要走陸路運輸,以牲畜和傳統車輛作為主要運輸工具。
東路軍的后勤力量以呂宋島土著、漢民為主,以蘭芳航運公司和海軍運輸船隊為主要運輸工具。
后勤隊伍的口糧、薪資分配方案也已經拿了下來,展開落實,大量行軍所需要的糧食物資正在大批量向北越總督區、呂宋州集結。
這不集結不知道,一集結嚇一跳。
十萬級別的軍事行動所需要的糧秣數量真是一個恐怖的天文數字,而更恐怖的是,共和國建立不到十年,這十萬人級別的軍事力量的投放任務,蘭芳居然可以完成。
趙學寧知道自家的家底子,但是自家的家底子真的可以覆蓋十萬人級別的軍事力量這個事實,依然讓趙學寧產生了強烈的滿足感,讓他十分愉悅。
他的辛苦工作和自我約束獲得了充分的回報,他的國家給了他巨大的回饋。
所以這一場決戰,一定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激情澎湃之時,趙學寧一邊視察軍隊的最后集訓,一邊也在關注林爽文起義的事情。
因為牽扯到了蘭芳在臺灣的布局,趙學寧也十分關注這場戰斗的進程。
去年,蘭芳七年的五月份,林爽文開始行動。
到了蘭芳八年的二月份,林爽文的起義沒有失敗的跡象,還在繼續維持,并且將數量多達三萬的清軍分割包圍在三個戰略據點上,給清軍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雖然諸羅縣城、鹿仔港和臺島府城這三個重要的戰略據點始終沒有被拿下,但是清軍也被圍攻、龜縮在這三個據點內始終不能打破封鎖、平定林爽文義軍。
清軍主帥常青并沒有足夠的軍事才能,無法扭轉局面。
于是在蘭芳八年二月份的時候,趙學寧得到了線報,弘歷改派協辦大學士福康安為將軍,與參贊大臣海蘭察一起,領京師精銳八千抵達了福建。
常青的指揮權被剝奪,連帶著閩浙總督的職位也被擼了,現在的閩浙總督是曾經的云南總督、弘歷寵臣李侍堯,于是這一次的作戰的領導層就變成了福康安主軍、李侍堯處理后勤。
福康安是個很有軍事才能的人,趙學寧過去數年間多次得到福康安活躍在戰場上的情報,得知福康安在平定地方叛亂之時的優秀戰績。
至于海蘭察就更別說了,除了特別勇猛善戰、力能射虎、多次翻山越嶺擊潰敵軍之外,他更是得到了一些關于海蘭察的十分奇葩的情報。
比如海蘭察是個非常強悍的武將,身體也非常強壯,因此欲望超乎常人,且海蘭察不喜歡嬌弱的大家閨秀,覺得這些符合大多數人審美觀的女人不堪他使用。
他更加偏好農村健壯粗陋的婦女,每次行軍征戰,都要隨軍攜帶十個左右的這樣的粗陋婦女,大戰結束之后都會和這些婦女連夜大戰以泄欲。
更有甚者,據說在兩次金川戰役中,因為周邊地區因為戰亂導致人口逃散,他在周邊地區找不到這樣的婦女,又實在憋得難受。
趙學寧不知道這些傳言是否是真的,但不管怎么說,海蘭察的生猛善戰是世所公認的,一般由他統領的索倫營也是清帝國十分倚重的最鋒銳的刀刃。
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這一次出兵,不僅有海蘭察帶領的一部分索倫兵,據說福康安還帶了一千人左右的京師健銳營隨軍出征。
可以說弘歷已經把手上最鋒銳的兩把刀都放了出來。
看來林爽文最終戰敗,就是因為打不過健銳營和索倫兵的聯合突擊,再加上海蘭察這個論外級別的猛人。
林爽文臨時拉起來的沒有經過正規軍訓練的民兵級別的戰斗隊怎么是他們的對手呢?
別說林爽文,趙學寧盤算著,就算是自己帶領最精銳、裝備最先進火器的蘭芳軍隊和清軍的兩把尖刀對抗,估計也要付出一定的傷亡才能將他們擊敗。
雖然先進的武器是一方面,士兵的精神和組織度以及技戰術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趙學寧有信心擊敗他們,卻不敢說能像對付西山軍和鄭氏軍隊那樣打出一比一百多的爆裂傷亡比。
雖然只是據說,但是趙學寧也得知索倫兵和健銳營也曾在西北和青藏戰場上打出一比一百多的爆裂傷亡比,那還是用冷兵器為主戰兵器的情況下。
雖然對手也是一樣的拉跨,但是兩支強軍對撞在一起,會有什么樣的精彩的表現呢?
趙學寧忽然有了想要和福康安和海蘭察過過招的想法。
不過他很快就收起了自己的好勝心。
作為一國領袖,不能做那么幼稚的事情,倒不如說……能不能利用這個機會給弘歷來個小刀剌屁股式的打擊?
要是能找到機會,對臺島的清軍進行一波打擊,或許……可以奠定大陸作戰的勝利也說不定。
趙學寧立刻拿著蘭芳測繪人員測繪的兩廣、福建和臺島地區的地圖仔細的看了起來。
清軍渡海征討林爽文,走的是海路,靠的是以老式木船為主要組成部分的福建水師的運輸。
按照目前的情報得知,福建水師并沒有參與作戰,只是承擔了運輸任務,從福建沿海地區把清軍運送到鹿仔港登陸,然后就不管事情了。
說起來,福建水師算是清軍中為數不多的甚至是唯一一支還保留著建制和一定規模的外海水師,康熙平定臺島之后,清軍水師就再也沒有和其他對過什么海戰。
到后期,康熙甚至以耗費太多為理由,裁撤了大部分外海水師,只保留了一些內河巡邏船隊,福建水師的規模也被嚴格限制,用以節省軍費。
說穿了,清帝國就是個陸軍強國,基本沒有海軍元素,所以趙學寧本來也沒想過能和清帝國打什么激烈的海戰,但是此時此刻,他發現了一個之前沒有關注到的盲點。
清軍往返臺島和福建,都是需要渡海的。
他們需要乘船渡過海峽,才能抵達臺島,從離開福建到臺島登陸,他們都坐船在海上,這一階段,就算再怎么能征善戰的陸軍也發揮不了什么戰斗力吧?
趙學寧的眼珠子轉了轉,忽然計上心頭,認真思考一番之后,他立刻派人傳令給海軍總長李闖,讓李闖去執行一個任務。
同時,他又安排人密切監視福建的情況,探查福康安和海蘭察的蹤跡,看看他們什么時候渡海。
如果已經渡海了,那么具體戰況又是如何。
這些事情,他必須要知道。
這種簡單的事情,蘭芳在福建的情報網還是能夠探明的。
趙學寧很快得知,福康安和海蘭察長途跋涉抵達福建之后,并沒有急著渡海作戰,而是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福康安安排了不少人先期前往臺島散播他帶領十萬大軍前來靖臺的消息,試圖給林爽文義軍以巨大的心理威懾,由此動搖起義軍的戰斗意志。
第二,他就干的很聰明了。
他邀請了很多因為林爽文義軍胡作非為而逃到福建的泉州、潮州、惠州籍的知識分子、富商、地主等人與他會面,并且進行了親切的交談。
福康安已經得知了林爽文起義軍的主體是漳州人,也因為維護漳州人利益的事情而大大侵犯了其余各州人士的利益,致使其余各州人士慘遭掠奪、打擊。
很多人為了活命,放棄產業,逃回福建,這些人對林爽文義軍那是恨得牙癢癢,根本不會和林爽文一起反對清政府,只會期待清軍盡快平定林爽文,把那混蛋大卸八塊。
從這些人的嘴里,福康安得知除了清軍和他們這些逃跑回來的人之外,臺島本島還有相當一部分泉州、潮州和惠州籍的人留在原先生活的地方組成民團,配合清軍打擊林爽文義軍。
福康安很快意識到林爽文所部雖然號稱有五十萬人,但是大部分都是漳州人,其余各州人士并不支持林爽文,甚至會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而反抗林爽文,不惜配合清軍作戰。
可見林爽文等人的行為在其余各州人士的眼里甚至不如素來不當人的清政府。
于是福康安就想到了辦法,他認為對付這些反賊不能只靠官軍的力量,而要妥善利用這些恨林爽文恨得牙癢癢的勢力,利用他們打擊林爽文。
這樣做,不僅能消滅林爽文,還能通過消滅林爽文、清算漳州勢力補償給其余各州人士,以此增強清政府在當地的聲望,進而起到鞏固清政府在臺島統治的效果。
之前清政府官員在臺島的各種不做人行為,福康安也是有所了解,他知道林爽文起事也不單單是宗族矛盾導致,也有對清政府不滿的原因在里頭。
這種不滿林爽文會有,其他各州人士也會有。
現在因為林爽文直接搶奪的嘴臉太過于難看,以至于其余各州人士甚至愿意站在清政府這邊打擊林爽文,但這不代表以后他們不會反抗清政府的不做人行為。
如果只是官軍打擊林爽文,以后難保不會出現一個潮州籍、泉州籍、惠州籍的“張爽文”或者“王爽文”。
但如果他能夠妥善和其余各州人士打個配合,大家成為戰友,一起分漳州人那點“刀樂”,不就能加深感情了嗎?
如此一來,一戰收服其余各州人士的心,將過去一筆勾銷,未來的日子大家一起過,那福康安甚至可以保證往后五十年臺島都不會發生太大的戰亂。
福康安由此制定了必勝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