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事不妙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大事不妙了!第一百六十八章大事不妙了!←→:

對于解縉來說,這簡直是天大的麻煩!

這個麻煩,不單單是指二皇子朱高煦的稅警總團,可以快速搭建完成,繼而掌握獨立的軍權,對它所支持的大皇子朱高熾相當程度的造成威脅。

更大的麻煩是。

若是這套漢語拼音,在稅警總團普及了,那就意味著,以后也會在南京城里普及,會在直隸普及,也會在大明的十三布政使司普及。

這里可能會問,將來誰都能讀書,甚至連孩童、女子也能識字,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對不識字的人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

但解縉作為大地主與士紳階層的喉舌之一,他基于自己的屁股,非常清晰無誤地做出了關于這件事的判斷。

那就是,這不是一件好事。

甚至可以說,大事不妙了!

為什么?

最淺顯的一層含義,也是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既然普及識字的范圍增加了,那么就意味著,參與科舉考試的競爭人口基數,將進一步擴大。

因為以前上私塾開蒙識字的孩子,就比念不起私塾無法開蒙認字的孩子有比較優勢。

而如果大家都識字,識字認字能夠自學,那么就相當于拉低所有人的比較優勢,原本上過私塾開蒙認字的孩子,跟窮小子就一樣了。

那么,就會造成更大范圍的讀書內卷。

嗯,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可能就相當于突然有了一種簡單的方法,讓原本學英語程度有差距的小孩們,都掌握了基礎英語。

那會導致什么?當然是原先掌握基礎英語的孩子失去了優勢,必須進一步學習中級、高級英語。

當然,這只是最淺顯的,誰都能想得到的含義。

更深層次的東西,才是讓解縉覺得不寒而栗的。

——士紳的話語權削弱!

為什么士紳階層能代表民意?

原因不就在于,士紳階層作為一個中間階層,隔開了權貴階層和平民階層嗎?

而這種控制、阻礙上下溝通的權力,才是士紳階層的權力來源。

朝廷要求著士紳宣貫政策,也要求著士紳幫忙收稅,所以才要對士紳給予優待。

那如果大明朝廷建立了稅警總團,不需要士紳幫忙收稅了,士紳階層就相當于被砍掉了一條左小腿。

而如果大明朝廷推廣了識字,并且由稅警總團的退伍老卒幫忙宣貫朝廷的政策,士紳階層就相當于被砍掉了一條右小腿。

結果就是,士紳階層以后就得跪著要飯了,根本不可能如以前那般煊赫。

單手提刀的鄭和,把解縉拉到了門外。

“你的表情好像不大好啊?”鄭和看向了解縉,低聲問道。

“呃,沒事。”

怕被鄭和看出內里虛實,解縉趕忙搖頭,擠出笑臉道:“只是覺得這位姜先生果然厲害啊。”

鄭和點了點頭。

然后鄭和接著說道:“這套拼音漢字的方式,陛下若是準備推行全國,并且首先要求南京六部衙門和各寺(太仆寺、鴻臚寺等)以此作為標準,來向小吏和各種辦事人員推行普及的話。”

“等推行完了,恐怕經過潛移默化的上傳下達,各地布政使司也差不多熟悉了這個東西。”

“然后再慢慢擴大規模,最終達到整個大明所有布政使司、府、縣,都可以通過字典和漢字拼音來學會漢字。”

“等這項事情徹底完成,那就是一項極有意義的事情。”

“它能夠改變整個大明,甚至讓天下的漢字,變得更加簡潔易懂、更容易掌握,而且更適合于傳承下去。”

“這種功勞.嘖嘖。”

鄭和一時有些感慨。

姜星火隨口提幾句的事情,就已經比他去萬里石塘苦哈哈挖鳥糞的功勞,不知道大了多少倍。

鄭和無奈地說道:“姜先生果真是大智慧之人,我是佩服的。”

解縉聞言,頓時陷入沉思。

是啊!

這可是改變整個大明,甚至可以說華夏歷史的事情,完全夠得上青史留名。

可惜,竟然是姜星火發現的,而且,還會嚴重損害士紳階層的利益。

“姜星火說的這種方式,確實是能夠改變大明的,不過這件事情,恐怕沒那么容易。”

解縉沉吟了片刻,忽然掙扎著找理由說道:“首先,要想做到這種事情,光靠一本《拼音漢字字典》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姜星火這個《拼音漢字字典》的編撰者,現在仍舊被困在詔獄里,即使能出來編纂新的全面的字典,但他肚子里也缺乏足夠的文墨支撐,不見得能把《拼音漢字字典》編纂完善。”

看著自己給自己找希望的解縉,鄭和點了點頭,隨口打擊道:“這倒是個麻煩,但是如果姜星火想做,陛下一定會找人幫他吧。”

解縉繼續說道:“這就是關鍵了,就算姜星火編纂完整版的《拼音漢字字典》,那也必須得到陛下的同意才行。”

“畢竟,《拼音漢字字典》這種東西,其實涉及到了科舉體制的改革,若是朝野間議論太大,導致陛下不允許,任憑姜星火怎么弄,都是徒勞的。”

解縉說完,似乎找到了方向。

對,一定要激起朝野的反對聲音。

如此一來,陛下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行事。

畢竟,《拼音漢字字典》已經嚴重地影響了既得利益階層的利益。

“嗯。”

鄭和又點了點頭,憐憫地看著解縉。

這人傻了,已經在姜星火給出的現實打臉里,開始神志不清地嘴硬了。

所以,你說的都對。

大皇子府邸。

內閣的幾位加班成員,照例來府里尋大皇子殿下參贊公務。

大皇子身體不太好,有時候極疲憊了,就在府中辦公,倒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而內閣的壯小伙子們,只能辛苦一下自己,帶著奏折跑過來了。

皇帝對此給予了默許。

畢竟自己好大兒的身體情況,朱棣還是知道的。

又要指望好大兒干活,又防著拉幫結派,怎么可能?

朱棣有信心,控制這一切。

朱棣覺得他不是李淵,決不會被兩個兒子所架空擺布。

而且二皇子朱高煦身邊圍著那么多武勛將領,如果不讓大皇子也有一定的對抗能力,那不是拉偏架了?

所以,幾位內閣文臣與大皇子朱高熾的走動,也是朱棣所默許的。

當然了,默許歸默許。

以后皇帝只要想找茬,翻翻小本本,以這些罪名把你送進詔獄,還是綽綽有余的。

已經天黑了,花廳里依舊燈火通明。

楊士奇、楊榮,還有老實敦厚的胡儼,今天輪到了這三位值班。

案幾上的奏折已經快要批閱完畢,越往后,幾人的心情就越發輕松。

翻到倒數第二份奏折,楊士奇拱手問道:“陛下有意重修《太祖實錄》,大皇子殿下打算如何處置?”

其實所謂的重修《太祖實錄》,就是朱棣打算篡改史書的意思。

這件事,李世民不敢明目張膽地干,朱棣可不管這些。

《太祖實錄》里,不利于朱棣的話,肯定都要刪掉,就跟姜星火后世的控評差不多。

然后再讓自己任命的總裁官、纂修官們,添加一些有利于自己的記錄。

新鮮添加,純天然的。

隨后,再焚毀建文朝的實錄修訂稿,就可以了。

最后還得以建文事附錄其后,大約相當于《建文登基以來若干歷史事件的決議》,給建文政權定個性,宣揚自己奉天靖難的合法地位,類似的意思。

朱高熾想了想,說道:“正監修官,肯定得曹國公來掛名。”

遠在日本正摟著藝伎的五星天皇麥克景隆,此時又打了個噴嚏。

有一說一,李景隆跟麥克阿瑟真的很像。

三流的將領,二流的統帥,一流的政客,頂流的演員。

這種人讓他帶兵打仗,純屬浪費表演和外交、政治天賦。

楊士奇、楊榮、胡儼三人,均對此表示同意。

沒辦法,修《太祖實錄》這種事,必須曹國公李景隆來掛名。

為什么?

其一自然是因為曹國公李景隆,是開國勛貴的諸公爵中目前地位最高者,也是實際上的領頭羊,論資歷即便是魏國公徐輝祖,都要稍遜一籌。

其二則是曹國公李景隆是靖難之役的關鍵先生,可以說李景隆的作用,在這場持續四年的帝國內戰里,已經拉到了最滿。

李景隆作為幾乎見證了靖難之役從開始到結束全過程的“帶投大哥”,必須要挑頭替朱棣背這個修改史書的黑鍋。

“副監修官呢?”朱高熾又問道。

楊士奇沉吟片刻道:“幾位資歷尚書,誰來掛名應該都可以.茹尚書可能好一點。”

朱高熾點了點頭,說道:“兵部的茹尚書,吏部的蹇尚書,戶部的夏尚書,都一起報上去,讓父皇去選。”

“重修《太祖實錄》的總裁官呢?”

聽到這個問題,幾人齊齊看向今晚還空著的一張椅子。

即便幾人或許心頭有那么一絲地不服氣,但是誰都知道,只要解縉在,那么修撰任何史料,總裁官的這個位置,都是解縉的。

解縉是很狂浪,但他確實有這個資本。

解縉,是這個時代最為才華出眾的才子,甚至可以說是獨一檔的存在,這一點,天下皆知。

單論才學,沒有人能壓過解縉一籌。

半籌都沒有。

“解侍讀還沒回來嗎?”

朱高熾看了看外面已經黑下來的天色,有些詫異。

解縉被皇帝派去詔獄掃盲班旁聽,也就一個時辰的時間吧,即便算上回來,肯定也綽綽有余了。

會因為什么耽誤了呢?

結果,說曹操,曹操就到。

宦官急匆匆地跑來,稟報道:“殿下,解侍讀求見!”

“快讓他進來。”

不多時,解縉急匆匆的腳步聲就傳了過來。

人未到,聲先至。

“殿下,大事不妙了!”

感謝蛋靈帝的上盟.這是我私人最喜歡的歷史作者,不用我介紹了,《覆漢》《紹宋》《黜龍》本本英雄氣,崇拜ing

(本章完)←→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