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賬號:熱門:第12章懟皇帝夜間大臣們求著我登基周梁梁:、、、、、
御書房里,皇帝跟何相他們炫耀完趙曜要做的好東西后,又給他們看了趙曜的另一封密折。
“你們好好地看看這封密折。”皇帝特意強調道。
孫奎把密折遞到何相的面前,何相伸手接過密折。他沒有急著打開,而是先詢問道:“皇上,這是誰的密折?”
“小十的。”皇帝說完,坐在椅子上,抬起雙腳放在御桌上,雙手插在袖子里,一副吊兒郎當的表情。“你們好好地看看。”
一聽又是漢王殿下的密折,又聽到皇上再三交代好好看,何相跟劉太師他們心頭一凜,隨即打開漢王殿下的密折,急忙地看了起來。
這封密折打開,發現里面的內容非常長。
何相拿著密折這一頭,大司農拿著密折的另一端。
三人的腦袋湊在一起,專注認真地看著密折里的內容。
當看到“三省六部制”時,何相他們心里立馬冒出了疑問,這是什么東西?
劉太師他們三人心里懷著疑惑,繼續往下看。看了一會兒,他們三人差點發出驚呼聲。
三人越往下看越心驚。
皇帝看到大司農他們三人臉上的表情越來越震驚,他心中越發得意。
何相他們三人認認真真地把密折看了一遍后,又從頭到尾再次看了一遍。看第一遍的時候,他們只是看了個大概,就被深深地震驚到。等第二遍,一字一句看的時候,他們心中越發震駭。
“皇上,這是漢王殿下提出來的?”何相說這話時,語氣微微顫抖。
“當然是他,他已經把新的官制用在他的小朝廷上了。”皇帝方才看到這封密折上的內容,心中的震撼完全不比何相他們少。“那個臭小子嫌棄大周的官制繁瑣麻煩又不好記,就自己弄出這個什么三省六部制,說比大周現在的官制好記,還好用。”
劉太師深吸了好幾口氣,這才勉強壓下涌上心頭的震撼。
大司農已經震驚到說不出半個字來。他只能用漢王殿下曾經說過的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臥槽”!
“皇上,這三省六部制真的是漢王殿下提出來的?”劉太師也跟著問了一遍,似乎不敢相信這三省六部制會是一個剛成年的皇子提出來的。
皇帝知道劉太師在吃驚什么,點點頭,笑瞇瞇地說道:“的確是他弄出來的,他不是在密折上詳細地解說了這三省六部制的職責和作用么。”
“這……漢王殿下真的是……”何相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來驚嘆漢王殿下的才華。漢王殿下總是給他們驚喜,做出或者想出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每次他們都以為漢王殿下做出來的東西已經夠“嚇人”了,沒想到漢王殿下還能做出更“駭人”的東西。
劉太師他們知道漢王殿下非常有才華,但是他們一直認為漢王殿下的才華是在做東西上面,比如說漢王殿下以前弄出來的新紙、曲轅犁、印刷術,以及剛做出來的新鹽。沒想到漢王殿下在朝廷的事情上面也非常有才能。這三省六部制太驚人了!
“臣記得漢王殿下并不熟悉我朝的官制。”在蘭淵閣的時候,趙曜曾經多次詢問某些官職的職責。那個時候,楚王殿下讓漢王殿下好好地了解朝廷的官職,但是漢王殿下嫌棄麻煩,說懶得去記。還說他記也記不清楚。
“小十那個臭小子的確不怎么熟悉大周的官制。”皇帝在心里吐槽道,如果他不做皇帝,他也分不清。
“漢王殿下在去嶺南之前,每天上朝就躲在魏王殿下身后睡覺,沒想到他……”大司農心里琢磨,難道漢王殿下在裝睡?
皇帝收起放在御桌上的雙腳,雙手交叉托著下巴,饒有興味地看著何相他們:“你們覺得小十弄出來的這個三省六部制,怎么樣?”
劉太師沒有任何猶豫地回答道:“自然非常好。”
大司農立馬附和:“劉太師說的對。”
何相倒是遲疑地沒有回答。
皇帝看向何相,問道:“何相覺得不好?”
何相開口道:“說實話,臣覺得漢王殿下提出來的三省六部制很好。”說到這里,何相忽然住了嘴,沒有再說下去。
“但是。”皇帝替何相開口了,“你覺得不適合用它。”
“臣并不認為三省六部制不適合大周,而是忽然改革官制,會引起一些麻煩,甚至動亂。”何相自然能看出來“三省六部制”的好處,但是突然廢棄以前一直沿用的官制,改用“三省六部制”,會讓人有很多居心叵測的猜疑。
劉太師不贊成何相的話,他一向都是實用主義。
“三省六部制比現在的官制好用,那就舍棄現在的官制,改用三省六部制。”劉太師有時候就覺得何相想太多,明明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何相總是想的非常復雜。“皇上還年輕,現在改用三省六部制還來得及。”
“話不是這么說,如果大周剛建立的時候,就用三省六部制,沒有任何問題。可如今……”何相覺得現在大周的官員已經徹底熟悉大周的官制,忽然改變官制,官員們又要重新學習,在熟悉新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因為不熟悉做錯事情來。“現在的官制雖沒有三省六部制好,但是并沒有問題。”
劉太師皺眉看向何相,語氣犀利地問道:“你真的覺得現在的官制沒有任何問題?”
被劉太師這么問,何相噎住了。因為他心里清楚現在的官制有很多不足。
“如果因為改革官制麻煩,就放棄這么好用的三省六部制,你真的覺得對嗎?”劉太師的神色非常嚴肅,“改革官制只會麻煩一段時間,但是它發揮的作用卻是源遠流長的。可如果繼續沿用現在的官制,那么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多,最后會出現冗官的情形。”劉太師早就看出來現在用的官制有很多的問題,但是他想不到更好的官制取代。如今,漢王殿下想出好的官制,那為什么不用?
何相被劉太師質問的啞口無言。因為他無法反駁。
大司農支持劉太師,道:“臣覺得劉太師言之有理。”如果改用“三省六部制”,那他這個大司農就變成了戶部尚書,到時候他只需要操勞戶部的事情就行了,不需要煩心戶部以外的事情。“臣覺得三省六部制不僅把官職明確的一清二楚,還精簡了很多現在一些沒必要存在的官職。”
劉太師突然鄭重地向皇帝行禮:”皇上,臣覺得可以改用漢王殿下提出來的三省六部制,而且這事宜早不宜遲。“
大司農緊跟著行禮:“臣附議。“
何相沒有說話。
皇帝望向默不作聲的何相:“何相,意下如何?”
何相知道皇帝心里早就做好了決定,要改用三省六部制。他心里清楚他再說什么,皇帝也不會聽。
“臣也附議。”何相就算想要反對,但是他反對的底氣不足,因為他也覺得三省六部制好。
“那這段時日你們忙一些,等年后就改用三省六部制。”皇帝驀地想到內閣制,他指著劉太師他們說道,“朕要建內閣,你們給朕擬一份內閣名單。”小十這個臭小子終于做了一件大好事,有了內閣,日后他能輕松不少,最起碼不用現在這樣天天有批閱不完的奏折。“對了,你們三個和老薛在名單里。”
何相他們聽見自己在內閣的名單里,并不感到意外。
“皇上,您的內閣需要多少人?”劉太師每次都能抓住關鍵的地方,“五個人,八個人,還是十個人?”
“十個人吧。”皇帝心想人越多,他就能少干些事情。
何相和劉太師他們猜到了皇帝會這么說,心里滿是無奈。
“皇上,十個人是不是太多了?”
劉太師毫不客氣地說道:“皇上,您就算想要偷懶,也不能一開始給內閣設立十個人,這樣日后還怎么加人。”
大司農沒有說話。因為他覺得內閣人多不多,跟他沒有什么關系。他只要操心他日后戶部的事情就夠了。
皇帝的小心思被看穿,他也不尷尬。
“那你們說幾個人?”
何相沉思了一會兒說:“先五個人吧。”
劉太師贊同地點了點頭。
“五個人?”皇帝難以置信地伸出一只手,“五個人是不是太少了?”
劉太師嘲諷道:“要不五十個人?”
被無情譏諷的皇帝,呵呵地笑道:“朕倒是想。”
劉太師冷笑道:“您想得挺美!”
皇帝氣呼呼地說道:“朕現在連想都不能想了么。”
劉太師非常冷酷無情地說道:“不能!”
皇帝眼神哀怨地瞪著劉太師,手指著他,一副欲泣泫然的表情。
“老劉,你欺負人家。”
劉太師被皇帝這副模樣雷得不輕,差點沒忍住送給他一個大白眼。
“皇上,您是建立內閣,不是開澡堂子。”
大司農被劉太師這話逗笑了,差點沒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論懟人,還是劉太師厲害。
何相忍著笑說:“皇上,劉太師說的對,內閣是直接對您負責,商議都是國家大事,人數不宜多,五個人就夠了。”
皇帝掙扎道:“五個人太少了,還是六個人吧,這是朕最大的退步。”
劉太師跟何相他們想,只要不是八九十個人就好,六個人就六個人吧。
“那聽皇上的,就先設置六個人。”何相剛說完,忽然意識到建立內閣,皇上是輕松了,但是他們的事情卻變多了。一想到皇帝喜歡做甩手掌柜的性子,等內閣建立后,只怕皇上會變本加厲,到時候他們要做的差事只會越來越多。
“對了,小十提的翰林院,你們也得弄好。”皇帝道,“還有庶吉士的選拔,你們也弄個章程出來。”
“是,皇上。”
“大司農改任戶部尚書。”
大司農忙謝恩道:“謝皇上。”
皇帝又宣布道:“老劉,你暫時再兼任下吏部尚書。”吏部是六部之首,太重要了。交給其他人擔任,皇帝不放心,讓劉太師兼任,皇帝會很省心。
劉太師領命:“是,皇上。”
“禮部尚書就交給老薛了,他最合適。”
何相:“臣也這么認為。”
“刑部尚書,你們推薦一個人吧。”
何相問道:“皇上,兵部尚書呢?”
“兵部尚書就老楚吧。”楚英是四大將軍里最聰明、最穩重,也是最圓滑的一個,很適合做兵部尚書。“至于其他的官職,你們可以讓你們下面的人推薦。”
“是,皇上。”
“朕希望年前,你們能弄好這件事情。”如果年前弄不好,年后就不能改革官制。
“臣遵命。”
“對了,小十決定在沼澤府建立碼頭,說什么還要把沼澤府建成海外貿易城市,還說什么要在沼澤府設立海關什么的。”
何相跟劉太師他們聽了后,在心里驚呼:漢王殿下到底要做多少事情啊?
大司農:劉太師威武!
何相:懟皇上,還得是老劉。
劉太師:一日不懟,皇上就能上天。
友情連接:
小說相關推薦:、、、、、、、
《》是周梁梁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