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她腰纏萬貫

第293章 要不要上報

就在顏汐請鹽商們的時候,應城的知州府里,遼州知州崔同和也在和一群官員們商議。

衛國是以州、府、縣三級行政制度。

而一州之中,又實行了三司分管,布政使司的最高長官是知州,掌管本州的民政、財政、科舉等事務;都指揮使司最高長官是都指揮使,主管本州兵政;按察使司稱為巡撫,主管刑獄。

三司互不統屬,各自隸屬中樞六部,所有官員任命皆有吏部指定。

當然,遼州比較特殊,因為靠近北地,時時會有邊境蠻夷扣關,隨時會打仗。都指揮使司基本也就成了擺設,開始還指定了一個,后來都指揮使一職,索性就由邊軍統帥兼任了。

除了劉衡的新野縣上報說渾河有決堤危險外,還有遼中縣、康平縣等幾個渾河邊上的知縣,也派人送來加急文書,說明渾河有決堤之險,請知州大人安排救災。

按照朝廷規矩,每年六到八月為漲水月,各地州府縣得巡視堤岸,沿河檢查。可是,遼州這幾年都是安王的天下,這里的官員與其說是朝廷委派的,不如說是安王任命的。不是安王一派,要么很快被調離,要么活不了多久就出了意外。

安王讓崔同和年年向朝廷上報災情,請朝廷撥發糧食銀兩賑災。而實際上,這些賑災銀,自然大多數都沒有用到地方上。

就以渾河為例,每年遼州都要上報一次河汛緊急,地方以搶險修繕為要。可實際上渾河這些年還算太平,防洪堤自然也沒人去管。

遼州這幾年收的稅糧,在朝廷核定的十稅三基礎外,額外加了一成,所謂是軍糧。但是,這部分多收的稅糧,有多少到了邊軍手里,也只有崔同和幾個知道了。

他們如今是綁在安王這艘船上的,人人都被安王爺捏著要命的把柄,加上自身也是為官不正,更是不敢違背安王之令。

現在,險情真的來了,要不要救災?

要救災,就得有銀子、有人力。其實主要還是銀子。

要是不救災,幾處決堤,遼州只怕一半土地要陷于汪洋。

崔同和食指指尖敲了敲桌子,“大家都說說這事怎么解決。事情到底要不要報上去,報上去該怎么辦,不報上去又該怎么辦。”

“大人,按照往年的規矩,這次的險情我們自當上報。”吳長史想著往年沒有險情還要報,今年真的出現險情了,不更應該報一下嗎?

“新野、康平幾處河堤,這兩年剛從朝廷請款修繕過。若是現在就出現險情,那之前修繕之事如何解釋?”有官員反駁了吳長史的提議。

“今年颶風遠勝往年,堤壩遇險也是常情。”吳長史不以為然。

那位官員還是搖頭,“去年工部來驗收的時候,我們給工部看了康平的一段堤岸,那段堤岸可是修建得很結實啊。”工部那位官員自然也收了好處,直接記錄在案。因為那是安王被拿后遼州上報的最大的工程,天啟帝為了讓遼州上下感受朝廷的重視,還特意下旨表彰了遼州地方主政有方。

“可若是不修堤壩,萬一決堤了,遼州近半百姓只怕要流離失所了。”

“要是讓人守住遼州與澄州的官道,不讓這些人亂跑呢?”有官員想了個主意。

“澄州到底離遼州近,一旦遼州出現險情,澄州必然知道。澄州知州魏桓是徐首輔的乘龍快婿,他若知道了,徐首輔也就知道了。內閣知道了,圣上只怕也知道了。”

幾人面色有些沉重。

若是圣上知道了,派人拿自己這些人問罪,他們能逃得掉?

“不用擔心。”一個清朗的聲音傳來,緊接著,安王從大廳外慢慢踱步走了進來。

“王爺!下官參見王爺。”一看到安王來了,崔同和連忙起身下拜,其他官員也跟著起身。

“諸位免禮。”安王虛扶了一下,走到了主位坐下。

崔同和連忙換到了左側首座,其他人的座位也換了一下。

安王臉上帶了幾分真心的笑意,看著眼前這些官員,他苦心經營近二十年,終于將遼州經營成鐵桶江山。為了讓這份家業發展得更穩固,他不惜親身冒險被天啟帝捉拿進京,還以嫡妻和幾個嫡子的命為代價,換來了天啟帝相信他再無反抗之力。

現在,經過這幾年發展,他手底下已經養了一支十萬人的大軍,新野鹽礦提供了銀錢,新野鐵礦為大軍提供了兵器,如今幾個兵器坊正在加緊煉制兵器,一切都已準備就緒。

而現在,他等待的時機也即將到來,“今日京城那邊傳來消息,皇帝在早朝上暈倒了。”

天啟帝自從一病之后,身體每況愈下,每日參湯補藥不停,才撐起了健康的樣子,可內里早就虧虛了。

眾人一聽,不由喜形于色,王爺等待這么多年,就是為了等待朝廷生亂的時刻啊。

“王爺,那這次險情要不要上報朝廷賑災?”崔同和連忙請示道。

“現在決堤了嗎?”

“下官糊涂。”崔同和明白安王的意思了。

“流民遍野,是朝廷失了仁政;北戎若是趁機入侵,那驅逐外敵當是要務。”

安王這么一說,不說崔同和,其他人也明白了。安王的意思,是希望遼州亂一下,流民遍地,他就能以朝廷失德的名義起兵;北境亂了,北戎入侵時,邊軍就只能全力守護北境,安王帶兵就不用擔心背腹受敵。若是事情順利,過了澄州后,離京城也不過幾日路程,急行軍很快就能兵指京城。

“王爺,康平縣到底靠近官道,要不要派人去看看?”康平縣知縣是崔同和的自己人,其他險情可以不管,這里的險情,他還是希望能救一下的。

安王笑了,“也好,那你安排人去康平縣救災。這也是好事,得讓大家都知道。至于其他幾地,你也要嚴令讓各地知縣做好防洪抗災之事,務必以百姓性命為要。”

崔同和一一安排,其他人連忙領命離開去辦事。大家深知聲勢的重要,當年王爺英勇抗擊北戎,被百姓所熟知,至今遼州還有百姓稱頌不已。

待到眾人離開后,安王看向崔同和,“那劉衡,是不是可用之人?”他覺得這位狀元縣令很有意思,幾個月時間,竟然能將新野治理得井井有條。鹽商對他罵不絕口,百姓對他贊不絕口,這樣的人,倒是個治世的人才。

“王爺,此人只怕沒有表面看著簡單。”一聽到劉衡,崔同和就皺眉,他的愛妾娘家貨物受損,這幾日正日日跟他哭鬧呢,說起來自然也沒有好話,“依下官看,此人與城郡王只怕關系匪淺,他來到新野,會不會是城郡王對遼州有所想法?”

“他是被徐廷之踢出來的……”安王剛想說劉衡是被徐首輔趕出京城趕到新野來的,話到嘴邊,又收住了,對啊,他是徐廷之趕出京城的,但是他到新野來,卻是天啟帝下的調令!

這么一想,安王皺了眉頭,那點惜才之心就淡了。劉衡不管是天啟帝派來的,還是衛城派來的,對自己來說,可都不是好事情。

若是前者,他就擔心如今天啟帝上朝昏迷會不會是假的;若是后者,衛城當時還未登儲位就看著遼州,是為了什么?

安王是個梟雄,但凡梟雄,都容易多疑。他越想越覺得劉衡的存在是個危險,倒是不能再把他在新野折騰鹽商的事,當成樂子看了。(愛腐竹ifz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