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留言:
第480章刷個履歷。第480章刷個履歷。→:八三看書83ks,史上第一豪橫!
西羌那邊,葉坤還需要最后攻堅,離不開公孫尚飛。
這幾年,公孫尚飛在西羌威望極高,令羌人聞名喪膽。
羌地苦寒,人口本就不多。
遷移一部分出來,再派出漢家屯田軍入駐,就能徹底控制西羌,實現郡縣制。
于歸農,也想去探海。
葉坤笑道:“于大人,現在的華夏九州,就你最有錢。你拿錢,我給你船隊和技術人員,陪著你于家子弟,去南海考察。去南海比較安全,沿途都是海島,直到最南邊的那個大陸。
等你們考察結束,再決定是否遷移,是否去海外做皇帝。”
現在的于歸農,全國首富啊。
因為整個廬江郡,八個縣,都是他的。
加上他以前的財產,后期葉坤的賞賜,還有全國各地的生意,可謂富可敵國。
葉坤想把澳洲賣給他,自然要狠狠地敲詐一筆!
于歸農訕笑道:“漢王……不,應該是皇上了,請問皇上,要多少錢?”
葉坤想了想:
“我給你二十艘大船,二十條小船,兩百技術人員。你自己組建一個小軍隊,千人以上,先去交址半島以南的群島探探路。但是,你至少得給我十萬兩黃金。”
“十萬兩?”于歸農驚愕。
“十萬兩并不多,因為你到了南方的大陸以后,人口和集市,才是最重要的。你把錢帶過去,沒地方用。那里都是土著人,大約還沒有貨幣系統。”
葉坤笑道:“到時候,你在海外,也需要我的支持啊。我可以給你提供人口、物資、技術等等。所以這十萬兩,太少了。
那時候,你占領了南方大陸的所有土地,和華夏九州差不多大。子孫萬代,榮華富貴,還不劃算?”
于歸農笑道:“這樣吧皇上,我先拿五萬兩黃金給你。派出家族子弟去看看,以后再做決定。”
這孫子,真有錢啊。
葉坤點點頭:“成交。”
正月初八晚上,譚八卯來報,劉艾出使遼東夏侯昌,終于回來了。
葉坤連夜接見,詢問情況。
劉艾拱手施禮:“托漢王洪福,劉艾不辱使命。夏侯昌已經答應了,稱臣,上交傳國玉璽,起兵攻打高句麗。打下高句麗之后,便交出遼東。”
葉坤很欣慰,又問:“那么,夏侯昌的條件是什么?”
“遼東雪災,夏侯昌急缺糧食,首先是要糧。還要十萬套棉衣,要我們派出艦隊,幫忙攻打雞嘴半島。”劉艾喝了一口茶,又說道:
“其他條件,和以前商談的一樣,他打下高句麗之后,就是高麗王,世襲罔替。年年進貢,但是不朝見,漢王也不能派兵,干涉他的一切事務。”
“全部答應他,立刻去找巫穹,先給他十萬石糧食,給一批棉衣。”
葉坤很爽快。
遷都登基在即,葉坤也不想節外生枝。
但是以后,也不能讓夏侯昌永久占據雞嘴半島,還得將他流放去其他大陸。
雞嘴半島,葉坤今后也要實行郡縣制。
劉艾又問:“漢王打算,派出多少海軍,協同作戰?”
“讓皇甫琳,親自帶領一萬海軍,一萬海軍陸戰隊,協同夏侯昌作戰。”葉坤想了想,又說道:
“如果夏侯昌敢刷什么花樣,就讓皇甫琳將之原地消滅!”
艦隊有槍有炮,足以應對夏侯昌手下的幾十萬大軍。
劉艾點頭,又請示道:“漢王可有其他方面的要求?”
葉坤說道:“我這邊缺人,夏侯昌缺糧。你可以讓夏侯昌,將那邊多余的人送回來。打入高句麗之后,抓獲的年輕俘虜,不論男女,全部給我送來,越多越好。”
劉艾皺眉:“人太多,我們能養活嗎?”
“我們現在的糧食產量,可以養活四千萬人。民間散養的牛羊無數,禽類蛋類肉類供應,都非常充足。去年年底,我們已經開放了耕畜宰殺。老百姓想吃牛肉,去街頭就能買到。”
這兩年,也是老天爺保佑。
神州華夏,沒有什么天災人禍,生產力恢復,可謂一日千里。
江南和益州,更是直接起飛,民間糧食都賣不掉,大力發展副業養殖,發展副食品加工。
就這,九州之內,還有許多耕地沒有復耕。
境內新增人口,每年接近兩百萬。
不過新增人口都是嬰兒,不能干活的。
劉艾都不敢相信:“平定中原,也就三年,已經這么富裕了嗎?”
“也就三年?書呆子話。”
葉坤笑道:“華夏人最勤勞,只要一年不打仗,生產就能迅速恢復。這三年,我們制造了無數農具發放下去,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大力篩選良種、推廣堆肥技術。產量,已經翻了好幾番了。”
現在各地糧食,都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
中原地區水稻差一點,但是小麥小米很厲害,老百姓都不吃麥仁飯了,吃上了白面。
不用三年,玉米和紅薯,就會全國大推廣。
這么大面積,養個三千萬人,葉坤擔心把大家吃出富貴病來!
劉艾點頭:“既然如此,我再去遼東,監視夏侯昌攻打高句麗。”
“其實,我想把你留在身邊的。”
葉坤嘆了一口氣:“你去遼東也好,打下高句麗之后,算是一件大功,再回來協理九部,大家心服口服。”
沒有履歷和功勞的人,很難服眾。
讓劉艾去遼東刷個履歷,其實也不錯。
劉艾匯報工作完畢,抱拳退出。
葉坤又給皇甫琳飛鴿傳書,讓他準備領兵出征。
皇甫琳這兩年很舒服,不打仗,也就是出海練兵,檢驗戰船,協助戰艦打造工作。
該讓他活動活動了。
第二天,上官季夫的遺孀,帶著上官季夫的兒子上官麟,來到許昌。
葉坤和姜有容,在家里設宴款待。
距離上次見面,又是一年多。
那時候,葉坤讓上官麟去種地,學習一年,再來談工作的事。
如今,上官麟種地一年,還學了三個月木匠,三個月鐵匠,算是經歷豐富。
十七歲的小伙子,看起來很老成了。
“叔父,麟兒來了,以后追隨你吧,還請叔父多多教導。”上官麟給葉坤和姜有容磕頭。
“起來吧麟兒。”
葉坤打量著上官麟,感嘆道:“真像你老子,越長越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