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豪橫

第666章 田頭生產會議。

第666章田頭生產會議。第666章田頭生產會議。←→::mayiwsk

村長還杵在那里,不敢吭聲。

黃敬祖笑道:“村長大人,是不是不給面子啊?我父皇,可是誠心的,想跟你們拉拉家常。”

村長這才醒過神來,急忙點頭:“前面有干凈的田埂,皇上跟我來。”

前面一塊旱地,剛剛翻過來。

葉坤在田埂上坐下,又招呼村長和鄉親們落座,問道:“剛才村長說,擔心我們是流竄的土匪,我想問問,漢中有土匪嗎?”

村長結結巴巴:“早就沒有土匪了,我只是擔心,所以問問……”

“沒有土匪,就好。如果有土匪強盜,那就說明,我們朝廷無能,保護不了百姓。”

葉坤點點頭,又問道:“今年春季的收成,怎么樣?這邊的主要作物,是什么?”

“收成和去年差不多,小麥畝產兩百斤,蕓苔子一百多斤。還有些蠶豆豌豆,沒有收割。冬季作物,就這么多。夏季作物,主要是水稻、高粱、大豆綠豆豇豆……還有、還有,對了,還有紅薯,特別好吃!”

紅薯全國推廣,這也才兩年。

因為甜軟,大家都愛吃。

“紅薯味道不錯,但是再過兩年,就把你們吃煩了。”

葉坤點頭微笑,又問:“上交征糧以后,家里每個人口,大約還剩下多少口糧?夠不夠吃?”

村長笑了:“吃不完的。有的家庭,春季小麥都收了兩萬斤,上交四五千斤,還剩一萬多斤,房子小了,都沒地方屯。大家都在說,農閑時候,要多蓋幾間房子,用來放糧食。”

另一個鄉親說道:“去年的稻谷,還沒吃完,還有紅薯干和五谷雜糧……也賣不掉,只好喂豬。養豬養得多,豬肉也便宜,家家過年都殺豬。”

葉坤很感慨,對曹雄等人說道:

“曹雄,你和魏金德都是我的兵。當年我就說過,我們要為老百姓打天下,讓老百姓有吃不完的糧食,有魚有肉吃!如今再看,我們做到了。我們沒有騙人,我們說話算數!”

曹雄和魏金德,還有呂業良,都一起抱拳:

“皇上一心為民,開創萬古盛世,便是古之堯舜,也萬萬不及!”

葉坤也豪情萬丈,笑道:

“春風楊柳萬千條,華夏兒女盡舜堯!這個萬古盛世,是大家一起開創的,是華夏百姓的功勞!你看我們的這個村長,還有這些鄉親們,都是舜堯,都是圣人!”

老百姓不會說大道理,紛紛咧著嘴笑,抱拳道:

“是我們趕上了好時候,遇上了好皇帝。二十年前,我們還吃不飽,穿不暖,到處逃荒,躲避戰亂。現在,我們都有田有地,有家有業,日子過得,比以前的地主還舒服。”

葉坤點點頭,又問起生產上面的細節。

村長說道:“皇上,我們這樣的村長和民兵隊長,還有小學老師,都經常帶著鄉親,去朝廷的農場培訓,學習新農業技術。現在的鄉親,都學會了堆肥,制作氮磷鉀混合肥。

縣里也會派出農業技術員,經常下來,教我們種田、除草、防蟲。”

另一個老農說道:“現在的工具質量都好,鐮刀鐵鍬都很鋒利,經久耐用。精鹽便宜,大家油鹽不缺,干活有勁。”

葉坤又問:“耕牛夠不夠?”

“夠用。家家戶戶都有耕牛,人口多的,有兩三條耕牛。”村長點頭:

“種田這種事,只要開荒成功,以后越來越省力。去年耕種過的土地,今年翻種,就很輕松。”

“那些公牛,都要經過騸割,否則容易傷人。太兇的公牛,就要除掉,不可留下后患。”葉坤了解鄉村細節,叮囑道:

“公牛見不得紅衣服,要注意。別讓婦女小孩,穿著紅衣服去牽牛放牛。”

村長抓了抓腦袋,憨笑道:“聽說皇上以前種過田,看來是真的,對耕牛這么了解。”

說話間,兩個農業技術員走了過來。

是縣里派下來巡查的,也負責指導生產。

看見葉坤等人坐在田埂上閑聊,技術員笑道:“趙村長,又在開田頭生產會議啊?”

村長揮手大叫:“老弟快過來,皇上在這里!”

技術員嚇一跳,瞪眼道:“趙村長,你胡說八道什么?”

“真的是皇上在這里!”

老趙跳起來,將技術員扯過來,對葉坤介紹:“皇上,這是縣里農業司的技術員,老王、老張。他們負責我們這一片,每天都來查看。”

葉坤點點頭,笑道:“技術員大人辛苦了,我是葉坤。”

技術員驚呆了,急忙抱拳施禮。

葉坤還禮,笑道:“兩位來得很巧,一起坐下來,開一個田頭生產會議吧。”

兩個技術員戰戰兢兢,坐了下來。

葉坤問道:“縣里的農業司,有沒有具體的工作目標和任務?”

老張點頭:“有任務,縣里制定的任務,是今年產量,不低于往年。另外,因為人口增加,今年還要開荒五千畝土地。”

“糧食都吃不完,有必要開荒嗎?”

“朝廷的旨意,有時間,不忙的話,就組織集體開荒,叫做居安思危。”

“這也是。”葉坤點點頭,又考察兩個技術員的農業知識。

技術員算是科班出身,初中畢業后,在朝廷農場實習一年,學習農業知識和實際操作,又不定時接受新知識,所以很稱職。

葉坤忽然問道:“狗尾巴草,能不能吃?”

老王一愣:“不能吃。”

老張顯然更專業一些,笑道:“能吃,因為狗尾巴草是小米的老祖宗,我們的小米,就是狗尾巴草馴化的。狗尾巴草的種子里,含有淀粉,磨碎以后熬粥,有小米香氣。

我記得培訓的時候,老師說過。如果遇上災荒年,可以收集成熟的狗尾巴草,用火燎一下,把種子磨碎,用紗布過濾,熬成米湯,可以救命。”

“你看,這就叫專業!”

葉坤點頭笑道:“我們現在的糧食,大多數,一開始都是野生作物,經過幾千上萬年的馴服,才變成了糧食作物。”

狗尾巴草變成小米,是后世的農業學家考證的。

但是古人未必知道,因為遠古時期沒有記錄,文化普及不夠。

葉坤知道這一點,知道狗尾巴草在饑荒年代可以救命,經過親自驗證,讓農業部編寫在科普教材上。

萬一今后發生饑荒,老百姓知道這個知識,好過吃觀音土啊!

老張問道:“皇上,我們實驗玉米,也有好幾年了,為什么還沒馴服,產量很低?”

玉米這玩意,葉坤也很頭大。

海外的玉米,成熟以后不是那種玉米棒子,而是像燒烤串子,上面稀稀拉拉的一些玉米粒。

朝廷最好的試驗田,水肥條件用到極致,除草除蟲管理到極致,畝產玉米才一百多斤。

普通百姓種植的玉米,畝產幾十斤,是正常的。

葉坤笑道:“總體來說,經過幾年的培育和選種,玉米產量已經提升不少了。但是徹底馴服,使之成為主糧,估計還得十年八年,甚至上百年。咱們慢慢來,不著急。”

即便是一百年,葉坤也不敢保證玉米會成為主糧。

但是已經引進了,全國都有種植了,就順其自然吧,總有一天,會馴化成功的。

技術員老張點點頭,反映了一個情況:

“從去年開始,糧價暴跌,絲綢價格卻一路上揚。許多百姓都說,要改稻為桑,不然不劃算。”: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