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第一六五章 中華豈會無烈士?

推薦:巫醫覺醒。

烏云沉沉,夜空寥寥,大風呼嘯著卷過,還攜著冷硬的雨點,噼里啪啦打在霜凍的大地上。

是的,冬天已經降臨了。這時的江南雖不像北方那樣天寒地凍,甚至樹上的葉子都沒有掉光,但一陣陣凄風冷雨同樣凍徹人的骨髓。尤其是棉襖都被打濕了的情況下,趕路的人最希望能有一間遮風避雨的小屋,一個可以取暖的火堆,若是能再有一瓶燒酒就更好

所以當沈默和他的衛隊在夜雨辛苦跋涉了半宿,終于看到遠處有座黑洞洞的建筑時,心情的激動也就可想而知了。

鐵柱一揮手,便有兩個斥候策馬過去,不一會兒折回稟報道:“是一座廢棄的客棧。”

鐵柱望向沈默,見大人點點頭,這才沉聲下令道:“進去宿營!”

隊伍到了近前,才發現這是.個很氣派的院子,院內除了一座三層的樓房外,馬棚、伙房一應俱全,依稀還能看到往日的繁榮景象。

看到這個情形,沈默.忍不住嘆了口氣,對身邊戴著斗笠背著寶劍的何心隱道:“太可惜了。”他們現在身處屢遭倭寇洗劫的寧波府境內,原本往來如梭的南北商隊早已絕跡,這設在郊外的客棧自然也開不下去了。

何大俠也嘆了口氣,但.當嘆氣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也緒了,只聽他幽幽道:“一路所見,殘垣斷壁,這樣下去,大明就完了。”

沈默已經聽習慣了.他整天將亡國、滅族掛在嘴邊,早已經不以為意。兩人在院子里站了一會兒,等著親隨們將屋子簡單收拾出來。

親隨們已經做慣了這種勾.當,不一會兒沈默就看到樓里燃起了火光,書童沈安便出來道:“公子,進去歇息吧。”幾個月的風霜磨礪,讓這個頑劣的小書童成長了不少。

沈默點點頭,與何心隱并肩走進去,便.見侍衛們在大堂里,燃起了一大一小兩個火堆,正將桌椅板凳劈開了當柴往里填呢。

沈安將公子引到那小火堆邊上,沈默看.到火上支著鍋子,鍋里煮著米飯和臘肉,地上甚至還有被褥,高興的問道:“從哪弄的?”

沈安一邊幫他脫下濕漉漉的棉襖,一邊笑道:“客棧就是客棧啊,找一找就找到這些東西了。”

沈默搓著手在火堆邊坐下,冰冷的身體終于感到絲絲熱度,竟然舒服的輕哼一聲,呵呵笑道:“原以為今天又要野營了呢。”

何心隱終于摘下斗笠和寶劍,松一松筋骨,緩緩坐在他的對面,面無表情道:“出來八十七天,露宿六十八天,我以為你早習慣了呢。”

“習慣是習慣了。”沈默道:“但在又冷又潮的夜里,還是這樣舒服些。”

說會話,鍋里的臘肉飯好了,一時間滿屋子都是臘肉獨有的香味,讓沈默打住話頭,望向那閃著油光的一鍋飯,就連一直特立獨行的何大俠,也忍不住直抽鼻子,顯然是饞壞

也難怪,上一次吃熱湯熱飯,還是在臺州城,當時是李巡撫請客,大家吃的鹽水煮馬肉,那玩意兒可真塞牙啊。

若將一碗色澤誘人,臘肉肥而不膩,咸中帶甜,米飯粒粒綿香、彈性十足的臘肉飯吃到肚中,絕對會得到一種無上的滿足。

沈默接過沈安遞過來的這樣一碗飯,卻強忍住大快朵頤的沖動,端著走到侍衛那邊。

侍衛們見大人過來,趕緊便要起身,卻被他攔住道:“我來看看你們吃什么。”打開鍋蓋一看,是稀飯。不由瞪鐵柱一眼道:“怎么又來這套?”

鐵柱訕訕道:“找到的米太少,臘腸也只有兩根……與其大伙都吃稀,還不如讓大人吃頓干的呢。”

親兵們也紛紛道:“是啊大人,我們還有干糧呢。”

沈默把臉一板道:“我說過多少遍了,既然同生共死,能都吃干,那就一起吃稀!”說著便將一碗臘肉飯倒進了鍋里……

跟親兵們坐在一起,吃了一頓臘肉稀飯泡干糧,沈默才拍拍屁股起身道:“除了放哨的就趕緊睡吧,別再玩牌

親兵們乖乖聽話,收起了馬吊牌,目送著大人離開,這才該站崗的站崗,該睡覺的睡覺。

沈默回到何心隱和沈安身邊,兩人的反應截然不同,沈安是在惋惜那鍋臘肉飯,讓少爺那么一折騰,他也沒吃成。而何心隱則向他投來怪異的笑容,用微不可聞的聲音道:“劉備摔孩子的故事可是盡人皆知哦。”

沈默不動聲色道:“摔一個孩子不難,難的是一直摔下去。”便不再與他聒噪,轉而對沈安道:“我看還有不少完好的桌椅,你去搬一副過來。”

沈安不一會兒便搬過來一張方桌和一條長凳,用袖子擦得干干凈凈后,又從背囊中拿出白鐵油燈,挑出芯子點著了擱在桌上,口中小聲問道:“公子,不休息呀?”

沈默搖頭道:“好容易得著個機會,我得把零碎的記載整理起來,免得過幾日再張冠李戴了。”說著便將一個隨身攜帶的大竹筒打開,從里面倒出了一桌子紙箋。

這些紙箋全用一跟細線穿著,沈安找到線頭一提,便將其歸攏得整整齊齊,看一看最張的編號,竟然到了三百五十八,不由吃驚道:“已經這么多了?”

沈默點點頭,輕聲道:“磨墨。”

沈安便將那厚厚一摞紙箋擱在少爺面前,轉身去找筆墨紙硯去了。

沈默輕輕摩挲著那一摞紙箋,仿佛在撫摸嬰兒的臉蛋一般仔細,許久才長吸口氣,看向第一張紙片,只見上面寫著八月初八出紹興,向東北行,天氣晴好,一路無事。再看第二張,寫著八月初九,至平湖南,天降小雨,露宿于野。不錯,這正是他的行軍日記,記載著這三個月來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重新翻開來看,就像再一次走上這段十分艱苦,充滿危險,卻又讓他收獲良多、感觸良多,絕不后悔的驚心動魄之旅……

當翻過幾頁描述行軍狀況的日記后,終于在第四頁上,出現了稍顯凌亂的數行大字八月十一,抵乍浦,九丈倭船泊北新塘,皆髡頭鳥音之真倭,有刀槍弓矢而無火器……

看到這里,那時的場景便浮現在他的眼前,沈默清晰的記得,那里的守將名叫王應麟,見倭寇出現,便立即率本衛八百兵丁盡數而出,使倭寇不敢輕舉妄動。

黃昏時分,王指揮擔心倭寇趁夜色作惡,命部下乘小船驅趕,倭寇以燕尾利鏃向明軍射擊,箭無虛發,中者立死。挫,以至于夜色降臨也沒有將倭寇攆走。

夜里五更時分,有軍士名喚胡士澄,背負著數斗火藥,摸到倭寇的大船上引燃,倭船大火四起,但胡士成也被倭寇所殺。

王應麟趁勢率軍發動攻擊,從四面八法攀上敵船。當時四處大火,倭寇大亂之下抵抗不力,終于被徹底攻破。但一名紅衣黃蓋、喚作八大王的倭酋,手持雙刀從火中躍出,連殺十數名明軍,才被弓箭射中后心而死。

是役,格殺倭寇十二人,擒獲傷者五人,找到被燒焦的尸體十八具,官軍自身傷亡一百二十人。

然而經過審訊得知,當時船上只有一半倭寇,另一半則早趁著夜色登陸北去。王應麟連忙率官軍追擊,沿途經過村鎮,皆有百姓帶路奉食,明軍前鋒終于在次日追上倭寇,雙方展開激戰。

當時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堪,視線極為模糊,倭寇有二十余人,明軍有五十兵勇。雖然無論是單兵還是整體,明軍的戰力都遜于倭寇,但諸兵勇毫無懼色,奮力血戰良久。其中尤以勇士茅堂、舒惠、敖震最為勇悍,皆手刃數名倭寇。

但倭寇的戰法顯然高明的多,他們其實只派了一半兵力出來纏住明軍,其余二十余人埋伏在道旁草莽之中,等到雙方打得難解難分,才突然殺出下,戰死三十八人,其余潰逃。茅堂、舒惠、敖震三勇士,皆在陣亡之列,被倭寇割取首級,排解于道邊。

擊潰明軍前鋒后,倭寇北逃。自竹林廟經平湖縣地時,平湖典史喬父子率兵壯攔擊,旋即被擊潰,喬典史及鄉勇二十七人陣亡。

但他們的阻攔起到了效果,王應麟的大軍終于趕上來,將倭寇包圍在天后宮內,放火焚燒。倭寇欲請降,明軍不允,遂盡數被燒死于天后宮中。

是役,明軍以八百人對倭寇近八十人,付出二百多官兵、幾十名鄉勇陣亡的代價才將其消滅。說起來根本不值一提,但沈默還是欣喜的發現,原來我大明子民從來沒有喪失過血性,只不過近二百年的承平歲月,已經使這種血性深深休眠而已。他堅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胡士澄、茅堂和喬典史涌現出來,重現洪武雄風的!

想到這里,沈默提筆在紙上寫下了八個字天下雖安,忘戰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