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雜貨

31.草原商道

:yingsx←→:

貞觀八年五月中旬,在經歷過二十多天的長途跋涉之后,趙琛等人終于回到了朔州城,這一路上餐風露宿很是艱辛,但收獲也是頗豐。

早前從離石縣那邊購買的糧食,到了太原城便被他們賣掉了,順便也以比較好的價錢,賣了幾頭牛連同幾輛牛車,另外又從太原城購買了一批布匹,運回朔州城轉手賣掉,自然也是要賺一筆。

辛苦了一路,好容易回來了,眾人便將剩下來的事交給最近留守朔州這邊沒有出門的兄弟去收拾,只管自己休息去了。

只那趙琛,等不及洗去那滿身的塵土,便和他父親趙畦進屋說話。

“你是說,那羅三郎不僅將做豆醬的技藝傳授與你,還說明年后年換羊毛所用的腐乳,他也要照常交付?”聽聞家中長子所言,趙畦很是吃驚。

“正是,我如今已是學得那技藝在身。”趙琛鄭重道。

“為何?”趙畦不解。他們趙家與那羅三郎并無交情,對方緣何要將這制豆醬之法白白教給他們?

“三郎道是路途遙遠,來回取醬實在是太過艱辛,十分不便。”趙琛說道。

聽聞此言,趙畦默然。

他們趙家就是靠行商起家,家中子弟走南闖北,二三十年下來,便也攢下了如今這一份家業。

就說在這朔州城中,對于他們趙家,輕視者有之,艷羨者有之,眼紅嫉妒者亦有之。只是他們都只看到了趙家如今的模樣,卻又有幾個人會去細思,他們趙家子弟是經歷過怎樣的一番艱辛之后,才能有今天。

路途遙遠,行路艱難,對于這幾個字,再沒有比他們趙家人更能深刻體會的了。

早年他們兄弟幾人深入草原,與那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做買賣,遇著那些良善敦厚的便也罷了,若是遇上那些兇狠霸道的,不死你也得脫層皮,牲口錢糧盡數被奪也是常有的事,他那兩個兄長甚至折在了草原上,仆從跟隨更不知凡幾。

如今趙家能有今天的基業,靠的便是當初他們這些人在草原上開辟出來的那一條商道,這條用鮮血鋪成的道路……

“羅公心慈!”趙畦嘆道。

想起早年那些艱辛往事,他這時候已然是紅了眼眶,隨著這年歲漸長,骨子里的那一股闖勁已然是被歲月消磨去了許多,倒是有些多愁善感起來,想來是這日子過得太舒坦了。

“如此,我這幾日便再進一次草原,與那些草原上的兄弟打一聲招呼,叫他們莫要將羊毛賣與他人。”沉默片刻之后,趙畦又說道。

“阿耶!”趙琛吃驚,他父親這幾年都在朔州城中,很少出去走動,如今竟是又要親入草原?

那草原上可比不得中原之地,一些草原民族雖然明面上已經對大唐稱臣,背地里卻依舊行那強搶掠奪之事。縱使他們趙家在附近這一片草原上有自己的商道,但依舊還是危險重重。

“這把老骨頭安逸得久了,也該出去和那些草原上的兄弟走動走動。”趙畦表示自己主意已定。

草原上的人民需要糧食食鹽和布匹,當初開辟這一條商道的時候,也有許多草原上的青壯和他們共同抵御賊寇,那都是一起搏過命流過血的交情。

在草原上討生活,比他們這邊要艱難許多。又怕水草不豐,又怕賊人搶掠,又怕遭遇狼群……

轉眼已是多年未見,不知道當初那些老伙計都還活著沒有。

此時。石洲離石縣西坡村。

羅三郎正與他的幾個弟子一起,在地頭上給麥子施肥。

這些日子以來,他在自家附近那片荒坡上燒了好些土糞,多是以干草細土為主,中間還摻雜一些曬干的豬糞稻草,加了這些干糞燒出來的土糞堆,那個肥力是很足的,燒出來的氣味都不一樣,村人都說那味兒好聞,不用說,那就是饞肥料饞的。

那些燒好的土糞堆澆上豬尿以后,就在坡上放著,為了避免雨水澆淋帶走肥力,羅用還在上面蓋了草簾子。

這時候已經有村人開始后悔當初沒聽羅三郎的話,在家里養幾頭豬了,若是能修一個像羅家那樣的豬圈,養幾頭豬似乎也并沒有那么麻煩。那豬圈里頭的尿水只要能及時排出,最后得到的肥料就不會是他們從前印象中那般臟污泥濘不堪用的模樣。

若怕熏得院里發臭,大可以將豬圈修在離自家院子遠一點的地方。原本他們村里許多人也是把茅房修在外頭的,家里只要放那一兩個木桶,常倒常洗便是。

做了這幾個月的豆腐,西坡村家家戶戶,多少也都有一些積攢,這時候便有人動起了要買一兩頭豬崽回來養的念頭。

買兩頭公豬,也學羅三郎那樣,把豬給劁了,一日兩頓熱食地喂著,最后不僅能得兩頭肥豬,另外還有那許多的糞肥。

只是眼下這季節,地里頭的莊稼正是關鍵時候,若想養豬造糞,這一時半會兒的怕是來不及。

再說家里實在也分不出那些個人手來,又要種地又要做豆腐的,原本就已經是分/身乏術,有些人家里實在是人手不足的,便只好把豆腐買賣停掉幾日。

“三郎,你那些豬糞可是要賣?”村人問起這個的時候,便有些不好意思,當初三郎跟他們說養豬,這些人一個個的都嫌養豬這事又臟又臭又沒效益,如今竟然又開始打起他家豬糞的主意,著實也是有些沒臉。

“你若要,便拿一擔豆渣來換兩擔豬糞,如何?”羅用倒也好說話。

說起來,他那八頭豬現在都還比較小,產的肥料不算太多,自家那十來畝地,夠是夠用了,卻也沒怎么多。

只是這全村上下,若是別人家的肥料都不夠,就他一個人把地里的莊稼種得又肥又壯,待到收成的時候,別人家一畝地只得二百來斤,他一個人就算種出三四百斤,那又有什么意思。

只要他手里有錢,村人家中又有糧食,他羅用若是缺糧食吃了,大可以拿錢去買,又何必死死扒著那點肥料不肯分給別人。

“你若是有多,我便跟你換幾擔。”村人也不是真的要和羅用搶肥料用,只想著對方如果有多,自己便跟他換幾擔過來。

之后的日子里,偶有村人擔來豆渣找羅用換豬糞。

也有村人花費錢糧請羅用那些徒弟幫忙修豬舍的,自家實在是騰不出人手來,再加上那些人修的豬舍實在也是很好,三五個青壯一起修一個豬圈,也是快得很,為了讓這些豬圈能更經得住使用,村人都要求他們把底下的石墻砌得高一些。

修好了豬圈,又買來了豬崽,便有人請羅三郎過去劁豬。

羅用并沒有要吃這碗飯的打算,所以對于這個劁豬的手藝,自然也就沒有藏私,誰要想看,盡管過來看,趕緊把手藝學會了,下回就不用再找他過來劁豬了。

“嘶!”

羅用一刀下去,身后便響起幾道嘶嘶的吸氣聲,仿佛那刀子是割在了他們身上一般。

“嘶!”

羅用又一刀下去,身后又是一陣此起彼伏的吸氣聲。

“師父,我來試試。”待劁過了幾回之后,終于有一個弟子提出了想要自己下手試試的想法。

“行,那你試試。”羅三郎老懷甚慰。

說話的這個弟子名叫劉活,可見其父母愿望之樸素,別的不求,只求他能夠活下來便好。

劉活此人其貌不揚,身量不高,長得也有幾分瘦弱,年僅二十五,看著卻已是三十多歲的模樣。

羅用早前跟他閑聊的時候聽他說過一些,懷胎不足十月便降生了,又是在青黃不接的早春,營養沒跟上,于是后來便長得瘦弱矮小了,他們家那些叔伯兄弟,個個可都長得高壯。

像他這樣的,先天后天都有不足,長成這樣的體格,也和別人那樣背了東西到鄉下去賣,定是要比別人吃力,若是能學得了一些手藝,就能輕省些許。

再說羅用的這一批弟子。

大冬天能跑去太原城給人盤炕的這些人,大多都是一些心思活絡膽子也比較大的,又能在開春的時候,不貪圖太原城那邊的生意,及時趕回來幫羅用耕地,說明他們也都是知恩圖報,拿得起放得下的漢子。

這些人大多都是當初和許家那三個兄弟一起過來的,后來又三三兩兩趕過來幾個,也在其中。

后來又有一些學了盤炕的手藝人想要認到羅三郎門下,結果先前那些弟子卻放話出去,說師父不欲廣收門徒,你們既然從他那里學得了手藝,在心里敬重他也是一樣的,不必個個都與他行師徒之禮。

這便是羅用的意思了,他身邊確實也是需要一些幫手,但卻并不想弄出太大動靜,這畢竟是封建王朝啊,你一個人整那幾百上千個弟子,那是弟子呢,還是兵士呢,該不會是想造/反吧?

再說這人一多起來,麻煩事也多,像現在這樣有那么二十幾個人來來去去的,便很足夠了,將來若想再擴張一下,那就等將來再說。

轉眼,時間已是五月下旬。

廿五這一日,羅家院子人進人出,那些都是來買糕的鄉人,也有從縣里趕著牛車馬車過來買的,一塊糕一文錢,以現下這銅錢的購買力,在他們當地倒也不算十分便宜,但吃得起的人還是很多,尤其每月只有逢五這三天有做,一個月只那三回,舍得吃的人家那還是比較多的。

后院那邊,羅用的幾個弟子在院子里排排坐,一人抱著一個木桶,手里拿著羅用新制的打蛋器,哐哐哐打著蛋液,待打發到了他們師父要求的程度,便在桶上蓋一塊干凈的麻布,送去灶房那邊。

灶房里,羅大娘和羅二娘負責將那些打好的蛋液拌上紅棗紅糖面粉棗泥豆沙等物,林興樂負責燒火,有那蒸好的棗糕,也是他負責搬到小賣部那邊。

小賣部這邊著實是熱鬧,前來買糕的人絡繹不絕。人聲,牛馬聲,不絕于耳。

屋檐下那一只正在孵蛋的燕子,不時從泥巢之中探出一個黑黑的腦袋往下看,另一只出去覓食的,每次回來,也都要在院子里轉上幾圈再走。

羅用切糕收錢的就沒個閑下來的時候,四娘和五郎兩個倒也很能幫上一些忙。

至于最小那兩個,被關到后院去了,給棗糕吃,叫他們和麥青豆粒兒一起玩,還有那些正在打雞蛋的弟子幫忙看著,羅用他們也都是比較放心。

話說廿五這日清晨,有兩人一路騎馬進了離石縣城,找城中百姓詢問,他二人欲往西坡村,該走那條路。

城中百姓便指著城門口的方向說道:“你二人出城去,看哪一條路上行人車馬最多,便往哪處走,等走到了這附近最熱鬧的那一個村子,便是西坡村了。”

此二人按那指路人所說,很順利便找到了西坡村,看到村口那個小院人進人出很是熱鬧的樣子,一問之下,果然便是那羅三郎家宅。

于是這二人便分工,一人在這邊看守馬匹,讓這兩匹馬在附近吃吃草,看那羅家院子那人進人出的模樣,這會兒應是擠不進去這兩匹大馬了。

另一人則拿了信物去尋那羅三郎,找他說明他們這一次的來意,向他買些羊絨襪子。他二人打算在買了襪子以后就回離石縣城,今晚在那里住一夜,明日一早便啟程回長安。

兩人約定,于是負責看馬的那人便在村外找了塊草地,讓馬兒吃草,順便自己也找了個地方坐下來歇歇,看著村口人進人出的熱鬧景象,也是有些新奇。

他二人從長安城一路騎馬過來,雖也有經過一些城鎮,卻沒想到,在這個小小的西坡村,竟然能看到這樣生機勃勃熱鬧喧嘩的場景。

這時候地廣人稀,整個大唐朝約莫也就那么兩三千萬的人口,哪能不荒涼,這時候的人見慣了也許并不覺得有什么,換了羅用這種從二十一世紀穿來的,看在眼里便感覺十分地荒涼。

長安城確實是熱鬧,但是這天底下,又能有幾個長安城。

“怎的還不來?莫不是那羅三郎不認得信物?”等來等去,都沒等到同伴從那羅家院子出來,那個負責看馬的漢子也是有些著急了,奈何有這兩匹馬在,他也不好跑去看究竟。

又等了好一會兒,才等到那家伙懷里抱著一堆東西匆匆忙忙向他這邊跑過來,邊跑還邊沖他這邊大聲高喊:

“哈哈哈!你定是想不到,這山野小村竟還有這般好的吃食!這糕當真是比長安蜜芳齋的點心還要好吃!一個只需一文錢,你說便宜不便宜……”←→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