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雜貨

142.父慈子孝

142父慈子孝

wenxuem推薦各位書友閱讀:南北雜貨142父慈子孝(女生文學wenxuem)

二月的長安城雖然已經能夠聞到春天的氣息,

但空氣中依舊透著寒意。&

前兩天又飄了一場雪沫子,

細碎的雪花灑落在地面上,

被來往的行人牛馬一番踩踏,很快便化作了污泥,剛剛才干了幾日的路面,又再一次變得泥濘起來。

那些騎馬的坐車的倒也還好,尋常百姓出行就變得十分不便,

出去走一圈回來,

往往就是一腳的泥濘,鞋子被泥水浸得濕透了,

雙腳都泡在冷冰冰的泥水之中,那滋味十分不好受。

就在這時候,長安縣里遣了許多匠人仆役,在通往東西兩室的幾條道路上開始修路,而這一次他們所使用的主要材料,

正是水泥。

先前羅用將這燒水泥的方子交給唐儉的時候,

正值冬季,長安城的路面亦是積雪結冰,

不適宜開工,于是皇帝陛下便命人仔細研究這個方子,

看看是否還有什么需要改良的地方,按那唐儉的說法,這水泥一物,似還有其他燒法。

當初羅用在把這個方子交給唐儉的時候,

就稍稍提了這么一嘴,言是也未必就是要用這幾樣材料來燒,興許還能有其他配方,唐儉回去以后,倒是沒忘記跟皇帝陛下提這一嘴,皇帝也沒有錯過這一條信息,當日便命人開始研究這種燒水泥法,而且態度相當強硬,在他看來,那羅三郎既是如此說,那么這個方子肯定是還可以再調整的,那些官吏匠人若是不能研究出來,那便是他們的失職,失職會怎么樣?丟飯碗唄。

于是那些人就頂著丟飯碗的壓力,在羅用那張方子的基礎上,日以夜繼地研究了兩個來月。

這兩個月時間研究下來,他們不僅把羅用那張原方吃透了,而且還有不少收獲,他們發現如果適當降低黃泥的比例,加大石灰的用量,燒出來的水泥就會更加堅固,若是以制陶用的黏土代替黃泥,則燒出來的水泥顏色便呈藍灰色,這種藍灰色的水泥品質比原先那種土黃色的水泥更優。

另外他們還做了許多不同的嘗試,畢竟優質的陶土也不是處處都有,而在西坡村那邊,黃土則是比比皆是,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這個方子比起羅用原先那個方子,便略有些不足。

但是不管怎么說,想到用陶土代替黃泥,并且證實其可行,就已經給這些人帶來了極大的信心,之后他們又不斷嘗試其他材料,因是鋪路用的東西,用量極大,材料自然是越常見越便宜越好,而最后被他們呈給皇帝的那一張方子,便已是相當成熟的水泥配方了。

獻方的時候,這些人很激動,而皇帝卻像是早就料到了一般,并沒有表現得太過驚喜。

畢竟有羅三郎那張原方作為基礎,又被他提醒可以試試其他材料,就這還研究不出來的話,那他手底下這群人估計就都是吃白飯的了。但不管怎么說,該賞還得賞。

另外,在修繕皇宮這邊的道路之前,皇帝命人先去東西兩市修路,此事便交由長安縣令負責。

于是,數日之后,便有了長安城修路的這一幕。

雖然說這是一個信息閉塞的年代,但是相對來說,長安人的消息還是要比別的地方靈通許多。

很多長安人先前都曾聽人說過,在離石縣通往西坡村的地方,有一條異常平整的水泥路,那路面就猶如一整面被打磨光滑的石面,車子行在那上面便猶如行在云端一般,眾人在驚奇的同時,很多人心中都是存了幾分不信的,只道是世人把那羅三郎傳得越來越神乎其神了。

這一次長安城中修水泥路,很多人便都跑去看熱鬧,看著那些粉末狀的東西被倒在地面上,和清水細沙一起,被攪拌成泥漿,鋪在地面上,用工具細細地平整過……

剛鋪好的水泥路還是很軟的,伸手在上面一戳就是一個窟窿,待到第二日第三日,路面越來越硬,很快就可以讓行人踩在上面行走了,然后車馬也越來越多。

貞觀十年二月,居住在長安城的人們,又開發出了一項頗為別致的娛樂,那就是沒事就去東西兩市周圍去逛一逛,有坐馬車的有坐牛車的也有騎燕兒飛的,一趟走得不過癮,那就折回來再走一趟,那馬蹄牛蹄噠噠地踩在路面上,踩得道路兩旁的居民很是心疼。

這時候長安城中修已經了這種水泥路的地方還不是很多,對于自己家門口能有一條水泥路這件事,大伙兒都還是很高興很自豪的,不過等后來漸漸的被人給踩得多了,他們又覺有幾分吃虧,那些晚修路的地方,肯定就不能被人踩得這么狠。

這段時間,長安人的話題基本上都是圍繞水泥路展開。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太學博士陳冕找到了喬俊林,經過一番對話之后,喬俊林補太學的事情就被決定了下來,不出幾日,他便成了一名太學學子。

二月中旬,陳翁帶了幾名弟子出門游學,其中就有喬俊林。這太學畢竟不比四門學書學算學那些學校,太學里的學生很少,每個先生負責的弟子也少,能到這里來讀書的,家境大多都很好,學校也一直秉持著精英教育的方針,對于這一次游學,學校沒意見,家長們也沒意見,學生們都很樂意,于是他們就這么高高興興地出發了。

喬俊林因為沒有馬車,陳翁便讓他與自己共乘一車,途中,自然也沒少考校他的功課。

聽聞這名少年入學時間并不長,但根基卻是頗穩,想來定是下過一番苦功的,看他小小年紀,實在也是難得,于是在這一路上,便也沒少教導。

對于喬俊林的出身,陳翁倒是沒有什么看法,畢竟他自己的出身也算不得頂好,又因為常年要與這些士族子弟打交道,受氣的時候也不少,對于這個格外勤奮的出身寒門的少年郎,他心里其實也是中意的。

二月底,數名太學學子在他們先生的帶領下,一路來到了離石縣,幾輛馬車進城的時候,也被守城的差役攔下來問了幾句,看過了他們的路引之后才肯放行。

若是擱在從前,像他們這一行人,一般是不會被攔下盤問的,畢竟只要看一看那幾輛馬車,就能知道這一行人非富即貴,他們這里也不是什么軍事重地,能有差役看守城門,都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哪里還能個個都問得那般仔細。

只是從前段時間開始,那郝刺史不知怎么的,竟對他們這個守門的工作格外關心起來,弄得他們這些差役也都不敢懈怠,但凡要進城的,除了一些熟面孔,是個人他們都得問一問。

一行人入得城來,先是到那王家人開的酒肆去吃飯,當時那陳博士就問了喬俊林一句,問他要不要回家去看看。

“無妨,時候也不早了,吃完飯我們便先去西坡村吧。”當時喬俊林是這么回答的。

結果,喬俊林的父親不知道從哪里聽到了消息,竟是帶著他那小兒子找了過來。

喬俊林的父親也是讀過書的,平日便覺自己與那些大字不識幾個的不在一個層次上,這時候見著這些長安城來的博士學子們,才覺得是見著了同道中人,待他們熱情非常。

“大郎既是回來了,也該回家里看看。”與陳博士等人寒暄過后,喬父便問喬俊林道。

言語間不乏也有幾分訓斥的意味,大概就是說他都回來了也不知道要先回家里去看看,若能將這些人引到家中,肯定是比他現在自己巴巴跑過來顯得更有面子。

“今日時候不早了,原是打算先將先生引到西坡村,明日再過來看望耶娘。”喬俊林回答說。

“既如此,我明日便讓你阿娘多做一些你愛吃的飯食。”林父這時候端的也是一副慈父模樣,父慈子孝,這也是許多人共同的追求,即便內里不是如此,面上也總該做做樣子。

“勞煩耶娘了。”喬俊林只淡淡地回了一句。

林父倒是并不在意,語重心長又交待了幾句,這才帶著他那小兒子走了。

待吃過了飯再次出發,行在后面的一輛馬車之中,有兩個年輕人便談論起了喬俊林與他父親的事。

“那喬俊林怎的對他自己的父親這般冷淡?”

“誰知。”

“莫不是剛剛才有了幾分人樣子,便連自己的新生父親都看不上了?”

“他那父親的行事著實也是令人尷尬。”

“倒是,也不是十分相熟的人,未免也太過熱絡了些。”

“不管怎么說,那也是他的父親啊。”

“我看他那個弟弟倒是乖巧,不似他整日板著一張臉,倒像是誰欠他錢不還一般。”

“乏味又功利,著實不討喜。”

喬俊林乘坐的那輛車行在隊伍最前,自然是不知道后面的人在說他什么,即便是知道了,他大約也不會給這兩個人什么表情。

請: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