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151、七進皇宮,十蕩十決,徐貞觀一笑傾城

嘩——

當趙都安侃侃而談,于公堂說出整個計劃,并拿出相應證據。

整個公堂內外,人群發出了今日以來,空前的喧聲,那是難以言喻的震撼。

非是不夠氣定神閑,實乃反轉太多,太密,原本以為,趙都安行將倒臺,是最后的掙扎。

卻不想,趙都安完美自證清白,反而將了周丞一棋。

然而,這竟然還不是結束,伴隨兩名緝司七日返京,千里取證,趙都安露出獠牙,朝周丞遞出了誅心的一刀。

“竟可以這般……所以,今日的一切,難道都在他的計算中?”

“好一招釜底抽薪,周廷尉只怕完了。”

“這位趙使君到底是哪里冒出的?之前一年,怎么都只說是草包一個?”

“多事之秋,朝堂又要有重臣倒下了么?短短數月而已……”

議論紛紛,不少人望向趙都安的背影,心底暗暗發寒。

若說之前的幾次,他們都只是聽到傳言。

那今日,親眼目睹趙都安的手段后,可想而知,趙都安這個名字,將會真正意義上,進入朝堂大人物們的眼簾。

而不只是如之前,被視為替大人物沖鋒陷陣的小卒看待。

這種身份的轉變,看似不起眼,實則意義重大。

就如打工皇帝,終歸也只是員工,而哪怕只是一個很小公司的老板,也已跨入資本家行列。

棋手,棋子,一字之差,謬之千里。

經此一役,趙都安已有了“棋手”的身份,雖仍舊小的可憐,但某種程度上,已與真正的朝臣有了平等對話的資格。

“啪,啪,啪。”

袁立撫掌贊嘆,眼眸中帶著驚嘆之色。

當日,趙都安做出選擇,要獨自與周丞掰手腕時,這位大青衣并不看好。

畢竟實力過于懸殊,當趙都安入獄后,他反而看出些許勝的希望,但仍不篤定。

直到此刻,塵埃落定。

雖說那些證據還要驗證,但既然是陛下要周丞死,那證據已如此完整下,周丞如何能不死?

“砰!”

刑部尚書也起身,拍下驚堂木,止住喧嘩聲。

看向周丞,見其一語不發,索性也不看他,宣布道:

“案情重大,因主審官涉案,本官以刑部尚書之權責,暫拘押大理寺卿周丞,以候陛下親審!”

“還有大理寺丞等人,先收押才穩妥。”趙都安突然補刀。

刑部尚書欣然頷首:“理應如此!”

何正失魂落魄,跌坐在地。

袁立灑然一笑,補了句道:

“莫要忘了正事,呵,本官宣判,蘇紅玉一案清晰,犯官趙都安無罪釋放,可有人異議?”

哪里有人應答?

袁立揮手:“退堂!”

當下,有官差上前,解開趙都安鐐銬。

年輕御史一揮手,更有人捧著托盤過來,上頭赫然是趙都安的衣裳疊放整齊。

竟是早準備好了,似是袁立早預料到一般。

而伴隨退堂,外頭的人群也飛快散去,許多人小步奔跑,急著將這件大事,盡快通知出去。

可想而知,若薛琳真的翻案,那牽扯進去的,將遠不止一個周丞,當年涉及其中的許多官員,還在朝中。

生死如何,卻都要看女帝的心情了。

“大人!”

錢可柔逆著人流,跑進大堂,圓臉上洋溢笑容,然后拍了下額頭,好似想起來般,忙從懷中取出“太虛繪卷”,物歸原主。

其余梨花堂錦衣,則將趙都安團團圍住,表達喜悅,一片喜氣洋洋。

馬閻躲在人群外頭,沒去湊熱鬧。

靠坐在椅子上,看著一派大理寺一方如喪考妣,對比這邊笑容,不禁嘖嘖稱奇,扭頭看向孫蓮英,突然說道:

“你是不是早知道了。”

孫蓮英笑呵呵裝傻:

“知道什么?咱家就是來湊個熱鬧,不摻和你們的事。”

馬閻見狀,卻愈發篤定了,忽然反應過來:

“陛下是不是也知道?”

孫蓮英沒吭聲。

當日,趙都安托他向女帝送上兩樣東西,一個是攝錄卷軸,是復制了那場對話,以此給女帝證明清白。

一個是奏折,趙都安簡要寫明,周丞要借王山來對付自己,希望女帝幫忙演戲,順水推舟,他好將計就計。

所以,女帝是知道趙都安的“清白”的,也知道趙都安要將計就計,坑周丞一把。

但女帝一來,尚不知進展如何,不知趙都安以身入局,現下是否已自證清白。

更重要的是,奏折中,并未提及薛琳一案。

所以,女帝并不知道,趙都安已經利用舊案,幾乎扳倒了周丞。

因此,怎么說呢。

女帝知道一點,但不多……

“袁公?”

人群中,趙都安看向走來的袁立,正要道謝,卻見袁立擺了擺手,笑道:

“這里不是寒暄的場合,你現在,該去另一個地方。”

他眨了眨眼,竟有一瞬間的老不正經。

仿佛在說:

快去吧,快去陛下跟前人前顯圣。

“多謝袁公提醒。”

趙都安深知,在職場上,很多時候,做得好,不如匯報的好。

所以,他才不是喜歡人前顯圣,純粹是要將每一次在領導面前表現的機會把握住。

“不好,記得方才我丟出卷軸,周丞準備退堂的那陣,好像有個宮中來監督的小太監跑出去了,怕是以為審問結束,忙著進宮匯報了……”

不過,趙都安轉念一想,又覺得問題不大。

小太監跑的太早,并不知道后續的這一節,奏折中也沒寫,所以貞寶對于我翻薛琳案的事還尚不知曉……

穩妥。

趙都安匆匆換了衣服,借了張晗的馬,揚鞭,朝皇宮奔去。

與此同時。

皇宮中,大虞女帝今早迎來了一位客人。

御花園內,池塘邊的涼亭中。

徐貞觀纖細白皙的玉指從棋盒中,捏出一枚白子,望向棋盤對面的老人,說道:

“……所以,太師您實在是誤解他了,趙都安并非外界傳言中那般,往日種種行跡,乃是刻意自污罷了。”

她口中的“太師”,自不是旁人。

乃是大虞朝文壇舉足輕重的泰斗,亦是元老級重臣,朝中“三公”之一,顧命大臣,與逆黨太傅莊孝成曾并稱“南莊北董”。

現如今,執掌翰林院,任職三品“翰林院承旨大學士”的朝中頂級清貴的董太師。

作為昔年,三皇女時,曾教授女帝學問的“授業恩師”,董太師是徹頭徹尾的“皇黨”。

亦是女帝初登基時,朝中最為支持的一股力量。

因而,雖因年歲早已大了,難以負擔重要職位。

但這位耄耋老人,在女帝眼中,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也因此,才委以重任,由其牽頭選人,組建“新內閣”。

今早,董太師入宮,再度勸諫她親賢臣,遠小人。

顯然又是不知從哪個學生口中,聽到了關于趙都安的壞話。

無奈之下,徐貞觀只好如此解釋。

董太師約莫七八十歲,身穿緋紅大學士官袍,須發皆白,面如重棗。

因保養得當,神完氣足,饒是白發蒼蒼,但一雙老眼依舊銳利有神。

這時執黑棋落子,緊皺的眉頭略有舒展,說道:

“若如陛下所說,此人品性,倒不如老臣那些學生說的那樣敗壞。”

徐貞觀頷首道:

“翰林院學子讀圣賢書,受太師熏陶,嫉惡如仇,聞聽他名聲惡劣,由此不喜,倒也正常。”

董太師搖頭道:

“可老臣卻聽聞,此人近日入了臺獄,似涉及一樁女子案件……

若記得不差,今日便是三司會審。由此可見,縱使不如傳聞那般敗壞,卻也遠不及君子。

縱使此人是個能吏,但終歸也只是個不懂讀書的粗鄙軍卒出身,權勢越大,越難守本心……陛下莫嫌老臣嘮叨……”

徐貞觀苦笑。

心知董太師雖忠心耿耿,怎奈何對武人向來有強烈偏見。

或說的更準確些,是對讀書人以外出身的官僚,都不怎么看得上。

當年與太監王震敵對,最早的起因,便是王震對翰林院指手畫腳。

董太師大怒,于先帝面前斥責宦官不學無術,由此結怨。

趙都安禁軍士卒的出身,也是京城讀書人敵視他的原因之一。

董太師對武人偏見由來已久,徐貞觀也不好說什么。

但聽他提起三司會審,不由看了眼天色。

心想,若一切順利,此刻公堂上,那小禁軍只怕已洗脫了嫌疑吧?

只是,那畫軸上所記錄,周丞說話太過謹慎,想要以那只言片語,定一個“謀害朝廷命官”的罪名,卻是還不夠穩妥。

不過,那小禁軍能做到這一步,以身入局,將周丞拖下水來,已經很不容易,自己又豈能不滿苛責他?

雖罪名還不很夠,但他也盡力了……這還是一切順利的前提,那周丞宦海沉浮多年,卻還未必上套。

想著,徐貞觀有些走神。

“陛下?”董太師不禁呼喚。

徐貞觀恍然回神,正要說話,忽然遠處御花園小徑中,一名年輕太監小碎步跑過來,氣喘吁吁。

來到近前,將匆匆于公堂上記錄下的紙張呈送上去:

“稟陛下,三司會審退堂,審案經過,皆錄于紙上。”

結束了么?

徐貞觀眸子一亮,抬手接過那薄薄的幾張紙,纖纖玉手拂過,紙張翻飛。

從那些記錄中,好似親眼目睹,趙都安如何絕地反擊,面對諸多不利證據,翻手脫罪,反將周丞一軍的全過程。

雖記錄寥寥,卻比話本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