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狀元

第一六五六章 乞骸骨

第一六五六章乞骸骨第一六五六章乞骸骨←→:sjwx

紫禁城,奉天殿。

朝中主要文武大臣均已到齊,朱厚照高坐龍椅之上,在他身邊不遠處,張太后隔簾而坐。

文武大臣分列朝班,就連一些許久不出的老臣,諸如張懋等人也到了朝堂上。

司禮監掌印太監在大明相當于內相,權勢極大,皇帝提出要更換蕭敬,朝中主要大臣都要參與并發表意見,甚至連張太后都出來說明情況。

為了避嫌,當日陪同朱厚照出來的只有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戴義,之前經常跟朱厚照在乾清宮參加朝議的蕭敬和劉瑾都未列席。

朝堂議事,一切都按部就班進行。

兵部奏請西北三邊及宣大地區冬春季節開銷,向朝廷申請征調糧食二十萬石,從河南、山東一帶糧倉北運,加上戶部等人參議,朝議從一開始就涉及錢糧大事,而這一切都跟昨日沈溪回京有關。

朱厚照平時都無精打采,但或許是這次他意識到自己馬上就要執掌大權,在聽眾大臣奏議的時候顯得非常認真,甚至主動問西北糧餉調配之事,問及宣府之地倉儲情況,顯得很是用心。

一直到朝議快結束,才輪到商議朝廷人事任免問題,蕭敬自請引退之事隨之提了出來。而提出者,正是朱厚照本人。

朱厚照道:“……蕭公公雖為父皇顧命之臣,但他年事已高,希望能歸隱田園,頤養天年,朕并未準允……”

一句話,就讓所有大臣感到意外,這跟他們得到的消息截然不同,現在似乎所有消息都表明,朱厚照已經準允蕭敬請辭。如果朱厚照不同意,不可能在京所有重臣皆云集奉天殿,張太后也不可能出現在朝堂,垂簾聽政。

“……朕如何忍心蕭公公以近古稀之年,一路顛簸回歸故里?盡管他不想留在皇宮,但朕準備安排一處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皇莊供蕭公公養老,如此朕有國事不能定奪時,可請他回宮商議。朕會安排奴婢侍奉,為他養老送終……”

當朱厚照說到這里,在場大臣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來朱厚照說話太過委婉,根本是已經同意蕭敬請辭,只不過把人留在京城以示尊重。

其實只要讓蕭敬離開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子,留在哪里都無所謂,反正都已引退不管事,自然會有接替人選行那朱批大權。

朱厚照沒武斷做出決定,看著在場文武大臣,說道:“……朕想聽聽諸位臣工的意見。”

在場大臣足有上百人,平時有主見的不少,甚至涉及人事安排時,御史言官會因朝堂上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而吵得不可開交。朱祐樘性格懦弱,再加上素來對文官禮重,終其一朝都未出現過文官在朝堂被公然杖刑之事。

所有人都在等閣臣發表看法。

因為無論誰來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其實跟下面各衙門的人都沒太大關系,自打弘治十六年皇帝病重,一直到太子登基,朱批多半是根據票擬來定,而票擬大權便牢牢地掌握在內閣手中。

六部、五軍都督府和各寺司衙門行事,不過是執行決議,至于誰來進行決策,是朱厚照還是劉健差別不大。

等了半天,沒一人出來說話。

李東陽打量身旁的謝遷,眼里滿是疑問:“你謝于喬不是說要挽留蕭公公嗎?怎么事到臨頭卻退縮了?”

朱厚照再次出言詢問:“諸位臣工難道對蕭公公請辭,沒有任何看法?朕還在等你們說話呢。”

到了這個時候,謝遷終于從人群中走出來,所有人都帶著期許看向謝遷,聽聽他有什么話要說。

謝遷拿著笏板,躬身行禮:“回陛下,老臣以為,蕭公公請辭之事……可以準允,新朝新氣象,司禮監更換掌印人選,乃情理中事。”

這話從謝遷口中說出來,并不讓在場大臣感覺意外。

很多人都知道,謝遷其實是內閣劉健、李東陽這一組合擅權的犧牲者,蕭敬則是其幫兇,現在蕭敬引退,對謝遷來說算得上是一件好事,或許會讓謝遷守得云開見月明。

而內閣其他三人就有些看不懂了,之前謝遷還義正詞嚴地說要挽留蕭敬,但現在卻反其道而行,不知這中間出了何變故?

不過即便謝遷出來支持皇帝,劉健等人也不便說什么,因為劉健、李東陽自己也知道,蕭敬既然主動請辭,又在張太后那里獲得通過,其實挽回的可能已經非常小,甚至可以說無從駁議。

朱厚照對謝遷如此沒有營養的發言卻表示贊同,點頭道:“謝閣老說得對,新朝新氣象,朕登基以來,朝廷上下是該有一番作為,那些衙門里的沉官冗員該好好清理一下,就先從京城各衙門開始。”

“馬尚書,回頭你看看這幾年考核成績,那些表現不佳的官員,該撤的撤,年齡到了的就致仕,不要尸位素餐……”

馬文升比在場大多數臣子都要年老體邁,其實他是最應該退下去的一個。之前御史言官數次彈劾馬文升,但因劉健、李東陽不愿意在皇位交接時出現變故,加之馬文升等老臣一直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劉健自然不會答應馬文升致仕,總是在票擬中駁回。

馬文升出列行禮:“老臣遵旨。”

朱厚照看向劉健,又道:“劉少傅,以朕所知,司禮監更迭掌印太監,對接的衙門便是內閣,如今內閣人手不足,劉少傅和李大學士年歲不小,加上謝閣老這半年多來老是生病……朕不知內閣是否能應付朝中大小事項,需要增加人選否?”

朱厚照居然主動提出給內閣加人,讓很多人大感意外。

劉健出列道:“回陛下,蕭公公上乞骸奏本,老臣認為此事當允。老臣年事已高,在這里也想請求歸田……”

劉健說出這話,將在場大臣嚇了一大跳。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誰都以為劉健是因為蕭敬“引退”心生不滿,主動提出請辭,向朱厚照施加壓力。

等劉健拿出乞老的奏本,在場大臣知道劉健不是開玩笑。與此同時,李東陽居然也提出致仕的請求。

朱厚照乍一聽非常興奮,一旦劉健和李東陽請辭,那意味著朝堂上再也沒有誰能威脅到皇權,朝廷大小事情就會盡落手中。但轉念一想,他發現情況不對……如果劉健和李東陽撂挑子不干,那內閣誰來執掌?以后有什么事情誰來處置?

朱厚照雖然在某些事情上胡作非為,但總算還有腦子,面對如此境況,趕緊出言挽留:

“劉少傅這是說哪里話?朕需要你為朝廷做事,朕離不開你,還有李大學士……你們都是朕的恩師,朝廷興亡榮辱跟你們休戚相關,朕希望你們能輔佐朕開創盛世王朝,朕不允許你們請辭……”

謝遷詫異地打量劉健和李東陽,心想:“感情兩位落在后面,乃是寫奏本請辭?那真算是用心良苦,不過如此做難道不是在給皇帝施加壓力?”

此時張太后發話了:“劉先生和李先生都是先皇禮重之近臣,曾輔佐先皇開創盛世,如今哀家和皇帝孤兒寡母,希望諸位臣工悉心輔佐。尤其是劉先生和李先生,你們是先皇委任的顧命大臣……皇上沒有你們栽培,不會有今日……”

張太后一直擔心朝中大臣會因蕭敬請辭之事鬧情緒,現在看到事情不妥,馬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開始打孤兒寡母牌,希望能得到在場文臣武將支持。果不其然,張太后這番話很管用,至少劉健和李東陽沒有再提什么請辭的事情。

朱厚照見場面失控,趕緊道:“母后說的是,兩位先生都是大明柱梁,朕怎會讓你們離開朝廷?朕曾盡力挽留過蕭公公,但奈何蕭公公年老不支,體弱多病,不得已才離宮……朕不希望蕭公公年邁后還殫精竭慮,無法跟家人共聚天倫之樂……朕留他在京,以子侄之禮相待,永不相負!”

張太后幫腔道:“之前蕭公公請求引退時,哀家也曾提出挽留,但奈何蕭公公去意已決,哀家覺得他留在京城由皇家養老,乃是最好的結果。”

朱厚照笑容滿面地看向張太后,起身微微行了一禮。母子間難得達成如此默契,讓朱厚照大感安慰。稍后他回過身,道:“諸位臣工,既然蕭公公決意離開皇宮,司禮監掌印之位,需要有人接替,諸位臣工認為誰最合適啊?”

這問題問出來,純屬多余。

按照大明官場規矩,都是正官卸任副官頂替,既然蕭敬從司禮監掌印太監位置上下來,那自然就該由首席秉筆太監戴義頂上去。

但既然有此一問,那說明在皇帝心中,戴義當這差事不合帝心。

朝堂上又是一陣沉默。

這次朱厚照沒有干等,直接問道:“劉少傅,朕希望聽到你的意見。不知劉少傅舉薦何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