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離后,渣男跪著求我回頭

第091章 萬壽節宮宴

第091章萬壽節宮宴第091章萬壽節宮宴←→:sjwx

接下來幾天,沈憶舒便開始為參加萬壽節宮宴做準備。

要捐出去的銀錢自然是早就備好的,她現在準備的是衣裙和釵環,要確保自己在宮宴當天的穿著,低調而得體,并且不會跟宮里的其他女眷們有沖突。

須知,貴人們是很討厭有人跟自己穿一樣的衣服。

好在沈憶舒坐擁繡衣坊和珍寶閣,讓里面的繡娘和匠人替她準備一套符合心意的裙釵,并不算難事。

七日后。

沈憶舒換上新的衣衫和頭面首飾,打扮妥當,看起來從容又體面。

綠柳捧著一堆東西過來,問道:

“姑娘,這些還帶嗎?”

“帶不了,入宮會有人專門檢查的,別說這些暗器和毒藥了,就算是普通兵器,也進不了宮門半步。”沈憶舒說道。

綠柳聞言,嘆了口氣:

“姑娘出門,向來是把東西帶齊全的,如今這些都帶不了,那豈不是少了很多應對危機的手段?”

“無妨,走一步看一步吧。”沈憶舒笑道。

確定沒有任何問題之后,沈憶舒帶上紅玉和綠柳,揣著裝二十五萬兩銀票的匣子,乘坐馬車朝著宮門而去。

她是商戶,是不能直接進宮的。

好在城王早有安排。

讓七個商戶們在宮門口會合,再由專門的人帶著進宮,經歷一番搜尋檢查,確定沒帶什么不該帶的東西,便會放行。

在搜身的時候,沈憶舒低聲吩咐:

“我看很多女眷進宮,身邊也只帶一個丫鬟,綠柳在外面馬車上等著,紅玉隨我進宮。”

紅玉穩重,這類重大場合帶她準沒錯;綠柳機靈,留她在外面靜觀其變、隨時策應就正好。

兩個丫鬟并無異議。

很快,搜身結束,沈憶舒和其他一眾商戶們進了宮門,被帶人帶到了一個偏殿里。

領路的小公公開口道:

“此處是距離傾安殿最近的一處偏殿,諸位就在這里等著,靜候城王殿下的傳召。”

“有勞公公。”眾人道了謝。

那小公公很快離開了,偏殿里倒是留了幾個伺候的宮女。

沈憶舒和其他老板說不到一處,便沒有寒暄,只各自坐下來,彼此之間涇渭分明,誰也不招惹誰。

畢竟是宮里,小心為上。

偏殿里供應了炭火,暖烘烘的,不會很冷,而且桌上擺著糕點和小食,餓了可以墊墊肚子。

總之,他們這些商戶,除了不能去正經席面上落座,在這里等待倒也不算委屈難捱。

宮宴一般都是有固定場所的,那就是傾安殿。

誠如那小公公所言,這里距離傾安殿很近,沈憶舒時不時都能聽到正殿那邊傳來的喧鬧聲和絲竹聲。

與此同時,傾安殿里的萬壽節宮宴已經開始了。

永安帝攜皇后一起進殿,高坐上首,左右兩邊按照品級和身份,坐了一些妃嬪,再往下,依次是皇親國戚、公侯伯爵、王公大臣以及他們帶來的女眷。

一眼看過去,整個殿中滿滿當當,人聲鼎沸。

顧家人確實也在席上。

由于沒有爵位,且顧明良剛剛三品,所以顧家人的位置比較靠后,跟那些低位分的嬪妃一樣,被安排在靠門口的地方。

顧京墨出京未歸,席上便只有顧明良、陳氏和顧玥嬌三人,偶爾與旁邊的人說說話、喝喝酒,場面倒也和諧。

就在這時候,城王殿下開口了。

他以一首詩為開場白,鋪開了萬壽節宮宴的場子:

“……九重紛羽衛,十二駕龍驤。鋗玉琳瑯展,軒朱磬管鏘。”

“……臣淺來蓬戶,君仁點玉堂。恩書容稿進,嘉頌愧辭荒。”

“……有道帝能享,難諶圣敢康。畏威勤夙夜,萬壽祝君王。”

“皇兄,臣弟在此祝皇兄千秋萬歲,壽極安康,國祚永固,福澤綿長。”

宮宴么,為了不出錯,也就是那些老生常談的流程——

先是一個頗有身份的人站出來,帶領群臣賀陛下萬壽之喜,然后皇帝客氣幾句,向眾人舉杯,君臣同飲。

再之后,就是一邊看歌舞,一邊進獻賀禮拍馬屁。

而今日,城王殿下就是最先開場的人。

他是陛下的親弟弟,身份足夠高,又曾替陛下擋了刺客,深得陛下信重,由他來開場,再適合不過。

果然,城王剛說完,永安帝便開懷大笑,他舉起手中酒杯開口:

“皇弟有心了,朕與諸位卿家,共飲此杯。”

一杯酒飲盡,城王再度開口:

“今日是皇兄千秋壽宴,臣弟特意為皇兄準備了三件賀禮,還請皇兄允許臣弟呈上來。”

“三件壽禮,如此大手筆,朕還真是好奇了。”皇帝吩咐道,“呈上來吧。”

城王躬身應了是,然后開口:

“這第一件賀禮,便是臣弟親自為皇兄寫的長詩,并請了京中四大書院的學子們編排成戲目,請皇兄觀賞。”

隨著他話音落下,早就在偏殿等候人魚貫而入。

打頭的就是朱管家,手里捧著一個長匣子,來到正殿中央,很快匣子被打開,城王將里面放著的卷軸拿了出來。

城王和朱管家一左一右,將卷軸緩緩展開,蒼勁有力的字跡頓時出現在眾人眼前。

上面正是城王親筆所寫的長詩。

將卷軸奉上去之后,便有四大書院的學子,開始按照這幾個月的排練,表演起來。

城王寫的長詩,從內容上來看,完全可以概括為永安帝的前半生——

二十一歲上戰場,智勇無雙,屢立軍功,擊退蠻夷,收服失地。

二十七歲掌兵權,振臂一呼,鏟除奸佞,誅殺妖妃,肅清朝綱。

三十一歲穩朝堂,改革吏治,完善律法,輕徭薄賦,發展民生。

三十五歲懲貪官,充盈國庫……

直到如今四十歲,大安國已經逐漸擺脫了先帝在時的動蕩與貧弱,慢慢地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而這些,都是當今陛下實打實的政績。

學子們抽取了長詩之中的幾個片段,經過加工改編后,變成了歌頌皇帝功績的戲目。

尤其是“從軍行”和“懲貪官”兩篇,那是永安帝人生前半輩子的高光時刻,如今活靈活現的被表演了出來。

而在這兩篇中,扮演陛下年輕時候的學子,就是顧家三房的兩位公子,顧京云和顧京頌。

其實在顧家三兄弟沒被趕出西山書院之前,其中一個主人公應該是顧京華的,但因為二房分家,顧京華沒能回到書院,因此這名額就落到了顧京云的頭上。

雖說永安帝是個明君,但明君也是人,是人就喜歡聽好話。

學子們歌頌他年輕時候的功績,他怎么能不開心?于是,永安帝當場指著顧京云和顧京頌道:

“這兩個學子不錯,風華正茂,年輕有為,有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