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饑荒年:我靠團購嬌養冷面知青

第151章 漁村

漁村離鐵六營并不是很遠,兩個人走了半個多小時就到了。

漁村不大,住的人也不多,每一戶之間相隔甚遠。

那些房子差不多全是用木板建的,和拾月印象里農村常見的土胚房一點都不一樣。

但說實話,她覺得這房子還真不一定比土胚房好。

看著就不結實。

說是房子,在她眼里有就是些窩棚。

看出了她眼里的不以為然,崔云跟她解釋了一下,拾月這才知道。

原來這些人之前都是以船為生的。

他們家家戶戶都住在船上。

吃在上面,住在上面,船是他們生活的工具,但也是他們的家。

后來成立了大集體,船都交公了。

住在船上的人這才搬到了陸地上。

他們直到這個時候才在這里蓋了房子,安了家。

所以,這些房子都屬于那種短時間內集中建造的。

想指望蓋得多好?

不存在的。

這種生活離拾月太遠了,她無法想象一家人長年累月生活在一條船上是什么樣的情景。

她朝遠處眺望了一下,對那隱隱約約只能看見一點的大海憧憬極了。

說話間,兩個人已經進了村。

崔云熟門熟路地帶著拾月進了一戶比較靠外圍的人家的院子。

這邊住的人也是有院子的,不過好像家家戶戶都不關門。

兩人推門而入,然后就看到那院兒里的地面上鋪了好些破漁網,還有一些爛了的舊木板,然后上面晾曬著各種小魚干,蝦干,還有些拾月不認識的海貨。

看到有人進來,屋里很快出來了一個人。

那是一個老太太。

老太太特別黑,特別瘦,臉上的皺紋密密的,一條挨著一條,以至于拾月完全看不出她到底多大年紀了。

她應該和崔云很熟悉,看見她就帶了笑,然后特別殷勤地呀了一聲,然后就轉回屋子,從里面拿出了兩個果子出來,硬往她們二人的手里塞。

嘴里嗚哩哇啦地說著拾月聽不懂的話。

大概是看出了拾月的一臉茫然,那老太太停頓了一下,又換成了蹩腳的普通話。

她連說帶比劃了半天,拾月才明白了她的意思。

她是說她兒子今天去深海了,要好幾天才會回來,今天家里沒有什么好的海貨。

崔云擺了擺手,說:“沒事,我今天也不是為了買什么東西,主要就是為了帶我妹妹來這邊認認路。

以后你們要是有什么好東西還早上拿到市場上就行,到時候她也會去。”

那老太太連忙答應了。

崔云又帶著拾月去了兩戶人家,其中一家人和老太太家情況一下,都是親人出海未歸。

而另外一戶人家則家里有很新鮮的海蝦。

拾月全都買了下來。

不過拾月這次來也并非只有這一點收獲。

因為存了心要繼續把團購做起來,所以她在進入每一戶人家的院子里之后,都會調動小屋內的攝影設備,把那些人家曬制的干貨都給錄制下來。…。。

然后她也會打聽一下價格。

她還想著等明天一早起來就去門口的小集市看看。

有什么錄什么。

反正她知不知道名字,知不知道價格都無所謂。

只要放在那個稱上測試一下,幕布自然會給她一個合理的價格。

拿著蝦兩個人就返回了。

崔云并沒有留下來喝粥,人家還趕著回家做飯呢!

拾月從小屋里拿出了幾塊糖塞給了虎子和妞妞,兩個孩子高興得很。

雖然家里條件不錯,也不至于讓孩子吃不上糖。

但這里偏僻,想買個零嘴可不容易。

再加上拾月拿出來的糖好,在這個時代那可算是最頂級的了。

送走了這一家人,拾月再進屋的時候發現梁月明已經差不多把飯菜都做好了。

主要是這時候家家戶戶都是一個灶,而且燒的還是煤或者柴火。

所以也不存在要等到家里人齊了才炒菜,不然那得炒到什么時候啊?

更何況這邊那么熱,菜炒出來放著也不會涼!

梁月明做的都是家常菜。

黃瓜西紅柿切塊涼拌,用辣椒炒了個茄子,然后清炒了一個青菜。

看到拾月拿回來的蝦,梁月明驚喜極了,直說好多年沒有見過這么好的東西了。

聽她這么說,拾月就明白人家是吃過見過好東西的。

于是立刻說:“那嫂子,要不這蝦你看著收拾吧,我也沒吃過,我也不會做。”

梁月明立刻答應了……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