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亂跑事件也并非沒有好的一面。
讓大家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是,這件事似乎對傅云芳起到了很大的刺激,她竟然開始對于外界的人和事有了反應。
最明顯的表現是,她不再一天天從早上醒來一直到晚上睡覺都待在屋里不愿意出來了。
她有時候甚至不用人進屋去叫,自己都會靜悄悄的從屋子走出來。
傅云芳通常出來后并不會去別的地方,她總是待在廚房里,安靜的看著兩個兒媳婦忙碌。
有時候拾月或者梁月明給她把菜,她也會有模有樣的跟著一起擇,只不過擇得速度極慢也就是了。
可沒有人會去在意她的速度,她有了這種對外界的感知和追求,大家就已經很滿意了。
現在,不光是何斯亦了,家里誰有空都會去找傅云芳說說話,有時候趁著早晚不太熱的時候還會帶著她出去轉轉。
拾月就帶她去過溪邊。
然后她就發現自己婆婆竟然和個小孩子一樣,竟然對那些水里的鵝卵石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再出門的時候,老太太自己都會記得帶一個小桶,回來時經常能裝半桶小石頭回來。
這樣的變化讓全家人都非常高興。
特別是何斯亦,他甚至還專門騰出來了一個木盆,就放在院子的角落里,還在里面裝上了水,就為了放妻子撿回來的石頭。
老爺子還樂呵呵地宣布,說等那木盆里的石頭裝滿了,就會親自動手在院里鋪一條石子路出來。
一番話說得全家人都期待了起來。
而拾月的期待更甚。
她甚至都感覺到自己空間那個木箱解鎖有望了!
盛載著鐵六營官兵的船是在一周后的一個傍晚駛來的。
與官兵們同來的,還有十多個人。
這十幾個人里面,有營長吳赫的妻子梅瑩,以及他們十歲的兒子吳小飛,另外還有兩個是給島上衛生院配的軍醫和軍護。
除了他們五個人之外,剩下的就是第二批上島的專家和工作人員了。
這些專家中有一對四十多歲的夫妻,據說是物理方面的工程師。
另外還有兩位頭發都已經花白的老專家,穿著軍人的制服,各自還帶著兩個學生兼助手,也都是軍人。
聽說是從京城那邊的軍事學院過來的。
這幾位專家還有他們的助理都選擇了比較靠外面的房子,估計是懶得往里面走了。
而梅瑩則帶著兒子選了崔云家隔壁的一套房子,與她家做了鄰居。
這樣和拾月他們也成了前后屋的關系。
雖然和梅瑩是第一回見面,可拾月他們和吳赫吳營長卻是老熟人了。
當初崔云上島的時候,何家給她接了風,那梅瑩來自然沒有厚此薄彼的道理,接風洗塵肯定也是要的。
和之前的齊峰一樣,這回吳赫同樣也沒有趕回來參加他們的聚會,讓這場接風宴直接就變成了家屬間的交流會。
拾月他們與梅瑩不熟,崔云卻是和她關系還不錯。
梅瑩之前去營里探親,可是沒少與崔云作伴兒。
而且就崔云那䗼格,想要和她不熟都難。
通過聊天拾月他們才知道,原來梅瑩竟然是大城市的主治醫師,還是個能上手術臺的非常有經驗的外科大夫。
與拾月他們不同,梅瑩這回上島是部隊專程去做了工作,邀請她來海鯨島做駐島醫生的。
為此還特招梅瑩入了伍,現在她也是一名光榮的解放軍軍官了!
“這真是太好了,以后再有點什么病咱們也不怕了。”聽到這個消息,崔云第一個感慨道。
前段時間她家虎子發的那場燒,可把崔云給嚇壞了。
那時候島上的衛生所還沒有建起來,只有隨軍過來的一個衛生員。
崔云天天緊張得就差求神拜佛了,只想著讓兒子一定要熬過這一關,可別病出個好歹。
畢竟要是病得厲害了,想出島也很麻煩。
梅瑩笑了笑,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夾了一筷子清蒸魚到默默無聲的兒子碗里。
對于來島上梅瑩倒是沒有太大的抵觸。
畢竟丈夫在這里。
如果不想常年分居,她隨軍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了。
更何況這還不是隨軍,而是特招入伍,甚至直接轉了干。
但梅瑩也有擔心的地方,那就是他們家的小飛。
此時城里的學校其實已經複課了。
雖然學校依然鬧得厲害,可老師們還在,真想學其實也還是能學到點東西的。
可這海鯨島,……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