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今后,我養成了未來奸相

第217章 朝事

通古今后我養成了未來奸相蘇錦沈逾白免費小說第217章朝事_八哥

賬號:

第217章朝事

第217章朝事←→:與入宮比,翰林院的生活閑適許多。

一杯茶一支筆,一坐一上午,用蘇錦的話說沈逾白提前過上了老干部的生活。

翰林院的消息極靈通,朝堂但凡有個風吹草動,翰林們立刻就能打探到。

因著沈逾白每日在院中熱飯得的好人緣,導致他的消息格外靈通。

便如今日,編修宋闊邊吃沈逾白的大鴨腿,邊眉飛色舞道:“工部右侍郎薛大人昨兒在朝堂上向圣上諫言,貢興百姓處于洪澇之中,需先賑災,圣上允了,將賑災一事交給戶部右侍郎閔仁貴了。”

戶部右侍郎閔仁貴乃是于達的門生,天元帝將此事交給閔仁貴辦,看來是要讓于達將功補過。

于達必定要幫閔仁貴將賑災一事辦得漂漂亮亮,貢興府的災民們能得救,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沈逾白所料不差,閔仁貴接圣旨的第二日就起程前往貢興,果真是一刻也沒停歇。

不過兩個月,便傳來消息,災民已著手安置。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從六月起,南邊大雨不斷,被譽為“母親河”的浦清河又決堤了,將南邊淹了一半。

各地懇求救災的折子盡數往中樞飛,救災就要銀子要糧食,戶部雖一直喊國庫空虛,擠一擠到底還是能拿出一些,糧食卻是捉襟見肘。

不說災區,就連京城的糧食也是一天一個價。

朝堂陰云密布,天元帝更是在朝堂上發了火。

可發火也沒用,每年糧食就那么些,以前只能供百姓不餓死。

如今四處是洪澇災害,糧食一車車往南邊運,大家能吃的糧食就少了,自然也要漲價。

糧食收成需要時間,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半載,總要讓其從地里慢慢長出來。

莫說百姓們不好過,便是翰林們也是個個滿臉愁容。

休沐日,沈逾白就在顏料鋪子遇到了衛風,彼時衛風正在售賣自己的字畫。

那顏料鋪子掌柜頗為嫌棄:“此字形雖不錯,神卻是散的,我收來還不定能賣出去,最多五兩。”

衛風氣得臉色脹紅:“當今圣上親口稱贊我的字有風骨,怎的到你嘴里反而沒神了?”

顏料鋪子掌柜卻不以為然:“門口就在這兒,你若不愿賣,走便是了。”

衛風抓住那幅字畫就要走,卻聽那掌柜悠悠道:“莫要以為你是翰林便了不得,來我這兒賣字畫的翰林多得是,左不過幾兩銀子的東西。”

衛風悲憤到渾身顫抖。

轉身要逃離這等屈辱之地,卻瞧見沈逾白正站在店門外。

衛風渾身一僵,更覺無地自容。

沈逾白卻拱手行禮,頗為懇切道:“在下仰慕衛翰林才學已久,不知能否向衛翰林討一幅字?”

衛風心知沈逾白這是為他做臉,心中便是一暖,大方道:“沈兄若要,給你便是。”

沈逾白卻是淡笑:“衛翰林一字難求,我如何能白白受之?只是我囊中羞澀,只能拿百兩來酬謝,望衛兄莫要嫌棄。”

那掌柜打算盤的手便是一頓,旋即露出笑臉:“這位客人,我們鋪子還有許多好字,您可愿瞧瞧?”

沈逾白卻道:“得衛兄一字足矣。”

掌柜便是臉色乍青乍白,心中暗暗懊惱沒按賣主的開價將字收了。

這一轉手便能賺八十兩!

此時眼睜睜看著沈逾白將衛風請走,就如看到煮熟的鴨子飛了。

出了鋪子,衛風拱手:“多謝逾白兄解圍,我實在慚愧,竟落魄到來賣字畫。”

“衛兄靠才學糊口,有何慚愧。”

沈逾白淡然道。

衛風抬頭去看沈逾白,見他臉上沒有一絲輕蔑,就知他是真心,心底不由對沈逾白更親近了幾分。

作為文人,他有著自己的傲氣。

可家里多張嘴等著吃飯,總不能為了自己的傲氣讓家人餓肚子。

自他入了翰林,就將家中父母妻兒都接了過來,一家子指望他的俸祿過活,日子過得清貧,省一省倒也能過下去。

如今糧食大漲,他那點俸祿就不夠了。

“我苦讀圣賢書二十載,一張字卻只值五兩銀子,實在可笑!”

衛風憤懣不平。

沈逾白寬慰道:“商人逐利,要將字貶低得一無是處才能壓價,衛兄何必因他人之言而自輕自賤?”

衛風拱手:“多謝沈兄點撥,讓我豁然通達。”

又想到那掌柜的臉色,他心情大好也就有了閑心與沈逾白閑聊:“沈六元怎的來顏料鋪子了,難不成也是賣墨寶補貼家用?”

沈逾白笑道:“我來看看顏料,家中女眷……”

衛風的笑僵在臉上,又想起沈逾白北寶胡同里的宅子,便悲憤道:“好了,你莫要再說了!”

他不想聽這位說家中女眷如何如何。

沈逾白頗惋惜地閉了嘴,末了又道:“衛兄莫著急,糧價過些日子就要跌了。”

衛風只以為沈逾白是安慰他。

南邊受災嚴重,糧價不再漲就不錯了,哪里會跌。

不過他還是承沈逾白這份情。

只是沒料到,京城糧價果真漸漸跌下來了。

起因是建康府知州崔明啟給天元帝進獻了一種“紅薯”,能畝產八百斤。

天元帝特意將“紅薯”煮熟嘗過,甘甜軟糯,實在美味。

如此好吃之物,又如此高產,自是龍心大悅。

今年春種時,崔明啟將此紅薯全府推廣,并承諾紅薯按每斤十個大錢回購,又因沈族的紅薯本就聲名遠播,因此并未費什么勁就將紅薯推廣開。

今年的建康府又是風調雨順的一年,紅薯在八月大豐收,家家戶戶除了留下口糧,其余全賣給了府衙。

而崔明啟又將一小半送到了京城。

倒不是他舍不得,實在是人手不夠。

得知這一消息,天元帝立刻派兵馬前往建康府,將紅薯盡數押到災區。

至于運到京城的紅薯,自是被拿來售賣,以緩解京城糧荒。

一時間,京城高門間以吃紅薯為榮,倒是讓得糧價跌了一成。

雖跌得不多,終歸是能讓更多人吃得起糧食,而翰林們也終于能吃飽肚子,翰林院的氣氛總算好轉。

而沈逾白又被天元帝召進宮了。

按照慣例,他該跟著徐直一起輪班,其他時候在翰林院修史,可天元帝時常插手翰林院的輪值,準確地說是插手沈逾白的輪值,這不,此次沈逾白就是跟隨姜清月一同入的宮。

到用午膳時,沈逾白又被召到御書房。

此次不等天元帝發話,沈逾白主動獻上自己帶來的吃食。←→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