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卿相

第194章 年會與鼓勵教育

第194章年會與鼓勵教育第194章年會與鼓勵教育←→:sjwx

周武煦這次很大方,撥款十萬白銀和諸多糧食,支持蘇希錦興通浚河,修水利。

這些錢對于修水利工程來說,可能不夠,然對于吝嗇的朝廷來說,那是天大的款項。

蘇希錦其實一直不明白,為何朝廷總是缺錢。按說收復大理,陳氏倒臺又有中央錢莊打底,周武煦就是大肆揮霍十余年,也不該為錢財操心。

何況而今嶺南發現金礦,加之烏衣教收斂的錢財,兩者合并就不止十萬。

蘇希錦插指一算,虧了。

“謝主隆恩。”

范知州和幾位參軍接旨謝恩,轉眼心花怒放,眉飛色舞。

“陛下終于想起嶺南了。”他感嘆。

鐘大人躊躇滿志:“咱們嶺南崛起了。”

蘇希錦撇嘴,嶺南崛起,以后周武煦不就得絞盡腦汁,思考將罪犯流放到哪里?

“蘇大人,怎的不高興?”傳旨的大人奇怪。

“下官心里高興,沒來得及反應,”蘇希錦說,“勞煩秦大人多跑一趟,大人可用過膳?”

秦大人為新任的廣南東路轉運使,此次宣旨并非他的主要任務,金礦開采才是。

“來時在路上用過,”秦大人低頭打量,這位就是聞名天下的女官蘇大人。疏浚修水利這么多錢,陛下說給就給了,真是逐出京也圣眷不減。

“想問大人討杯水喝。”一眨眼之間收回神色。

旁邊的范知州見狀,忙出來招呼,怎么說他也是惠州一把手。

“水利之事,還請蘇大人全權負責。”秦大人視若無睹,回頭對蘇希錦道,“此次朝廷撥款,還多虧了韓大人。”

朝廷要撥款,戶部、工部都哭窮,緊捂錢袋不往外拿。其他大人覺得動土修河是國之大事,當謹慎而行。真要興修水利,不如先修蘇杭,那邊比嶺南可掙錢多了。

最后還是韓大人出面,以烏衣教為例警醒眾人,陛下也因此下定決心撥款。

秦大人這話,不論是套近乎還是賣韓家人情,蘇希錦都認一個好。

“如今錢也撥下來了,蘇大人今后有何打算?”他又問。

范知州懵了,他才是一把手,怎的直接越過他去問蘇大人?

韋大人一幫人皆捂嘴忍笑。

“先開個年會。”蘇希錦說。

秦大人不解,“年會?這是什么?”

很快他就知道了。

繼水災之后數月,蘇希錦又在州里召開了第二次會議。

范知州私下嘀咕勞師動眾,又不敢露出任何不滿。

好不容易潘大人走了,烏衣教滅了,又來了個背景深厚的女大人。

嗨,他能怎么辦?熬唄。要么熬到她先走,要么熬到自己先遷。

說起來也奇怪,此次吏部選官調任,怎的沒有他?他得花些錢,好好打聽一番。

“上年咱們安定水災,農業方面制定了各縣種植計劃,經濟方面也有桑蠶打底……本官派人看過,各位大人都完成得很好。”

年會上蘇希錦總結上年工作成果,最后一句話,讓許多知縣直接變色。

縣里不曾接待州府之人,蘇大人卻熟悉縣城一舉一動。莫不是暗訪?

心中微緊,后背發涼,看來以后更要小心謹慎才是。

“過去的都已經過去,咱們來說下今年的目標和任務。第一件是農業,種什么,因人而異,本官這里不說。只一點嶺南這邊耕種面積和開荒面積極低,還需各位下番苦……”

“第二是手工業,紡織廠和桑園基地得認真嚴肅對待……”

“第三為水利工程……”

“以上都是今年的工作重點,至于難點,估計就是水利了。今年陛下撥款十萬供惠興疏浚修道。”

蘇希錦將水利之事,一一說明,眾人聽得格外認真。秦大人目含贊賞,第一次見這種會議,至上而下的管理,面對面告知,日后就推不了責任,實在是高明。

調動眾人積極性,難怪陛下看中她。

“最后本官再說一點,”說完大致,蘇希錦開始警告,“咱們雖提倡種桑養蠶,但依舊以百姓吃飽為第一。不允許官府以任何直接、間接手段強迫百姓種植經濟作物。要警惕產物單一化……”

年會結束,各位大人紛紛起立鼓掌,秦大人雙眼皆是笑意。有子如此,何愁國土不安,百姓不豐?

上面監督,下面執行,有州府帶頭,各縣加緊辦事,效率奇高。

水利工程主要消耗管理費,物料費,人工費等。蘇希錦制定水利圖,核實預算一步一步設計流程。

二月,官府挑了個黃道吉日,開工動土。后世聞名的惠林大運河就此誕生,帶起了南部地區經濟發展。

農業方面,蘇義孝打頭陣,改良種子,將種植技術教給百姓。

紡織方面,林氏親力親為,教嶺南女性踏車織布,縫衣繡帕。

而華癡為六殿下解完毒后,再次謝絕陛下升官之意。回到嶺南治病救人,聯合女醫館研發出解瘴丸。

困擾嶺南百姓千年的瘴氣問題,瞬間得到解決。百姓可以早出晚歸,種植捕獵。

一切都往好的方面發展,然而蘇希錦仍不滿意。

“大人何故嘆氣?”花貍傷好后,逐漸回歸原位。

蘇希錦道,“農業醫療順利,教育不理想。”

教育不僅為朝廷輸送科舉人才,還為提高百姓綜合素質。否則農業高,思想薄,遲早形成高低腳。嶺南“蠻荒”之名,揮之不去。

前頭她在州府開了家學院,讓有心仕途的人讀書。這本來是一個好的念頭,可半年過去,進去讀書之人少之又少。

花貍不懂為官為民之事,捧著新茶,笑道,“這是去歲收集的露水,大人嘗嘗看。”

蘇希錦抿了一口,似有些細微分別,卻說不上來,“本官本質是個俗人,作不來風雅。你這好茶若是給韓大人,他定能說出一二三來。”

屋里幾個丫頭均低頭抿笑,“大人這是在想韓大人了。”

總歸兩人定親多年,屋里又沒有旁人,她們打趣起來肆無忌憚。

蘇希錦嗔怪她們促狹,心里卻計掛著教學之事。

提高百姓讀書興趣,迫在眉睫。

她講數據,加福利,請宣傳隊宣傳。譬如“以讀書為榮”,“書中自有黃金屋”,“秀才見官不用跪”,“考中舉人當老爺”等等。

福利方面凡到京城參考的學子,由嶺南官府統一接送至桂州,且贈予五兩銀子。

那些讀不起書的寒門學子,每日可免費吃一頓午飯。

除此之外,又往茶樓送學子故事,往醉春風送些詩詞宣傳。

從思想到現實的包裝,在城中掀起了一股讀書熱。

“聽說了嗎?蘇大人讓咱們孩子學習。”

“官府接送,還給五兩銀子。”

“那我家孩子豈不是可以入學了?考不考得上另說,省了一頓飯。”

“不行,你以為入學那般容易?得經過入學測試,考驗心性能力。每月還得有測試。”

醉春風,玉華公子一抬玉扇敲了敲蘇希錦腦袋,“你這腦子如此靈活,不跟我一起做生意可惜了。”

“這話年前也有人與我說過,”蘇希錦撇嘴,“有句話你聽說過沒?”

“什么?”

“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她笑道,“跟著陛下做,怎么著也是有官職在身。若在后世,這叫體制內。”

玉華公子輕笑,“蘇大人又在胡言亂語了,后世之事,我們如何得知?”

嘖,不信算了,蘇希錦揮了揮手,“再見。”

“用完就扔,忒無情了。”

蘇希錦反唇相譏,“你對我表妹也挺無情的。”

說是這樣說,卻毫無責怪之意。既然給不了未來,何必拖著她尋找幸福。

回復她的是一陣沉默。

這次宣傳很成功,起碼書院開始進人,從原來的空無數人,到現在的每間爆滿。

可惜書院條件有限,收學生有限。

操心完學子,蘇希錦又操心起夫子之事。

城里舉人廖廖,秀才以上的人,都讓她請來了。然仍是不夠,教學質量堪憂。

“到哪里去弄人呢?”她苦想。

正逢馬車入府,一人伸開雙手攔在車前。馬車嘶鳴,驟然而停。

“大人沒事吧?”花貍扶起東倒西歪的蘇希錦。

后者搖了搖頭,“外面怎么回事?”

逐日道,“是陶公子。”

陶醉?掀開窗幔,迎他入內,后者推辭拒絕,“請大人救救草民爹爹和祖父。”

陶醉面上閃過一絲難堪,然而他實在也沒辦法。腦海里唯一能想到的人就是她。

“發生了什么事?你好好說。”蘇希錦問。

“爹爹修河時傷了腿,祖父被……祖父來嶺南便病了,請了許多大夫也看不好。草民想請神醫為祖父診治。”

原是這樣,心下一松,又忍不住揪了起來。

“你先上馬車,”她吩咐,讓花貍去請華癡,一伙人轉頭去了城外。

“喲,這就回來了?”還沒進門,就聽見一道尖銳刻薄的聲音,“我就說你沒錢請什么大夫?有那閑錢不如多吃一頓肉。你以為誰都跟我一樣倒霉,跟著你們來受苦。咦……這位是?”

陶醉紅著臉乖巧回道,“二嬸,這位是蘇大人。”

“蘇大人?”女人眼睛精明一轉,隨即掛上幾分笑,“原是蘇大人,快請進,陶……蓉兒,還不給大人燒水去。”

又殷勤看著蘇大人,“大人,這里簡陋,還請大人別嫌棄。”

“先給陶老治病要緊,”蘇希錦不接茬,聲音冷然,這樣的把戲她早在向陽村就嘗試過。

女人見狀,尷尬笑了笑。待她一走,忍不住唾了口口水,神氣什么?不過泥腿子出身,得意到幾時?

想他們陶家,那可是三代為官,位極人臣。

這邊華癡為陶老診斷,“思慮過多,瘀血不清,又遇濕氣,感染了風寒。老人家莫要想太多,否則會加重病情。”

陶老躺在床上,偏頭與蘇希錦道謝,“讓蘇大人看笑話了。”

屋里陳設簡單,無伺候之人,床上只有一床薄被,床體堅硬。

虎落平陽被犬欺,蘇希錦心下微酸,“陶老說哪里話,這邊濕氣重,陶老不習慣也是有的。當初我們一家來嶺南,也是病了許久。”

陶醉看著她萬分感激。

“事到如今,放寬心,思慮太多消耗身子,反惹了麻煩。”她勸解。

陶老不言,家道中落,無田無地,大兒子出去賣苦力賺錢,反傷了腿。剩下幾個兒子更是肩不能抬,手不能提,幾個兒媳有點體己便想著分家。

他是愧疚又可悲。

華癡看過陶老,又去為陶家大郎整治。

蘇希錦想了想,“有一事想請陶老幫忙。”

“有什么事大人請講,老夫身無長物,孑然一身,恐怕幫不上什么忙。”

“怎會?陶老的這里,”她指了指腦袋,“就是最大的財富。”

“大人何意?”

蘇希錦含笑,“晚輩在城里開了家書院,請的教習先生最高乃舉人,剩下全是秀才。本官擔憂教學質量,所以想要延請名師。”

陶老乃三朝元老,歷經亂世而不倒,官居尚書令,形同副相,孰知朝廷各種事務。可以說沒人能有他厲害。當然,蘇希錦此次前來,并不是為了他。

陶老沉默,“大人之意,草民明白,只草民身子狀況堪憂,恐無能為力。”

“晚輩知曉,”蘇希錦含笑,年過六旬,長途跋涉,身子堪憂是自然。“晚輩想請陶小公子作為學院夫子,為學子傳道授業解惑。”

論學歷,陶醉去歲考中了舉人,若非家族犯事,有進士之相。

蘇希錦曾與他共修史書,知道他學富五車,學識淵博。又有前三之相。

“大人可考慮清楚了?”陶老謹慎,“我陶家乃因弒皇族被貶,大人不怕牽連自己?”

蘇希錦搖頭,“陛下雖貶謫陶家,卻并不阻礙你們求生。陶醉有才,是以晚輩聘請他教習學子,也算是為嶺南作出一份貢獻。”

“既然如此,”陶老緩緩點頭,徐徐說道,“大人可問過醉兒。”

“我愿意。”剛說完就見陶醉從外面進來,“我愿意,多謝大人肯給陶家一個機會。”

說到底他們還是欠了蘇希錦人情,陶醉有才是不錯。然他們罪大惡極,便是再有才,一般人不落井下石就好了,怎敢請他去教書。

蘇希錦勾了勾唇,“才盡其用罷了。”:sj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