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青衣僧025青衣僧←→::mayiwsk
“那他便該提早調兵殺個你死我活才對。”祝執嗤笑著抬腳離開:“中常侍怕是瘋了。”
“呸。”郭食沖著祝執走遠的背影啐了一口:“瘋狗也知瘋字如何寫,真是奇了。”
見祝執離開,守在不遠處的郭食義子才垂首走近。
郭食踏出未央宮的宮門,見到了一個同劉岐年歲相近的孩子在宮人的陪同下走來。
郭食笑瞇瞇地躬身:“五皇子來向陛下請安?”
五皇子劉承輕點頭,神情有些緊張。
“五皇子怕什么。”郭食依舊笑著:“方才遇到六皇子了?六皇子要孤身去南邊了都不見害怕,五皇子比之還要大上幾月,又可在京中長伴君父,有何怕之呢?”
五皇子再次輕輕點頭,努力讓自己顯得不那么緊張,帶著宮人進了未央宮。
郭食回頭看了一眼男孩背影,抬腳之際,一聲嘆息:“論品貌膽氣確是比不得椒房殿里養大的。”
他聲音很低,似在說與他的義子聽:“然而,雄主克嗣啊……”
當今陛下是稱得上雄主二字的。
陛下年少時便隨先皇打天下,有膽魄也有智謀。
只是打天下耗費了十來年,先皇在位又八年,陛下登基時已是中年,又因年少時過的都是沙場奔波的苦日子,身體攢了些舊疾。
這樣一位皇帝,登基一十三年,大乾國力增長數倍余,眼看異姓諸侯王之亂剛要止息,還有諸多雄圖偉業尚在設想之中,如何能不在意壽命長短?
是以這位雄主開始建仙宮,信鬼神,服丹藥,走上了追求長生之路,而人一旦開始著眼于長生,眼光便會放得異常之長遠,對那些可能存在的威脅會突然出現數倍乃至數十倍的警惕。
于是就有了這樁樁件件……
因此,郭食倒是很看好這位五皇子:“做雄主之子,平庸些未嘗不是好事。”
他也希望他未來的主人平庸些,聽話些,他一個閹人雖不敢妄想長生,活個七八十歲的機會卻還是要留足的啊。
郭食一路往少府去,為即將南去的六皇子安排隨行事宜。
少府統管著帝室財政與皇家衣食用度、出行游獵等事項,郭食與少府里的屬官說明來意,讓他們為六皇子挑些機靈的內侍隨行侍奉,其余一切用度皆遵郡王之制,不能苛待了去。
眾屬官們忙去安排了,不多時,一排十余名內侍在廊下垂首站作了一排,郭食親自掌眼挑選。
選罷內侍,一名僧人被帶了過來,他向郭食雙手合十行禮,郭食笑著點頭。
這中年僧人身形高大,生得濃眉深目,一顆腦袋光溜溜的,披著青色僧衣。
此人有一半匈奴一半西域血統,約十年前,匈奴犯進西域,此人一路輾轉逃至洛陽,洛陽民眾從未見過“和尚”這一生物,華夏之國雖說歷來物產廣博,卻也向來對新鮮事物好奇向往,洛陽官員遂將此人當作異寶進獻給了陛下。
仁帝是個好學的君王,得閑時即會召這青衣僧詢問些異國之事,或使其和其他官員一同翻譯西域典籍。
但這青衣僧一心想傳播佛道,言語間時常夾帶私貨,動輒便坐地宣揚佛法,長篇大論勸人向善止殺不說,甚至試圖勸誡皇帝也剃度出家成為他的教眾……仁帝難以忍受,逐漸也就不樂意召見他了。
大乾信奉道家,連儒家都要往后排,更何況一個毫無根基的外來佛教,青衣僧多年來處處碰壁,卻未曾放棄過傳揚佛法發展教徒的志向。
“六皇子遭逢巨變,只怕性子要走了彎路。”郭食單獨與青衣僧詳談:“大師如能從旁加以勸誡,渡得六皇子放下心結,來日陛下念著大師這份功德……”
郭食說到這里,笑著指了指仙臺宮的方向。
青衣僧眼睛頓時放出光彩,只覺一座宏偉的佛家青廟,已然隱隱在望。
他念了聲佛,鄭重又虔誠地做下允諾:“小僧定不負陛下所托,必使六皇子早日放下心中嗔癡怨怖。”
待細問罷六皇子的年歲,青衣僧愈添信心,尚是稚子,正是聽勸受渡的好年紀。
三日后,動身之際,青衣僧見到了劉岐。
那拖著一條跛腿的玄衣男孩周身氣質陰冷,抬眼看來時,原本稱得上漂亮的眉眼間竟有幾分冷戾鬼氣。
青衣僧不覺后退一步:“……”
在宣講佛法之前,他打算先念一段金剛降魔咒用以自保。
青衣僧暗中觀察,見有幾位宗室子女來為這位六皇子送行,但這位六皇子態度疏離,徑直登上了馬車,竟是半點情面也不肯領。
魯侯府也使了仆從前來送行,并帶來不少珍貴藥材。
這是魯侯的主張。
馮序曾試圖勸說:“父親,此時或該避嫌……”
魯侯卻擺手:“當日是我在宮門前護下了他,又是我傷了他的腿,此時若毫無表示,倒顯得異樣了。陛下也知我是什么德性,我若一改作風不似個活人,只怕才要變作死人了。”
魯侯雖因年歲增長而添了沉穩,骨子里卻依舊不拘小節。
想當年大乾剛建朝時,規矩松散,他常喝得醉醺醺上朝去,與人幾句口角沖突,便拔劍亂砍,大殿的柱子都砍壞了幾根——先皇心疼柱子心疼得要命,剛打下江山,本來就窮!
于是新朝這才開始認真整肅風氣,立下諸多規矩。
仁帝對這位已漸漸年邁的開國元老向來還算包容,有些事常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那夜宮門前,劉岐提劍要殺上去,正是被后方趕來的魯侯所傷——用的是一柄精巧的銅制手弩,長與高都不過四寸而已,發出去的短箭細而小,但力道卻不弱。
當時情形緊急,魯侯為了阻止劉岐,對準了無臟器的腿部出箭,又在大腿處,這本是最保險的位置了,但不知是不是這孩子悲怒之下未肯好好養傷用藥,竟數月仍未恢復……只怕會就此落下病根。
魯侯有些愧疚,于是備下這諸多藥材。
馮家上下皆知馮序性情中庸守樸,行事從不冒險,但魯侯堅持要送,他也從不敢忤逆,只好嘆口氣應下。
劉岐卻并未收下,他端坐于馬車內,閉著眼睛道:“請轉達魯侯,他的好意,劉岐心領了。”
劉岐對待送行者的態度,悉數傳到了郭食耳中。
郭食今日未當值,一身常服在宅中修剪花枝,聞言嘆息:“這孩子怕不是記恨魯侯傷了他的腿,這是要偏執上了呀。”
過于偏執不知變通的孩子,可是成不了事的。
魯侯聽說劉岐拒絕了自己讓人送去的藥材,沉默著點頭,未多說什么。
此時,車馬隊伍已經出城,一路南行而去。: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