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農家福寶,我靠醫術名動天下

第133章 消息靈通

第133章消息靈通第133章消息靈通→、、、、、、、、、、、、、、、、、、、、、、、、、

“大家先別急啊,我給你們沖幾碗嘗嘗。”張知抬手壓一壓,示意大家安靜些。

她從背簍里又拿了幾個碗,化了一點秋梨膏給幾人嘗嘗。

“甜滋滋的,真好喝啊!這不比喝藥強?給我來一壇。”有人掏出錢來買。

張知唯恐他們誤會,連忙解釋道:“生病了還是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能諱疾忌醫,我們家這個秋梨膏只是一個輔助的功效,能夠緩解,卻不能夠治病的。”

有人善意地笑出聲,“小姑娘就放心吧,這些我們都懂的。”

張知點點頭,“我們今天帶來的不多,只能賣十壇,如果你們需要,可以預定,二十天以后我家會再送來一批。”

“還有,這秋梨膏最好放在干燥通風陰涼處,這樣能延長保質時間。”

“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讓秋梨膏沾水,沾水了容易壞。”

大家紛紛點頭答應,早早掏錢的十個人各搶到了一壇。

大部分人都沒買到,扼腕嘆息,“哎呀,你家賣東西怎么每次都準備這么少啊?每次都搶不到,我家那老頭子抽了一輩子旱煙,夜里總是咳嗽,吵得我睡不好,還想給他買一瓶嘞。”

就有人附和道:“是啊,我那小兒子到了秋天總是咳嗽,還不肯喝藥,要是有這個秋梨膏就好了,你家能不能早點送來一批呀?”

一群人越說越激烈,口水噴得到處都是。

張知趕忙解釋道:“叔叔嬸嬸們,家里人手不夠,做得沒那么快,還請你們見諒。”

“不過,你們要是買皮蛋,我家明天可以來一趟。”

“現在開始預訂啊,我爹這里預訂明天的皮蛋,我這里預訂二十天以后的秋梨膏。”

一聽有皮蛋,大家才釋懷了不少,紛紛上前預訂。

等圍著的人散去以后,幾人揉了揉發酸的手腕,可能是太久沒吃到皮蛋了,大家格外熱情,四人輪換著記錄還是很累。

“跟著知了賣東西就是輕松,一句話不用說,只用在后頭遞東西收錢就行了。”張信糧感嘆道。

張信水白了他一眼,“瞅你那點出息。”

其實,他心里也是這么想的,自家閨女怎么這么淡定?嘴巴吧啦吧啦幾句就把東西賣掉了。

張信山三兄弟滿臉笑容收拾東西,再去買些糧食就可以回家了。

卻見剛剛那個牽孩子的婦人腳步匆匆地回來了,大聲道:“我買一壇子。”

她本來已經拉著孩子回家了,但是端來熬好的藥,孩子死活不肯喝,強行給他灌了幾口,反而咳嗽得更厲害了。

小孩子被藥苦得臉皺成一坨,哭鬧著要喝梨水,不給喝就滿地打滾,把她急得也不心疼銀錢了。

張信水敷衍地道:“秋梨膏已經賣完了。”

婦人臉色一垮,聲音尖厲地吵道:“你們怎么不給我留一壇子?我兒子在家里哭著鬧著要吃呢。”

張知無語,說不買的是你,現在吵著鬧著要的還是你。

但到底是客人,她耐心解釋道:“下一批秋梨膏要等到二十天以后了,你可以先預定,定金七十五文。”

聽到還要定金,婦人氣得轉身就走了,等她回到家,孩子發現她沒帶回來秋梨膏,躺在地上滾來滾去哭嚎。

婦人沒辦法,跑回農貿市場找人,哪還有張信山幾人的影子,直拍著大腿懊悔不已。

張知幾人現在已經在糧店門口了。

因為縣令突然管事了,糧價得到了控制,不再猛漲,但也沒降。

還是保持著上次來縣城時的價格,大米十八文,陳米和碎米十二文,谷子十文。

張信山咬牙又買了四口袋谷子,還不知道等到了冬天糧食是什么價格,總不能一直吃黃豆,大人吃吃還行,孩子們腸胃弱,還是要吃些精細的糧食。

聽取張知的提議,又去買了十斤粗鹽屯著,鹽價還是居高不下,已經漲到一斤九十文了。

長海縣的海嘯把制鹽坊摧毀了,以朝廷的反應速度,制鹽坊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重建,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再開始制鹽。

但人不吃鹽哪行?估計鹽價還有的漲。

張知想著等回去了和村長說一聲,讓大家屯些鹽在家里。

牛車“噠噠噠”的晃悠到小水村。

村口香樟樹下好久沒人聚堆聊天了,一個個都漫山遍野跑,多挖些草藥多賺些錢,今年過個好年。

等到了作坊門口,就見一輛馬車停在前院,院子里擺了茶點,張老頭正陪著人說話。

張知定睛一看,這是……董管家啊。

她趕忙從牛車上滑下來,從王稔那里聽說了,董家出了位娘娘,圣上極為喜愛,董家的權勢自然水漲船高。

回鄉的董老夫人是這位娘娘的母親,圣上親封的三品淑人,地位非同一般,縣令見了都要見禮。

張知上前行了一個晚輩禮,嘴甜地喚道:“董爺爺。”

對于張知這樣攀關系的做法,董管家也不生氣,笑呵呵地道:“回來啦!京城送來了一盒子珠花,都是適合年輕女孩帶的,家中也沒個年輕女孩,老夫人讓我帶來給你,你等會去看看喜不喜歡。”

“謝謝老婦人,謝謝董爺爺。”

這幅乖巧的模樣,確實討人喜歡,董管家摸了摸張知的頭,道:“等你下次去縣城,可要去府上坐一坐,老夫人一直念叨你呢。”

“好。”

張知乖乖應答,將心中的疑惑壓下去,她總感覺董管家比上次來客氣了不少。

董管家和張老頭又夸了張知幾句,這才正了正臉色,說起此次來的目的,“家中小公子患有氣疾,到了秋冬時節就常常咳嗽,惹得總是犯病,聽聞你家在集市賣一種秋梨膏,有緩解咳嗽的作用,老夫人心疼孩子,就讓我來預定幾壇。”

張知心頭一驚,董家的消息太靈通了吧?秋梨膏賣了不到半個時辰,他們就得到消息了。

而且,他們去買了幾袋糧食的功夫,董家的馬車就走在了他們前面。

張知再次對董家的權勢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董爺爺,上次做的秋梨膏還剩下三壇,都給您帶走吧,下一批做好,我再給您送到府上。”

“好。”董管家道:“那我先定二十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