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我這就去尋爹爹!第162章我這就去尋爹爹!:朝臣回去之后,就將朝堂上的消息,告誡自己子嗣,未曦郡主心有所屬,你們就別白費心思,該換下一個目標了!
所以消息自然而然的飛快傳遞,很快也傳進了鎮南王府內。
“小姐大事不好了,那些紈绔子弟到處傳你的流言蜚語!”
在鎮南王府的小池邊,武未曦正在投放魚食,突然一個侍女慌慌張張地從外面跑來。
“流言蜚語?”
“我有什么流言蜚語可傳的?”
“該不會是前兩天竇尼挽叫護國公來提親,被爹爹拒絕之事吧?”
“護國公能拉得下臉皮,將這事情傳出去?”
少女絕美,嘴角帶著一絲笑意,絲毫不在意侍女所說的流言蜚語。
相比于武未曦,侍女的神態反倒是愈發焦急。
“外面傳言,你對新晉子爵張青楓情有獨鐘,所以才拒絕了護國公之子竇尼挽。”
“哦?新晉的子爵嗎?能夠得到皇帝哥哥和攝政王哥哥的賞識,想必有些才能。我倒是十分好奇,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小姐,我都急壞了,你怎么一點都不急呀?”
“這等空穴來風之事,過幾天就散了,我何必去花費心思?”
“問題是這不是空穴來風,老爺在朝堂上親口承認你鐘意張子爵,現在整個祁陽都傳遍了!”
“什么!”
武未曦終于停下投喂魚食的手,神色有些不善:“消息起源于何處?爹爹怎么可能會在朝堂上胡說?”
“非議皇家,可是重罪!”
看到武未曦終于引起重視,侍女臉上反倒是露出無奈:“問題是沒人非議皇家,消息是從朝堂上傳來,這是老爺親口說的,奴婢總不能親自向老爺求證吧?”
此刻武未曦臉上充滿了疑惑,她從小到大對鎮南王的印象,是剛正不阿,不像會說這種話。
鎮南王是她的親生父親,總不至于坑女兒,說一些有損女兒名聲的話吧?
“不行,我這就去尋爹爹,把這件事問清楚!”
武未曦再也按捺不住,丟下手中的魚食,向遠處小跑而去。
白云縣,張青楓自然不知道,他的名字再次引起了祁陽達官貴族的熱議。
并且這一次造成的轟動,要超過以往。
如果能娶到武未曦,就算日后沒有作為,也能夠輝煌騰達。仦說Ф忟網
張青楓就算知道這事也無暇顧及,畢竟現在他一刻都不能耽誤。
張玄清已經帶著人馬、糧草在前面開路,他需要籌備軍中事宜,過幾日就要大軍開拔。
不過,他發出的告示,也算是起到了作用。
畢竟,現在在朝臣眼里,他依舊是那個窮書生,可能有點真才實學,但是好大喜功,謊稱戰報。
如果真的確有其事,在告示上的描述,怎么會模糊不清?
這換做任何一位將軍,都會細致地講述自己的戰績,而不會在告示里,刻意淡化一些情節。
當然了,也并不是沒有知情者,那些權臣如果刻意調查,還是能找得到蛛絲馬跡。
長興縣還是有一些百姓,見證了一百人巧取一座城的一幕,只不過群體太少,被人們當做道聽途說,又或者刻意扭曲事實。
而且,那些朝廷權臣,不可能會特地花功夫,去關注一個窮鄉僻壤的窮書生。
即便這個窮書生,最近受圣恩眷顧!
除非有朝一日這位窮書生,能夠進入帝都祁陽為官,觸及到權臣的范圍,那么這些權臣才會去巴結、交好!
“夫君,在百姓的幫助下,我們開辦的學堂已經建好,現在要招募幾個書生在學堂任教。”
“為人師表,必定要品性兼優,這人選方面,夫君要不出面親自挑選?”
子爵府的大堂內,林子衿為張青楓倒了一杯茶,順便提了學堂一事。
那些書生品行如何,她一概不知只能請教張青楓。
“這件事有沒有問過林掌柜?”
張青楓拿起茶輕輕抿了一口,詫異地看了一眼林子衿,看不出來她進步挺快,這泡茶的功夫日益增長。
“林掌柜推薦的書生,都在印刷坊工作。現在書籍產量越來越多,印刷坊也不斷擴大,光書生都有二三十人了。”
“就算此次沒有學堂之事,要不了多久,也需要招募一批書生,到印刷坊指導百姓!”
林子衿放下茶壺,然后坐在張青楓旁邊的位置上。
“那就明日午時,要來擔任先生的書生,都來白云縣的學堂處,我親自挑選。”
張青楓眼里閃過一絲精光,其實這件事叫秦雨竹去即可。
不過,他是個十分記仇的人,當日在雅摘書坊羞辱過他的人,可不能魚目混珠!
隨著這幾日廉價書籍的問世,那群書生已經失去了糊口的營生。教書先生對他們來說,就如同救命稻草!
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再去抄書,低廉的價格他們得餓死,況且書坊還不一定收!
緊接著,張青楓話鋒一轉,繼續說道:“不過,印刷坊的擴大,不能持續不斷地招募書生,這樣一來我們得付兩份工錢,十分不劃算!”
“你吩咐下去,爵府開設的學堂,他們集資交付錢財,讓學堂的任課先生,為他們開夜班。”
“兩個月后,爵府所有長工、傭人,將會進行識字考核,考核不過者不能爵府任職。”
“爵府今后只招募識字之人,日后爵府壯大,優先提拔最早的追隨者,所以讓他們珍惜當下的機會!”
“已經招募的那些書生,如果能力尚佳,現在就可直接提拔成為小管事,等一些職務,也好讓唐堂他們晃一口氣。”
“如果能力不行,等工坊長工都識字之后,他們得和普通百姓一樣進行勞作,爵府不養閑人!”
話音剛落,林子衿臉上露出了敬佩之色,劉全幾人說得不錯,自家夫君謀劃深遠。
隨著學堂的落實,爵府的傭人,長工自然也不能是白丁。
未來爵府要壯大,要大肆任用人才。
外面直接招募的人才,絕對沒有從爵府提拔上來的人忠心!
那些長工,從一介莊稼漢經過爵府的培養,成為有用之才,他們對爵府必定懷著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