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嫁

159氣吐血

_鸞嫁__筆尖中文

正文

正文

回了門,趙靈姝以為之后就徹底清閑了,卻不想,當天晚上準備帶胖丫回去休息時,正好碰見肅王從書房回來。

肅王說,“明天我帶你娘去宮里謝恩,你們兩個一起去吧。”

胖丫問,“謝什么恩?”

趙靈姝則說,“謝陛下與娘娘賜婚的恩么?”

胖丫恍然大悟,“啊,我都忘了。”

“其實我也忘了。”

常慧心聞聲從屋內走出來,站在門口的紅燈籠下,“你們爺幾個在外邊說什么呢,有什么話進來說。”

三個人對視一眼,然后趙靈姝和胖丫又回了屋。

等常慧心聽說明日要進宮謝恩時,她也愣了一下。

“還需要進宮謝恩嗎?”

“要的。本來從宗廟回來就該去的,但咱們成親那日,宮里的小公主起了燒熱,娘娘親自照料了小公主一夜,翌日有些疲乏,陛下就將時間定到了明日。”

說完這句話,肅王又看向兩個小姑娘,“你們一起進宮吧,只當是陪你們娘了。”

趙靈姝:“……這不需要提前給宮里說一聲么?”

“不用,不是什么大事。況且,你在匪寨又救了辰安一次,娘娘一直記掛在心。娘娘本也有意召你進宮說話,以示謝意,正好,這次一起去吧。”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趙靈姝和胖丫一起點了頭,去就去。

說實話,趙靈姝還挺喜歡皇后娘娘的。畢竟娘娘人美還寬厚,對她委實不錯。她之前不過是在暴雨中搭了秦孝章一程,娘娘就給她送了許多好物,也不知道這次見了娘娘,娘娘又會賜她什么。

咳,她堅決不承認,她是因為娘娘手中的好東西,才去見娘娘的。

純粹是因為娘娘人美心善,她喜歡娘娘,才想去陪娘娘解悶說話。

翌日,趙靈姝起來時,大舅幾人早就出發回蘄州了。肅王親自去送了行,回來正趕上幾人用早膳。

常慧心想抱怨這男人不喊她起來一起送人,想想還是沒說。

昨日折騰的晚,她滿打滿算不過歇了兩個多時辰,真要是天不亮就喊她起來,她真起不來。

一家子用過早膳一起出門。

就說點背不點背,他們才走到宮門口,正準備下馬車,就看到有一輛馬車徐徐行來,在他們不遠處停下。

繼而,趙伯耕從那馬車里走了下來。

這一刻,整條街道都安靜了。

正準備出宮辦差的太監們站住不動了,前來請見陛下與皇后娘娘的大人與貴婦人們傻眼了,站在宮門口值守的御林軍們,也像是不會呼吸了一樣。

整條街道掉針可聞,安靜的讓人無所適從。

“齊大人,您袖袋中的折子要掉了。”

“啊,唉,哎呦,這可要小心了。這折子是要進獻給陛下的,是同科托我轉交的請罪折子,可不敢馬虎了。”

“既有要事,大人先走一步。”

“唉,這就走,王爺,咱們宮里再見。”

肅王與刑部尚書,也就是趙靈姝的好友齊梓君的祖父打了招呼,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其實總共說了也沒幾句,但他們這一寒暄,整條街道像是被喚醒了一般。

要出宮辦差的太監不敢耽擱了,即便還想留下來看熱鬧,但也知道有的熱鬧不能看,便恭敬的與齊尚書以及肅王見了禮,匆匆的忙自己的去了。

其余一些命婦與朝臣也是如此,微頷首示意,便算是打過招呼了。但他們往宮里去時,步伐超慢,若不是礙于面子,估計還想一步三回頭。

宮門前很快散了個干凈,只余下守著宮門的御林軍,腰間挎著凜冽森寒的長刀,一臉肅穆的守著城門,眼角余光卻一下又一下的往這邊掃著。

肅王碰見昌順侯,這是什么修羅場。

肅王伸出手來,示意妻女扶著他的胳膊下來,“不好耽擱的,且快進宮去吧。”

常慧心如夢初醒,“好,這就下來。”

她扶著肅王的胳膊,在肅王的叮嚀囑咐中小心的落了地。

在這期間,她明顯的感覺到,趙伯耕正用那雙陰毒的眼睛惡狠狠的盯著她。

常慧心雖然深知,她沒什么對不起趙伯耕的,可也知道,人言可畏。但凡趙伯耕說幾句不利于她的話,不僅她要成為眾人的笑柄,就連肅王和女兒也會被她牽累。

正是因為這一點,她渾身僵硬,嘴唇抿的緊緊的。

肅王輕拍了拍她的手,“夫人小心,夫人信我,不會有事兒。”

“嗯。”

等趙靈姝和胖丫也從馬車上下來了,肅王似才看到走到近前的趙伯耕一般,挑眉問說,“趙伯爺也要進宮?”

趙伯耕眸光猩紅的看著他們,不置一詞。

肅王自顧自牽住常慧心的手,“倒是巧了,陛下與娘娘賜下良緣,我與夫人攜愛女們也要進宮拜謝。”

“賜下良緣”幾個字似乎打了趙伯耕一棒子,陡然就讓他被仇恨充斥的頭腦清醒了。

但正是因為清醒了,才更加無力,才愈發惱恨。

這是他的妻女,他的妻女!!

趙伯耕不看肅王,卻是看向了趙靈姝,“姝姝,怎么回了京城也不去看看為父?難道你也是那捧高踩低、趨炎附勢之輩?”

趙靈姝看著眼前的趙伯耕。

他的日子大概真的不好過,就見他不僅憔悴的厲害,人也消瘦了許多。

他整個人塞在一套不合身的官服里邊,襯得整個人骨瘦伶仃,看著有幾分孱弱可憐。

但若是看他的眼神,又會覺得,可憐個屁!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如此只會把錯誤往別人身上推,遇到不順只會埋怨女人不是的男人,他就不是個男人。

趙靈姝輕呵,“你是我父親?你怎么好意思當著我的面,稱你是我父親?你都把我在族譜上除名了,是你親自否認了我這個女兒,如今你怎么好意思張口,怪我回京后不去看你?”

趙靈姝一臉冷笑,“我是什么貓貓狗狗么?你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一腳踹開。踹開了還要怪罪貓狗不戀家不認主,你怎么這么……”

“姝姝。”

肅王猛的開口,打斷了趙靈姝要說的話。

趙靈姝知道“無恥”兩個字若脫口,她的名聲也要跟著壞。趙伯耕的名聲已經爛大街了,她委實沒必要拿玉瓷碰石頭,這是白白糟蹋自己。

可她就是好氣!

她還沒徹底將這個親爹丟過墻呢,這個親爹倒是先一步將她除名了。

就問她到底犯了什么十惡不赦的大罪,值當他如此做?因為他這操作,她都快成京城的笑柄了。

趙靈姝還在蘄州時,就聽說了這件事。

她能想到,肯定是趙伯耕在蘄州吃了氣,一怒之下要報復常慧心,可又委實沒有拿捏常慧心的辦法,這才報復到她身上。

趙靈姝當時就挺氣的,但是也就是氣了那么一下。

這么個蠢爹,他不要她,她還不要他呢。

給她除名正好,徹底斷干凈了,她謝他十八輩祖宗。

幾位舅舅氣惱之下,當時就說要將她的名諱落在常家的族譜上,事實上,也確實這么做了。但趙靈姝覺得無所謂,她又不需要后人供奉,人死之后意識全無,那管他洪水滔天。

事兒就是這么回事兒,可以說,因為趙伯耕這騷操作,趙靈姝和他斷的干干凈凈。

斷干凈了,自然也不用見禮,不用寒暄,不用做些面子情了。

趙靈姝冷哼一聲,故意喊肅王,“爹,咱們快進宮吧,日頭馬上要毒起來了,我娘皮子薄,可經不住曬。”

“好,咱們這就走。”

四人轉身往宮里去,趙靈姝挽著她娘另一邊的胳膊,順手將她娘的一縷發絲別在耳后。

趙伯耕的視線不由看過去,然后,敏銳的看到了常慧心耳后靠近衣領的一處嫣紅。

那紅一看就是人的嘴唇吮吸出來的,許是因為靠近衣領,原主人自己也看不見,便沒過分遮掩,如此,直白的露了出來。

趙伯耕頭暈目眩,胸口起伏不平,眼看著那邊四人進了宮門,他再是忍不住,嘴里噴出一口血箭來。

宮門口當值的御林軍看見了這情景,直接驚叫出聲,“不好,昌順伯吐血了。”

“請太醫,快請太醫。”

宮門口鬧哄哄的,吸引來靠近宮門的馬車都停靠過來。

等眾人聽明白怎么回事兒,一邊默念,“真是孽緣”,一邊惱恨,怎么就沒早一點出門,若是早出來一會兒,或是路上將馬車趕得快一點,他們就能看見那巔峰對決的場面了。

昌順伯與肅王兩兩對決,那場面,一定很精彩吧?

哎呀呀,終究是錯過了。

宮門口的貴婦人們懊惱不已,而隨著他們進宮,他們帶來的小廝或丫鬟婆子無聊,便與旁邊人說起了閑話。

于是,不過片刻功夫,昌順伯在宮門口偶遇肅王一家,嫉妒心起,把自己個給氣吐血的傳奇事情,就傳遍了千家萬戶。

對此,百姓唏噓不已。

“這肯定是后悔了。”

“看見人家小兩口親親熱熱,他卻孤家寡人一個,孩子沒了,還娶了別人的小妾進門,他都成京城的笑話了,他能不氣么。”

“說起來也是個腦子有問題的,那到底是他嫡親的女兒,竟真的在族譜上除名了……”

“怪可憐的……”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宮外消息滿天飛,宮內,不過一瞬間的功夫,該知道這消息的人就都知道了。

等肅王攜帶家眷進了宮廷后,皇帝身邊的公公與皇后身邊的嬤嬤早早迎了過來。

公公引了肅王往前邊去,嘴邊說著看似無聊的閑話,“昌順伯幾次托人探聽圣意,想要過繼二房的長孫為世子……陛下不忍寒了趙家先輩的心,應允了……”

趙家祖先也是跟著先帝打天下的,因為功勛卓著,才被賜下了世襲罔替的爵位。

可惜,沒教養好兒孫,一代不如一代。

如今是昌順伯,再過兩代,怕是連這爵位都沒了。

公公說這些,算是代為給肅王解惑,告訴他,昌順伯今天會出現在宮門口的緣故。

陛下漏了口風,昌順伯自然要親自遞帖子來,走這么一道程序。就是這么巧,兩方人在宮門口碰個正著。

不過聽說昌順伯吐血昏迷,已經被太醫送回了昌順伯府,那今天應該是進不了宮了。

又往前走了幾步,就到了政事堂門口,小太監們滿面笑意的拱手行禮,“王爺,您快進去吧,陛下等著您呢。”

肅王微頷首,說了句“有勞”,抬步便進了宮殿。

這廂宮門一關,陛下與肅王說了什么,也無人可知。

那廂翊坤宮中,謝姑姑親自迎了幾人進去,然后不著痕跡的將常慧心打量了又打量。

謝姑姑第一次正經和這位常夫人打交道,還是上一年去昌順侯府,給侯府的大姑娘送謝禮。

那次與這位夫人只說了幾句話,便覺這位夫人別看是商戶女出身,但規矩禮儀是再好不過的,即便比之京城諸多貴婦人,也半點不遜色。

但這位夫人雖面若芙蓉,顏色極盛,卻氣色不好,不僅有氣血兩虧之相,就連精氣神也憔悴疲憊。

那模樣她并不少見,凡是日子難過的婦人,大多如此。

又想到這位夫人出身不高,又一直沒生下兒子,那日子肯定不如表面上花團錦簇,怕是在這府里也是步步維艱。

她面上沒說什么,回了宮卻把所見所聞俱都告知娘娘。

當時娘娘還說,若那位夫人遲遲不生子,怕是在昌順侯府不能長久。

娘娘見微知著,早從陛下口中看出,趙伯耕并不是那愿意承認自己有短處的男人。

他為求子無所不用其極,又最是性情狹小,真到了走投無路之時,他不介意喪妻再娶。

娘娘甚至讓她多打聽些昌順侯府的動靜,若是聽聞那位夫人身子不適,便及時派太醫去看一看。

那府里的大姑娘助力過秦王,該給一二便宜才是。

卻哪料到,那位夫人優柔寡斷,沒甚能耐,那府里的大姑娘卻最是決斷果敢。

大姑娘一力促使父母和離,帶著她母親脫離苦海,甚至還帶走了嫁妝,要走了大筆賠償。

有女若此,他們再是不擔心這位夫人后續的日子不好過。卻也還是會擔心,兩個婦孺,又都生的貌美,怕是會被人覬覦。

卻萬萬想不到,這位常夫人當真好運道,離了昌順侯那等男人,還另有良緣可覓,最后竟是嫁給了肅王,做了那肅王妃。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