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

第125章 天下將亂

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_第125章天下將亂影書

:yingsx第125章天下將亂第125章天下將亂←→:

是的,若是出類拔萃殊于常人,自然會有人來結交的。

而且即便不搭理,人家也會耐心等著。

在劉備忙著消化那六千暴民的時候,便有不少人試圖結交。

比如各家豪族的人,紛紛前來送禮。

但想要完全消化掉六千暴民其實挺困難的,需要花很多時間,那種只靠幾句話就能讓數千人俯首聽命的事兒是不存在的。

更何況,這是要以少數兵力收攬更多新兵,必須慢慢來。

若是想一口吃下去,會把自己撐破。

劉備也不可能從中收編太多人,雖說都是青壯,但其中能當兵的最多只有一千出頭,就這一千都得分成兩批入伍——先從輔兵做起,逐漸升為戰兵,要確保這些人可靠,且要讓他們融入新環境。

同時,劉備還得為這些人安置田地,并持續打造兵器,訓練新兵……

段熲離開了,劉備和關羽要輪流負責練兵和布防事務,沒時間搭理那些豪族。

這反而使得劉備有了“持身嚴謹”的名頭,因為劉備什么禮物都不收,孝期任何人都不見,只讓卞秉等人好好招待一番然后把人送走……倒是有些名士的意思了。

但之后,溫恕來了。

流寇鬧得兇的時候,溫恕因郡內無兵,不得不去了廣陽避亂,同時也是為了找劉衛借兵。

廣陽郡兵沒借出來,但簡雍上報涿郡流寇已經平息,郡內各家大戶推舉了三部軍司馬,涿郡郡兵已得充實,溫恕也認了這筆帳。

返回涿郡后,溫恕第一時間便讓親隨投刺,前往劉備家中拜訪,說是要當面致謝。

其實劉備原本也不想見溫恕,他現在非常忙,不僅要安置青壯,還要組織人手去接收郡內各家豪族的糧食,成天不在家。

因此劉備沒有收名刺,只說若太守有令,民自當從之,但孝期未滿不能奉宴,請太守見諒。

但幾天后,溫恕沒帶親隨,也沒穿官服,一個人騎著匹老馬到了西河亭,而且安安靜靜的在拒馬河的橋頭等了一整天——就是卞姬與劉備隔河相望那座橋。

關羽的住處,以及近衛曲的兵站,都在橋的另一頭。

雖說這橋看起來并沒有安排部曲把守,但實際上是守得很嚴的。

不僅兵站一直有人,而且橋兩頭的屋舍,包括卞姬之前暫住的地方,全是部曲家眷的住處。

這橋是通往劉備莊園最便捷的路,這段時間運送糧食過來也是走這座橋。

溫恕就在橋頭看人運糧,看了一整天。

這情況自然有人第一時間通告了劉備。

但劉備沒急著去接待,一直在忙自己的事,直到傍晚才去見了溫恕。

“備竟不知府君駕到,有失遠迎,罪過罪過……不知府君為何如此輕裝簡從?這世道可不太平啊,賊人多得很……”

晾著歸晾著,但見了人,劉備還是得有禮數的,只是并沒有笑臉相迎——居喪呢,得嚴肅點。

“是啊,賊人多得很……”

溫恕臉上也很嚴肅,而且一句廢話都不多說:“玄德也無需試探……我沒帶任何人,來此處只是為我自己,來向玄德求助。”

“哦?請府君移步,備置些素膳與府君詳談。”

劉備伸手邀溫恕入了莊園,遣走部曲,在園內涼亭與溫恕單獨交談。

其實劉備和溫恕這還是第一次正式見面,但兩人都沒說什么客套話,雖沒見過,卻都互不陌生。

“我此來,一是為了感謝玄德解了流寇之禍……”

溫恕把姿態放得很低,看起來也很焦慮:“二是為了求教玄德,恕當如何保命。”

“解流寇之禍的是府君以及府君新辟得的三位軍司馬,與劉某無關。”

劉備已經收了各家的糧食,自然是不會再收功勞的,只對溫恕所說的第二事有興趣:“至于保命……府君何出此言?”

“玄德應當知道,袁司徒于我有知遇之恩……”

溫恕緩緩講述著,講得很細。

他口中的袁司徒,是袁隗。

其實溫恕一點都不想得罪涿郡的地頭蛇,他是來當官的,不是來探險的……他也沒打算當什么過江龍。

但是,溫恕是袁隗在熹平年間擔任司徒時舉薦的,初入官場便是擔任袁隗門下的司徒掾吏,身上的烙印除不去的。

回了涿郡之后,溫恕得知劉緯臺三兄弟背后有袁家資助——但這三人搞出流寇裹脅,最先受害的卻是溫恕……

若不是劉備解決了流寇,一旦流寇裹脅壯大,溫恕不僅有失土殘民之罪,而且還很有可能死在流寇手里。

所以,溫恕確實是要感謝劉備的。

不過,流寇這么一鬧,袁氏馬匹商路便斷了,方城轉運場也什么都沒剩下。

商路斷了其實不算太嚴重,但轉運場沒人了就很麻煩了。

雖說此時方城豪族張南重建了轉運均輸部隊,但這只是保護轉運場的軍隊而已,搞運輸的青壯現在是一個都沒有……

劉緯臺與樂何當能在極短時間里拉出那么多青壯,以至于劉備收到消息時都裹脅到了上萬青壯的規模,就是因為一開始就從方城轉運場裹脅了大量苦力搬運工。

這些熟悉轉運事務的青壯沒了,想要重建運輸事務,得重招人手重新布置,要花很多時間。

若是涿郡有糧有人,那也好說,但涿郡田地被燒了那么多,今年肯定缺糧。

而且此時各縣還沒有縣令,也沒有管事的吏員,從官吏到民夫全都缺,還被劉緯臺燒了倉場掠走了庫存……這種情況比啥都沒有還麻煩,這是負債狀態。

這就意味著,幽州的物資轉運會因此中斷很長時間。

幽州邊地物資匱乏,除遼東之外,其它各郡的糧食物資都靠冀州輸送補充。

若是邊地斷了糧,溫恕就必須背這個黑鍋。

袁家似乎并不在意溫恕的死活……

或者說,是袁家有人不在乎袁隗門下官員的死活,不在乎袁氏的商路會不會斷,不在乎幽州會發生什么事……也不在乎大漢的安危。

若是幽州邊地長久得不到糧食與物資補充,邊軍會不會造反?

鄒靖與劉虞,還有上谷、漁陽、遼西三地胡騎督,此時全都在為出塞反制鮮卑做準備,目前都在與各處烏桓頭人商議合作。

這種合作是只能用糧食與布匹來談的,幽州每個人都知道,若是想讓烏桓人冬季出兵相助,或者哪怕是保持中立,都得先確保烏桓人有足夠的糧。

若是與烏桓談好之后,回頭發現無糧可用……

且不說鄒靖等人會怎么做,至少烏桓人肯定會認為大漢全都是騙子……大部分烏桓人本來就不怎么信任大漢,他們與鮮卑人合作可沒有任何心理壓力。

溫恕好歹還是個漢臣,他知道此事的嚴重性。

現在,溫恕想的是重建轉運均輸事務。

他想要勞工——那些熟悉轉運事務的苦力,那些參與暴亂的搬運工,現在大部分落到了劉備手里。

劉備這段時間就是用這些人從各豪族家里運糧回來的。

“府君的意思是,想讓這些人回去把轉運事務重建起來?”

劉備搖頭:“府君……重建轉運場不但于事無補,而且你反而會因此落罪的。”

“玄德何出此言?”

溫恕沒理解劉備的意思。

“先有公卿誣舉好官,因沒了人約束,之后才有了流寇作亂。府君沒有縣內官吏,無人可用,便是有過失也可以辯解……過錯源頭皆在公卿,府君只是受害者,只要去雒陽舉告那些胡亂誣舉的公卿便是了。”

劉備解釋道:“但若是府君把轉運場重建起來維持運作,那么因轉運事務中斷造成的所有損失都得落到府君頭上——朝中公卿一定會找人背黑鍋,誰做事,誰就得背這個黑鍋!”

“可轉運之事重大,耽誤了便會危及大漢啊……”

溫恕看起來確實是有些漢臣之心的,這使得劉備對其有了好感。

這年頭還能想著大漢安危的官員,已經很少見了。

“府君,其實轉運場重建起來也沒用了,因為冀州不會再往幽州運糧了……我前些時日便已向鄒督軍傳了訊,請他放棄出塞之事。”

劉備嘆了一聲:“府君這段時間應該也收到了南方的消息,河南河北皆出了瘟疫,又有大旱……今年的冀州青州等地糧食會比幽州還缺。”

“各地都會因瘟疫而封路,本就沒法運輸了。而幽州沒有瘟疫與旱災,反倒會成為糧食最豐的地方……”

“雖說本郡受了流賊之災,焚毀了不少田地,卻依然比瘟疫和旱災之下強得多,只要府君頂住朝廷壓力,別再征稅就行。”

劉備拿出了一堆簡牘給溫恕看,這都是左沅從各地收回來的消息,有官方的文告,也有私下的情報。

“玄德的意思是……我此時什么都不做反而是最好的?”

溫恕仔細想了想,有些無奈的問道。

“不,府君要做事。”

劉備點頭嘆道:“府君要想辦法把糧價壓住,也要把瘟疫防住,否則才真是大禍……”

“……玄德要糧而不要功名,也是為此?”

溫恕翻看了一下劉備拿出來的情報簡牘,指了指劉備的庫房。

“備是為了求活。若是備沒猜錯的話,應該是有人讓府君給備安個藏甲謀逆之罪,對吧?”

劉備側著頭看著溫恕:“備確實藏甲蓄兵……但現在能讓涿郡不亂的也只有備,不知府君要作何選擇?”

“溫某病了,須得靜養。”

溫恕點頭說著,說得很痛快:“聽說玄德此處有大醫館,溫某想在醫館治病。”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