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

第130章 蒼天已死

其實大漢朝廷一直以來的收稅標準都是三十稅一,說起來是個極低的稅額。

但征稅這種事,與征調馬匹一樣,都是層層下達的。

往年的糧稅可以用錢和絹作抵。

也就是邊遠地區可以將稅糧留在郡縣倉庫備用,郡里折成錢和絹帛上交給朝廷;漕運方便的郡縣則將糧食押送入京,保障京師消耗。

可今年不允許用錢和絹折抵了。

看起來這依然是正常收稅,沒有增加稅額,但實際上完全是兩碼事。

與交錢不同,如果郡里要保障向朝廷交齊糧食,至少必須先留出運輸損耗。

且不說太邊遠的地方,就從冀州運糧食至雒陽,走陸路運輸的損耗也會高達九成。

一千石糧食,一路上人吃馬嚼,送到京城就只剩下了一百石,這是正常現象。

走水路漕運耗費比較小,但即便是洛水沿線走純水路,也會有三成左右的損耗。

而大多數地方是不通水路的,或者必須先走陸路再轉水路,要轉很多次。

這些損耗,自然都得加到糧稅中。

之前糧稅可以用錢和絹抵扣,正是因為運糧耗費太大,畢竟運錢終歸比運糧方便,一萬斛糧得用上千輛車,但對應抵扣的錢和絹帛通常只要十輛車就能運走。

這可以使各郡縣只計一個比較小的損耗標準,只計算郡內倉儲運輸的損耗就夠了,比如安熹縣點張郃為稅役就只計了三成損耗。

但現在不能抵扣了……

那么,原本三十稅一的標準,到很多郡里就會變成三稅一,得翻十倍才夠損耗——這還是太守不怎么貪的情況。

同時,太守下了征收標準給縣里,各縣要把物資運到郡治,這也是有損耗的。

安熹是因為離盧奴只有三十里,只計三成。

而大多數縣離郡治都是有幾百里的,平均下來少說會有五成左右的損耗,也就是實際征收又要翻倍。

于是,到了縣里之后,郡里的三稅一就會變成十稅六。

整體下來,原本朝廷只收產量的3.3,但實際會收到60,而且這不是按當年實際產量算的,是按平均產能估算征收額度。

再加上地方豪右作祟,糧稅往往都是由寒門和庶民承擔。

落到草民那里……

那就是全部征收還不夠。

各地官員也必須全都說有饑荒,因為如果真要照實征收運糧入京,必定會天下大亂。

天子當然不信全國所有郡縣都饑荒,他是生意人,生意人就得討價還價。

不接受饑荒報告,要求全部按豐年的數額征稅,也是天子了解各地官員是什么德行——要價一百,才會還價三十;若是要價三十,還價就只有十塊了。

天子要保障宮里和軍隊的供應,要保障百官的俸祿,要避免再次遭受脅迫,當然必須收糧,要求不用錢絹作抵也是為了確保糧食到位。

若是不征糧,再來一場京畿糧荒,同樣是天下大亂。

但這生意最終卻全都會落到草民頭上……

照樣是天下大亂。

從天子被關東諸郡脅迫的那一刻起,無論做什么選擇,都注定會是這個結果。

左沅得到的情報是,各地糧價飛漲,五銖錢已經買不到米了,太平道也正在大規模的聚攏信徒,并且在大范圍搞詐騙——為了騙糧。

操作方式不復雜,就是給寒疫(傷寒)患者喝符水治病。

若是病人有好轉,就說這是信奉黃天得以救難,應當交米入道以謝神恩。

若是沒治好,病情加重了,就說是人家不信黃天心不誠,應當交米入道以表誠心……

心誠則靈嘛,老傳統了。

心一旦夠誠,那就多交點米,反正是智商稅。

行騙歸行騙,倒也不強迫。

而且入道信徒可以相互扶持,有飯一起吃,遇到惡稅一起抵抗,也就是聚民抗官,也算不上作惡。

其實太平道在前幾年并沒有這么做。

至少劉備所見的這些年,大多數情況下確實是靠正常傳道與正經醫術在獲取信徒。

當然,給一些大戶治病時,確實也會說心誠則靈,但不是刻意為了行騙,而是為了收個高價以及規避醫療事故。

其實這年頭的醫者都會這么做的。

就連宮里的太醫治病時都會給貴人們來一套類似的說辭——比如請貴人清心寡欲不動心念,若是沒治好那就是動了欲念,或者動了嗔念貪念癡念惡念,反正治不好的一律屬于心疾。

畢竟人哪有不動心念的,想要快點痊愈本身就是一種欲念。

行醫有風險,每個年代都有醫鬧,而且這個年代的醫鬧容易要命,必須自保。

十里亭的道場劉備自己親眼見過,親耳聽過,除了將太一與老子結合成了中黃太一之外,基本都是黃老思想,尊奉老子與軒轅黃帝。

這與當下朝廷的官方信仰區別不大,也是山下祭黃帝,山上祭太一。

雖說《太平經》本身并不涉及醫學,但其經義確實是黃老一脈,黃老體系確實都會研究醫術和符讖,太平道的醫者也真會醫術。

而且太平道提倡尊奉天子仁孝博愛,教義中有極其明顯的忠君愛民理念。

是的,太平道的教義是忠君,不是造反,更不是邪教。

讖詞也大多都是尊奉大漢的,只不過,尊奉的是漢武的土德,而不是光武的火德。

黃天這個詞,類似于現代人說的“主”或“老天”,是個指代詞,既代表上天又代表太一神,同時也指代人皇軒轅。

在這年頭流行的五行學說中,黃天這個詞有明顯的土德意味。

雖說光武帝劉秀將大漢德運改為了火德,但之前漢武帝時,大漢的官方德運是土德。

太平道的黃天讖緯,其實是匹配漢武的,這不是造反的箴言。

這也是太平道傳播十幾年都沒有被朝廷打擊的主要原因。

也是‘黃天’這個代稱能被很多人接受的原因。

也正因為如此,包括盧植的夫人在內,不少大戶家中都有人尊奉黃天——但未必信太平道。

秀娘也信黃天,但秀娘也不是太平道的人,也從不搞祈禱之類的宗教活動,畢竟信神和信教是兩碼事。

就像后世的老太太們一樣,神是要拜的,但教義……沒那個閑工夫去研究。

畢竟這片土地自有傳統,向來不養閑神,信神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教派就另說了……

而現在,情況不同了。

本就是瘟疫大旱的災年,中原稅額又高到離譜,無數人破產破家成為流民,無數人在瘟疫之下掙扎。

豪右囤糧以待暴富,通貨膨脹嚴重,而地方官員知道會亂,大多都忙著撈最后一票,要把買官成本趕緊撈回來準備跑路。

太平道為了保米,便開始聚民抗稅,吸收了大量庶民黔首入教,并在各地聚攏組織成了數十個大方——這不是用來造反的,是用來抗稅的。

到了光和七年(184年)元旦,就在左沅把卞姬接納回家的同一天。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言,在大漢各州同時傳播開來。

也是在這一天,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來尋劉備了。

張郃。: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