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第164章名士與善人_365
第164章名士與善人
廣宗城外,圍城的大部隊已被董卓收攏。
董卓放棄了圍攻廣宗,開始率部隊北上,準備攻打下曲陽的張寶。
臨行前,他給了劉備一份軍令,讓甘陵國為大軍供應糧食軍需。
但這軍令沒有落到具體的人,也就是說,這是發給‘甘陵國’的,而不是發給劉備個人的。
董卓確實沒有為難劉備。
只不過,劉備仍然很難。
為難他的不是人,而是冀州的現狀。
從去年的旱災與瘟疫,到年底大肆征稅,再到今年黃巾大亂,整個冀州沒有任何一處可以安居的地方,地大多都荒著,糧食著實難尋。
而甘陵,是最早遭受這些亂禍的地區之一。
甘陵府庫早在年初黃巾未起時就被劫掠一空,安平王和甘陵王也是那時候就被所謂的“亂民”抓走的,張角起兵時斬殺祭旗的就是這所謂的“亂民頭目”。
那些人其實和當初的劉緯臺、樂何當一樣,是受了別有用心之人指點的流寇,并不是安平、甘陵當地的豪族武裝。
流寇劫掠府庫攻破甘陵王府后,甘陵本地豪族要么抱團自守,要么舉家逃亡——王府都被攻破了,大戶們當然人人自危。
而庶民就更不用說了,要么被裹挾,要么入了黃巾,少數有點口糧的也都躲到了無人所知的山野。
抱團自守的那群豪族基本全都聚集在甘陵國中北部的東武城,那是崔氏聚居地。
甘陵境內,只有東武城以北的區域沒被流寇洗劫。
而甘陵國的西南部,包括治所甘陵縣(清河縣),基本全都是廢墟。
真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無人煙。
廣宗縣那么多黃巾,而相鄰的甘陵西部卻完全沒有黃巾聚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甘陵境內真的無糧可食。
劉備安置了四萬黃巾,雖說這些黃巾本就很會省糧,而且大多都老實的沿清河邊捕魚自救,但人太多了,劉備沒那么多糧食接濟。
這些黃巾大多是婦女和孩童,能稱為青壯的也有,但都只是半大的少年,老人和壯年極少。
廣宗城內全是虔誠的太平道信徒,不會輕易離開張角,能把這些婦孺遷出來都是張角強制要求的。
這些婦孺對劉備很尊敬,他們被遷出廣宗時大概得了交代,沒給劉備添更多麻煩。
其實哪怕無人交代,他們大多也知道劉備是冒著巨大風險在給他們活路。
那些對世事半懂不懂的半大少年,常會在營寨附近問劉備的部曲,有沒有活可以干。
但現在確實沒有太多適合他們做的工作,劉備只能讓他們幫部曲們割草喂馬,或是做些伐木修造、清掃甘陵縣之類的事,然后分給他們些糧食。
即便沒吃的了,他們也不會來找劉備討要,而且每天都會有一些新鮮的魚掛到劉備的營寨外面,說是感謝都尉。
但越是如此,劉備便越希望他們都能活下去。
這些經歷過天災人禍兵事劫難,卻仍沒有心生惡念,仍試圖信守‘黃天之下人人皆等’的人,對劉備而言都是真正的秩序良民。
而眼下若要讓他們活下去,那就必須從豪族手里征糧。
手里有軍令,這軍令是下達給甘陵郡的,完全可以直接向各豪族下發征收令,所以劉備將大多數部曲都派了出去。
可是,劉備向甘陵豪族發了征糧的軍令之后,基本沒能得到回應。
只有甘陵崔家派了人前來相告,說族中沒有余糧,但莊園地窖留了粟糠干草,包括屋宅在內,都任由劉都尉隨意取用。
甘陵崔家確實向來有清名,以學術立足,但這清流名聲主要是因為他們受了黨錮,實際上甘陵(清河)崔氏族內仆從數千,整個東武城全都是他們的土地。
而且東武城既沒有受到流寇洗劫,也沒有被黃巾攻擊,甘陵豪族也大多依附于崔家。
他們沒余糧?
反正劉備不信。
但甘陵崔氏好歹還算客氣,起碼人家愿意把留在東武城外的莊園屋舍地窖什么的讓劉備隨意用,也算給了面子。
而甘陵北邊的安平,還有個安平(博陵)崔氏,這家以前也出自甘陵崔氏,本是分支,但此時已比甘陵本宗更興旺。
北至安平信都,南至甘陵東武城,方圓二百里,所有的土地全都屬于安平崔家——除了兩個王室陵園之外,所有的地都姓崔。
這就是唐代五姓七望之首,一門出了十六個宰相的崔家。(注:目前安平和甘陵還是王國,博陵郡和清河郡是曹魏時期的稱呼。)
雖說他們宗堂在安平,但他們在甘陵境內有大量土地,劉備當然也要找他們征用軍糧。
可安平崔氏壓根就沒搭理劉備。
安平崔氏宗主名叫崔烈,目前任職廷尉——這個職務確實是有底氣不搭理劉備這個郡都尉的。
但現在,如果不把這兩個崔家搞定,劉備就沒法在甘陵境內弄到足夠的糧食。
因為其他豪族,全都以這兩個崔家馬首是瞻。
“郎君,崔烈與其長子崔均皆在京中為官,但崔烈次子崔鈞與其父兄頗有不同,或許可以尋崔鈞試試。”
張郃對冀州士族還算了解,給了個建議:“郃前年及冠時曾見過崔鈞,當時族內本欲送禮請其為郃清議點評,但他未收禮物,說是不以財貨評人。且其人褒揚過樂先生,說樂先生德昭天下,當為萬世師表。”
“崔鈞何許人?”
劉備孤陋寡聞,沒聽過這個名字。
“崔鈞字州平,與郃同年。其兄崔元平早已入京任職議郎,但他卻不愿蒙父蔭為官,而是到處交結名士,在冀州頗有名聲。”
張郃解說了一番:“不過……此人品行常得人稱贊,但其人不通實務,只好清談評議,郃藉藉無名,入不得其眼。但郎君卻有偌大聲名,又有樂先生這番情分,若要從崔家取糧,郎君可先結交崔州平。”
崔州平?
這名字劉備就很熟悉了。
士人之間相互評議在這年頭是正常現象,清流點評運作揚名也是慣例,那些名士基本都是這么運營出來的,張郃也是冀州士族,及冠時打算讓崔州平點評也很正常。
交的朋友多了,無論哪個當了官,都能相互運作一二。
這年代的名士常常出外訪友,大體上就是因為如此。
其實這年頭的名士點評大多都是要收錢的——就像現代那些有粉絲的博主收廣告費恰飯一樣,點評是清流名士的主營業務……
曹操當年曾在喬玄引薦下見了汝南許劭(許子將),請許劭點評,但許劭不說。
曹操知道這是要意思意思的意思,但那時候曹操還是個敗家子,沒掙錢,拿不出意思來,就只好掏了把刀子在許劭面前比劃。
見了刀子之后許劭不得不開口,說曹操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這其實不是什么好話,意思就是你曹操就是個導致社會不安定的黑社會……
只是許劭很會說話。
語言的藝術就在于,如果把這句話順序顛倒一下,含義馬上就變了——“君亂世之英雄,清平之奸賊!”
當時曹操還沒當北部尉呢,那時候可不是亂世……
只不過曹操本來也是游俠心態,倒覺得許劭說得還挺實在,也認了這個評語。
崔州平現在還年輕,當然不能和許劭相比,但想來崔州平也是打算走這種點評博主路線的。
只不過,崔州平點評人物不恰飯,大概并不是因為他不愛財,而是因為他確實不缺錢……他應該是只想要名望的。
其實崔家的人想當官容易得很,以崔家的名望地位,只要愿意往西園交錢,什么官都做得。
不過,既然他哥哥已經走了當官從政路線,那崔州平身為次子就該走清流養望的名士路線——如果他哥哥出了意外,崔州平也可以憑借名望立刻替補從政。
但既然崔州平夸過樂隱,那劉備當然得去結交一下。
于是劉備讓張郃持了拜帖,去了崔鈞住處。
崔鈞目前住在棗強縣,這是個小縣,位于甘陵、安平以及渤海三郡之間,也屬于三不管地帶。
之所以三不管,當然是因為地方官壓根管不了崔家。
崔鈞住在棗強,其實和劉備住在西河亭差不多一個意思。
但張郃持貼上門卻吃了閉門羹。
崔家門子收了劉備的拜帖,但轉頭出來便將劉備的帖子扔到了張郃腳下,聲稱:“與蛾賊同流之輩,不可污名門之地!”
張郃很生氣,這不僅是侮辱劉備,更是在侮辱張郃。
于是張郃把崔家的門子給揍了。
沒當場把人砍死,都算是張郃心存理智——這要是換成張飛,估計崔家的房子都已經被點了。
張郃回來之后將此事告知劉備,但劉備倒是沒生氣。
看這樣子,崔家可能知道劉備收留了大量黃巾賊,畢竟他們隔得近,多少能得到些風聲。
其實劉備也理解,身為廷尉的家人,自然是更要守法的——至少明面上要守法。
崔家不敢和黃巾打交道,也不敢輕易和劉備這種有收留黃巾嫌疑的官打交道,也是正常。
但崔家這種名門不太可能做出故意侮辱人的行為,不想和劉備打交道,那不接拜帖就行了,沒必要刻意把拜帖扔地上。
這多半是因為他們必須表現立場,這立場肯定與什么蛾賊無關。
名門當然是要護著名門的。
現在與以往不同,劉虞和劉備早就和袁家對立了,只是一直到現在,劉備才正式入了袁家的眼——天子能查到是劉備讓郭典寫的檄文,袁家同樣能查到。
或者說,就是因為天子查到了,所以袁家立刻就知道了……
同時,袁家知道的還比天子多一些——比如劉備在涿郡干掉了流寇,在廣陽干掉了郭勛,幽州沒能大亂,皆是因為劉備。
看這樣子好好結交是不行的了。
于是劉備在甘陵官廨拿著都尉印鑒戳了幾下,直接把棗強列為了甘陵郡兵駐地。
身為都尉,自然是要安排郡兵駐防的。
如今安平、渤海兩國皆有黃巾作亂,劉備讓甘陵郡兵駐于棗強防備黃巾入境,那是相當的合情合理。
至于郡兵駐扎后還走不走,那得看戰局如何。
劉備的部隊行軍速度快,只第二天下午,部隊就開到了棗強。
“可是涿郡玄德君?崔某久聞玄德君大名,今日得見實乃幸事……快請入內飲宴!”
崔州平這下倒是很給劉備面子,帶了一票士人在城外迎接。
當然,這面子多半是給軍隊的……
反正崔州平臉上的笑看起來和劉備迎接公孫瓚的時候很像,劉備自己都覺得眼熟。
“備藉藉無名,當不得諸君出城相迎。”
劉備很是謙虛的搖頭,上前把住崔州平的手:“如今天下厄難,萬民饑困,備無心飲宴。崔兄不如將設宴之資兌成粟米,以作我部曲軍需如何?”
其實崔州平比劉備小幾歲,但劉備仍然稱兄。
崔州平很明顯的愣了一下,估計是沒見過這么不要臉的,設宴款待都要兌現?
“玄德君說笑耳,宴已設好,就在城內。玄德君部曲遠來困頓,鈞亦有酒肉以待……”
崔州平緩過勁來之后趕緊引劉備入城。
“崔兄可知我來此是要在此城駐軍?軍務在身,恕劉某不能飲宴……崔兄不妨將為我部曲準備的酒肉也兌成粟米,眼下多事之秋,軍需比酒肉重要。”
劉備再次要求兌現。
這下但凡是個正常人都知道劉備的意圖了。
崔州平養氣的功夫很不錯,臉上絲毫沒有變色,只是拱手說道:“玄德君,此處乃安平國境,若賓友來訪,崔某當以禮相待。但甘陵軍隊的軍需,卻該在甘陵境內索取才是。”
劉備抬手扔給他一份剛寫的征辟書:“棗強縣已不屬安平,眼下屬于軍事管制區域。備來此是為保境安民,崔兄廣交豪俠名聲響亮,不知可愿任職甘陵軍司馬?”
“崔某無才,不敢奉辟……請玄德君收回此命。”
崔州平是真沒想到,豪門世家擅長的這些活兒,劉備居然也玩得賊溜。
“嗯……兵兇戰危,崔兄千金之子,不敢上陣也可以理解。既然崔兄不愿為這天下出力,那備便只好請崔兄暫離此地了。”
劉備回頭朝關羽張郃二人招手:“云長,帶兵入城布置防務……”
“且住!”
崔州平臉色總算是變了:“玄德君何必如此……崔某并非視玄德君為敵,實乃迫不得已,家父有令,各家好友也都請求崔某關照……崔某向來是敬重樂先生的,只是玄德君所為與樂先生頗有異處……”
“我與家師當然不同……家師乃謙謙君子,學富五車,向來寬和。但劉某卻是幽州武夫,粗鄙兵頭……”
劉備很耿直的答道:“令尊和你其他好友皆讓你為難,所以我現在是在幫你,是我強迫你離開此地,是我強行征用了你崔氏存糧……你就這么和他們說便是。”
“這……玄德君不要名聲與將來仕途了嗎?”
崔州平大驚,以他的思維觀念,是真的想不通,居然會有人不要士族名望?
“我的名聲,來自你們口中的蛾賊。”
劉備輕輕搖頭:“我的仕途,也來自你們口中的蛾賊。眼下我那里有四萬多人要吃飯,崔州平,你是想當名士,還是想當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