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第167章二十萬與二十萬_365
第167章二十萬與二十萬
十月初。
皇甫嵩率大軍抵達廣宗。
劉備此時駐于界橋,他本以為皇甫嵩會和盧植與董卓一樣,征召自己去助戰。
但皇甫嵩只給劉備傳了一個極其簡單也極其嚴苛的軍令:“嚴守界橋東岸,失橋即斬。”
也就是說,他不需要劉備做別的事,但如果劉備敢放任何人過界橋,那就得人頭落地。
劉備本也不愿參與這場戰事,要不然肯定只能當炮灰,索性在界橋上擺滿了拒馬,也算是把軍令服從得很徹底了。
隨后,皇甫嵩與張梁展開了大戰。
皇甫嵩本以為廣宗的黃巾和東郡一樣是只靠數量嚇人的烏合之眾,卻沒想到廣宗黃巾居然一個老弱都沒有,且個個悍不畏死,一時不查,傷亡慘重。
雖說并沒有釀成大潰敗,但確實被張梁擊退了,而且一路退到了廣宗西北二十里的薄落津。
這一仗之后兩邊都有點懵。
皇甫嵩那邊自然是驚于河南河北兩地黃巾戰斗力的巨大差異。
而黃巾這邊,則是完全沒想到朝廷最精銳的北軍五營,以及殺人如麻的皇甫義真,竟然被他們擊敗了!
擊退皇甫嵩后,黃巾士氣大振,分了兩只部隊分別進駐了經縣、曲周兩地,而張梁仍自守廣宗縣。
三座城池相隔不遠,互為犄角倒也是合理安排,這三地幾乎是將皇甫嵩的部隊圍在了中間。
張梁還是有理智的,他并沒有小看皇甫嵩的能力,沒有輕易出擊,而是試圖三面合圍。
可是,可是。
經縣、曲周兩地的黃巾,卻在沒有得到張梁命令的情況下,同時向皇甫嵩發起了進攻,兩面夾擊。
或許是因為之前擊退了皇甫嵩,導致黃巾軍中某些人有點飄,他們大概認為能一鼓作氣把皇甫嵩的部隊滅掉。
但皇甫嵩不是那么好對付的。
皇甫嵩先是閉營采取了守勢,并且又連續放棄了兩次營寨,看起來像是敗退了兩陣。
見皇甫嵩連連敗退,兩只黃巾軍攻得更急,并大舉包圍了皇甫嵩的營寨,張梁也帶了大軍同去合圍。
一連三天,皇甫嵩連退三次,而黃巾軍也跟著急行軍三次。
就在見到張梁‘人公將軍’旗幟出現在營寨正面的時候,皇甫嵩自己一把火燒了營寨。
所有黃巾皆以為此乃圍殺皇甫嵩的大好良機,不顧疲勞紛紛急攻。
而皇甫嵩卻在此時率精銳殺出,一直殺透黃巾陣列,直取張梁。
皇甫嵩敗退的這三天,其實都是在以逸待勞引黃巾疲師猛進。
本就吃不飽,又連著三天沒有好好修整,一直跟著體能更強的官軍猛追,黃巾被拖成了疲軍,雖說黃巾依然悍不畏死,但體能極限卻無法因意志而改變。
張梁無法抵擋皇甫嵩的突擊,試圖引軍退回廣宗,待兩側黃巾軍來援。
但黃巾的體能沒那么好,而皇甫嵩領精兵沖得極快,直接殺穿了張梁的大軍,一夜追殺三十里,一直追到了廣宗縣內。
隨后又連戰一日,毫不停歇。
這一天一夜,黃巾被陣斬萬余級,張梁在廣宗城西戰死于亂軍之中。
張梁戰死后,大多數黃巾向東而逃,試圖回到廣宗城內。
皇甫嵩引軍逐殺,并派護軍傅燮搶先奪了廣宗城。
廣宗黃巾失去了領軍者,大亂之下只能各自為戰,又有兩萬余人被追殺于廣宗城外。
直到此時,黃巾余部才徹底崩潰,四散奔逃。
界橋被堵得嚴實,沒人能過橋,在被追到清河西岸后,大部分黃巾在河岸邊背水而戰。
但他們此時失去了統一指揮,又失去了陣列,而且還沒體力,幾乎全數戰死于河邊。
廣宗的黃巾已沒有婦孺,婦孺都已在河對岸安居,倒是沒有人投河赴死。
但與之前一樣,皇甫嵩沒有放過任何一個黃巾,廣宗、經縣、曲周三城,三日不封刀。
縣內皆被屠,尸體棄得遍地都是,五萬顆首級在城南筑成了京觀。
隨后皇甫嵩挖開了‘張角’的墳墓,剖棺戮尸,將棺木中郭典那已經腐敗難辨的尸體拆成了碎片,并將骷髏般的首級傳到了京師報功。
述功文書上,皇甫嵩寫著“臣于廣宗陣斬黃巾健賊首級三萬有余,乘勝逐殺逆賊五萬眾,巨鹿各縣未見老弱婦孺,許已被賊分食矣。”
文書上并沒有具體闡述朝廷大軍的損失,只籠統的稱“戰損兩千三百人,已甄選良家子補入軍中”。
但事實上……
此戰后北軍五校傷亡過半,目前僅余兩千甲士,所謂戰損兩千三百,實際上就是指北軍五營的損失。
而原本由盧植帶到河北的七千京畿郡兵,目前已只剩四千出頭。
本有八千多人的隨軍民夫,在皇甫嵩連退三陣誘敵時,也大多都已葬送。
從汝南、兗州、冀州等地跟隨皇甫嵩作戰的各家義軍也有些損失。
此戰實際戰損超過一萬二千人,只是其中有八千人是民夫,而這些民夫……不會在報功的文書上留下任何名字。
他們的死,也完全不會影響各家‘義軍’的士氣。
因為各家義軍已經被皇甫嵩補入了北軍五營和京畿郡兵的缺額中,戰死的軍侯也被各義軍領軍者取代。
朝廷大軍依然算是編制完整,北軍仍然有四千五百人,京畿郡兵仍然有七千五百人……
而各路義軍,此時的總數仍然超過兩萬。
反正義軍是不計數的,民夫也是不計數的。
人若是沒有字,在所有文書上就都沒有字。
生與死,便都是小事。
十月中旬,皇甫嵩繼續北上,準備進攻下曲陽。
此時,皇甫嵩才給劉備傳了新的軍令,并派了護軍傅燮到甘陵,要求劉備帶民夫隨軍運送輜重,而且開口就要一萬民夫。
“一萬民夫?傅司馬,你看我這兒像是有這么多人的樣子嗎?”
劉備一口回絕:“皇甫將軍麾下附軍數萬,難道還缺運送輜重之人?”
“將軍麾下皆是戰兵,若是都去運送輜重,怎還有余力征伐張寶?”
傅燮意味深長的看著劉備:“劉都尉莫不是要抗命?”
“我抗什么命啊……我是甘陵都尉,只管甘陵兵事,民夫之事,請傅司馬自去找甘陵相……征募民夫是民政啊,伯安公才能管這事。”
劉備搖著頭不接活兒。
傅燮點了點頭,隨后又搖了搖頭:“劉都尉,我知道伯安公不在甘陵。國相不在,劉都尉自當領此責任。”
“傅司馬你且看看這甘陵縣內……別說一萬民夫,你要是能在縣里找出二百青壯,備便能為傅司馬立個長生牌位日夜祈福。”
劉備拉著傅燮進了縣城:“備之前得了固守界橋之令,本還以為皇甫將軍是知道甘陵沒了青壯,特意照顧給了個善令,卻沒想到皇甫將軍竟然是要索人……”
甘陵縣此時已經被打掃得很干凈,但越是干凈,反而越顯得冷清。
城內只有婦女孩童,真就一個青壯都看不到。
這地方先被流寇禍害,又被攻破王府,豪族也全部遷走,原本是空城一座。
此刻城里能有婦孺,都是劉備讓那些黃巾入城居住打掃,才使得城里有了那么點人氣。
傅燮入城后,臉皮子抽搐了幾下,頗有些難以理解:“此地竟一個青壯都沒有?”
“何止是沒有青壯?”
劉備冷笑一聲:“劉某剛到此地時,此處一個人都沒有!”
“世人只知安平王和甘陵王被賊人俘虜,卻少有人知道流寇能俘虜一國封王意味著什么……被流寇攻破的縣城,怎么可能還有人?”
說到此,劉備搖著頭嘆道:“皇甫將軍只知殺敵取勝,只知索取民夫,可他把青壯都殺光了,難道讓劉某給他變出一萬人來?”
傅燮咧了咧嘴,嘆了口氣:“劉都尉,傅某已明白劉都尉難處,但皇甫將軍向來軍令嚴苛,只看結果不論緣由……且畢竟也是為了討伐逆賊。”
“真是為了討逆嗎?”
劉備毫不示弱:“傅司馬,你上月在倉亭大破黃巾,功勛卓著,但你那些部曲如今何在?皇甫義真眼里只有戰功,但這戰功卻是傅司馬出的本錢……”
“備直言,備沒有傅司馬這么慷慨,不敢入皇甫將軍麾下,也不敢奉其令。”
“若是皇甫將軍要尋民夫,安平崔家多的是,而且一夜之間便能聚齊一萬仆從,肯定不會耽誤大軍行程……為何皇甫將軍不去索要,非要來索劉某?”
傅燮臉色變了。
變得有些陰沉。
東郡倉亭津一戰,傅燮領本部人馬沖鋒在前,斬殺黃巾渠帥卜巳、張伯、梁仲寧三人,位居首功。
但是……
他的本部人馬從八百人打得只剩了不到三百人。
隨后,倉亭津一帶所有黃巾全數被斬首。
或者說,是所有男丁全數被殺,女子則……
皇甫嵩確實是天下名將,但皇甫嵩不會考慮如何減少損失——反正這些部下不是他自己家的兵,他只需要取勝,只需要戰無不勝。
也正是因為麾下總是會有不小的損失,所以皇甫嵩取勝后必須讓部下殺個盡興。
通常都是三天不封刀,想屠就屠,想搶就搶,想禍害婦女也隨意。
這也是這個年代大多數名將的慣例,否則沒人愿意千里迢迢跟著作戰的。
至于民夫……
民夫都是強行征召的,愿不愿意又如何呢。
就像眼下讓傅燮來找劉備索要民夫一樣——反正都是地方官員征召的,也怨不到將軍身上。
把人霍霍沒了,不讓隨軍的各家豪族出人,而是逼著甘陵征用庶民,這其實是慣例。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反正黔首在大多數時候都不會被視為百姓,只在需要的時候才會被說成‘民’,這也是慣例。
這個年代的部隊容易營嘯,容易內亂,甚至容易謀殺將領,其實大多也是因為有這些慣例存在。
其實皇甫嵩找劉備要民夫并不算是針對劉備,而是因為甘陵隔得近。
目前巨鹿只有黃巾,沒有庶民,而廣宗周邊基本上被殺成了白地,要就近征召民夫就只能找甘陵國。
但劉備肯定是不會奉命的,而且眼下確實征不到。
傅燮沉默了許久,嘆了口氣:“傅某只是來傳令而已,劉都尉是否奉命,那也是劉都尉的事,傅某照實回報便是……”
說罷,傅燮轉身準備離去。
“傅司馬不如給皇甫將軍多帶幾句話。”
劉備叫住傅燮:“當年羌亂時,皇甫威明(皇甫規)以法度約束,未曾擅殺羌人,也未曾折損朝廷大軍,但羌亂亦定,二十萬羌人甘心來附。”
“皇甫威明在任時,西北幾無戰事,也未曾斬獲數萬首級,但九州皆知其功蓋天下。”
“而皇甫義真如今卻反其道而行,見賊即殺,不施法度,也無視將士死傷……可死的卻全都是我漢家兒郎!”
“皇甫威明因二十萬羌人來附成為天下名將;而皇甫義真卻以二十萬漢家白骨成就赫赫威名……”
“卻不知皇甫義真作為,到底是忠,還是孝呢?”
“備愿奉皇甫威明之策,奉公守法使民不叛;也能安靖甘陵國,使路不拾遺民不閉戶,不使賊寇有任何可乘之機。但若是要讓備征更多漢家子弟去做將軍足下白骨,恕備無能,無法奉命。”
皇甫規是皇甫嵩的親叔叔,與張奐(然明)、段颎(紀明)合稱‘涼州三明’。
與段颎不同,皇甫規平定羌亂靠的不是鎮壓殺戮,而是讓各郡縣官員守法,他奏免了一批殺降羌、不遵法度的官員,并以軍令要求各郡官員嚴守漢律,不得殺降,招撫羌人并使其正常生活。
之后羌人大多感慕,前后超過二十萬羌人歸降,以至西北無戰事。
而皇甫嵩……
傅燮回頭看了劉備一眼,想說什么,卻終究搖了搖頭離開了。
劉備沒打算和皇甫嵩打交道,也不打算再參與討伐黃巾的戰爭。
皇甫嵩的軍令劉備不想接,不接軍令當然要先找個說法——所以劉備用皇甫規之策來罵皇甫嵩。
故意得罪人有時也是一種策略,傅燮回到皇甫嵩軍中后,大軍便快速去了下曲陽,沒有再提民夫之事,也沒人再給劉備傳軍令。
十一月,皇甫嵩在下曲陽與張寶激戰,兩軍連戰數日,死傷無數。
之后,皇甫嵩聲稱可招撫和談,以張角首級為餌,讓張寶于陣前談判。
張寶領軍于城外列陣,卻被皇甫嵩率軍突襲,張寶力戰而死。
張寶死后,皇甫嵩自身損失也已經極大,便聲稱只誅首惡,不殺降者,讓黃巾放下武器。
城外黃巾投降。
隨后,皇甫嵩以投降者為前鋒,攻入下曲陽,令黃巾俘黃巾以免罪。
次日,下曲陽城破,數萬黃巾被俘。
但隨后……無論是之前投降者還是之后被俘的黃巾,皆在放下武器后被皇甫嵩殺戮一空,下曲陽被屠為了空城。
此戰前后共有十余萬黃巾被殺,皇甫嵩在城南將這十萬人的尸骨筑成了京觀。
到此,黃巾主力算是已然平定。
皇甫嵩確如劉備所說,前后殺戮逾二十萬人。
此戰后,朝廷公卿皆為皇甫嵩表功,皇甫嵩拜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同時晉封槐里侯,食邑八千戶。
而隨皇甫嵩回京述功的北軍五營將士,已是全都換了一遍了。
就在皇甫嵩回軍領受封賞的時候,一伙破衣爛衫的潰軍來到了甘陵。
他們是來投奔劉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