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穿越:大耳賊劉備_第175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影書
:yingsx第175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175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鄒靖當然也不樂意讓別人糟蹋自己的部曲,便暫時留在了幽州,與劉備分頭接收公綦稠征募的那些烏桓騎。
劉備去上谷,鄒靖去右北平無終。
上谷烏桓部被征調的突騎目前就駐扎在西河亭北邊的內附烏桓部族,也就是之前牽招安置的那些烏桓部落。
牽招目前在那里暫時管著。
牽招是與上谷烏桓關系最好的人,但他也是費盡心思才能勉強約束那些原本不樂意被征調的烏桓騎兵。
這倒不是因為他現在沒了官職,而是因為公綦稠是以賒欠糧餉的方式征調的……
與其說是征調,不如說是忽悠,以雇傭的名義把烏桓人騙到了護烏桓校尉部登了記,然后就不管了。
公綦稠這純粹就是應付差事,或者說是故意的,他不打算出任何錢糧。
劉備持符節督烏桓軍事,其實算是鮮于輔、王門、徐榮等胡騎督的臨時上級——這不是行政上下級,而是項目管理邏輯。
劉備現在是項目經理,公綦稠是事業部經理,鮮于輔等人是參與項目的部門負責人,而新征調的那些烏桓騎相當于臨時聘用的外包團隊。
事業部經理當然是不受項目經理管理的,只是需要配合項目,為項目調派人手,否則便是瀆職。
聘用外包人員之類的事當然要讓事業部經理負責,這就意味著人事行政成本開支全都得落到事業部。
但外包團隊卻又不為事業部工作,只為項目服務。
同時,集團公司,也就是朝廷,并沒有單獨為項目提供資金。
一方面是朝廷沒錢,另一方面是天子本來就沒打算給皇甫嵩這個大項目負責人提供支援。
項目本身沒有資金,卻又要求事業部招外包增加成本開支,這當然嚴重影響事業部經理的績效,而且事業部也沒那么多預算——所以就只能拖欠工資。
只不過,公綦稠一點錢糧都不出,純靠騙,這就屬于故意坑劉備了。
還好牽招讓簡雍從西河調撥了糧食,要不然上谷烏桓部征調的這一千八百烏桓騎肯定已經叛亂了——烏桓人最憎惡的就是被欺騙。
其實大多數胡人都是這樣,打人殺人在他們眼里都是小問題,騙人才是大問題。
牽招父親去世后沒有跟著劉備在冀州做事,而是來了西河讀書,現在看來倒是成了好事。
若不是有牽招在,這些被忽悠的烏桓突騎沒得到錢糧,要么逃散要么反亂,劉備這個都督只怕是連兵都沒看到就成了瀆職甚至謀逆的亂軍頭子了。
接收上谷這邊的烏桓突騎還算順利,錢糧到位之后烏桓人便樂意跟隨劉備作戰,只是他們不愿離上谷太遠——烏桓人確實要防備鮮卑。
而鄒靖去右北平幫劉備接收另一部烏桓就很不順利了。
右北平無終駐扎的烏桓突騎大多是從遼西烏桓征募的,也就是丘力居的部族。
鮮于輔原本在無終盯著的。
得知即將接收烏桓騎的人是劉備,鮮于輔還算盡心,甚至分出了自己的糧草供應烏桓騎。
畢竟他和劉備一起分過臟,小老弟田豫也在劉備手下干活,要是換個人都督烏桓軍事,鮮于輔肯定就不管了。
但即便如此,無終的烏桓騎還是出了問題。
這問題來自張舉搞出來的傳銷模式——丘力居的部族本來就是傳銷受害的核心群體。
這些烏桓人的糧草是鮮于輔好不容易省出來分給他們的,算是借的,但傳銷一搞,這些糧草都被送給了張舉……
這些烏桓人對鮮于輔倒是挺客氣,還勸鮮于輔一起來‘發大財’……
鮮于輔自己當然沒參與傳銷,他本來還想阻止,可這些烏桓人腦子太軸了,信了這‘發大財’的業務就怎么也拉不回來。
為了避免自家糧食白白損耗,鮮于輔不再向遼西烏桓供應糧草,只開放了部曲的食堂,允許遼西烏桓記賬食用,算是做得很厚道了。
可傳銷這事一旦粘上,胡人的貪婪之心被激發出來,就很難安分下來了。
結果,鄒靖到了無終的時候,鮮于輔已經和遼西烏桓干起來了——鮮于輔把自己的部曲管得緊,遼西烏桓無法用說服的方式發展下線,又得不到足夠的糧食上交五斗米,便試圖動手搶鮮于輔的糧。
鄒靖也沒辦法,只得和鮮于輔一同鎮壓了這些亂兵,一千二百遼西烏桓,被殺三百,其余皆逃。
還好,烏桓人各部之間并不算團結,遼西烏桓騎被殺個兩三百并不會影響其他各部——他們每年內部爭奪草場的時候也會死幾百人,打打殺殺挺正常的。
但丘力居當然是很不樂意的,聽聞自家部族的人被‘朝廷誘殺’,丘力居領了六千騎兵出來討說法。
丘力居的部族本就長期在盧龍塞和徐無山一帶,離無終很近,組織人手也方便。
鄒靖和鮮于輔商量了一番,覺得沖突可能會越搞越大,最好嘗試和平解決。
于是兩人撤離了無終,并給公綦稠發了消息,讓公綦稠來解決此事。
公綦稠是護烏桓校尉,這事本來也確實該他來解決,但公綦稠聽聞此事后卻壓根沒反應,一直駐留在右北平郡治土垠(唐山),和右北平太守劉政一起冷眼旁觀。
或者說這也不叫冷眼旁觀——公綦稠本來就對烏桓人沒有任何控制力,他的心思基本都在右北平的礦山上。
隨后丘力居占據無終,并開始往廣陽出兵。
劉備帶著上谷烏桓駐扎到薊縣西營的時候,剛好鄒靖和鮮于輔也回了薊縣。
“雖說我等也是無奈而為,但畢竟是殺了丘力居的人,此事恐無法善了……”
鮮于輔自居下屬,向劉備拱手行禮:“督軍,張純本就與你我有仇怨,眼下怕是也要趁機作亂,我等如今當如何行事?”
“張舉傳彌天米教,使得丘力居部大多受其挾制,烏桓本就半耕半牧,我看遼西烏桓的糧草恐怕大多進了張舉手里。他們要拉人頭交米,但他們沒糧食了,那就只能出來搶……”
劉備嘆了口氣:“丘力居此次出兵,與其說他是來討說法的,還不如說是受了張純張舉二人指使,來試探朝廷態度的。”
“那……玄德的意思是,這仗得打?”
鄒靖有些猶豫:“怕是難打啊……張舉在塞外傳教甚廣,各部鮮卑,乃至遼東雜胡都有其教徒,若張舉二人支援丘力居……”
“鮮卑、烏桓等皆是欺軟怕硬,我們態度必須強硬,否則他們會認為大漢衰弱,大舉入寇搶糧,那就更麻煩了。”
劉備點頭說道:“這仗得打,但要解決問題不能全靠打仗……張舉能以人傳人的彌天教蠱惑人心,我們也同樣能做……”
“這……”
鄒靖和鮮于輔對視一眼,隨后全都看著劉備:“怎么做?”
劉備知道,自己面對的情況其實很棘手。
自己得了詔令,要帶三千烏桓騎去支援涼州戰事。
但目前三千烏桓騎只接收到一千八,而且這些烏桓基本不能離開幽州。
也就是說,這詔令其實是沒法完成的。
同時,天子滿足了皇甫嵩以及朝中公卿的要求,征募烏桓騎是汝南名士應劭的意見,也就是袁隗的意思。
但這事如果自己‘沒辦成’,那么所有風刀雨劍都會先指向自己,與天子沒啥關系。
不完成詔令,自己就會落個拒詔欺君的罪名,而且這罪名得看天子想怎么處置。
這大概就是劉宏想要的結果。
自己有兵,而且不好控制,所以天子想要個把柄。
若是自己落罪,天子肯定會撈自己,然后寄望自己去幫他擋刀,去和關東士族正面對抗。
可問題在于——自己憑啥要落這個罪呢?
若是自己失了勢,不僅冀州會亂,幽州也會亂……
再說劉備可不想給人當打手,當今天子可不是什么好領導,當他的馬仔還不如直接當賊呢。
那就得完成詔令,讓人無話可說,但不能以常規方式完成。
最好的方式,是讓鮮于輔、王門、徐榮三部胡騎督各領本部去涼州建功,但得等皇甫嵩被擼掉之后再去。
三個胡騎督的部曲也是烏桓騎,而且他們是樂意去涼州撈戰功的。
而劉備則留鎮幽州督胡,不去涼州招惹是非。
這樣一來,天子的詔令也算是完成了,劉備不會落罪丟官,幽州老家的安全也能保障,冀州也不至于功虧一簣。
可現在,張舉搞傳銷使得烏桓人開始作亂搶糧了。
若想幽州穩定,就得先把這事解決掉,要不然不僅三個胡騎督無法離開,劉備自己也很危險。
畢竟劉備之前差點把張純逼上絕路,一旦張純大舉造反,最先針對的必然是劉備。
雖說張舉這一套早晚會崩,但眼下卻很有威力,能以此裹挾大量胡人聽其調遣。
但是,但是。
搞傳銷嘛,劉備也會啊……
怎么做?
當然是用傳銷對付傳銷。
張舉能讓烏桓人乃至鮮卑人拉人頭,劉備當然也能讓幽州人和太行賊拉人頭……
劉備沒有天師或者教主之類的名頭,但劉備有朝廷的名頭,天子是授了符節讓劉備督烏桓的——這其實比什么‘彌天之子’的名義要好用得多。
畢竟這是官方傳銷……國資企業。
聽著就很穩當。
劉備的具體操作方式其實和張舉的路數有些相似,但劉備要的不是米,而是牛羊馬。
無論是庶民還是奴仆,只要能拉來別人獻兩頭牛,或十頭羊,或一匹馬者,兩人皆可升軍爵一等,視為‘公士’(漢代第一等爵,得爵者脫離所有奴籍,直接視為良家子。與讀書人一樣可以擔任吏職,但兵役不可免)。
——自己甚至可以不獻,只要讓別人獻就行。
若發展出三個公士,自身就能升為‘上造’(第二等爵,已經算是‘士’了,通常只能以軍功晉爵)。
發展出三個上造,便能升為‘簪裊’,有了乘坐馬車的資格,勉強算是貴族了。
發展三個簪裊,便成為‘不更’,可以免除所有更役義務,這就真的算是貴族了。
同時,獻牛羊馬之后,也是要分利的,同樣是各個等級都有利益。
而且,最重要的是,劉備這里分利是不用錢和米的。
劉備分的是田地!
獻一份牛羊馬,則分田地一份,一份田24畝不等,山地4畝,鄰水平地2畝。
若拉到了下級獻牛羊馬,獻馬者和自身都分田,上級也能分。
其實就等于是把地賣成了牛羊馬。
若下級給力,拉了很多人,那即便什么也不做,名下的田地也會快速增長,而且還能得到對應的軍爵。
擁有軍爵就必然是良民,而且若能升到不更,那就等于是豪強了,可以免差役,也就基本可以保障財產不被豪奪。
當然,糧稅不能免。
目前爵位一共四個等級,而實際得到利益的是五級。
最高的第五級不是劉備。
劉備自己是不需要分田的——他收稅就行,不需要分地……
最高的第五級是各‘業務團隊’的實際領導者,比如左髭、鮮于輔、王門、徐榮……以及左沅、簡雍等劉備的部下,因為最開始出去發展下線的人都是他們的手下,他們當然能獲取手下產生的收益。
第五級的利益當然是最高的,而且幾乎相當于坐享其成,但享受了最高利益就得有相應的義務——這義務,就是服從劉備的指揮,并且絕不允許以人為奴,要種地只能雇傭佃戶。
不再是‘合作’,而是‘服從’,也就是徹底投入劉備這一門。
其實這種路數可以無限分級,之所以只設四級爵,是因為‘不更’以上就是‘大夫’了——劉備授予的可都是真爵位,暫時沒權限授予別人大夫爵位。
不僅如此,西河醫館還會對有軍爵之人實施免費醫療,這是一直都有的福利。
同時,有軍爵之人若是田地被奪或被人劫掠,劉備會出兵幫他奪回來——這也是正常福利。
如果有人想從軍,也是可以的,只要訓練達標,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軍士待遇。
公士可以直接做正兵;上造可為伍長;簪裊如果識字可做屯長,不識字便做什長;不更可做百人隊率,與軍爵完全對應。
而且這真就是完全合理合法的,因為這算是募集軍資。
貢獻軍資本就應該授予爵位或官職,劉備持符節都督烏桓軍事,確實可以合法的為‘貢獻軍資’的人授予大夫以下的軍爵——而且,以往官員們募集軍資之后實際上也是分了的……沒啥區別。
只是沒人用傳銷邏輯募集軍資罷了。
朝廷認證的官方傳銷,而且是直接分田地,這可比分區區一斗米要吸引人得多……
至于田地,西河、甘陵、廣陽、上谷……到處都有地,劉備前前后后弄走了那么多豪族,如今只怕沒人種,不怕地不夠。
上谷和廣陽的很多田地確實靠近邊境和太行山,有些危險。
但若是得了軍爵,軍隊就會保護這些田地,再說了——親善大漢的部分烏桓人,以及太行山的賊人,他們也是可以參與此事的,他們想要的其實就是靠近邊地的土地。
這套模式是以當今朝廷托底的,當然也不可能長久實施,但無所謂,只要能維持到張舉那邊先崩掉就行。
漢人可沒那么多牛羊馬,要怎么參與其中?
當然是去忽悠胡人……搶劫胡人也行。
但忽悠肯定比搶劫劃算,因為這玩意是傳銷邏輯,把胡人拉到劉備這兒來,劉備這兒的人就會幫忙忽悠……
而最容易獲利,最容易忽悠到胡人,且最樂意參與此事的人是哪些?
當然是張舉和張純手下的人……尤其是那些身份卑微的門客和仆從。
除此之外,便是幽州各地胡人地盤上的漢民,以及太行山的罪民們。
地位高的人看不上這四等爵,但普通兵士、庶民、賤役和罪民卻一定看得上,不僅看得上,而且還會拼死爭取——他們在戰場上舍生忘死也未必能得到這些。
反正無論是誰都行,來者不拒多多益善。
為了快速散播這套傳銷邏輯,劉備還召集了西河諸人,三部胡騎督以及太行山諸賊,一起來開了個大型營銷會。
左沅負責分發傳播,簡雍負責后勤管理,這套對于大漢人士而言幾乎無解的傳銷套路,隨著左沅的情報網開始飛快的傳播到整個幽州。
鄒靖都快傻了,他擔任護烏桓校尉時也曾持節督軍,但他完全沒想到符節居然能這么用……
大漢朝廷或許對于豪門世家而言是個棋盤,但對胡人、草民以及罪民而言,卻是無可代替的正統平臺。
雖說如今到處都有叛賊,但即便是叛賊也大多視大漢為正統,北宮伯玉也是打著清君側滅閹宦的旗號造反的。
最先響應劉備的,便是三個胡騎督。
畢竟他們離胡人近,最容易獲取牛羊馬。
鮮于輔當然是第一個支持的,但“業績”最好的不是鮮于輔,而是王門。
就在丘力居帶著六千騎到了昌平開始興師問罪的時候,王門把丘力居手下很多騎兵的家人帶到了劉備這里。
遼西烏桓確實會跟著頭人打仗,但他們的家人卻更希望得到大漢軍爵啊,出兵打仗不也是為了能到漢人的好地方種田過日子么,搶劫可搶不到田地……
而且這事不需要他們自己出牛羊馬匹,讓別人出也可以的,比如,忽悠或是搶其他部族的牛馬,或者……
搶張純手下的牛馬也行啊。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