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辣妻,帶著億萬物資嫁糙漢

第811章 中秀才了

七零辣妻,帶著億萬物資嫁糙漢_第811章中秀才了_風語小說

賬號:

第811章中秀才了

第811章中秀才了←→:

很快,三年過去。而顧聿安則要迎來他人生中第一次的考試,當然不算上輩子的考試,這輩子在古代做一個古人當然得按照古人的應試教育來考試。好在顧聿安這三年的時光也沒白用,畢竟喝了過目不忘藥水兒讀書沒啥問題,理解這些古文古言也不是什么難題。而這三年的時光,顧家的日子是越過越好。豆腐腦和豆腐已經賣出了名聲,誰都知道這里有個顧家豆腐豆腐腦,做的特別好吃。遠近聞名,十里八鄉都知道。而且有不少遠處的府城的商人還專門來求他們的秘方。畢竟他們家做的豆腐比古代鹵水點出來的豆腐好吃的多。他們家做的嫩豆腐,軟而不爛。尤其受到那些達官貴人的喜歡。今日顧聿安就要趕考。好在今日只是現實,根本不用去很遠的地方,沒有路費。最多不過就是從村里走到縣城。一大早喬婉就早早起來做早飯,不光要做早飯,還給顧聿安要帶上這三日考試的飯食。這會兒的考試的確是要考三日,吃,睡住都在那里。多虧現在天氣已經漸暖。顧聿安身上披了一件披風,這件披風到了夜里的時候可以當被子蓋。早上吃的飽飽,一個食盒里放滿了吃的都是容易儲存,不容易壞,又能飽腹,更不容易讓身體出現問題的食物。喬婉選擇了方便面,還有鹵蛋和肉餅。的確已經在古代研究出了家庭版方便面的做法。喬婉制作的方便面是通過油炸的方法制作出了面餅。因為只給顧聿安一個人吃,所以這些方便面不用考慮。熱風干燥等等技術,提高面條的復水性和口感。不光帶著方便面,還帶了飯盒。這樣到時候可以跟衙役要一些熱水。直接把面泡了,又加了兩罐兒肉醬和醬菜,基本上已經符合方便面的需求。既能湯湯水水的吃到,而且還能飽腹。夾肉餅的話,餅已經從中間切開,這樣方便進門的時候衙役檢查,做好的醬肉用小瓦罐裝起來,并且還帶上了筷子和勺子,這樣衙役想要翻看這些醬料的時候也比較容易。顧聿安也有點緊張,雖然考試是考了多少回,可是這可是第一次在古代考試,他也不知道對于自己來說這樣的考試能不能過關。食盒的底部的盒子里放著筆墨硯臺。顧老太太和喬婉兩個人這一次雇了馬車,特意送顧聿安來到了考場門口。顧聿安拿著東西排號進入,朝著老母和妻子揮了揮手。喬婉勸著老太太,總算是兩個人開始回家。顧聿安要考三天的試,他們守在這里也沒用,只能等到第三天考完的時候過來接人。兩人回到村里,已經在村口碰見了那些長舌婦。“哎呦,嬸子,你這是送安哥去考試啊?”“是啊,又到了三年藝考的時候。”因為兒子次次不中,顧老太太其實臉上也沒光。“老太太要讓我說,還不如干脆讓安哥安安心心的在家里做點兒農活兒,我瞅著這些日子,安哥在家里干農活兒還挺有模有樣的。”“供一個讀書人,那可是要不少銀子。”“這些年在安哥的身上可是花了不少錢,與其這么糟蹋錢,還不如攢下錢來。等著安哥和他媳婦兒生個孩子以后用錢的地方還多著呢。”“對呀,那些銀子留著估計能買十畝地。”“何止十畝,我聽說一個讀書人一年至少要花十兩銀子。”“哎呦,那夭壽呀,一年就干掉了兩畝地。”“顧嬸子,我覺得你還是勸勸安哥,反正次次不中,何必還費這個事情,花這個銀子。”顧老太太最容不得別人說自己兒子。一聽這話就像炸了鍋的炮仗一樣。“你說什么我兒子肯定能中,就是你在這里胡說八道。”“嘿呦,嬸子,你這話就不對了,這哪是我胡說八道啊,你們安哥都多大了?考了七八年秀才次次不中。”“這可不是我一個人說的,全村人都知道你們家安哥啊。那就是個廢物點心。”“你再說,再說我撕爛你的嘴。”“得得得,顧嬸子我惹不起,躲著還不行。”“巧玉,你就閉上嘴。”村里其他人紛紛勸和,雖然猜測顧聿安還是考不上,可是大家到底還顧念顧老太太的面子。顧老太太氣哼哼,帶著兒媳婦兒回家。“這個老太太我是好心好意勸她。”“得了,你也不說你那張嘴,你不知道安哥是老太太的命根子,?你這么說安哥,那不就是往老太太的心窩上戳刀子嘛。”“誰戳刀子了?他們家安哥不就是中不了秀才嗎?我看他再考十年八年也考不上。顧家就沒那個命。”“唉,誰說不是啊?安哥這樣眼瞅著花了不這么多的銀子,身子骨又不好。你說每次考每次去掉半條命。”“估計這一次老太太又得花大銀子請大夫給他家安哥兒看病。”“你看這不是我一個人說吧,咱們大家都是一個想法。”“顧家祖墳上可沒冒那個青煙。”顧老太太和喬婉回到家里,喬婉看著老太太陰沉的臉勸道。“娘,您放心,相公,這一次我覺得有希望。”老太太嘆了口氣,她雖然沉著臉,可是知道街坊鄰居說的話也不是不在理。我兒子考了這么多次,她就是失望也失望夠了。只不過是人不甘心,總是覺得自己兒子學的比別人刻苦。尤其是這幾年,她看在眼里,兒子這三年除了幫著家里做家務,就是把心思花在讀書上。怎么就不中呢?三天之后,喬婉趕著馬車去了考場門口。看到走出考場的顧聿安,一時之間有點百感交集,顧聿安果然看起來有點蔫兒。看這個樣子啊,三天的考試是夠折磨人的,一般脆弱的書生身子骨還真受不住。顧聿安看的喬婉笑了笑。“要是這一次還不中,我想著干脆我去考個武狀元算了。考武狀元也比這個強。”喬婉被逗樂了,她當然也知道古人考個秀才都不容易。別說顧聿安是個只學了三年的現代人。顧聿安是真累著了,回到家了以后,足足睡了兩天兩夜才緩了過來。老太太擔心的一直繞著顧聿安打轉,要不是喬婉讓她放心,相公只是睡熟。老太太能直接把大夫請回去。顧聿安醒過來,老太太沒敢問兒子,次次考次次不中。這么一問的話,活像自己在故意往兒子心口上扎刀子。喬婉是完全不在意,反正顧聿安才學了三年以后慢慢兒來也來得及。就像顧聿安說的,實在不行,大不了走五狀元顧聿安一身的本事,考個武狀元是絕對沒啥問題。等到放榜那日,多少還是心里有點兒期待。一家三口去了縣城看放榜。顧聿安心里也沒多大期待,這就像是別人是從小受了九年義務教育再加上三年高中,人家考個大學當然沒啥問題。基礎打的穩穩當當,考不上一本,起碼二本和三本還是有點兒希望。而他這就相當于是直接沒上小學初中,高中三年就準備直接考個大學。不中也是應該的。到達考場外面的時候早已經是人山人海。老太太擠不進去,告訴兒子和媳兒媳婦兒,讓他們兩個擠進去看一看。顧聿安攥著喬婉的手,終于總算是擠進了人群,在榜底下仔細的看著榜單。喬婉一眼就看到了顧聿安的名字。“三哥,你快看那個第一名不就是你嗎?”顧聿安仔細看了一下,他是從最末尾的地方看的,考慮到自己基礎不扎實。就怕理解的比較生硬,所以準備的是能考上,估計也在后幾名。卻沒成想自己居然在第一名。一時之間心里也有些感慨,終究是考上了,看來這些藥水兒沒白喝。兩口子走出來,顧聿安自己都有點兒不相信。老太太一看兒子臉上似乎神色沒有任何高興的意思。心里明白應該是沒考上。急忙勸道。“哎呀,沒考上就沒考上,沒關系,咱們大不了再過三年再來。我們安哥是個有出息的,你現在身子骨都已經強多了。往年從考場出來總要病,他個十天半個月,這一次連生病都沒有。以后會越來越好。”“沒關系,咱家日子現在過得不錯,你慢慢兒考,啥時候考中了都行。”“考不中也沒關系,反正咱家有吃有喝,又有銀子,我和你媳婦兒掙的銀子,讓你再考幾十年也沒問題。”看來兒子能不能考上秀才,已經成為老太太的執念。顧聿安一把抓住了老太太的手。“娘,我考中了。”顧老太太身子搖晃了一下,回頭望著兒子。“安哥,你說啥?娘剛才好像沒有聽清楚。”老太太以為自己剛才是聽差了,畢竟周圍這么多人,耳邊時不時就能聽到有人喊著我中了,我中了。“你相公考中了第一名,相公以后就是秀才了。”老太太聽了差一點,一屁股坐倒在地。要不是喬婉和顧聿安在旁邊扶了一下,老太太還真就倒下。“我就知道我兒子肯定能種。”老太太熱淚盈眶,回首拍了拍兒子的手說道,“走,咱們趕緊回去。一會兒報喜的差役估計就要到家,咱得準備鞭炮,再準備點兒零散銅錢。還得準備點兒瓜果招待街坊鄰居。”老太太腳底生風,這會兒硬是雇了一輛馬車,到干果鋪子里買了不少瓜子,花生,又到旁邊的鞭炮鋪子里買了鞭炮。喬婉也去換了一些銅錢。一家人高高興興趕著馬車回到村兒里,一進村口那些長舌婦看到他們趕著馬車回來,不由得調侃道。“安哥,怎么樣中了沒有啊?是不是我們安哥已經成了秀才老爺?”“各位街坊鄰居,我們兒子中了。我們安哥現在是秀才。”老太太喜氣洋洋,順手從筐里抓了瓜子,花生給大家散了散。眾人有些驚愕,畢竟顧聿安不中已經成為大家承認的一個事實。可是沒等這些人反應過來,老太太已經讓車夫趕著馬車趕緊回家。畢竟一會兒差役要是來了,家里沒人可就不好,畢竟送喜報,兒子可是狀元。還沒等村民反映過來,就看到遠遠的一隊衙役敲著鑼鼓,喜氣洋洋地朝這里走來。“難不成真的中了?”有腿腳利落的,趕緊去里正那里報信。就這么一會兒的功夫,衙役們已經來到了顧家院門外。“顧聿安顧公子在嗎?”“在各位差役大哥,快請進,快請進。”已經請來了鄰居的大嬸兒和嫂子來幫忙。喬婉急忙給衙役們手里塞了銅錢。雖然不多,可是到底是點兒心意。各路賀喜的人們已經紛紛來到院子里,院子外面鞭炮齊鳴。一時之間顧家熱鬧的門庭若市。送走了衙役,這會兒街坊鄰居,族老里正紛紛都已經登場。畢竟顧聿安不光是秀才,而且還是縣里頭一名。顧聿安一旦中了秀才,身份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接下來的日子,陸家幾乎是車水馬龍。不知道隔著多少房的親戚都出現在他們家院子里。再加上顧聿安要忙著去縣里跟學政大人以及縣老爺聯絡一下感情。總體來說,顧聿安考上秀才之后,顧家的日子一下之間就變得好過起來。先不說族里的族老商定了把族里各家的田地掛在了顧聿安的名下。縣里的縣老爺也送來了五十兩銀子以及賀禮。但凡排的上號的親戚都開始往他們家送禮。這一個月喧鬧非凡,婆媳兩個根本沒能去做生意。兩個月之后,顧聿安已經閉門謝客,畢竟他得好好的繼續學習,現在已經有了個秀才的身份,既然如此當然得一路走下去。更重要的是怕麻煩。顧家一時之間在村兒里成為了名門望族。這年頭村里要能出一個秀才,那簡直是積了大德。連喬家兩口子也準備了不少賀禮,兩口子樂的合不攏嘴。女婿中了秀才,兒子和閨女又跟著女婿在學習。說不準他們家也能出倆秀才。兩個人一時之間對待女婿,越發恭敬起來。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