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從趕山打獵開始暴富

第232章 宋哥和嫂子干啥呢

重生80:從趕山打獵開始暴富_第232章宋哥和嫂子干啥呢影書

:yingsx第232章宋哥和嫂子干啥呢第232章宋哥和嫂子干啥呢←→:

李居安進了縣城,先騎著二八大杠,車前杠上載著妹妹李曉,去了趟宋德生家。

上回他打來的熊送去林場,陳領導將錢給了他,他得和宋德生劃錢去。宋德生搬了新家,住在紡織廠分配的筒子樓。他媳婦兒在城里當教師。

80年代初的筒子樓,是紅磚老房子。后世里,筒子樓仍是那時的模樣,滿滿的年代感。窗戶是木格窗,紅磚的外墻和破舊的窗戶,都寫滿了滄桑感,這房子墻體得有一米厚。

李居安進了宋家,被熱情招待。他發現宋家有雙層的窗戶,兩層窗戶之間有一扎寬的距離,還有個咸菜罐子。屋里暖洋洋的,進去后能脫好幾件衣服。

李曉瞪大好奇的眼睛問:“宋哥,你家炕燒那么熱乎吶。”

宋家人都哈哈笑起來,說這叫供暖,窗戶下面是暖氣。80年代初,家屬筒子樓沒有集中供暖,都是單位自己燒,屋內溫度能達到標準,若是房子小,左鄰右舍都供暖,人還能坐在屋里吃雪糕。

這時候學校還在放假,宋德生媳婦兒正在屋里給小孩們分熱氣騰騰的燒餅。孩子是她學校里的小學生,寒假不愛呆家里,串門來老師家就為了蹭幾本小人書看。

縣城的宋家一切對于李曉來說,都很新鮮。尤其是宋母做的燒餅香味,還有桌上一摞子小人書,讓李曉瞅著垂涎三尺。但丫頭很懂事,掏出兜里的玉米餅,涼涼的塞進嘴里啃了口,嚼得香噴噴。

宋德生媳婦兒抬頭瞅見李居安和李曉來了,緊忙著招呼兩人,把最大的兩張熱燒餅往兩人懷里塞。

“這孩子可討人喜歡,妹兒快來坐,喜歡哪本自個拿著看啊。”

李曉瞪大眼睛,乖巧地應了聲,規規矩矩找個角落坐下來,安靜看小人書。她拿的是《紅玉》,去年新出版的插畫版小人書。

李居安瞅了眼李曉,然后和宋德生攀談起來。

宋德生說,現在屯里都分田到戶,他閑不住,就想著門路多掙點錢。“李哥,我回頭想找地兒進貨,像是收些貨,跑去離這20公里的城西去賣。這片大集的價格都高,收的成本高,賣了也沒多少收入。”

李居安接過他遞來的煙,借火點了煙,深吸一口,吐出煙圈,說道:“能行。城西有很多工廠,咱們就到那里去賣貨。那嘎達有個水泥廠,咱們大早上從這過去,去那一塊應該是快11點了。我們就在家屬院門口賣,十一點的時間還是很好賣的。”

分田到戶后,挨家挨戶都有地,收獲多了,收成得想辦法換出去。家屬院門口若是有個賣貨的幾乎都有圍觀。而且那嘎達賣東西的人不多,偏僻。到時候他們到一個家屬院,喊上幾嗓子,就會有人出來。

宋德生說精神了,問他:“李哥,回頭你有啥打算?屯里這么多地,也不是人人都有工夫回去種地的。”

分田是分田了,但屯里不少人都搬進縣城里住,老人年紀大了,年輕人也不懂種地的事兒。所以會有不少田地荒下來,無人耕種,只有野草。

李居安說道:“租下來。”

“租下來?種啥呀?”

“樹。”

興安嶺這片土地,黑土地,氣候寒冷。土地透氣性良好,排水性強,不易積水,合適種耐寒性強的果樹。能適應興安嶺的氣候條件,還能有高的經濟價值。

最重要的是,李居安知道十多年后,林業經濟會有一次爆發,那時候很多南方大老板承包山頭,發展林業,幾十年時間投進去,就為了拿到高回報。

宋德生想了想,說道:“這可不就是林場的活兒么,李哥你和林場搶工作,能行么。”

李居安樂了,說道:“得看政策什么時候下來。”

他知道,興安嶺地區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0多度,在這種艱苦環境下,一大批國營林場發展了起來,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大量木材。但在80年代中期,和后期,成年林基本采伐殆盡,加上出現好幾場特大森林火災,讓天然林的資源枯竭。

興安嶺林業職工的收入,比南方各地區落后許多。就單說十八站林業局,一般機關工作人員和普通職工,在90年代每月工資僅800900元。那時候的當地處級干部,月工資也只有14001500元。

當地山里有許多遺址,若是能以蘑菇木耳藥材等山林資源為主,開發當地旅游資源,加上經營,只要能在政策放開的風口,憑借第一桶金,就能干出很多事情。

宋德生笑話他:“政策那是上面的人定的。咱們這些平民老百姓還能想這個?還是老老實實賣水果完事。賺大錢是不去想嘍,能賺點小錢,給娃買點奶粉罐頭就成。”

他說完,掐滅煙頭,在地上踩了兩腳,然后彎腰把煙頭撿起來,丟進紙簍里。他領著李居安回了屋。那群孩子已經放下小人書開始高談闊論了,你說一句三國演義,我說一句水滸傳的,聽得兩人咧嘴樂。

李居安也伸手去看小人書,他留戀是那些過去的時光。80年代的小人書,老家推石磨,牛拉犁,馬拉著花轱轆車。山里老家有太多的回憶。

宋德生以為沒人注意,路過媳婦兒的時候,伸手用爪子掐了下媳婦兒的屁股,被媳婦兒敲手瞪眼后,還賤了吧次的樣,摟著媳婦兒的小腰求親昵。

忽然,李曉睜大眼,問道:“宋哥,你這是在干啥嘞。”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