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61:分家后,我蓋房屯糧肉滿倉!

第234章 李東生尋找買家

穿越1961:分家后,我蓋房屯糧肉滿倉!第234章李東生尋找買家_八哥

賬號:

第234章李東生尋找買家

第234章李東生尋找買家←→:選址的事情進行得異常順利。

慶溪村背靠大山,村西頭有一大片荒地,地勢平坦,靠近水源,陽光充足,正適合種植藥材。

趙小六拍著胸脯保證:“孫大夫,這塊地是我們村最好的地了!保準你種啥啥活!”

接下來就是蓋房子了。

六十年代的農村建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沒有鋼筋水泥,全靠人力和木頭、土坯、石頭。

趙小六找來村里的幾個老把式,你一言我一語地商量起來。

“地基得挖深點兒,不然一下雨房子就塌了。”老張頭吧嗒著旱煙,指著地上一塊石頭,“這塊石頭好,就用它做基石!”

“屋頂要用茅草還是瓦片?”老李頭摸了摸下巴,“茅草便宜,但容易漏雨。瓦片貴,但結實。”

趙小六撓了撓頭:“孫大夫是城里人,肯定住不慣茅草屋。就用瓦片吧!貴點兒就貴點兒,咱不能讓人家笑話咱們村窮!”

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建房行動開始了。男人們負責挖地基、搬石頭、壘土坯,女人們負責和泥、運瓦片、做飯。整個村子都熱鬧了起來。

趙小六忙前忙后地采購材料,一看到他騎著自行車從鎮上回來,村里的大嬸大媽們就圍上來。

“小六啊,你家這是要蓋新房啦?這又是木頭又是瓦片的,可得花不少錢吧?”

趙小六嘿嘿一笑:“不是我家蓋房,是濟世堂的孫大夫要搬到我們村來,這房子是給她住的。”

“孫大夫?哪個孫大夫?”

“就是濟世堂那個治病救人的孫大夫啊!她要在我們村種藥材!”

“種藥材?那玩意兒能賺錢嗎?”

“當然能賺錢!孫大夫說了,她要用一種新方法種藥材,產量比以前高好幾倍!到時候我們村的人都跟著她種,都能賺錢!”

眾人一聽,都興奮起來。

這年頭,誰不想多賺點錢?

“小六啊,你可得好好謝謝孫大夫,把這好事兒帶到我們村來!”

“那是當然!我早就跟孫大夫說好了,以后我們村的人都要幫著她種藥材!”

房子建好后,孫大夫帶著簡單的行李搬進了慶溪村。

她也就二十出頭的樣子,穿著一身樸素的藍布衣裳,扎著兩條麻花辮,看起來就像個鄰家小妹。

村民們都來看熱鬧,對著孫大夫指指點點。

“這就是孫大夫?看著年紀不大啊,能行嗎?”

“是啊,這城里來的姑娘,能吃得了咱們農村的苦嗎?”

“別小看人家,人家可是濟世堂的大夫!醫術高著呢!”

趙小六忙著幫孫大夫整理藥房,一邊忙活一邊跟村民們解釋:“孫大夫可是厲害著呢!她有一種新的種藥材的方法,叫‘條播’,可厲害了!產量比以前高好幾倍呢!”

“條播?那是什么玩意兒?”

“就是把種子一排排地種下去,這樣……”

趙小六還沒說完,就見孫大夫走了出來,手里拿著一把種子。

“鄉親們,大家好!我是濟世堂的孫大夫,以后就要在紅星村住下了。我打算在這里試驗一種新的種植方法,叫做‘條播’……”

孫大夫詳細地講解了“條播”種植法的原理和好處,村民們聽得一愣一愣的。

“這……這也太神奇了吧?真能提高這么多產量?”

“要是真的,那咱們村可就發達了!”

孫大夫笑著說:“能不能發達,還得看大家的努力。我一個人也種不了那么多地,需要大家一起幫忙。”

“沒問題!孫大夫,我們都聽你的!”

“對!我們都幫你種藥材!”

村民們熱情高漲,紛紛表示愿意跟著孫大夫一起干。

等村民們散去,孫大夫才長舒一口氣,揉了揉有些發酸的太陽穴。

趙小六見狀,連忙遞上一杯涼茶:“孫大夫,您辛苦了!這大熱天的,喝點涼茶解解暑。”

孫大夫接過茶杯,笑著道謝:“謝謝小六哥。”

“哎,應該的,應該的。”趙小六撓了撓頭,憨厚地笑著。

心里卻美滋滋的,孫大夫叫他“小六哥”,讓他覺得倍兒有面子。

這“條播”法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

首先得把地犁得平平整整,再用繩子拉出筆直的溝壑,然后才能把種子均勻地撒進去。

慶溪村的土地大多是山地,崎嶇不平,犁地就成了個大難題。

牛耕太慢,人力又不夠,急得趙小六抓耳撓腮。

“愁啥呢,小六?”李東生慢悠悠地走過來。

“東生叔,這地……”趙小六把難題一說,李東生沉思片刻:“要不,咱們試試‘梯田’?”

“梯田?”趙小六一愣,隨即眼睛一亮,“對啊!我怎么沒想到!東生哥,你真是個天才!”

于是,一場改造梯田的行動又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這梯田可不是隨便挖幾個坑就行的,得根據山勢走向,精確測量,才能保證每一塊田地都能得到充足的陽光和水分。

這活兒精細,還得懂點幾何知識,村里人大多沒讀過幾年書,只能靠李東生這個“老秀才”指揮。

李東生拿著卷尺,量來量去,嘴里念念有詞。

幾天下來,李東生累得腰酸背痛,晚上躺在床上,感覺骨頭都要散架了。

金花心疼地給他揉著腰,嘴里念叨著:“你說你,咱們也有廠子了,你還瞎折騰啥?萬一累壞了身子,可咋整?”

李東生嘿嘿一笑:“這不是為了村里嘛!要是這藥材真能種出來,咱們村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金花嘆了口氣,沒再說什么。

李東生就是個閑不住的性子,只要是認準的事兒,就一定會堅持到底。

除了梯田,防蟲也是個大問題。

六十年代可沒有農藥,只能用土辦法。

李春花不知從哪兒聽來的偏方,說用野薄荷葉包著藥草,能驅蟲。

這野薄荷漫山遍野都是,村里的女人小孩都加入了采摘的隊伍。

李春花一邊教大家怎么包藥草,一邊跟她們嘮嗑。

“哎,你們說,這城里來的孫大夫,真能帶著咱們發財嗎?”

“誰知道呢!反正試試唄,又不要咱們出錢。”←→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