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豪賭!_風起明末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四百一十七章:豪賭!
第四百一十七章:豪賭!←→:
“殺!!!”
南京城北。
一浪高過一浪的喊殺聲不斷的沖擊著南京城的城墻。
城北一共有四座城門,分別是鐘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太平門。
太平門處于南京城的東北角,與距離最近的神策門中間隔著一座廣闊的湖泊,右側則是南京的鐘山。
鐘山此時還處于明軍的掌控之中。
因此太平門的位置并沒有萬民軍兵馬進攻。
但是鐘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全都遭到了萬民軍不同程度的攻勢。
鐘阜門西有獅子山,登高望遠,盧象升設炮兵陣地在其上。
鐘阜門的守備火力強悍,萬民軍投入的兵力并不多,主要是用于牽制。
金川門、神策門這兩座處于南京城北的城門,周圍地勢開闊,利于攻城,因此受到的攻擊最為猛烈。
長達數里的戰線上,萬民軍的軍陣呈一字排開,陳列于于原野之上。
玄黑色的旌旗在勁風之中招展,獵獵的響動聲匯聚在一起發出宛若海潮般的強音。
南京城外,已經有大量的云梯架設在城墻之上。
慘烈的攻城戰正在進行著,數以萬計頭戴著黑色頭巾的萬民軍軍兵正朝著巍峨的南京城蜂擁而去。
火炮的轟鳴聲一聲高過一聲,銃槍的響聲一陣高過一陣。
盧象升強硬的手段到底是收獲了一些效果。
守衛南京的軍兵士氣尚可,借助著城墻的優勢好歹也能發起反擊。
不過這些士氣,大部分都是依仗著黃得功帶領勇衛營給打出來的。
萬民軍攻城僅僅只有三日的時間,多段城墻便已經險些不保。
若非是黃得功領勇衛營出城沖殺減緩了城上守軍的壓力,恐怕南京城在第一天便要陷落。
神策門東北處,臨湖的北面有著一座高坡。
李巖領中軍駐兵于其上,統領三軍發號施令。
此時整座高坡都遍布萬民軍的旗幟,兩萬五千余名中軍軍校將整座高坡變成了一座巨大的軍事基地。
李巖站立于高坡的望臺之上,俯瞰著整個戰場。
“官兵在鐘山設炮臺三座,守衛兵馬悍勇非常,我軍實在難以推進,是否暫緩對于鐘山的攻勢。”
李際遇登上高臺,為李巖帶來了南面的消息。
“南國入援諸鎮皆為孱弱之兵,堪戰者唯有黃得功麾下之勇衛營。”
李巖眉頭微蹙,問道。
“西面官兵還要抵御張獻忠的部隊,鐘山,怎么可能有什么精銳?”
李際遇沉吟了片刻,回答道。
“元帥莫非忘了,孝陵,就在鐘山……”
李巖眼神微動,一瞬之間便已經清楚了守衛鐘山這支官兵精銳的底細。
“你是說,孝陵衛……”
李際遇低下了頭,答道。
“正是。”
李巖神色微凝。
孝陵是明朝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寢,故設孝陵衛駐守此地以戍衛。
被選入守衛孝陵的軍兵,無一不是各軍之中的驍銳,對于朱元璋忠心耿耿的軍兵。
如今距離明初開國之時,輾轉已經過去了兩百多年的時光。
哪怕是九邊的衛所都已經是糜爛不堪。
但是孝陵衛,這支一直以來守衛著陵墓的衛軍,竟然還有一戰之力。
李際遇神色猶豫,沉默了半響之后,又說道。
“各部兵馬聞聽孝陵就在鐘山,進攻鐘山相互推諉,少有愿意拼命者……”
李際遇的話說的很委婉,但是李巖已經明白了事情的大致的底細。
大明立國兩百余年,幾經沉浮。
歷代的皇帝有昏庸無能者,國家常有動蕩困難。
但是對于朱元璋,對于這位驅除胡虜,恢復中華開國的皇帝,大部分人的心中都仍舊保持著尊重。
從唐末五代大分裂之后,中華之地已經有三百來年沒有徹底統一。
蒙古崛起,橫掃天下,崖山宋軍戰敗,丞相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宋庭覆滅……
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衣冠不在,國土淪陷。
直到百年之后,各路義軍揭竿而起。
華夏迎來了一位應運而生的帝王——朱元璋。
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統天。
這個世間,真的有天命加身。
從乞丐到皇帝,朱元璋只花了十五年的時間。
橫掃六合,北伐蒙元,肅清八荒、一統天下,再造華夏,重復漢唐之衣冠。
隨著口口相傳,隨著時間的推移。
朱元璋在百姓們心中的威望也不斷的提高。
李巖眼簾微垂,讓人看不清他的眼神。
攻克鐘山,架設火炮,可以更快的攻陷南京城。
孝陵衛不過兩三千人,哪怕再如何的勇猛,也難敵數萬大軍。
但是……
這一切,并不值得。
孝陵……
不能碰……
“收兵回營,留兩營兵馬守衛南面,其余兵馬調轉回頭,進攻金川門、神策門,進入輪換序列之中。”
李巖收回了看向南方的目光。
他注意到了李際遇長舒了一口氣。
對于朱元璋,李巖也同樣持著敬重的態度。
不過如今的天下,已經糜爛不堪,腐朽不堪,已經不是一場變革,一場變法能夠挽救的了的……
從乞丐到皇帝,朱元璋花費了十五年的時間。
不知道他李巖,從舉人到皇帝,將要花費多少年的時間……
是更快,還是更久……
亦或是……
永遠也不會登臨那最高的高位……
李巖的腦海之中,不由自主的浮現了出了陳望的名字。
想到陳望,李巖的神色也不由自主的陰沉了下來。
如今他看似風光無限,正值如日中天。
但是只有他自己知曉,眼下的一切行徑,都是無奈之舉、兵行險著。
“西線的戰事如何了?”
李巖定了定心神,揮去了心頭的陰霾,他知曉自己不能被恐懼的情緒所掌控。
“西軍攻勢猛烈,戰火日夜不絕。”
李際遇上前了些許,沉聲稟報道。
“如同元帥所料,張獻忠確實迫不及待想要先取南京,以此壓過我軍一頭,意欲進取尊位。”
李巖目光微動,看向南京城的方向,說道。
“張獻忠雄心勃勃,不甘人下,昔日高闖王統領七十二營,號令群雄之時,張獻忠便已有異心,常常獨自領軍而行。”
李巖雖然此前沒有見過張獻忠,但是他知曉張獻忠的事跡。
七十二營之中。
威望最高者是高迎祥。
人脈最廣者是羅汝才。
兵謀最強者是李自成。
張獻忠比起這幾人來多有不如,但是卻不甘人下。
很多時候自私自利,因此雖然實力強勁,但是在七十二營之中卻是有眾多人都不服他。
這也是為什么在高迎祥死后,張獻忠兵馬最強,卻是不能統合諸部,甚至引起了義軍分裂的重要原因。
張獻忠才不配位,無有梟雄之才,卻想做亂世之梟雄。
沒有問鼎天下之能,卻有問鼎天下之心。
“南京城易攻難守,既然張獻忠想要先入南京城中,那我們就再祝張獻忠一臂之力好了。”
李巖目光冷冽,俯瞰著遠處巍峨的南京城。
張獻忠能夠領兵發展到如今的規模,逃避被剿滅的命運。
正是因為其心狠手辣,沒有底線。
但是也恰恰是心狠手辣,沒有底線,以致于其不得人心。
雖然張獻忠也效仿萬民軍的行為,盡力約束軍隊。
最初在危難的時候,西軍確實軍紀良好了一段時間。
但是隨著之后不斷的戰勝,西軍的軍紀又開始敗壞,雖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劫掠事件,但是小規模侵害百姓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不少。
一些大西軍的將校更是放浪不堪,為了滿足一己私欲,常常做出違反軍法之事。
而張獻忠卻因為這些將校有功,常常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只不過是一頓呵斥了事。
金陵富庶之地,富戶萬家、勛貴千戶、官宦滿地、繁華似錦。
西軍的將校若是攻入金陵城內,怎么可能秋毫無犯……
“元帥……”
李際遇抬起頭,目視著李巖,面露不忍之色。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李巖目光森然,語氣堅定,冷聲道。
“受制于人,辛苦奔波百死一生只為他人去做嫁衣,莫非你能甘心?”
李際遇渾身一震,從李巖的雙眸之中,他看到了決然。
萬民軍一路走來,根本就是在走陳望讓他們走的道路。
他們所作的一切努力,都使得陳望越發的強大。
現在的陳望儼然已經成為一方軍閥,援剿諸鎮將校皆在其麾下聽令,號令通傳無人膽敢違逆。
朝廷,早已經失去了陳望的掌控。
雖然即將要做的事情,極為弄險……
但是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
只有張獻忠志得意滿。
只有張獻忠忘乎所以。
一切……
才有可能!
李巖握緊了腰間的雁翎刀。
與其被一直被當作提線傀儡一般,在被徹底榨干價值之后毫無尊嚴的死去。
不如放手一搏,去努力改變最終的命運。
“傳令。”
李巖目視著南京城的方向,高聲道。
“倡義營出擊,傾力猛攻!”
“神機營作為策應,護持兩翼,鋒銳營居中,找尋戰機。”
軍令既下,三軍皆動。
頃刻之間,萬民軍的各處營地已是沸反盈天。
震天的戰鼓聲再度響起。
旌旗飛揚,號鼓盈野。
大隊大隊的萬民軍軍兵高舉著兵刃,呼喝著萬歲踏出了軍營之中,向著巍峨的南京城席卷而去。
軍旗一動,千軍向前。
“萬歲!!!”
震耳欲聾的喊殺聲一浪接著一浪,席卷而去,又隨之浩浩蕩蕩傳向四方。
目視著遠方的佇立在原野之上的南京城。
目視著遠方奮勇拼殺的一眾萬民軍官兵。
李巖的眼神之中出現了短暫的迷茫。
前路迷茫,黯淡無光。
李巖并不知道,這一次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李巖不怕死。
在杞縣那暗無天日的監獄之時,家破人亡之際,李巖就已經不再懼怕生死。
那個可笑迂腐的李信早就死在獄中。
重獲新生的李巖。
李巖的恐懼,來自于外界。
千百萬人的生死,數十萬軍民的命運,都系于他一身,都將會被他的選擇而左右。
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個人的命運。
被時代裹挾的命運只能隨著時代沉浮。
活著是最簡單的事,但卻又是最難的事。
李巖閉上了眼睛。
他已經做出了選擇。
看似如日中天,實則卻是山窮水盡。
他做出的選擇,是一場豪賭。
他準備押上自己現在所能擁有的全部的籌碼。
不僅僅是他的性命。
還有一直以來跟隨在他前行,跟隨著他奮進,跟隨著他求活,數十萬軍民的性命……
吹笛秋山風月清。
誰家巧作斷腸聲。
崇禎十五年,二月初十。
南京圍城第十日。
南京城破。
南京之戰的結局。
從一開始就已是定局。
南京宮城城內,喊殺聲盈天。
沖天的大火自南京城內的各處熊熊而起。
喝罵聲、哀嚎聲、哭喊聲全都混雜在了一起,在所有人的耳畔縈繞。
盧象升渾身浴血,征袍破敗。
他手執雁翎刀,站立于西安門的內街之上。
望著逃散的西軍潰兵,盧象升的臉上并沒有半分的喜色。
身側,一眾傷兵各執兵刃,相互扶持,倚靠在一起。
西軍已經攻破了南方諸門,萬民軍也已經攻破了北方諸門。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攻入城中的西軍和萬民軍分割了戰場。
各鎮的兵馬都被分散,軍令難以傳達不到。
盧象升只能帶領殘存的兵馬,一路且戰且退,退到了宮城所在的位置。
宮城不久之后也被攻破,只能是依托著街巷勉強抵擋。
僅僅只是殺散了一支小股的西軍,對于大局根本于事無補。
城池告破,使得城中的百姓慌亂不堪,爭先恐后的向著還算安全的東門方向逃去。
往日里趾高氣昂的達官顯貴們,再不復此前的驕傲,倉惶如喪家之犬。
盧象升抬起手,拭去了臉上的污血。
又是一股潰兵自西面涌來。
幾名將校當下領兵上前揮鞭約束。
其中一名背著傷員,滿身鮮血的潰兵看到了盧象升,當下竟然不管不顧的奔跑而來。
護衛著盧象升的親衛,自然是不會允許這名來歷不明的潰兵靠近盧象升,直接迎了上去,將其控制了起來。
那潰兵身上的傷員也隨之摔落在了地上,不過明明摔落在地,那傷員卻是并沒有發出半點的聲音。
盧象升眼神微動,卻是感覺那名潰兵的臉龐有些熟悉,只是一下子想不起名字。
不過很快,盧象升便知道自己是哪里曾經見過這名潰兵。
他是黃得功麾下的參將,常常隨侍黃得功左右。
“督臣!”
那名潰兵渾身顫抖,滿臉淚水,止不住的哽咽著。
盧象升排開眾人,向前走去。
在走到一半之時,盧象升像是被人施了定身術一般,站在了半路之上。
那被摔落在地了無聲息的人,臉上雖有污血,但是仍舊能夠辨認的出來,正是勇衛營的總兵黃得功……
黃得功身被多創,脖頸處有一道刀口,卻沒有多少的鮮血流淌而下,明顯已是氣絕多時。
那名潰兵為什么滿身的鮮血,答案顯而易見……: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