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之儒家小師叔

第四百一十八章,嬴政御駕親征

第四百一十八章,嬴政御駕親征_秦時之儒家小師叔_網游小說_螞蟻文學

第四百一十八章,嬴政御駕親征

第四百一十八章,嬴政御駕親征←→:

城墻上的趙國守軍還在疑惑秦軍沖來又退走是什么情況的時候,一聲巨大的爆炸聲響起,隨后整個城墻都震動了起來。

城墻上的士兵被這巨大的爆炸聲震的顛三倒四,士兵們四處張望,眼中充滿了恐懼和迷茫。

“發生什么事情了!?”

“剛才是地龍翻身嗎?”

“是打雷了嗎?”

“晴天怎么可能打雷呢?到底發生什么事情了?”

城墻上的士卒頓時慌亂了起來,面對未知的東西,人們向來是恐懼的,甚至有的士卒直接跪在了城墻上開始祈求鬼神的庇佑,但回應他們的并非是鬼神,而是一聲聲巨大的爆炸,無數灰塵和沙土籠罩了這段城墻,一些趙軍士卒直接趴在了地上全身顫抖著不敢再動。

爆炸聲此起彼伏,原本堅固的城墻開始不斷震動著,一些站立不穩的趙軍士卒直接從城墻上掉了下來,硬生生摔死在了地上。

巨大的裂縫沿著城墻的底部開始朝著城墻上方迅速蔓延,在最后一聲爆炸響起后,整個城墻上布滿了裂縫,聽到爆炸聲結束后,趴在地上的趙軍士卒小心翼翼的站起身來,身上的碎石沙子緩慢的掉了下來。

他們四處張望著,想要確定剛才如同鬼神降下的神罰般的雷聲是不是結束了,這一刻這些士卒已經沒有再戰的心思了,他們不知道秦軍是怎么做到驅動鬼神來打仗的,但是他們知道自己如果再在這里下一刻可能就要被鬼神懲罰了。

“我要下去,秦軍可以驅動鬼神!”一名膽小的趙軍士卒聲音顫抖的喊道,便朝著城墻下跑去。

“等等!”他的伍長看到這一幕連忙伸手想要去抓這名士卒。

臨陣逃脫這可是要牽連一伍的人,尤其是他這個伍長難辭其咎,但就在這名逃走的士卒剛剛邁出一步的時候,整個城墻再度陷入了震動之中,城墻上的趙軍耳邊響起了一聲清晰的崩裂的聲音,他們還沒來得及尋找聲音的來源的時候,腳下的城墻便轟然倒塌。

倒塌的城墻帶著城墻上的趙軍士卒轟然落下,無數趙軍凄慘的叫聲響起,但回應他們的只有自己的叫聲。

此刻黃金火騎兵之中,副將雙目失神愣愣的看著前方倒塌的城墻,他沒想到科學院教給他們的這些陶土壇子竟然真的可以破開堅不可摧的城墻,這超出常理的一幕讓副將的世界觀像是前方的城墻一般徹底的倒塌了。

黃金火騎兵中不僅僅是副將,所有人眼中充滿了驚訝、恐懼,剛才的爆炸聲他們自然也是聽到的,甚至胯下的戰馬在聽到爆炸聲后出現了混亂,如果不是他們第一時間安穩住了戰馬,恐怕他們要炸營了,但也有一部人的戰馬受到驚嚇發生了混亂,導致幾個人被踩踏致死。

哪怕是蒙恬此刻也是恐懼的看著前方的,雖然他早就知道火藥的威力,但科學院在演示的時候只不過用了少量的火藥。像這樣如此大量的炸藥也是讓蒙恬開了眼。

看著四周還處于震驚之中的副將和士卒,蒙恬輕咳了兩聲才讓眾人回過神來。

“全軍準備,沖鋒!”蒙恬下令說道。

號令兵將蒙恬的命令傳達下去之后,前排的黃金火騎兵驅動著馬匹朝著前方斷裂的城墻沖去。這段城墻發生的爆炸自然瞞不住四周的人,其他位置的守軍探查清楚這邊的情況之后快速的上報了回去。

守軍將領們看到斥候傳回來的情報第一時間都是質疑,無論是巨大的爆炸聲,還是突然崩塌的城墻都讓他們無法接受秦軍會有著這般神鬼之力,趙國的將領也并非庸才,知道這個消息傳播出去會造成整個趙軍軍心動搖,第一時間封閉了所有的消息,同時派人將情報秘密帶回邯鄲,同時派出斥候向武城以及其他城池傳遞秦軍突破了防線的消息。

蒙恬帶著黃金火騎兵沖破趙軍的長城防線之后便不再低調行軍,第一時間便將最近的一處趙軍重鎮沖垮,便開始在邯鄲和長城防線之間不斷的游走,吸引趙軍守軍。

而武城的王翦也沒有閑著,他一邊派人佯攻武城,一邊派人截斷武城到其他城池的道路,開始圍點打援,不斷消耗牽制趙軍的守軍。甚至王翦覺得這樣消耗趙軍還是太慢,甚至將派出一股股小部隊開始不斷滲透趙軍的防線。

就在趙國戰場打的熱火朝天的時候,秦國的朝堂也吵的熱火朝天。

秦國朝堂上的爭吵并不少見,每當秦國有什么大事情發生,都難免會發生爭吵,但那都是臣子之間的爭吵,嬴政穩坐釣魚臺,但今天秦國朝堂的爭吵是少見的秦國臣子對著嬴政開噴了。

而出這一幕的原因是因為嬴政要親自前往前線,說白了就是御駕親征。要說大臣們最不愿意聽到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天災人禍,其次便是君主御駕親征,雖然在戰國君主御駕親征這種事情并不少見,甚至是常態,尤其是秦國,每一代君主都親自帶兵打了不少仗,但也無法掩蓋戰場的危險程度。

當初的秦獻公便是在戰場上戰死的,甚至還差點引起秦國內部繼承人之間的問題。雖然現在嬴政已經確定了扶蘇是未來的繼承人,但是扶蘇才多大,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加上現在秦國正處于一統天下的關鍵時刻,所以沒有一個人愿意讓嬴政去前線。更何況秦國又不是沒有不能打仗的將軍,要讓秦王親自上戰場。

子游這個太尉已經在趙國了,若是嬴政再去前線,兩人一旦發生點什么危險,對于秦國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大王,前線上有大將軍王翦,將軍蒙恬與李信在左右策應,太尉更是親自前往趙國,深入趙國腹地,勸降李牧。昨日公孫白傳回消息,趙王遷屠殺武陵鐵騎家眷,李牧被俘,幸得太尉相救。如今李牧已經歸降,前往雁門關帶領武陵鐵騎南下攻打邯鄲,趙國必敗無疑,大王何必前往前線,親上戰場?”呂不韋言辭激烈的說道。

嬴政看著率先反對的呂不韋,只是淡淡的開口說道

“我秦國歷代君主,無不有親上戰場者,寡人位居王位多年,但從未親臨戰場,更不知我秦國將士之艱辛。寡人親上戰場一來是為了體驗將士浴血奮戰的生活,其次寡人親臨前線對于將士們將是最大的鼓勵,我秦軍士氣大盛,必然一舉拿下趙國。”

“君主體恤將士乃是好事,但君主更應該居廟堂之上,統帥全國,震懾四方,佑我秦國安穩,并非要親自前往戰場。”一名儒家出身的官吏站出來說道。

看到是儒家出身的官吏,嬴政蹙眉看向了站在大臣之中的李斯和韓非,引經據典沒人比儒家更擅長了,所以嬴政打算讓儒家出身但走的是法家的李斯和韓非來辯經。畢竟兩人在儒家看來并非是異教徒,而是比異教徒更可恨的異端。

身為法家的韓非和李斯在面對嬴政的求援難得的做到了無視,雖然他們無條件的支持君主的決定,但他們也知道戰場的危險,是不可能讓嬴政親自上戰場的。

看到李斯和韓非無視了自己的求援,嬴政心中并無波瀾,他自然是知道兩人的想法,但趙國他是一定他要去的。

嬴政出生在邯鄲,自出生開始便在邯鄲中過著人人喊打的日子,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更是常態,如今他的秦國就要滅了趙國,邯鄲將要成為他的國土,當初對他喊打的趙國百姓將要成為他的臣子,當初對他的厭惡將要變成恐懼和敬重,所以他嬴政必須要親自去見到趙國滅亡的一幕。

嬴政要讓邯鄲的百姓跪在他們的腳下,屈辱的承認當初他們喊打、虐待的孩子,如今成為了滅亡他們國家的人,他要去復仇,他要去為自己悲慘的童年畫上一個句號。

“這件事不用在意了,三天后寡人啟程前往趙國,中車府令趙高、廷尉常事蒙毅、太子扶蘇.羽林軍將軍馮去疾帶領三千羽林軍陪同車駕。”嬴政說完陪駕的人名后便直接扭頭離開了王位。

趙高看到這一幕喊道

“退朝!!”

趙高帶著內侍跟著嬴政離開了朝堂,留下了大殿內議論紛紛的臣子,嬴政的堅決是他們從沒有看到過的。

“這可如何是好?”一些大臣無力的感慨道。

“大王啟程是三天后,我們還有時間,只要在這三天讓大王放棄前往趙國的想法即可,事在人為,一定有辦法的。”

“若是太尉.”有人想要感慨若是子游在朝內說不準能勸說住嬴政,但他的話還沒說完便被人打斷了。

“若是太尉在的話,我們是真的沒有機會勸說大王了。”

剛才想要感慨的人轉念一想,按照子游的性格,說不準是大力支持嬴政去趙國的,于是不再說話。

“文信侯,勸說大王的事情還要靠您啊,戰場危險您是知道的,當初您帶領軍隊攔截龐煖襲擊咸陽,您見過戰場如何危險,大王決不可冒此險。”一名大臣對著呂不韋行禮恭敬的說道。

“是啊,文信侯.”

一時間所有的朝臣都聚集在了呂不韋的身邊,現在唯一能夠勸說嬴政的人也就呂不韋了。

呂不韋看著這些大臣,面無波瀾的說道

“諸位放心,本侯明白其中險惡,自然不會讓大王親臨前線的,但是這件事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夠解決的。本侯有個想法,不知道諸位以為如何?”

聽到呂不韋有辦法,這些人連忙躬身說道

“文信侯請說。”

“大王想要上戰場無非是想要見識一番戰場的情況。大王年少繼位,如今繼位已有十三年,卻從未經歷過戰場,的確會對戰場產生好奇,這是難免的。”

聽到呂不韋的話,很大一部分的人紛紛附和,他們也是這么想的,但還是有一小部分大臣在聽到呂不韋的話后紛紛側目看去,其中就包括李斯、韓非和張蒼等人。

“既然明白大王為何想去趙國,諸位只要針對大王的想法進行勸說一定能勸說大王。如今大王想法如此堅定,必然不會讓我等輕易見面勸說。”

“文信侯所言極是,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發愁啊!”

“諸位可能忘記了一件事,大王給自己定下了要求,每日必須要批改奏章,無論是何等事情,只要呈上去必然要批改,諸位不如回去寫一封勸諫奏疏,由本侯選擇最佳的那一封奏疏上奏給大王,到時候大王必然會看到,只要諸位寫的能夠讓大王收起前往趙國的想法,這件事必然會就此打消。

恰好本侯的呂氏春秋中缺少關于勸諫君主的內容,諸位也能幫助本侯了卻一件心事。”呂不韋笑著說道。

聽到呂不韋的話,這些大臣恍然大悟,一個都躍躍欲試,因為寫勸諫奏疏不僅可以勸說嬴政,如果寫的足夠好,必然會被呂不韋收入呂氏春秋之中,說不準還能成為后世效仿之對象,他們也算是留名青史了。

而李斯、韓非和張蒼看到這一幕眼中閃爍著震驚,事到如今他們自然明白呂不韋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周圍的大臣在心中確定了這件事的可行之后,便開始想著該怎么施展自己一生所學來寫一篇勸諫奏疏了。

等到朝臣們都散去之后,大殿內就剩下了呂不韋、李斯和韓非以及張蒼四人。

韓非、李斯和張蒼三人對著呂不韋行了一禮,他們這一禮是對呂不韋的敬重,他們還是太年輕了,若是真的和呂不韋這樣的老狐貍玩心眼子他們是真的玩不過。

整個秦國朝堂的大臣不說是天驕之子吧,也說得上萬里挑一了,更何況一個個都是沉浸在官場的老油條了,但三言兩語就被呂不韋玩弄股掌之間,人老成精這件事果然沒錯。

呂不韋只是淡淡一笑并沒有當回事,他這些年在官場上可不是白混的。

朝堂的動作自然會被嬴政知曉,聽到呂不韋的所作所為之后,嬴政也是微愣,但隨后一笑不再多說。

(本章完)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