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if線債主_團寵小青梅,山匪大佬們藏不住了__筆尖中文
裴凌云在嶺南成親生子的消息傳回京城,讓不少想與裴家結親的人家扼腕嘆息。
他們都想看看端方矜貴的裴凌云娶了怎樣的女子。
然而,先帶著家眷回京城的卻是文武雙璧中的薛玉成。
裴凌云被調去嶺南的時候,薛玉成也滿懷雄心地去了西北。
過了幾年,等薛玉琢和薛玉成越來越能獨當一面了,薛峰則回京休息。
自從將胡人驅走后,西北就太平了許多,沒有什么戰事。
因此朝廷后來又把薛玉成調了回來,派他先后在關內道和京畿道統率地方兵力。
薛玉成從西北離開的時候,已經成家了。
他在西北娶了一個叫上官茹的女子。
薛玉成有一回帶著人穿越沙漠,遇到了沙塵暴,一度迷失了方向,座下的馬受驚,帶著他與隊伍走散。
薛玉成陷入危機之際,幸虧遇到上官茹所帶領的商隊。
上官茹施以援手,薛玉成跟著她找到了沙漠中的綠洲小鎮。
薛玉成對上官茹道謝:“多謝上官姑娘仗義相助。”
上官茹一邊撥弄著手里的鍍金小算盤,一邊道:
“薛小將軍不必如此,還錢就好了,帶路費、醫藥費、食材費……統共兩千七百兩。”
薛玉成瞪大眼,不敢相信上官茹如此獅子大開口:
“這也太多了。”
上官茹說:“天底下人命最貴,我救了你,你就說你的命值不值兩千七百兩吧?”
薛玉成:“……好,等我回軍營,我自會湊齊給你。”
上官茹一臉按規矩辦事的態度:“先付一半定金,不然之后帶你走出沙漠,你跑回去軍營我都找不到你。”
薛玉成摸了自己全身的口袋,只摸索出了一百兩。
上官茹嘖了一句:“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別說你是薛家將,天王老子來了也得還錢。你現在沒錢,那這樣吧,拿你自己先抵債。”
上官茹要薛玉成給干活抵債。
薛玉成想著,給救命恩人干幾天活也不是不行,反正他有的是力氣。
于是薛玉成就成了上官茹的臨時馬夫。
趕路的時候給上官茹駕馬不說,還得給她燒水劈柴。
薛玉成問:“你為什么這也要我干,那也要我干?”
上官茹:“你現在是我的人,在給我抵債,當然要多干活。”
薛玉成端著上官茹遞給他的燉湯:
“那你干嘛還要天天給我燉湯喝?”
上官茹:“你干了這么多的活,我當然要給你補補身體。”
薛玉成覺得上官茹這個人有點難評,好中帶點壞,壞中帶點好。
仗著自己是債主,總想使喚他,可是另一面對他又很關心的樣子。
日日相處一段時間后,薛玉成有時候覺得上官茹這樣的人其實有點可愛。
上官茹跟他說:“我知道你是好人,才讓你天天在我身邊干活抵債的,換成別人,我可不給這種機會。”
后來薛玉成回到了軍營,把剩下的錢還給了上官茹。
上官茹居然還跟他說:“薛小將軍要是想閑暇時掙點錢,隨時歡迎來找我,我收你做短工,給你高點價錢。”
薛玉成才沒掙錢的心思,一心回軍營訓練了。
可是沒過多久,他就聽人說,上官茹又收了兩個欠她錢的人當手下。
薛玉成心里有點不高興。
覺得上官茹這樣做不對。
怎么能隨便找人當手下呢?萬一那兩個人居心不良怎么辦?
薛玉成認為,自己為了救命恩人的安危著想,他得親自去看看什么情況。
休沐的時候,薛玉成去了鎮上找上官茹。
上官茹正要出門呢,她自己坐在馬車外邊駕馬。
她一見到薛玉成,主動打招呼:“薛小將軍怎么有空來了?”
薛玉成有點心虛:“我來掙錢,做一天短工。”
上官茹笑嘻嘻:“正好,那你來幫我趕馬車。”
薛玉成沒動身子,看了一眼周圍:“你不是又新收了手下么?怎么沒人趕車?”
上官茹搖頭:“我不是跟你說過么?我可不隨便讓人給我趕馬車,那兩個人被我派出去收租了。”
薛玉成這時候已經自覺地坐到了馬車外邊。
嗯,她說得很有道理。
哪能隨便讓別人給她駕馬車呢?
這種事情還是他來做,才放心。
欠她錢的人那么多,但是她只叫自己給她給趕馬車。
薛玉成心里那點不高興漸漸散了,心情都好了。
接下來的日子,每到軍營休沐日,薛玉成就去鎮上給上官茹趕馬車。
薛玉琢剛知道的時候還覺得很奇怪,不明白弟弟特意跑去給人家趕馬做什么,是嫌平日訓練不夠累?
裴姝去鎮上走了一趟,回來后笑著對薛玉琢說:
“玉成大了,興許想成家了。”
又過了幾個月,有一日,薛玉成果然回來說,他想找人去提親。
薛峰和薛玉琢都說成親是大事,他們要多打聽一下那姑娘的情況再托人說媒。
也就是那段時日,剛好出了一個意外。
朝廷派人送去西北的軍糧路上因為天災而延誤了。
軍營可能面對著十幾日的軍糧短缺。
上官茹豪氣地一揮手,將自己手中的糧食全部借給薛家軍,擔心不夠,還花錢買了大批糧草,以解燃眉之急。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薛家軍上下都吃了上官茹的糧食,對上官茹交口稱贊。
薛峰、薛玉琢和裴姝都連連說上官茹真乃女中豪杰。
薛玉成聽得很驕傲。
后來朝廷的軍糧到了,薛峰派人把部分糧草還給上官茹。
派誰呢?
派了薛玉成。
薛玉成帶著人把幾十車的糧草運到上官茹那去。
上官茹坐在薛玉成面前,還是撥弄著手中的小金算盤,笑吟吟道:
“這些是本金,還有利息沒算呢。”
上官茹說的利息,嚇人一跳。
但話音一轉:“或者么,利息不要了,拿人來抵債。”
薛玉成盯著上官茹:“拿誰抵債?”
上官茹回望薛玉成,嘴角上翹。
半年后,薛玉成和上官茹成親了。
兩人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薛澈。
薛澈四歲的時候,薛玉成帶著妻兒回到京城。
長安不少人都驚訝不已。
大家聽上官茹是個毫無門第的孤女。
不僅是個孤女,還是個拋頭露面在西北做生意的商人。
京城中許多人都羨慕薛玉琢娶了名動京城的貴女裴姝,以為才貌雙全的薛玉成也會和兄長一樣娶一個溫婉賢淑的貴女。
萬萬沒料到,薛玉成娶的是個商人。
大家都覺得很可惜,甚至有人猜測是不是上官茹用了什么西域的邪門歪道才攀上了薛玉成。
眾說紛紜之際,薛家給長安很多人家發了帖子,大宴賓客。
宴席上,薛夫人正式給大家介紹上官茹,瞇著眼笑:
“我這二兒媳討喜得緊,做事有模有樣,在西北時還曾解薛家軍之急。初來京中,人生地不熟,有些不了解她的人興許會說些閑話。”
“勞煩你們都幫我瞧著點,看看誰在我們薛家背后嚼舌根,回頭告訴我,我倒要請那些人來我們薛家當面說道說道。”
薛夫人這話一說,有些賓客笑容牽強,附和著道:
“二少夫人看著便伶俐能干,薛家有福氣,兩個兒媳都這般好。”
自此,京中關于上官茹的閑話就少了。
薛玉成在長安外的軍營任職時,事務繁忙,回家的時間少。
上官茹帶著兒子薛澈住在薛府。
京中眾人以為上官茹會在家知足安分地做二少夫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可事實是,上官茹不但出門,還繼續做生意。
她在長安開了好幾家胭脂水粉還有首飾鋪子。
那些達官顯貴瞧不上她不要緊,反正來她手下的鋪子里買東西就行。
小薛澈曾經問他娘為什么,薛家吃穿不愁,為何還要做生意?
上官茹把一個大金項圈套在兒子脖子上,親了一口兒子的臉:
“阿澈啊,管他們說什么,娘能掙到錢是娘的本事。”
“兒子,記住,自己喜歡做什么就做,用不著在意旁人的閑話。”
薛澈點頭,記下來了,并且認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讀書。
薛澈自小就喜歡識字念書。
他在西北的時候,經常跟著大伯母和堂哥一起看書。
裴姝和薛玉琢也生了個兒子,叫薛棣,十分聰慧。
西北很難請到好的教書先生,于是薛棣跟著裴姝啟蒙。
等到薛澈開始識字的時候,薛棣就已經可以教比自己小幾歲的堂弟認字了。
孩子識字都很早,也很快,幾乎是過目不忘。
裴姝帶著薛棣讀書的時候,薛澈總喜歡坐在旁邊聽,哪怕有些地方聽不懂,也覺得很有意思。
薛棣和薛澈兄弟也習武。
雖然習武尚可,但沒有讀書方面那么出色。
薛澈三歲的時候就拿著小木劍,跟著堂兄屁股后面練劍。
但是練劍的樣子有點笨笨的,好像揮著一支碩大的筆。
上官茹每次看見像小團子一樣的兒子在那練劍,覺得可愛得很,忍不住抱著兒子親兩口。
薛玉成問兒子:“是不是討厭練劍?”
小薛澈:“不討厭,只是覺得練劍比識字難。大伯母教我認字,我看一遍就認識了。”
薛澈回到京城后,常常喜歡去父親的書房看書。
每天都要看。
要是哪天不讓他看,他傷心得睡不著覺。
父親的書房里大多都是兵書,有些看得懂,有些看不懂。
看不懂的,他就拿著書去問娘,問祖父祖母。
看完了父親書房里的書,又去大伯和祖父的書房里淘書看。
薛澈去了一次,驚喜地看見裴家的藏書比他家多!
于是天天都想去裴家。
裴凌風和嚴毓生了一子一女,年紀比薛澈大幾歲,也正是念書的時候,家中請了名師教導。
裴凌風見薛澈如此好學,于是讓薛澈來裴府一起念書。
等到薛澈六歲那年,有一日,他見裴家上下很是喜慶,聽說在嶺南做官的裴二郎要調回京城任職了。
過了兩日,父親薛玉成從軍營中回家,聽說了這個消息,也很高興。
薛玉成抱著薛澈說:
“隔壁裴二郎是爹的好友,好幾年沒見了。他也成家生子了。”
上官茹:“若是他家孩子跟阿澈年紀相仿,阿澈還能多個玩伴。”
薛玉成:“那孩子叫知知,和阿澈同歲,到時候阿澈可以帶著知知玩。”
薛澈一本正經道:
“爹娘,孩兒讀書習武很忙,恐怕無暇嬉戲。”
說完后,他想了想,又補道:
“不過,教知知習字倒是可以。”badaoge/book/141994/53699199.html
請:m.badaoge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