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侯

261.第兩百六十一章

_漢侯_其他小說_螞蟻文學

←→:

鼓聲隆隆,號角吹響。

冷風平地而起,卷起漫漫黃沙。萬馬奔騰,天地為之色變。馬蹄踏過,盡是枯草碎石,下一刻刀光閃爍,飛濺猩紅熱血。

“殺!”

上千輛武剛車由駑馬牽引,列成環形陣,如黑色山岳,阻住匈奴逃生之路。

車頂放下擋板,五千弓箭手列陣車后,弓弦拉滿。伴著將官的命令,車上機關開啟,飛出兩指寬的鐵弩,弓箭手仰天齊射,箭雨呼嘯而出,劃過長空,直撲匈奴騎兵。

“為大單于!”

匈奴陣中響起號角,本部勇士和別部隨扈不分你我,組成最擅長的沖鋒隊形。在都尉和萬長的喝令中,雙腿夾緊馬腹,單手攥緊兵刃,拼命揮動韁繩,驅策戰馬沖向漢軍軍陣。

“放箭!”

軍臣單于立在車上,身后的旗幟和鷹雕無比醒目。縱然有箭矢凌空飛來,始終無畏無懼,甚至不曾移動分毫。

王庭禁衛守護在大車兩側,不斷揮舞兵器,擋開落下的箭矢。必要時,不惜以身為盾,頂住密集落下的箭雨,確保軍臣單于安全無虞。

只要大單于還在,胡騎就有死戰的勇氣。

缺少鐵器沒關系,弓箭的射程不如漢軍也無礙,頂著箭雨沖到射程之內,在馬上一樣能開弓射箭。

有人開弓前墜馬,有人放出一箭即被正面飛來的鐵矢穿透,能射中漢軍的寥寥無幾。

然而,始終無一人畏懼退后。

胡騎拼命沖上來,接連倒在沖鋒的路上,又不斷重復同一過程。

在呼嘯的箭雨中,雙方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

面對逼近的敵人,陣前的壯士以肩膀頂住大盾,阻擋箭雨的同時,準備迎接匈奴戰馬兇狠的沖擊。

趙嘉站在陣中,目睹匈奴騎兵的悍勇,愈發清楚地意識到,橫絕一世,分裂西遷后,仍能讓歐洲心驚膽寒的匈奴帝國究竟意味著什么。

“投矛!”

匈奴的勇猛值得敬佩,但于漢朝來說,絕不容許身側盤踞如此強敵。

這個惡鄰視漢邊如“牧場”,動輒揮師南下,劫掠財富,屠戮邊民,使得邊塞連年烽火,少有安穩的時候。

數十年的交鋒,彼此結下血仇,除非一方徹底倒下,否則戰爭絕不可能停止。為國為民,為漢家百姓的生存,匈奴必須逐滅!

隨命令傳達,武鋼車后,弓箭手讓開位置。

三千壯碩的軍伍排成方陣,在匈奴騎兵抵近時,身體后仰,用盡全身力氣,將帶有鐵刺的短矛投出。

與此同時,武剛車觸動第二重機關,毒煙筒陸續飛出,在匈奴騎兵頭頂燃燒炸開,釋放出刺鼻的濃煙,并有石子碎木飛濺。

因風起之故,濃煙效果不大,很快被吹散。爆開的碎屑和石子卻給匈奴帶來不小的麻煩。凡是煙霧籠罩處,不斷有胡騎捂住雙眼和臉頰,慘叫著從馬背跌落,在地上痛苦翻滾。

可惜援軍來得匆忙,為抓緊趕路,盡快形成包圍,攜帶的毒煙筒數量有限,僅能給匈奴前鋒制造短暫混亂。

待到煙霧徹底散去,匈奴很快重整旗鼓,在號角聲中,又一次向漢軍發起沖鋒。

軍臣單于仿佛鐵了心,一定要從東北角撕開缺口。

胡騎舍生忘死,一批又一批沖向趙嘉和李當戶防守的要害。

隨著胡騎大批壓上,漢軍的箭矢消耗陡然增多。戰斗開始不到半個時辰,武剛車后飛出的箭雨,肉眼可見變得稀疏

匈奴都尉和萬長抓住戰機,高吼著帶頭加速:“為大單于!”

胡騎兇性爆發,吼叫著驅策戰馬,猛沖向橫列的盾陣。

“穩住!”

衛青和趙破奴飛馳傳令,漢將發出高喝,持盾的壯士行動一致,身體前傾,用肩膀抵住大盾,雙腿牢牢固定,彼此互為支撐,哪怕被戰馬踏死,也絕不后退半步。

匈奴前鋒沖到陣前,戰馬速度不減,準確來說,已經無法減速,只能隨著騎士的動作,正面撞向高過人肩的大盾。

剎那之間,猶如山石崩裂。

前排戰馬脖頸折斷,馬上騎士被漢軍的長矛穿透,掛在矛身上,變成一個個血葫蘆。

盾陣被撞得內凹,十數名壯士雙腿折斷,內臟碎裂,控制不住倒飛出去。落到地上時,口中噴出血沫,再也動彈不得。

匈奴人不畏懼生死,不惜以命換命,只為沖開漢軍的包圍。趙嘉和李當戶當機立斷,在軍陣出現不穩時,親率騎兵迎戰,和沖陣的胡騎正面廝殺。

朔方守軍從側翼支應,被別部隨扈阻截。

在本部騎兵的帶領下,這些別部蠻騎簡直像脫胎換骨,視死如生,和漢軍展開鏖戰。

朔方太守和都尉披堅執銳,斬殺三名匈奴千長和五六名部落首領,才將對方的攻勢壓下。可想要繼續前沖,撕開近萬胡騎,支援趙嘉和李當戶,絕非容易之事。

戰場的東北和東南方向喊殺聲震天,戰斗很快進入白熱化。

與之相對,由曹時、韓嫣負責防御的西北,以及由李廣親自設伏的正北,匈奴騎兵固然在沖鋒,攻勢卻弱了一截。

無論匈奴打什么主意,李廣始終不動如山,依照戰前制定的計劃,封堵住北行之路。

曹時和韓嫣終歸年輕,眼見趙嘉李當戶陷入苦戰,自己這邊卻是不溫不火,心中難免焦急。

韓嫣且能深思熟慮,曹時卻有些熱血上頭,將防守的任務交給韓嫣,親自調撥三千漢騎,準備直撲軍臣單于所在。

正常來說,數萬人的混戰,為打開僵局,采取奇襲并不為過。可惜曹時經驗尚淺,錯看軍臣單于,也低估了匈奴人為保存有生力量,究竟能做到何等地步。

見漢軍變換陣型,早有準備的右賢王立刻帶兵沖出。

作為配合,軍臣單于高舉短刀,下令中軍吹響號角,助右賢王率軍突圍。

這么做的結果,一方面能給右賢王制造突圍的良機,另一方面卻會徹底暴露匈奴的意圖。軍臣單于以身為餌,注定被漢軍重重包圍,再無逃出生天的可能。

“大單于,我去了!”

右賢王和突圍的勇士皆以匕首割面,帶著猙獰的血痕,兇狠殺向出現破綻的包圍圈。

曹時意識到中計,正想調頭阻截,卻被王庭禁衛攔住,一時間身陷重圍,無論如何沖不出來。

韓嫣發現情況不對,以最快的速度調集騎兵。只是動作仍不夠快,右賢王一馬當先,身先士卒,連續斬殺數名漢騎,竟真被他撕開一個缺口。

“隨我沖!”

生路在望,匈奴騎兵不顧一切,拼命向缺口涌去。

就在這時,三支箭矢陡然襲來,右賢王猝不及防,當場被穿透肩膀。因他受傷,匈奴的攻勢也為之一頓。

“大王!”

“無礙!”

右賢王大吼一聲,抓住箭桿,生生拽出傷口。不顧劇烈疼痛,繼續策馬前沖。

“繼續沖!”

匈奴士氣受到鼓舞,戰斗力再一次爆發。

漢軍拼死進行攔截,長刀砍得卷刃,直接拽著胡騎一同落馬。哪怕是以命換命,絕不容許任何一個敵人逃回草原。

韓嫣指揮騎兵一層層設障,削弱匈奴的銳氣。

李廣調出兩千人支援,更親自拉開強弓,箭矢瞄準右賢王。

弓弦振動,三箭連珠。

這一次,右賢王未再受到天神眷顧,胸口被鐵矢貫穿,眼前彌漫血色,當場跌落馬背。

“父王!”

隨軍出征的長子撲到近前,借親衛擋住漢軍,拼死護住右賢王。

“拿著!”

知大限已到,右賢王將象征大單于的鷹雕交給兒子,硬聲道:“於單在,繼大單于位!不在,擁立伊稚斜!”

“父王!”

“自今日起,你就是右賢王。不要管我,走!”

說完最后一個字,右賢王單臂舉起,手指牢牢攥緊,拼盡最后一絲氣力,重重捶在胸前。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目光追隨著軍臣單于。望見被黑色洪流席卷的單于車駕和旗幟,心中涌現懊悔和不甘。

然時間無法倒轉,事成定局,如大單于所言,漢朝是可怕的強敵,匈奴終避不開這場劫難。

“走!”

道出最后一個字,右賢王垂下手臂,眼底光芒隕滅。

右賢王長子攥緊鷹雕,放下父親的尸體,用長刀劃過臉頰,雙眼赤紅,躍身上馬,不顧一切向北沖殺。

戰場中,看到右賢王倒下,卻有近千勇士殺出重圍,軍臣單于沒有任何遲疑,繼續組織禁衛同漢軍鏖戰。

“殺!”

漢軍和匈奴全都殺紅了眼,半身被血染紅,竟感覺不到疼。

冷兵器時代,死傷超過三成,就能引起大軍的崩潰。這場朔方城下的戰斗卻打破常規,從將領到士卒,已經沒人在意傷亡。

戰馬倒地,兵器折斷,只要還剩一口氣,就會繼續同敵人扭打在一起。哪怕用牙齒咬,也要咬碎對方的喉嚨!

計謀和策略變得毫無意義,殺死面前所有的敵人,成為雙方士兵僅存的念頭。

數十年積累的仇恨,漢和匈奴早已是不死不休。唯有一方倒下,這場戰爭才能結束。否則的話,戰到最后一人,刀鋒也不會停止。

如此慘烈的戰場,幾同人間地獄。

別部隨扈和歸降的胡人親自參與其中,奮勇廝殺的同時,心中也生出寒意。

他們所臣服的,究竟是何等恐怖的存在?

與漢和匈奴相比,他們簡直是不起眼的螻蟻。夾在兩個龐然大物之間,幾次蹦高作死,竟然能存活到今天,尚未被滅族,當真是一場奇跡。

戰斗從上午持續到傍晚,匈奴死傷超過三萬,漢軍也有近兩萬的傷亡。

夕陽西下,狂風驟起,天空落下雪子,對面都看不清敵人,戰斗無法繼續,雙方不得不鳴金收兵。

夜間篝火燃起,從將官到士卒都知今天僅是開始,明日天明,又將是一場血戰。

曹時回到營帳,摘掉頭盔,用力捶在幾上。神情間充斥憤怒,也有幾許沮喪。

因他白日冒進,被匈奴抓住機會突圍。即使右賢王戰死,仍有千余騎沖出包圍,向北逃竄。于數萬人的戰場而言,這些騎兵微不足道。但就制定的圍殲計劃,這卻是不該犯的錯誤。

“君侯還在為白日之事懊惱?”趙嘉走進帳篷,見到曹時沮喪的樣子,看一眼韓嫣,后者攤開手,表示無能為力。

“是我之過。”曹時沉聲道,“是我冒進。”

趙嘉走到矮幾旁,遞給曹時一張絹布,道:“這是草原送回的消息,君侯無妨先看一看,再決定是否繼續沮喪。”

“什么?”曹時接過絹布,展開后,看到其中的內容,雙眼瞬間睜大。

“季豫和李將軍拿下蘢城?”

“正是。”趙嘉拇指勾住腰帶,笑道,“還找到匈奴祭天的金身人,此刻正往朔方趕來。”

韓嫣比曹時反應更快,想透趙嘉話中含義,不由得眸光微亮。

魏悅和李息率領的大軍馳往朔方,不出意外,定然會撞見逃走的匈奴。如此一來,這千名胡騎沖出包圍也無法回到草原,更不可能同伊稚斜的殘兵匯合!: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