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有巧女_影書
:yingsx←→:
此為防盜章,購買比例低于70的讀者要等24小時之后才能看到
杜瑕就花了幾天研究,編了兩套五毒的結子出來,也跟之前的葫蘆和蝙蝠一樣是可以掛在身上,有流蘇的。又因為五毒特色鮮明,還是過節,她就故意挑了色彩對比濃烈的彩繩,五色斑斕十分晃眼,正應了端午節的熱烈氣氛。
因為不知老板娘李氏那邊的情況如何,杜瑕一次也不敢做多,就跟王氏帶著一大包葫蘆、蝙蝠和兩套新得的五毒上門。
老板娘看到她們之后十分欣喜,又說還不到送貨的日子,怎么這個月竟就早來了?然后不等她們答話就笑道:“你們倒來的也是時候,送來的葫蘆和蝙蝠結子十分好賣,前兒就沒了,我原想找你們多要些,可偏生不知道你們住在哪里,眼巴巴等呢,你們就來了!”
聽說已經賣光,王氏和杜瑕也非常開心,忙將手里的一大包送上,又把編的五毒單獨拿出來給她看。
因為已經做過一次買賣,老板娘也十分信任,又見著五毒既應景又好看,不似市面上尋常見到的那樣猙獰可怖,反倒叫人看了歡喜,便立刻收了。
因為五毒遠比葫蘆和蝙蝠繁瑣,也大,價格就不能再照之前的,便又由王氏出馬討價還價一番,最后定價為一個六十文,足足是之前的兩倍有余。
不過杜瑕也并不覺得受寵若驚,因這種五毒不似葫蘆和蝙蝠圓潤,有不少肢節,編起來就頗為費勁。眼下王氏全然不懂,無法打下手,杜瑕也不算特別熟練,大約一日也只能得四五個,可若換成已經做熟了的兩樣,一人一日輕松十多個。
所以若不是她為以后計,考慮長久發展,照如今的速度,還真不如只做葫蘆和蝙蝠來得實在。
到底老板娘還是個生意人,熱情歸熱情,爽朗歸爽朗,可涉及到錢的問題上也并不一味的耍闊。
聽說她們已經搬到縣里,老板娘也極為歡喜,只說日后往來更加便利,又邀請她們去屋里吃茶,這卻是之前沒有的待遇。
因為已經快到端午,不少大戶人家早就開始采買各類所需物品,如今陳安縣內以方家為首,萬家、趙家等隨其后,也頗有些個不差錢的大戶,最近也是日日派出無數婆子媳婦小廝四處采買,示意杜瑕弄得那兩套五毒剛擺到第二日就被方家的婆子看去,一發都買了去。
王氏抽空去問了一回,聽說經已經被買走了,無限歡喜,又帶著一包絲繩回去跟女兒一起做活。
她們都深知這種明確對應節令的東西打的就是時間仗,若是晚了,過了節,大家也就不那么稀罕,因此就想著趕在端午之前,拼命多做些活兒。
索性眼下王氏也已經練出來,像什么分色,編繩、打底,做流蘇,穿線,這種下手都是由她打,杜瑕只要專心編繩就好,娘倆分工明確,做起來就漸漸的快了,一天竟也能做十個八個。
因為做的熟了,速度也就上來了,編的時候就見杜瑕十指翻飛,仿佛只剩殘影,看得人眼花繚亂,最后算下來竟也跟做蝙蝠結子花的時間差不多,只是價格卻已經翻了一番有余。
從那天到端午一共十二日,竟又叫她們足足趕出二十一套,共計一百零五只。
因為杜瑕著實累狠了,王氏便不在叫她出門,只好吃好喝供應休養,又自己帶著那一大包袱五毒結子送去,從李老板娘那里換回了五兩二錢零五分銀子。因李氏見她們做的又快又好,且心思靈巧,時不時迸出新鮮花樣,就打定主意日后長期合作,又多給了兩百錢做節日添頭。
大約人類都隱約有那么點兒收集癖好,尤其五毒又總是一塊兒出現,好些人買了一個就想再買另一個,碰到家境稍好的,便是一口氣將一整套五毒都買了的也不少,所以前后共計二十三套也很不夠賣。只是杜瑕到底累狠了,也沒再為了幾個銀錢加班加點,李氏只得罷了。
杜河知道她們娘倆忙活不過半月就得了五兩多銀子十分震驚,這斷然比他在外做活賺的還多的多。只是看女兒累的連飯都顧不上吃,幾根手指頭都紅腫,人也瘦出了尖下巴,一雙黑黢黢的眼睛越發顯得大了,心疼的不得了,又說日后不必她做,自己賺錢也能養家。
杜瑕卻笑說:“爹也不必擔心,一年才幾個端午節?我不過做這一回罷了,你往日可見我如此勞累過?”
杜河卻不是好哄的,就嘆氣道:“你鬼靈精的很,如今端午節又搞出了這個,焉知日后的節令不有其他花樣?一年到頭的時節倒也多的很,你這樣叫我如何放心。”
杜瑕也見他這樣不好哄,就有些被戳破的訕訕的,不過好不容易才開始來錢了,她如何舍得下?左右整天憋在家里也無事可做,自然不能輕易放棄。
她又道:“話雖如此,可爹也不必擔心,身子是我自個兒的,我到底有數。如今娘也練出來了,也況且一年到頭也就這么幾個節,做一個來回也就有數了。再者這個熟能生巧,如今閉著眼睛也能打,比一般針線活兒輕省好多,我們平日就攢著,也不做旁的了,自然不必像這次這樣急沖沖的了。”
陸河聽她分辯一番,說的頭頭是道,這才勉強應了,只是又反復叮囑不許多做,然后自己背地里更加拼命干活。
雖說女兒懂事,可說到底還不是他自己沒本事,若是能像方大戶趙大戶那樣腰纏萬貫,妻子兒女自然是叫一堆人伺候著,每日只吃喝玩樂便可,凡事不往心里去,哪里用得著考慮這樣周全?
不說杜河這個當爹的,就是杜文見娘和妹妹這樣拼命也十分難受,然而眼下他也幫不上什么忙,便更加發狠的讀書。他小小年紀,每日卻也只睡兩三個時辰,早起晚睡,大聲朗誦,又把書拿來抄寫。
等去還書的時候,肖秀才卻也驚訝這般神速,就說自己已經讀完,不用了,讓他不用著急還。杜文卻說自己已經都抄了一遍,哪知肖秀才卻勃然大怒,大聲道:“如今你已是遠遠落后于別人了,光是背誦研讀還忙不過來,竟然還耗費時光抄書,真個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竟分不清輕重,我這些日子白教你了!”
杜文叫他罵的滿臉通紅,也不敢辯白,只老老實實的認錯。可等肖秀才罵了一通,略消氣之后,杜文又小小聲,帶著一點不易察覺的倔強分辨道:“好叫老師得知,我已是都背會了的。”
肖秀才一愣,并不言語,只是隨便指了一句叫他往下背。
就見杜文果然不假思索張口就來,竟是一字不差。
肖秀才越發震驚,只是面上不顯,又提問了好些,斷章斷句十分刁鉆,杜文都一一作答,只是根據難度高低,思索的時間有長短差別而已。
肖秀才越提問越震驚,最后竟然也不顧他是初學者,又撿著教淺顯的問了幾句,卻是要他說意思感想了。
杜文卻為難了些,他只是背誦,并無人教授,雖有所感悟也不知對與不對,只到底是老師提問,他遲疑片刻也就試探著說了。
肖秀才心頭大喜,知道自己撿到寶了。
這些書杜文之前不要說學過,就是讀都沒讀過,他說的這些釋意領悟,雖難掩稚嫩,有的地方也不大通,可因為并沒有人教,這全然都是他自己領悟的,這就殊為難得,可見果然是有天分。
世間萬事萬道都講究個天份,雖說勤能補拙,但假如你于這一途并沒有天分,即便是嘔心瀝血,也只能做到上等罷了,并做不到頂尖。可若是有天分,再加上后天的努力,便能達到一個世人需要仰望的地步。
如今杜文年歲尚小,他們師徒相處的日子也淺的很,肖秀才并不敢妄言杜文日后會如何,可假如他一直這樣下去,他日黃榜高登,進士及第并非難事。
肖秀才心頭思緒翻滾,卻始終表情不變,最后又收回這些書,換成另外幾本叫杜文回去繼續讀。
杜文連忙稱是,行禮之后就要退出去。
肖秀才卻又叫住他,也不開口說話,只盯了他兩眼底下的烏青看了會兒,又看看他瘦削的小身板兒和尖下巴,最后說道:“去吧,要松弛有度,每日也別睡的太晚,免得叫雙親擔憂。”
這還是杜文上學以來肖秀才說出的頭一句明確關切的話,杜文不禁喜上眉梢,轉身離去時看著連步伐都帶些喜氣洋洋。
肖秀才失笑,卻也沒有再叫住他訓誡。
到底是個孩子,且由他去吧,若是一味地訓斥,失了靈性,反倒得不償失。
杜文回到課堂之后,牧清寒還問了句,“如何?”
因為兩人同時拜師,便也做了同桌,雖說一開始牧清寒為人甚冷,兩人十分陌生,可這一月來,杜文待他的態度始終如一,每日都微笑招呼,牧清寒見他認真讀書,勤勤勉勉,不是一般輕浮油滑之人;而杜文見牧清寒為人雖冷,但并沒有壞心眼,舉止穩重,書讀的也好,不比幾個師兄差,便十分仰慕……如此這般,兩人如今關系倒也很好。
杜文松了口氣,沖他笑道:“先生又給了我幾本新書。”
牧清寒略看了眼,點頭:“這倒也適合你看。”
若是旁人聽他用這種幾乎指點的語氣說話,必然要惱的,可杜文卻知道自己的的進度確實比誰都慢,牧清寒也只是實話實說罷了,也就欣然接受。
前些日子杜文拼命讀書,簡直如同玩兒命似的,饒是牧清寒看了也暗暗心驚,如今見他竟然短短幾日就讀會了幾本書——既然先生又給了他新的,必然也覺得滿意,他也起了爭強好勝的心,回去之后越發用功。
下學的時候,兩人在門口分別,杜文徑直回家,牧清寒卻有一高壯健仆接送。
相處一月有余,雖然牧清寒沒有明確說起過自己的家境,可杜文觀他衣食穿戴、言行舉止,也能猜出他必然出身高門大戶,只是卻不知道為何到了小小陳安縣城來讀書。
他心中雖有疑問,卻也知道涉及別人家事,對方若不主動說,便也從不主動問。
相處時間久了,兩人偶爾也會聊些閑話。這日牧清寒見他實在太過廢寢忘食,忍不住說了幾句叫他注重保養的話,杜文就嘆息道:“我也知這樣不好,可母親和妹妹拼命做活,又要供我讀書,我實在于心不忍,眼下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因著趕進度也沒空抄書賣錢,竟什么都做不了,實在不忍心。”
他又說起妹妹小小年紀就知道為生計謀劃,好容易做針線活兒賺了幾十文錢,先就給自己買紙,十分不忍,百分自責,眼眶也漸漸紅了。
也不知這話觸動了什么心腸,牧清寒也聽得怔住了,呆呆的望著前面的虛空出神。
杜文也是一直沒個人說話,師兄們對他也不冷不熱,如今好不容易開了話匣子,便有些止不住,說了好些零七碎八的事。待他回過神來,竟已過去了半個時辰有余。
見牧清寒兀自出神,杜文就有些不好意思,慌忙道歉。
卻見牧清寒緩緩眨眼,神色復雜的說:“一家骨肉新密體諒乃人之常情,你不必介懷,況且我卻也十分思念兄長。”
杜文還是頭一次聽他聊起家里的事,不由得十分新奇,卻也不好過問。
牧清寒感情內斂,也不多講,只說兄長大他十歲,如今父親病重,他便留在省城家中操持生意。眼下家里諸多事端,牧清寒也想幫忙,卻有心無力,兄長又怕波及到他,便把他送回已故母親的成安老家。
因牧清寒母親的娘家也只有三位姨母,且都嫁往外地,外祖父外祖母也都于前幾年先后亡故,這邊已經是沒什么人了的。
好在房屋尚在,且又有幾房忠仆看著,倒也十分妥當。
杜文想起來日日迎送他上學的青年健仆,恍然大悟:“那是令慈留下的人?”
牧清寒卻搖頭:“非也,阿唐另有一位哥哥,原是幾年前兄長外出收賬,在路上救起的流民,當時他們尚有一位老母在,后來兄長雖全力幫忙醫治,老人家仍撒手而去,阿唐兄弟只說無以為報,又沒處可去,便自動寫了賣身契。兄長見他們身手出眾,就將阿唐指給我。他們二人赤子心性,我也跟他學習武藝。”
牧家財力雄厚,牧清寒又是年幼的嫡子,內憂外患,自小便有不少人盯著,幼年時期也著實有幾次十分危險,后來有阿唐在身邊才消停不少,他自己這幾年也習武不斷。
杜文見他每每提及兄長便十分濡慕,又從素日的只言片語中拼湊得知:牧家人口似乎相當混亂,牧家老爺恐怕并不如何敬愛牧清寒的生身母親,也就是牧家主母,反倒十分疼愛那不知多少的小妾,又有無數庶子庶女。
牧清寒的母親去世的早,兄長又年長十歲,可不是當爹當媽又當哥?兄弟二人相依為命,感情自然深厚無比。
自打那次談話之后,杜文和牧清寒的關系便突飛猛進,同出同入,杜文在家中也時常提起,很有了些摯友的味道。
他的學業漸漸步上正軌,杜瑕和爹娘看著也十分歡喜,更能沒有后顧之憂的做活。
如今市面上已經漸漸地出現了他人仿制的葫蘆和蝙蝠,且賣價比李老板娘這邊更加便宜,但因為李家娘子的鋪子在端午販賣五毒一戰成名,便有無數人慕名前來,只為了求他家市面上沒有的新鮮花樣,如今在陳安縣城也還算獨一份。
因著外面已經有葫蘆和蝙蝠,況且利潤也不高,杜瑕就不大再耗費工夫做那些,又仔細畫了圖樣,做了烏龜和仙鶴兩樣更加繁瑣復雜的,取龜鶴延年的好意頭,賣的也很好。
又考慮到臨近中秋,大家難免又要做些與中秋有關的事情,她就又設計了幾款圖案,如玉兔捧月,玉兔搗藥,還有玉兔騰云駕霧的花樣,都非常可愛靈動。做出來之后杜文先就愛不釋手,自己從妹妹那里要了來掛在腰間,十分得意。
如今距離中秋節還有兩三個月,時間十分充足,杜瑕便與王氏提前準備這些,暫停了其他的事物,準備中秋節大賺一筆。
期間她們也與趙氏頻繁往來,亦或是王氏見她太過勞累,便催著她出去玩,杜瑕便跟趙氏的女兒熟悉起來。
趙氏的女兒雅娘果然十分文靜嫻雅,小小年紀就已經繡工了得,繡的草木魚蟲無不活靈活現,杜瑕是打心眼兒里佩服,反正她是萬萬做不來的。
雅娘為人展樣大方,熟了之后便也送杜瑕兩塊手帕子,上面分別繡的滴水菡萏,還有游動的金魚。自打來這兒之后,杜瑕還是頭一次親手摸到這般鮮亮靈動的針線活,自然愛不釋手,又投桃報李,也回贈對方一套別樣玉兔的結子掛件,卻跟送給家人的不同。
雅娘也十分歡喜,取了一件掛在腰間看個不停,又笑道:“前兒我跟娘也在店里見了類似的,卻沒有這樣的樣式。我們都在想是誰這樣巧的心思,原來竟是你!”
說的杜瑕也笑了。
在接下來的聊天中,杜瑕意外得知他們家竟然要搬走了。
因趙氏能做,幾年下來著實攢了大半千的銀子,便不大耐煩繼續蝸居此處,年前就四處尋找合適房源。如今已看中了與北城區交界處的一處宅院,雖是個兩進院落,價格極為昂貴,可到底位置好,每日都有無數官兵來回巡邏,距離家中兒子讀書的學堂也近,夫妻倆便決意咬牙買下。
這是其一,杜瑕暗中想著,北城區是本地官宦聚居地,趙氏一力主張往那邊去,未必不是存了為兒子日后鋪路的主意……
話說自從收入穩定了之后,王氏也真的就不大做飯,只偶爾得閑兒了才做幾頓。
這倒不是杜河強求的,原來精于持家的她偶然也也算了幾筆帳:
做一頓飯,從開頭的準備到后面的刷鍋洗碗,收拾桌子,怎么也得將近一個時辰,而有這個時間也能編幾個蝙蝠葫蘆的結子了,放到外面也能賣近百個錢。可若是從外面叫一頓飯吃,她們娘倆兒也不過三五十個錢,兩邊一比就知道怎么合算了。
杜河知道后也大力贊成,只說:“你們每日做針線活已經十分勞累,又怎么能再去下廚?也該把手指養一養啦!”
王氏聽后受用非常,又把手舉起來看,果然見這兩個月因為沒怎么下廚沾水,只做針線,且日日涂抹白玉膏子,雙手已經十分白嫩,就連往年裂的口子也都好了,越發喜悅。
難為杜有財竟十分縱容,對好些人笑話他夫綱不振,“不像娶媳婦,竟像倒插門”的風言風語渾不在意,私下照例對娘子愛護有加,也是一時奇談。
如今兩人生了兩個壯小子,大的十一歲,小的也有九歲,都長得虎頭虎腦,很是喜人,正直剛毅的脾氣也隨了牛嫂子,平時都在肉鋪幫忙,一家人經營的無比紅火。
杜瑕在偷偷打量牛嫂子夫妻二人,牛嫂子也在看她,就笑道:“幾個月不見,五丫竟長得這么大了,眼瞧著就是個美人坯子。前兒傷著的地方可好了?還痛不痛?”
杜瑕忙道謝,又乖巧回答:“多謝嬸嬸記掛,已經好了,不痛了。”
牛嫂子見她口齒清楚,回答的也條理分明,并不像一般莊戶人家的孩子那樣扭捏,不由得歡喜起來,又滿口夸贊:“我就說這是個小伶俐鬼兒,聽聽這小嘴兒,了不得!果然有個讀書的兄弟就是不同,卻不像我家里那兩個夯貨,愣頭愣腦,五丫竟像是城里大戶人家的小姐,真是可人兒疼的。”
說完又不輕不重的捏了捏杜瑕的臉蛋,轉頭跟王氏道:“只是看著還是有些瘦呢,回頭我給你送些帶肉的筒子骨,你只撒一點鹽巴,濃濃的熬出湯來與她喝,再掏了里面的骨髓吃,最是養人,文哥讀書累,幾次我老遠看著竟也瘦削的厲害,也該正經補補。”
杜寶、杜文哥倆每日結伴一起上下學,村內外的人誰不知道,誰沒見過?就算不認識的,但凡聽點風聲也就能立刻分辨出誰是誰:
矮瘦的那個一準是杜文,高壯的就是杜寶,兄弟二人分明才差了不到半歲,冷眼瞧著卻跟差出去三四歲似的,恰似柴火棍與小牛犢子一同出入。
王氏不由得十分感激,又微微紅著眼圈謝絕:“上回要不是杜大哥幫忙報信兒,還指不定如何呢!哪里還能白要你們的東西,且就算拿回去,也,也未必能到了我們身上……”
到底做晚輩的不能隨意挑長輩的不是,王氏能說到這個份兒上已經殊為難得,最后聲音便微弱的幾不可聞。
都是一個村里住著的,抬頭不見低頭見,誰還不知道誰?
牛嫂子原就愛王氏為人正直老實,聽到這里不由得又觸動肝腸,憤憤道:“都是身上掉下來的肉,要我說斷不該這般偏心!難不成文哥兒就不是他們的孫子?聽說書還讀的那樣好,日后說不住就要有大出息呢!”
她這話真心實意,王氏和杜瑕聽了也十分難受,在外面趕車的杜有財也隱約聽到幾句,只裝聾子。
到底是旁人的家務事,他們再看不過去,又能怎么樣呢?
牛嫂子家中開著肉鋪,一月幾次給城中數家酒樓、點心鋪子供應,這回也是收賬加送貨,因此進城之后就跟王氏母女分開,又約好申時二刻在此相會。
王氏和杜瑕跟他們道了謝,便要先去針線、雜貨鋪子里把做好的針線活兒賣了,然后再去店里與杜河見面。
幾個大人兀自道別,杜瑕卻打從進城那一刻起就覺得兩只眼睛都不夠用:萬沒想到小小縣城便已經如此繁華!
街道并不算很寬闊,可兩旁店鋪林立,又有無數攤子擠得密密麻麻,還有好些個挑著擔子的貨郎走街串巷,邊走邊發出各種花式叫賣。
眼下也才剛出了太陽沒多久,但街上已經很熱鬧,空氣中充斥著食物的香氣,路過的攤位、鋪面都忙碌不已,時不時還有人沖著過往行人大聲招呼:
“軟羊面,軟羊面,熱騰騰的軟羊面”
“白肉胡餅、豬胰胡餅、和菜餅!噴香的芝麻!”
“好大好白的灌/漿饅頭,小娘子來一個?”
險些被問到臉上的杜瑕唬的忙往外跳,引得幾個食客都笑了,她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覺得果然十分新奇有趣。
還有那瓠羹店,專門花幾個大錢雇兩個半大小孩兒站在門外賣命吆喝:“饒骨頭,饒骨頭,饒骨頭咧!”
這就是說但凡客官您進來吃一碗熱乎乎的瓠羹,我們就白送您一根大肉骨頭,好大的便宜。
杜瑕看的目不轉睛,臉上一直都帶著笑,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她才真切的意識到自己原來竟真的回到了古代,并可能長長久久的在這里生活下去。
王氏見她瞧得入迷,不得不狠心拉走,又柔聲哄道:“乖,先跟娘去買賣了東西,再叫你爹帶你出來逛。”
杜瑕不由得飛紅了臉,又忍不住有些期待,溜溜達達跟她往專賣布匹、衣裳、飾品等物的西南街區去了。
王氏的針線活做了幾年,一直從同一家鋪子買材料,又在另一家固定的鋪子出售,價錢什么都是早就說好的,并不麻煩。
只是今兒的大頭卻是女兒打的新鮮花樣,她糾結再三,才咬牙進了另一家。
到底是頭一錘子買賣,尚且不知能不能順利開張,杜瑕心里也有些忐忑,也不顧得四處亂看熱鬧了,只不動聲色的打量這間鋪面。
這鋪面的裝潢陳設又跟方才王氏買賣絲繩、絡子并鞋面等物的地方大有不同,明顯要精細的多,內里擺放的貨物看著也分外有光彩,井井有條,絲毫不見雜亂。
除了現成的針線活兒之外,另有一個架子擺放著各色專給孩童做耍的布老虎、撥浪鼓等玩意兒,還有針線笸籮、繡花撐子等,都不似普通鋪子里賣的普通玩意兒,眼見著是個高檔雜貨鋪。
她們進去的時候還有三兩位客人在挑選東西,兩個十來歲的小伙計忙碌的很,略招呼一聲便請她們先自看。
王氏和杜瑕也不著急,先大略將店內商品看了一回。因杜瑕如今實在太矮,略高一點的東西就要踮著腳尖扒柜臺,竟是絕大部分都看不見,王氏干脆將她抱在懷里。
那伙計的眼睛也實在毒辣,稍后原先的客人走了,他見這母女也不著急要貨看,便笑著上前來問:“您是要買貨呢?還是賣貨?”
王氏平時悶葫蘆似的不吭聲,此刻竟很能穩得住,先將女兒放在地上,又抬手攏了攏并不曾松散的發髻包頭,緩緩道:“眼下卻有幾樣外面沒有的新式結子,欲賣與你家,只是不知?”
伙計聞弦知意,并沒因為她是進來賣東西的就怠慢,又笑道:“嫂子好眼力,本店最是厚道,慣做得童叟無欺,可巧今日老板娘也在,不若您先擺將出來再議價如何?”
王氏聽他說的在理,又言語溫和,先就傾向三分,果然從包袱里取出一只翠綠、一只潤紅的葫蘆,和一個石青蝙蝠,都約莫成人半個巴掌大小。
那伙計乍一看還不以為意,只先入為主的覺得是什么花樣荷包,可待拿到近前一看,竟跟真的似的!
可喜圓滾滾的十分逼真,又在細處略加修飾,倒比實物更加憨態可掬,實在新奇精巧。
這是市面上從未見過的新鮮樣子,就沒有舊例可循,小伙計不敢擅做主張,交換個眼神后便有一人小跑著去后面喊人去了。
不多時,一個穿著桃紅灑金對襟褂子,系著鵝黃百褶裙的年輕媳婦出來,開口就笑:“新結子在哪里?”
她梳著高聳朝天髻,插著兩只銀釵和一只金銀交錯的發梳,一張臉兒抹得白白的,眉毛畫的彎彎的,點了兩點櫻桃似的紅唇,額上還貼著黃烘烘一片的鏤刻花鈿,正是時下流行的妝扮。
她撿著那幾只葫蘆、蝙蝠看過,贊了幾聲,道:“倒是好巧的心思。”
只說心思好,并不提工藝,也算厚道了。
其實杜瑕自己也知道,古人的刺繡、縫紉、打結子手藝技巧千變萬化,像編這種東西的單調技法落在他們眼中大約真算不上什么,只是取其新巧罷了,就是賣出去,只要有人狠心拆了細細琢磨,要不了幾天自己就能做了。
只是眼下條件有限,她也是在沒得選,只有這個成本最低,原材料最容易入手……
老板娘又問王氏有多少,是單賣給他們一家,還是打算分開賣,以后還會不會做,約莫一天做幾個等,問題涵蓋的很全面,顯然十分精明。
王氏略想了下,道:“若是好,我自然愿意一遭全賣了,一天倒也能打幾個,只是理起來費事些。”
老板娘看了眼被整理的尤其齊整的流蘇墜子,點頭,確實費事。
她飛快的在心中盤算下,想著如今正是花開時節,城中男男女女少不得要四處踏青,開些茶會之類,眼下這結子只有他家有賣,可不取了大巧?倒不如一口氣拿下,也省的日后麻煩。
便道:“一般的單股上等結子,我們都算四文,多股的八文往上。素面荷包是不收的,帶些簡單繡工的只給二十文,也是要熟工做的,再繁瑣的另有價碼,幾十、幾百文的都有,不過到底費事,一月也不得幾個。您這些難得打理的齊整,又配了流蘇,倒怪好看的,也給我們省了事,光是絲線又是一筆開銷……既這么著,我也不貪你,一只給二十五文,如何?”
這價格倒在杜瑕預計之內,也知道是碰到厚道店家,須知饒是多花了些絲線錢,一只成本也不過五文上下,而如今即便是縣里一個成年男子打短工或是走街串巷辛苦販賣,一日也未必賺的百來文錢。
卻不成想王氏竟是個精明的,這會兒才又從包袱里拿出另外的一只葫蘆和蝙蝠,陪笑道:“您瞧,這可不是福壽雙全?又都是一對兒的,越發好了!”
那老板娘也沒料到她竟然還藏著這一手,竟也呆了半晌,然后噗嗤一聲捂嘴嬌笑:“嫂子真真兒的好心思!得了,您日后也都替我配成對送來,一對給您五十五文,可好?”
杜瑕真是對王氏刮目相看,敬佩不已,只是這么先拿和后拿的區別,一樣的東西,竟然平均一只就多掙了兩文半!果然是持家好手!
她家中沒有公婆兄嫂,如今兩邊親戚也都死絕了,自己當家過日子,又能賺,所以出手大方,毫無顧忌,遠非王氏可比。
就拿這些布匹來說,雖然同樣是棉布,可王氏買的這幾種都只要百十文一匹,并沒什么出彩的花樣,染的顏色也有些黯淡。牛嫂子手邊堆著的俱是幻彩輝煌,浸染的十分美麗,沉甸甸滑膩膩,杜瑕略掃了眼,就認出其中自己在布店看見過,要價七百文一匹!
回家之后,王氏先偷偷去把自家相公給孩子們帶的點心零嘴兒放下,這才揣著幾塊布去了正房。
待她說只湊了四兩,杜平和于氏果然冷了臉。
杜平吧嗒下嘴,微微皺著眉頭道:“我可是知道的,他一月就有二兩多銀子,又包吃住,并沒有什么開銷,怎的就這么點?”
于氏忙接道:“可不是,他就海哥這么一個弟弟,日后海哥發達了自然記得他的好處,何至于這樣小氣!你再回去拿幾兩。”
在這一刻,這兩個人似乎全然忘記了,兒子那所謂的一月二兩多需要先交給他們三成半不說,另有額外一家三口要養活,更有師父師兄和一應人情往來要打點。
這一干人只知道朝杜河伸手要錢,卻從沒有一個問他累不累,需不需要家中支援。
王氏暗中腹誹,心道且不說小叔是個不知感恩的,想等他出息恐要等到百年以后,墳頭草怕不得有二尺高!誰敢拿這個做指望。
他們夫妻二人既已打定主意找機會分家,此等便都是肉包子打狗,注定有去無回的舍本買賣,故而咬死了不肯多費錢財。
想到這里,王氏忙咬牙哭訴道:“二老有所不知,相公畢竟是在外面做活,又寄人籬下,哪里比的家中舒心?上月他師父壽辰,幾個師兄拼命巴結,他少不得也要隨禮。又有師娘年紀大,病了,這又是一筆開銷。前兒下面還添了孫子……我已是有兩個月不見他家來帶銀錢回來了,心里雖著急,可到底是個婦道人家,也不敢問,這回我還沒開口,他竟先說想跟二老借錢使使,說有急用。”
她偷瞧公婆一眼,就見他們似乎并不十分相信,又道:“還是我摟著瑕兒哭了一回,又說了方才婆婆說的話,他這才松了口,說到底是親兄弟,哪有不幫襯的道理,只卻沒給我好臉子,也把瑕兒唬了一大跳,如今我瞧著竟是有些發熱呢。”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