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云

第二卷 征戰殺伐 第一百五十六章 以守代攻

觀云_第二卷征戰殺伐第一百五十六章以守代攻影書

:yingsx第二卷征戰殺伐第一百五十六章以守代攻第二卷征戰殺伐第一百五十六章以守代攻←→:

鷹揚關的城樓建造在蒼鷹頭的正后方,高度不過三層,樓柱子朱漆斑駁、屋內陳設簡陋,但鷹揚關真正令人畏懼之處在于城防。城頭上每隔一人位就設置了箭口,從關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城頭位置,若是從外頭正對關看過去,就能發現一整面墻上分布著錯落有致的洞口。

這些洞口在平時都會由與之相對應的圓石遮擋,等到了戰斗的時候就會移開圓石供守衛們從洞口射擊。這些規律分布的洞口不是隨意挑選位置的,當初設計的時候就充分考慮到了每一個洞口覆蓋的攻擊面,于是當這些洞口同時開始射箭的時候,就能將關外的幾乎所有的方位都囊括其中,不留死角。

鷹揚關的這一設計已經足夠讓宣韶寧開眼界了,沒曾想更讓意外的事情還在后頭。

三軍安置好戰馬,豫王帶著沈詠年、歐鷺洋、何云柯、澹臺歸宗登上城頭,張涵山這時才姍姍來遲上前參見豫王。安常理來說,張涵山目前是正四品上的忠武將軍,軍銜同豫王相比差了四等,即便不說軍銜,僅僅因為豫王乃是五珠親王,張涵山就必須出關相迎。

如此僭越的舉動幾位大將都看在眼里,可是豫王都沒有說什么,他們自然也沒有說話的份兒,再說,此時有比論資排輩更為重要的事兒需要大家合力解決。

“張涵山參見大將軍!”

“張將軍請起,非常時刻用非常之法,東南沿線悉數陷落,如今你這鷹揚關便是守護我大梁門戶的最后一道屏障。”

“還請各位屋內說話!”

張涵山將所有人請進了城樓,僅有的五把椅子悉數然給了來人,張涵山自己站在五人末尾。

“軍情緊急,必須將戰況最快傳送京師。我需要知道金昌城的事兒。”

豫王將目光投向了澹臺歸宗,關于這一幕他早就料到了,不慌不忙出列請罪道:“據我所知,下唐突襲漢州,同時柳毅里通外國......”

“澹臺將軍,這些事我們都知道,大家想知道的是神殺突騎是否同寒刀衛、銹螯衛協作,若是協作,為何兩衛會全軍覆沒?”宣韶寧回到安州城的時候已經將金昌城外的戰斗悉數告訴了豫王,此刻面對著澹臺歸宗他需要聽一聽當事人的親口解釋。

澹臺歸宗終于解下了一直懸掛在腰間的布包,他打開布包里面是一個木盒子,打開木盒子,一顆人頭赫然展現在眾人面前。

“這便是下唐守將樊曳的人頭,當初就是他率軍圍困金昌城,神殺突騎都是騎兵擅長野戰但不擅長守城,這就是為何我們眼睜睜看著寒刀衛和銹螯衛落入敵人的陷阱而不能出手相救的原因所在!”

說到這里澹臺歸宗瞧瞧抹了一把臉,停頓一會兒,繼續開口“但是也正是兩衛的犧牲為我們突圍制造了機會,是夜神殺突騎出城突圍,斬殺了樊曳之后便立刻前往營救安州城,可等我們抵達安州城的時候......安州已經是一片火海,于是我們便取道東南方從洮水上游越過趕赴閔州。”

澹臺歸宗的一番解釋乍聽起來還算合情合理,歐鷺洋立刻出列替澹臺歸宗說話“回稟大將軍,神殺突騎若是固守金昌城無異于讓金昌城成為一塊飛地,于大局無意,金昌城是澹臺家族經營百年的心血,一朝舍棄也是難能之舉。為今之計,我們必須合力守住鷹揚關,如此才能對朝廷、對圣上有所交代!”

“歐指揮使說的不錯!”張涵山說道:“末將鎮守鷹揚關已經十年有余,靠的就是地理天險和戰士勇猛,如今雖然面對下唐和西涼聯軍,但是能有大將軍坐鎮同時有神殺突騎從旁協助,守住鷹揚關倒不是問題。”

“守住鷹揚關不過是第一步,我們要以此關為基礎反攻敵人,盡快收復東南一線!”

“歐指揮使頗有雄心,這是好事!不過戰陣光靠雄心可是遠遠不夠的,方才我也仔細查看了:神殺突騎是齊整的四萬人,”張涵山故意在這里停頓一下看看澹臺歸宗的反應,見他神色自若的,便繼續分析“大將軍麾下的只有偶指揮使的一千金甲衛;沈將軍麾下也不過是左銜衛一千人;最后算上我手下的兵一萬人,歐指揮使,就靠著我們這五萬兩千人就能將東南一線的所有城池收復么?”

“那么按照張將軍的意思是我們便困守鷹揚關,等待援兵了?”歐鷺洋頗為不悅的反問,即便張涵山的軍銜要高出他好幾級。

豫王及時制止道:“張將軍說得沒錯,下唐和西涼的聯軍人數超出我們數倍,除了鷹揚關之外我們根本沒有能和敵人決戰的資本,貿然出戰只會讓我們陷入被動。固守鷹揚關,等待援軍毫無疑問是目前最為合理的舉措了。”

豫王如此支持張涵山倒是讓在場的眾人并不感到意外,這個張涵山頗有資歷且背景神秘,梁帝對他也是頗為倚重,若是不然,也不會將鷹揚關如此重要的關隘交給他來把守。豫王自從接觸過張涵山之后覺得此人也是頗對胃口,對于他的一些行為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我會將戰況詳細撰寫呈遞天聽,至于鷹揚關的布防就一切聽從張將軍的安排!”

豫王這么一說算是對防守戰做了最后的決定,尤其是讓屬下將領悉數聽從張涵山的安排頗讓歐鷺洋和澹臺歸宗不滿,不過兩人的表現卻不一樣。

回到關內之后,澹臺歸宗保持沉默且嚴格按照豫王的安排來做事;而歐鷺洋則對張涵上頗有微詞,這些話最終也傳到了將士們的耳朵里。

宣韶寧一開始并不在他人的議論,他的關注點全在凌緋顏身上,自從司衡犧牲,她就沒怎么說過話,看樣子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傷心,可宣韶寧知道對于凌緋顏這般的女子一旦付出真心就是一輩子。

除了宣韶寧之外,段朗和霍青都陪在凌緋顏身邊,但是他們非常有默契的都沒有說話,只是自己埋頭做事,直到邢崗將張涵山的戰略帶給了他們。

“張涵山?”宣韶寧咀嚼著這個名字,腦子里開始搜索自己是不是哪里見過。

“說起來,張將軍的戰略是沒有錯的,我們只有守住鷹揚關,才有可能收復失地,我是支持他的。”

“還有別的啥消息不?”

“我也就是聽說歐指揮使對張將軍不滿,說是張將軍對大將軍不敬,都沒有出關迎接。”

經過邢崗這么一提醒,宣韶寧終于意識到了這一個細節,細想起來還真是那么回事。不過想想豫王本來就不太重視這些虛禮,他重視的是軍紀,應該也無妨的。

“看來這個張涵山要不就是軍功卓著,要不就是背景深厚,不然如何能擺得出這樣的架子?”霍青根據自己的經歷得出了如此的結論。

段朗接著分析道:“軍功卓著倒還真有可能,不然也不會將如此重要的鷹揚關交給他,不過我們也算是在軍中多年了,我怎么沒聽說過還有這么一號人在呢?按理說,軍功深厚的人,就算沒見過面至少也聽過名字,顯然張涵山這個名字挺陌生的。”

“至于背景有點難說了,雖然我也不了解這個人,但是從豫王的交往原則來看,僅僅依靠背景而無軍事能力的人他是不屑與之相交的。可是聽邢崗說,豫王對張涵山還是頗為看重的。”

宣韶寧崇拜豫王,目前他認為豫王的做事、做人原則都是值得自己學習的,既然如此的人都能同張涵山相交,那就說明這個張涵山一定有過人之處。唯一讓宣韶寧有些納悶的就是,他總覺得自己在哪兒聽說過這人,可是如今怎么都想不起來。

“這些都不重要,我們畢竟只是兵,服從命令才是天職!”霍青打斷了眾人的猜測,“韶寧,我就想知道正淵怎么樣了?”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