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征戰殺伐第一百五十八章再出昏招_觀云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二卷征戰殺伐第一百五十八章再出昏招
第二卷征戰殺伐第一百五十八章再出昏招←→:
立政殿內的來自于閔州刺史梁無用和云州司馬陳康繼的奏章已經悉數堆在梁帝的案頭,所有奏章的內容都大同小異。對于他們的片面之詞,梁帝始終在等待豫王的奏章,可是豫王開赴東南前線已經有十日了,除了收到了一份奏章之后便再也沒有收到任何的消息了。
梁帝重新翻開一份奏章看了幾眼,因為憤怒直接將奏章狠狠摔在了地上。
“哼!老四抵達安州城卻不敢出城迎戰,坐看東南一線的土地盡皆淪于敵手,老四究竟是在打什么主意!”
一直隨侍在旁的崔公公正準備去撿拾奏章卻被梁帝阻止。
“立刻宣襄王、陵王、蔡權、曹子敬和廖臻入宮!”
“遵旨!”
半個時辰之后,五人神色匆匆的走進了立政殿,瞥到梁帝陰沉的臉色,眾人慌忙下跪請安,話還沒說完就被梁帝呵道:“平身,你們都來看看這些奏章!”
崔公公立刻將一摞奏章分別遞給了幾位皇子和大臣,眾人快速閱覽之后臉色都出現了變化,不過變化的方向卻不一樣。
“啟稟圣上,僅僅是閔州和云州的一面之詞做出定論怕是有失偏頗的。”蔡權作為丞相,自然是第一個站出來說話,“還需要豫王殿下的奏章相互印證才可以的。”
“讓朕惱怒的就是老四直到現在都沒有任何的戰報傳送過來!朕只能從這些奏章之中去了解前方的軍情!”
“父皇,兒臣相信四哥是不會做出如此之事的!”襄王明確表示自己對豫王的支持,“四哥不是第一次帶兵出征了,他做事向來穩重,絕對不打無準備之戰,也許固守安州城是四哥的一個戰略。”
“兒臣并不這么認為!”陵王出列說道:“東南三鎮已失其二,只有金昌城在手的情況下若是一味固守只會讓敵人有機可趁將安州和金昌城割裂開來,如此一來兩城互相不能救援只能各自為戰,這樣才是兵家大忌吧?”
“四哥用兵如神,看看之前的幾場戰役哪一次不是兵行險著最后取得勝利的?兒臣對于四哥的能力還是有信心的。”襄王堅定自己的看法絲毫不退步。
“老四若真的用兵如神,此刻應該已經有捷報傳來了!”梁帝對于襄王的說法不置可否,倒是有些認同陵王的說法。“老四這一回不會是剛愎自用導致戰況不利了吧?”
“回稟陛下,臣認為豫王殿下之所以沒有呈送戰報,最大的可能性是他無法松出,而絕對不會是殿下不愿!”廖臻算得上是在場五人之中對豫王最為了解的人了,他知道自己今日來的目的就是拼死護住豫王在梁帝心中的形象。
“無法送出?”梁帝咀嚼著這幾個字眼看著廖臻道:“難道是戰況太過激烈導致戰報都沒有時間呈送了?又或者說安州城被圍困,根本沒有人能從城內出來?”
梁帝分析到了點子上,廖臻也是心下駭然,若真是如此那就意味著豫王已經身處險境。
“圣上,閔州和云州處于安州城的后方,他們兵力雖然不足但至少可以探尋出東南一線的戰況,為何奏章之中對于安州城的戰斗只字不提?”廖臻企圖轉移眾人的視線,卻被陵王識破。
“廖大人,閔州和云州本來就只有一些府兵,之前因為有東南三鎮在,這些州根本沒有駐扎軍隊,你讓一些府兵前去探聽消息這一來不合法度,二來也是難為人家啊!”
“若是沒有派人外出查訪,那么陳康繼和梁無用是如何得知東南一線已經全部失守的?如此重要的戰報,對于安州城絲毫不提,卻僅僅用全部失守來描述東南戰況,若不是兒戲就是胡謅!”
廖臻的反駁讓陵王一時間啞口無言,襄王適時站出來“廖大人說的在理,兒臣以為可以選派專人前往安州查探戰況,這樣方能獲取準確戰報。”
“老五說的沒錯,就這么辦!你們倒是推選一下人選,究竟是何人合適?”
沒等眾人開口,一名御林衛出現在立政殿外求見,梁帝揮揮手讓其進入大殿之內。御林衛下跪,將一份戰報呈上“回稟圣上,這是來自安州的戰報!”
等了這么久,終于來了!梁帝在從崔公公手中接過戰報的時候,他的臉上是帶著喜悅的,在他看來這么晚才來的戰報很有可能就是豫王戰勝的消息,因而迫不及待的拆開來看。
可是隨著梁帝看的時間越久,他的臉色越發的陰沉,直到他將全部的戰報看完,一張老臉已經是掛滿寒霜了。
大殿內的氣氛重新又緊張起來,陵王第一個站出來打破沉默。
“父皇,四哥的戰報可是帶來了好消息?”
這就是明知故問了,若是戰勝的消息,梁帝怎么會做出這種表情?怎么會一言不發?凌此舉不過是抓住機會再諷刺梁帝一把。
“陳康繼和梁無用說的沒錯!不僅是東南一線失守,就連安州城都已經被敵人付之一炬,如今敵人趁勝追擊一舉拿下了閔州和云州,老四已經退守到了鷹揚關!”
“如何?四哥可是率領了十萬大軍馳援的,除了玄甲軍還有赤尾軍,況且金昌城還有神殺突騎,三軍都在,怎么可能戰敗至此?”陵王充分發揮出自己的驚訝,一席話更是雪上加霜。
“難怪老四遲遲沒有呈送戰報,估計是戰況節節敗退,他根本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說服朕吧!”
梁帝將戰報狠狠拍在桌子上,一張臉因為憤怒由原先的青白變成了漲紅。
“圣上,豫王殿下絕對不會是貽誤戰機且隱瞞不報的人,這其中一定另有隱情,還請圣上明察!”
“廖大人,本宮知道你同四哥交好,不過在父皇面前,你可不能睜眼說瞎話啊!照你這意思是父皇冤枉我四哥了?”
“陵王殿下......”
“圣上!”蔡權直接打斷了廖臻的解釋,“戰況已經如此緊急,現在也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微臣建議應該盡快馳援鷹揚關,畢竟那里可是我大梁的門戶!”
“老四在戰報的第二疊里詳細論述了關于駐守鷹揚關的戰略安排。”梁帝打開戰報說道:“老四的建議:下唐和西涼聯合用兵,一舉拿下了東南一整片土地,如今他們兵鋒正盛,不可直面其攖,應該以防守為主,守好鷹揚關而徐徐圖之。”
“兒臣不贊同!”陵王直言反對“敵軍兵鋒正盛是沒錯,豈不是正要利用其驕狂之時予以迎頭痛擊么?若是龜縮在鷹揚關內只會讓敵人以為我們大梁膽小懦弱,敵人一定會借助之前戰勝的勢頭一舉強攻鷹揚關,如此一來鷹揚關反而更難守住!”
“此言差矣!鷹揚關擁有地利,敵人一時是難以攻破的,經過了之前多日的安州保衛戰,豫王殿下的將士們一定是人困馬乏了,此時就該采取休養政策,讓軍隊恢復士氣。同時調動其他地方的兵馬增援鷹揚關,只有挫敗敵人攻破鷹揚關的企圖,才能擁有收復失地的希望!”
“廖大人此舉只怕最先助長的就是敵人的兵鋒了。”蔡權說道:“圣上,老臣不懂兵法但是對于‘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個道理還是懂的,下唐和西涼同時用兵實力已經不容小覷,我軍新敗,若是再一味固守只會讓將士們更加畏懼敵軍。另外,我朝共有四軍,除了廣遠軍之外,另外三軍都在東南,已經不可以再隨意調動軍隊了,西涼不可不防啊!”
一直沒有說話的曹子敬開口道:“回稟圣上,廣遠軍因為之前的戰斗已經損失不少,目前的兵力暫未恢復,玄甲軍剩余的兵力要防患西涼趁勢進犯漠北,全國其他地方的兵力再調集是需要時間的,微臣以為鷹揚關原本就有張涵山張將軍的一萬鐵騎駐守,固守關內是沒有問題的,利用敵人的疏漏即便吃出關迎敵也不是不可以。”
梁帝對于東南一線的全面潰敗已經是臉面無光,若是再以為龜縮,定會讓下唐和西涼以為大梁柔善可欺,那他堂堂的梁朝天子更是無顏面對全國的百姓了。
梁帝思索了一陣子終于是下定了決心,“令豫王即刻整頓軍隊出關迎敵,力爭收復失地!同時調用廣遠軍和赤尾軍增援鷹揚關!”: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