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風

第二百九十三章 質疑

宋風第二百九十三章質疑_wbshuku

第二百九十三章質疑

第二百九十三章質疑

楊崇岳終于察覺到了對面大營實在流充滿了古怪,他甚至開始懷疑對面的敵人到底是不是李清——楊崇岳出身將門,盡管楊家已經末落,但宋朝傳統將門世家中一些特殊的關系還在的,自己在得知要前往西北領兵作戰,并且知道對手十有就是黨項名將李清后,對李清的一切資料也就匯集到他的案頭上,這些寶貴的資料中除去一些曾經在西北作戰過的好友世家之外,便是王靜輝的情報局給予了很大的支持——資料上顯示李清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將領,不過單單在軍事上就有著很多將領所不具備的優秀品質——心聲堅定,殺伐果斷。\、0m/

正上因為出于對對手的了解,楊崇岳已經肯定對手在唱空城計,而且對面要是李清的話,就算是在唱空城計,也不會留下這么大的破綻——難道駙馬的學生有這么大的能耐能夠把李清的糧道給劫了?!

楊崇岳不相信這樣的結論,李清是名將,肯定不會在后勤栽跟頭,況且十二萬人的糧食可不是個小數目,李清就是演戲也會把戲做足來陰自己一把。意識到李清大營中不尋常的不僅僅是楊崇岳,關良和濟成也皺著眉頭。李清已經在對面砍了六天的木頭了——這能夠做出多少輛投石車?!

濟成每天都站在城頭上,用望遠鏡來觀察對面的情況——當關良將心中的疑惑朝他說了之后,他便對此上了心,關良專長是從事情報,對于一支十二萬人的軍隊吃喝拉撒所耗費的物資僅僅存在著一個“數量極大”的概念,要想通過觀察對手物資進出大營來估算敵軍多少,這就是濟成地本事了。

為了配合濟成。關良甚至爭得了主帥楊崇岳的同意,征用了幾個楊崇岳身邊地楊家親隨,這些人身手極好,關良交給他們的任務也很簡單——借著周圍地形復雜地特點,讓他們帶上望遠鏡近距離的觀察李清大營,專門數進出車輛,濟成沒有讓楊崇岳和關良失望,通過這幾天的觀察,他非常肯定的告訴兩人,對面的大營中最多不會超過四萬人!

正當濟成來盤算李泉手上籌碼地時候。李泉也意識到自己露了馬腳——因為軍需官的指示,讓他知道自己犯了一個大錯,若是對面的對手足夠精明,估計現在正在盤算如何來劫營了。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李泉知道自己肯定是瞞不過去了,除了祈禱對面的宋軍守將是個蠢貨,讓自己地兵士晚上攜帶空華袋子和馬車深夜出營,白天再裝滿泥土運回來麻痹敵人之外,李泉還采用了輪班制加強了夜間的防守,砍木頭的兵士在出營進入山地之后便倒頭睡覺。

李泉亡羊補牢的行動落在楊崇岳的眼中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判斷,武寧堡的人決定偷襲一次來看看對方的底細如何。楊崇岳雖然要決定偷襲李泉,不過攝于對潑喜軍的名頭。他們也不敢疏忽,畢竟人家成名已久,李清用兵與西夏其他將領的風格十分不同,也不能排除老家伙親自坐鎮的可能性。

為了展開這次偷襲,他們預設了好幾個方案,一擊不成立刻遁走,并且設計好退走路線,在合適的地方進行埋伏和接應。楊崇岳他們的準備沒有白做,晚上后半夜楊崇岳親自帶軍偷襲,結果碰上了李泉的埋伏,立刻退走,潑喜軍緊追不舍,結果也中了宋軍的埋伏,折騰了一夜雙方互有損失,算是一個平手。

偷襲這樣的事情只要一次就足夠了,畢竟武寧三堡駐軍并不是很多,至少盤面上李泉的籌碼要比楊崇岳的充裕一些,要是遇到慘敗地話,李泉說不得就會徑直拿下武寧堡,那就十分不劃算了,最重要的便是這次偷襲讓楊崇岳他們感到和他們對峙了這么多天的對手決非李清,而且敵人也遠沒有到十二萬,不然昨天晚上的偷襲他們是無論如何也退不出來的。

楊崇岳除了向順寧寨和保安城調兵之外,便放出鴿子給富弼和樞密院送信,同時也知道對手手中只有四萬人是絕對拿不下武寧堡的,但誰也不能肯定李清就這么咽下這口惡氣,說不定正在后面策劃報復行動,三堡之內所有的兵士都加緊備戰,城墻邊上堆滿了軍事物資,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準備應對潑喜軍的報復。

“李清不在武寧堡!”王靜輝和皇帝趙頊在看到這份由楊崇岳呈送上來的密折后面面相覷,很多兩府高官齊聚福寧殿偏殿,由于戰場情報比較少,參謀長郭逵也是拿著指揮棒面對沙盤有些束手無策。

王靜輝明白在這個時代即使使用最快的信鴿傳書,從武寧堡到汴都開封至少有三四天的時差,戰場上瞬息萬變,況且除去一支兩千人左右的特種部除還停留在李清的后方流竄之外,大宋的兵力幾乎都被李清給堵在了武寧堡無法出擊,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不可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參謀部的作用,這也怨不得郭逵這個第一參謀總長。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無論西北局勢怎樣變化,李清都無法突破武寧堡一線防御,而皇帝趙頊和王靜輝最后的底線則在順寧寨,況且關良已經發信回來,李清東部的黨項部落大大小小的首領已經開始集結兵力,種種動向表明他們對李清嘉寧軍司的財產垂涎三尺,只要他們從中插上一腳,相信局勢將會有很大的改觀。

會議上王靜輝受到了司馬光和郭逵的發難,在他們看來西北的局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應該保持對峙,現在并非是解決李清的最佳時機。不過王靜輝報以沉默對應,他需要時間,李清的行為已經超出了他的預計,這讓他想到了彥生的勸告:李清有非常之志!

盡管王靜輝心中已經接受了彥生的這種論斷,但這個圈套一旦布下開始發動,就再無回環地余地,現在說什么也晚了,雖然不知道李清現在正在干什么。但王靜輝認為自己手里的底牌還是可以和李清作一對決。事實上至少大宋現在并沒有損失什么。而李清在嘉寧軍司地經營不過才兩年,經不起他的消耗,況且李清地經濟命脈全在自己的手里,這個套子李清無論如何是解不開的,這是他最大的優勢。

有大宋強悍的經濟實力。王靜輝不信拖不死李清,畢竟人除了要吃肉這外,還要有糧食、食鹽、茶葉等生活物資,李清那點兒地盤根本無法做到自力更生。如果李清是個合格地政治家地話。在一切平定之后,還是要依附在大宋的麾下才能夠生存,想要靠“打草谷”根本滿足不了他地盤上的消耗,況且無論是西夏還是遼國,現在想要在宋朝邊境“打草谷”也不像過去那般容易了——大宋在這四五年地時間里,大量的騎兵裝備到前線部隊,機動作戰能力大大加強,手中的弩箭憑借著快速的射擊速度幾乎成為對手的惡夢,最糟糕的便是宋朝軍隊的報復心理越來越強——一旦發生“打草谷”事件,很快自己也會遭到同樣的待遇。宋朝邊境軍事摩擦也因此而增多,但面對宋軍手中地家伙,游牧民族已經開始有些膽怯了。

王靜輝默不作聲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等待那些黨項部落在李清的背后捅上一刀無論結果如何,雙方的仇恨一旦結下,李清和這些游牧民族之間就不會善了,大宋本來就沒有想著從李清手上把嘉寧軍司給弄過來,弄過來也守不住——以大宋目前的實力根本就沒有辦法來守住草原上的一座孤城,重要的是李清東面的土地——他想要切斷西夏和遼國之間的聯系,至少也要讓那些孤懸在外的黨項部落屈服在大宋地武力和經濟之下。

承受了半天的疲勞轟炸之后,王靜輝內心實在是有些疲倦。更讓他感到有些累的是他在宋朝統治高層的影響力因為這次策劃的不順利,開始有些動搖了——至少皇帝趙頊和文彥博的意志開始動搖了。

在駙觀府門口下車之后,彥生已經站在門口恭候多時了:“先生,學生畫了一幅圖還請先生過目!”

王靜輝不相讓自己的學生也為西北的局勢感到悲觀,便說道:“某的字在大宋群臣之中也算得最丑的了,哪里還能夠看出你的畫啊!”

彥生笑了笑,并沒有說話,而是稍微落后一步跟著王靜輝一起走進駙馬府,兩人在回廊上走動的時候,彥生說道:“河北系的官員通過手底下的代理人向先生示好——他們將三百萬貫存進了興國銀行,準備繼續投資西北!”

王靜輝聽后冷笑道:“看來皇上要授意統計局監控常平倉的消息走漏的還挺快嘛!”

“也不盡然!最主要的還是王韶在熙河干的不錯,不僅一舉鏟除了黨項人在熙河地區的勢力,連青唐城都拿下了,任誰也可以看出熙河已經固若金湯,先生與王韶交好,在熙河有著龐大的利益,他們自然都想上來分上一口,要知道楚州和杭州的商人在熙河地面上每年僅僅就牛羊交易至少可以獲利幾百萬貫!”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只要肯動腦子,空手套白狼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他們既然拉不下臉和王韶打交道,但真金白銀可是沒有錯誤的,放他們進來也沒有什么問題。彥生,告訴他們,我需要錢,至少五百萬貫,先來先出錢,過期不候!”

彥生聽后皺了皺眉頭,說道:“先生又有何打算?這么多錢該不會用去打仗吧?!”

“差不多,這筆錢要用在富老頭兒的地盤上!熙河就這么大點的地盤,容不下這么多錢,況且那里環境復雜,就算王韶平平安安在那里呆上四五年才可以徹底掃平一切混亂因素,再說人家杭州和楚州的商人花了這么大的代價才等到今天,這個時候讓河北商人進來摘桃子,人家該怎么想?!”

“先生,不如這樣,反正遼國在河北大肆通過海路販鹽,不如讓河北商人把這些走私鹽吞吐下來送到西北,遼國雖說和西夏緊鄰,但中間還是隔著大漠。相反從我大宋通過河道和陸路運輸,朝西夏走私食鹽卻是一本萬利!”

王靜輝點點頭:“這個主意不錯。不過這樣豈不是便宜了遼國?!”

“學生已經翻閱了先生府中的大量檔案,自治平二年開始由先生建議對遼國進行主動性貿易之后,遼國在這幾年當中在經濟上受到的打擊實在是太大,遼國的購買力到現在已經大降低,若不是采用以貨易貨地貿易方式,遼國的經濟早就面臨崩潰了!收購遼國走私海鹽到西夏不僅可以讓大宋得到極大地好處,遼國也可以趁此喘口氣,不然遼國產生極大的反彈恐對我大宋不利!”

“這件事不是這么控制地,誰知道那些河北商人會不會膽大包天將這些私鹽中的一部分隱匿起來在我大宋內部販運。哼!很多時候這些商人最后被貪官所害還是他們自己被金錢蒙住了眼睛,現在的變法派也不是吃素的,尤其是王雱和那個還在家丁憂的呂惠卿,這兩個人都是擅長搞小動作地人,這些商人和河北官員倒了沒有關系,但不要把咱們也給扯進去……對了,要對徐氏看好點,不要讓他們想發財走捷徑,到時候栽了連我也救不了他們!”

彥生聽后肅然一驚,本以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但沒有想到中間還有這么大的問題,他雖然不知道為什么先生對呂惠卿這么顧忌,連這個丁憂在家的小官都要這么注意,還派人專門監視并且搜集呂惠卿兄弟貪贓枉法地證據,但他對王雱還是非常清楚的,都是在汴都這一畝三分地,對王衙內的一些作為他還是非常清楚的。

“彥生,也不用把這條線給放棄,想辦法把樞密院和中書省扯進去,想必彥博和曾公這是不會反對的!另外借著這個機會在陣國那邊再建設一個間諜網。這些事情等關良從西北回來,你們兩人再仔細商量一下吧!”王靜輝走出幾步,發覺彥生沒有跟在后面,知道彥生現在也是非常害怕的,對于他來說金錢不是問題,金錢對于他來說是一件武器,但有時候也會劃傷自己,沒有必要為一些小利來自損實力。彥生的主意是不錯,但卻沒有經過國家的正當途徑,只有把朝廷一同拖下水,把走私國家化,風險也會隨著利益地分擔而縮小,各方面才不會跟自己過不去。

“學生受教了!”彥生躬身說道。

來到書房后,彥生從書架上拿出一幅卷軸,王靜輝打開一看是原來是一幅地圖,不同的是這幅地圖是用四種顏色畫出的宋夏邊境圖——從西夏鹽州到大宋河東路接壤的左廂神勇軍司,這片廣大的區域從西夏中劃撥出來!

王靜輝一看便明白彥生的意思了,抬起頭看看彥生,說道:“彥生,在你看來李清現在去收拾別人了?是黨項還是周邊的部落?!”

“黨項,準確的說是梁太后!”

王靜輝低頭看著地圖沉思了一會兒說道:“難道李清真的想要造反嗎?為什么先要收拾梁太后而不是周邊的部族?畢竟以李清地實力要是真的動手收拾周邊的部族,他甚至可以很快的橫趟西夏的整個東部,很快便可以到達河東路!”

“李清東邊的部族不過是群烏合之眾,在保安城之戰中幾乎被全部打殘,學生仔細查過,先生的奴隸中有很多都是夏州、龍州和石州的黨項人,這些東邊的部落就算聯合起來也未必能夠打得過李清,但梁太后不同,現在能夠舉手顛覆李清的兩方勢力除了我們大宋之外便是梁太后!不過我們既然打算借梁太后的手來除掉李清,恐怕梁太后心中也是這么想的……”

“先下手為強?!”

“不錯!只要能夠占據鹽州和白池城,那梁太后給李清的壓力就遠遠小于大宋,至少大宋還有武寧三堡據險而守,而自鹽州和白池城一線以西一直到西平府則是大草原,中間兩千里根本沒有一處可以擋得住騎兵的關隘!”

王靜輝想了半天之后問道:“你把遼國的私鹽販老實巴交給東部部落?”

彥生一陣亡,他原本就是這么打算的,畢竟李清若是真的想要自立為王的話,那肯定要占領白池城的,那樣李清就不用愁食鹽的供應問題了,而東方的黨項部落在經濟上也會受李清的壓制,這是大宋所不能夠忍受的,所以直接賣鹽給東方黨項部落施加大宋的影響則勢在必行。不過看先生的臉色,自己這個判斷很可能有問題。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