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879:獨行法蘭西

第113章 小巴黎人報的抖M曲線

文豪1879:獨行法蘭西第113章《小巴黎人報》的抖M曲線_wbshuku

第113章《小巴黎人報》的抖M曲線

第113章《小巴黎人報》的抖M曲線

歐洲文學并不乏“成長”,自歌德《威廉·邁斯特》以來,這些的作家就慣于描寫從少年到青年,再到成人的常規成長過程。

主題也通常是表現青春的迷惘、愛情的沖動、成長的妥協等等。

「本雅明·布冬」卻截然不同,他在時間長河里逆流而上,別人越來越老,他越來越年輕。

前者是每個人的必然經歷,后者卻是完全新鮮的體驗——再遲鈍的讀者,也察覺到這個“倒著生長”的嬰孩,將會面對的困境。

因為全世界的社會制度與倫理秩序,都是為了“正向”生長的孩子準備的,并沒有做好迎接他的準備。

入學、就業、退休、婚姻……「本雅明·布冬」注定在生命的大部分階段,都處于一種“不被接納”的狀態。

此外,無論與誰交往,他都難以維持長期的同齡陪伴——當他與某個年齡段的人真正心意相通時,很快外貌或心智就會“錯開”。

這注定了他將會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容易“失去”。

悲劇,似乎成為他人生注定的主旋律。

敏感的法國人很快就與這個奇特的孩子共情了,尤其是在萊昂納爾發表了那篇駁斥的文章以后,對「本雅明·布冬」的同情很快成為讀者中的主流思想。

“嘿,你說本雅明到底能活多久?他生下來像八十歲,十歲’了像七十歲,‘二十歲’了像六十歲?那他‘八十歲’的時候,不就……成了嬰兒了?”

“上帝啊,這問題真讓人頭疼!想想看,他越活越年輕!經歷的事兒卻越來越多!等他外表是個小伙子的時候,腦子里裝著幾十年的滄桑!這得是什么滋味?”

這樣的討論充斥在酒館、咖啡館里,人人都在談論「本雅明·布冬」,不僅關心他的命運,也從他身上看到了某些自己的影子。

尤其是對相隔90年的兩場革命的敘述,讓經歷過制度巨變的巴黎人感觸極深。

殘疾軍人看到「本雅明·布冬」就像看到自己——在戰爭中失去了健全的身體,年紀一把了還要學怎樣走路、拿刀叉、上廁所……

工廠工人看到「本雅明·布冬」也像看到自己——十三歲進紡紗廠,二十歲背就駝得像六十歲,胡須盡白也攢不下養老錢,仍要拖著只剩皮包骨的身子去碼頭扛包。

對他們來說,“逆生長”是身體先衰老,生活卻逼他們回到童工起點——重新學做最低級的雜役,重新接受最低的工資。

中產階級、小業主、富人、貴族……似乎都在「本雅明·布冬」身上找了一點屬于自己的共鳴。

這種“倒著生長”的奇特設定,就是逼著讀者去思考、去想象、去聯系,最終在「本雅明·布冬」身上觀照到自身。

就連巴黎頂級的貴婦人羅斯柴爾德夫人也被深深地觸動了。

在她位于圣日耳曼區的宅邸里,德·諾阿伊子爵夫人用手帕輕輕按了按眼角:“哦,可憐的本雅明·布冬注定要失去一切,不是嗎?

當他終于看起來像個年輕人時,他的心智卻已歷經滄桑,而他愛的、理解他的人,要么老去,要么離開,就像黛芬尼……

這簡直是命運最殘忍的玩笑!”

其他貴婦人也紛紛點頭附和,討論著本雅明未來將面臨的種種“失去”和注定悲劇的命運,迫不及待地潑灑自己因為過分揮灑而顯得廉價的同情。

羅斯柴爾德夫人等她們安靜下來后,才矜持地開口:“這就是我們社會的可悲——只會根據外表來定義人、要求人、接納或排斥人——

我們要求‘老翁’沉穩睿智,要求‘青年’活力沖動,要求‘孩子’活潑天真。有誰,真正去聆聽、去看見每個人軀殼內那個真正鮮活的靈魂?”

她的話在貴婦們的心中激起絲絲漣漪,紛紛注目這位年輕、富有、高貴,又充滿了女性魅力的朋友。

波利尼亞克公爵夫人年紀比她稍長一些,有些疑惑,又有些羨慕地問:“埃萊奧諾爾,你最近為何總是如此睿智、通透?”

羅斯柴爾德夫人的自謙則充滿了隱蔽的驕傲:“也許是因為多讀了幾遍的緣故吧……這個萊昂納爾,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年輕人!”

波利尼亞克公爵夫人眼睛亮了起來:“你也這么覺得?哦,你看過他的《“怪胎”致“怪胎”》了嗎?那句‘怪胎,不過是命運寫錯的一行詩……’

天啊,我看到以后心都要化了……”

雖然夸的是萊昂納爾,但是羅斯柴爾德夫人感覺自己也要化了。

貴婦人的興趣顯然轉移到了這位年輕人身上,紛紛開始討論圍繞在他身上發生的種種逸事、傳聞,歡聲笑語不斷。

羅斯柴爾德夫人卻沒有參與,只是用銀勺慢慢攪著杯中的錫蘭紅茶,微笑地看著她們。

而萊昂納爾帶給讀者的沖擊,遠不止于此。

《小巴黎人報》接下來的兩期連載,將「本雅明·布冬」的“感情線”也呈現在讀者面前——他終于與「黛芬尼」相遇了。

只是這時候,他依舊蒼老,而黛芬尼卻是一個活潑的十歲小女孩。

……她接過那塊珍貴的黑麥糖,沒有立刻吃,而是小心地掰開一半,遞回給本雅明:“我們一起吃!你……你叫什么?”

“本……本雅明。”他費力地吐出這個名字。

“本雅明?”黛芬妮歪著頭打量著他,“你看起來……像讓大叔的哥哥!但……”

她忽然湊近,那雙琥珀色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像發現了什么寶藏:“你的眼睛……像剛出生的小貓!濕漉漉,亮晶晶的!”

她伸出手,指尖帶著小心翼翼的試探,輕輕碰了碰本雅明額角那簇新生的、帶著柔軟淺棕色的發梢,“這里……也軟軟的,像小羊羔!”

本雅明僵住了。在被誤解、歧視了很多年后,第一次有人穿透了他衰老、可怖的外殼,觸碰到了那正在艱難返回青春的靈魂與生命力。

他看著黛芬妮眼中毫無雜質的純真好奇,感受著她指尖傳遞來的、微乎其微卻滾燙的暖意,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暖流,沖垮了他曾經在心中筑起的孤獨堤壩。

“黛……芬妮,”他努力記住這個溫暖的名字,嘴角極其緩慢、極其生澀地向上牽動,最終形成了一個笨拙卻無比真實的弧度,“朋友?”

黛芬妮用力地點頭,像只歡快的小鳥,把半塊糖塞進嘴里,含糊卻無比響亮地應道:“嗯!朋友!”

如果說還有什么比“倒著生長”這種奇特的設定更能讓法國人心旌動搖,那必然是愛情。

讀者們猜測了無數次「本雅明」與「黛芬尼」會在什么時候相遇,卻沒有想到竟然是彼此的“童年”。

同時也意識到了,如此早的相遇,后面的過程必然是坎坷、莫測的——想到這,人們的心都要碎了!

《小巴黎人報》的銷量也隨著連載不斷沖向高峰,只不過數據曲線抖動十分厲害,呈現出顯著的“M”型走勢:

登有《本雅明·布冬奇事》連載的,超過60萬份;而沒有它的,通常只有30萬份。

這也讓保羅·皮古特急切地勸說萊昂納爾把連載變為一天一次。: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