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棄女很囂張

第七十三章:遛你能咋地?

羅家棄女很囂張_第七十三章:遛你能咋地?影書

:yingsx第七十三章:遛你能咋地?第七十三章:遛你能咋地?←→:

欽差出行,自有儀仗。

卯時剛過,和郡王的車駕就走完太子主持的儀式,出發了。秦王打馬相送,一直送出十五里地,和郡王才勒馬攔下了秦王:“回吧,守好京城。”

秦王端坐在馬背上,朝和郡王抱拳拱手:“萬事小心!”

“你也一樣。”

當著五百護衛官兵的面,和郡王沒再說多。再一抱拳之后,便率先打馬離開。秦王一直目送著和郡王,等后頭的護衛隊將和郡王完全擋住,他才調轉馬頭,飛奔回城。

和郡王也開始急行軍。滾滾黃沙在車駕后高高揚起,整個隊伍全速前進。

再前行十里,便是長亭。為遠游親朋送別的地方。

此時,亭子里也坐滿了人。

和郡王不可能在這里停留,那些等在長亭的人不太可能是來為王爺送行。金桂也只出于安全考慮,才仔細觀察了長亭的位置。

這一看,卻有些吃驚。

“是周玫兄妹。”周樞密在城門口為王爺送別,這是例行公事。可周玫兄妹等在長亭算什么呢?有意和王爺交好?

聽得金桂回稟,和郡王馬速不減,偏頭朝長亭看了一眼。

速度太快,他沒太看清亭子里的情形。可恍惚間,好像看見周玫和還是昨天那身裝扮。于是,他勒住馬,仔仔細細的打量了周玫半晌,才又重新打馬離開。

論裝扮,周玫要比羅曼適合些。羅曼骨子里就大氣磅礴、俏皮精怪,這種仙氣飄飄的裝扮,她穿雖也驚艷,可到底不如周玫渾然天成。

想著羅曼,和郡王的神色柔和下來:要告訴她,昨天和周玫比美,她輸了,小姑娘會不會哭鼻子?

等她氣哭了,得告訴她大可不必。

畢竟那是適合周玫的裝束,她也有屬于自己的。況且,周玫的美在皮相,哪有羅曼的生動活潑、惹人歡喜?

預料著羅曼龜裂的神色,和郡王唇角翹了起來。完全沒注意到周玫從亭子里走出來,她兄長更從丫鬟手里端過了托盤,上面兩杯酒已經斟滿……

和郡王沒停,護衛隊自然也不能停。金桂勒馬停下,周家兄妹作揖道歉:“圣上下了死命令,要王爺十天內趕到荊湖南路。

圣命難違,王爺只得全速前進,不敢停留。王爺銘記兩位相送之情,來日凱旋,必設宴給公子、小姐賠罪。”

就兩句話的功夫,大部隊已經絕塵而去,金桂雖笑吟吟的,臉上卻也有了急色。

周常安心下不快:在馬上拱手致意的時間都沒有?

他若知道,和郡王是因為想起羅曼走了神,心里怕要堵得更厲害。

周玫神色也淡淡的,言行間卻沒失了禮數:“大事要緊,等王爺凱旋,我們再設宴為他慶功。”

圣旨說十天,那就必須十天。王爺一行全速前進,金桂怕追不上。是以也沒再和周玫多說,拱手謝過后便急急的打馬走了。

周常安的臉色更不好了,他冷哼一聲,猛一甩袖子,吩咐:“回府!”

皇后近來和魏國公家來往頻繁,四皇子卻頻頻往周樞密府上送東西。雖說借的周大公子的名頭,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皇后在用四皇子的親事,拉攏魏家。

而四皇子,也在用自己的親事,拉攏周家。

雖說皇家挑媳婦,自然是滿朝堂相看。皇后慎重,要多看幾個貴女也無可厚非。可周家在朝中也是位高權重,不肯受這樣的委屈。

昨天和郡王救了周玫,周常安今天便帶著妹妹過來為和郡王送行。一來,謝他的相救之恩;二來,也讓皇后一系看看,他們周家姑娘也不是非四皇子不可,只要招一招手,和郡王就會矮下身段迎上來。

太子和秦王一系這般劍拔弩張的情況,他沒料到和郡王能直接無視他們!

金桂用盡全力追了兩刻鐘,終于追了上去。只比王爺落后半個馬頭的時候,金桂減下速度,回稟了周家兄妹的事情。

王爺聽罷,只淡淡的‘哦’了一聲。

若只是周玫過來,他還能騙自己是感激他昨天的相救之恩。連周常安都跟過來了,和郡王還有什么不明白?

他不過想借自己擠兌皇后,哪里有半點相送的真心?周家他雖不想得罪,卻也還沒到要顧忌的時候。

別說他沒看到周常安迎過來,就是看見了,也斷不會給他當槍使。

與此同時,羅曼也扶著羅太太上了晚照山。

“今天慧心師太講經,娘親是去晚照庵聽經,還是跟我們一起爬爬山、賞賞景啊?”

“去聽經吧。”

想著羅庭興要來,羅太太就沒了游玩的興致。上次謝嬤嬤狐假虎威之后,羅太太就不耐煩再應付宣毅伯府了。

在山上賞景,說不得就遇到了。

羅曼早料到羅太太會這樣選,一早就派人去晚照庵打點好,特意給羅太太留好了位置。

羅蘭和趙崇安小孩心性,不耐煩聽經,兩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哀求的看著羅曼:“姐姐,我們倆想在后山練功,王夫子教的功夫,我們都還沒練會呢。”

羅曼假裝沒看見他們眼里的心虛,點頭道:“讓嬤嬤們跟著,不許滿山坡亂跑。”

“遵命!”倆小孩高興得眼睛都亮了,生怕羅曼反悔一般,帶著自己的婆子丫頭就跑了。

“慢點。”

羅太太在后頭擔憂的喊,羅蘭和趙崇安嘴里答著‘好’,腳下卻生了風一般:可得緊著跑,誰耐煩去聽念經。

這時羅庭興也拉著一馬車禮品到了晚照苑,聽下人說羅曼一家子都去登山了,他二話沒說直接就奔著晚照山上去了。

可等他氣喘吁吁的尋到晚照庵,又得知羅太太在觀音殿聽經,不好打擾;古先生又帶著羅曼去渡口了。

羅蘭和趙崇安倒在山上瘋耍,可他跟個六歲丫頭能說什么?

羅庭興嘆了口氣,又風風火火的往渡口趕。

古權和羅曼的確沒在晚照庵,可也沒去渡口。安置好羅太太之后,羅曼便讓古權帶她去新明村走一走。

上一世,趙家出事的時候,羅曼在繡樓繡嫁妝。只知道趙家是因為大舅舅貪污賑災銀糧,被流放三千里。

后頭她死里逃生,到了王爺身邊,卻隱約聽說趙家是被太子記恨,隨便給人當了替罪羊。

她當年厭惡著趙家,是以沒有細查。和王爺閑談的時候,卻也聽到了些案子的始末。

當年,為了讓趙家沒有翻身之力,貪fu案在荊湖南路發起;京城這邊也為趙二爺布下了網,而這網,就落在新明村。

算著時間,也該快了。

昨晚上,羅曼讓古權去打聽宣毅伯府,看看最近出了什么大事。今天一早,就有了信。路上,古權正好細細的和羅曼說一說。

“要說大事,那沒有。喜事倒有一件。”

古權背著手,和羅曼一起悠閑的走在鄉間小道上:“二房的興哥兒,最近在和吏部孫侍郎家議親。”

新明村是汴河邊上的小漁村,綠水環繞、青山相映,風景絕佳。漫步在碎石板鋪就的鄉間小路上,呼吸著清新潮濕的空氣,羅曼身心都慵懶了幾分。

聽見古權說羅庭興在和孫玉茜議親,羅曼也來了興致:“吏部侍郎家嫡女?那二房的人是得急了。”

上一世,羅庭興也和孫侍郎家議過親,不過議的是庶長女孫玉姍。便是庶女,最后也沒議成。

孫家倒不是嫌棄宣毅伯府逐年衰敗,再衰敗也比他一個沒有根基的侍郎強太多。根本原因是孫家愛惜兒、女;宣毅伯府四房的事,始終讓孫家耿耿于懷,怕女兒嫁到伯府受磋磨。

羅蘭才剛滿月,四房就全數搬到了晚照苑,一走七年至今未回。兒子沒了,伯府便連嫡親的孫子、孫女都不管不顧了。

羅太太始終沒搬回伯府,孫家這心就始終放不下去。

這樣的家風,讓他們怎么托付……

四房的趙平娘遭遇劫難,好歹還有傾城的富貴傍身。他們孫家,可給女兒置辦不出這許多嫁妝。

“所以,羅庭興是來求我們回去?”羅曼挑了挑眉,聲音也輕快了些。

“也該回去了。”

古權‘啪’一聲打開折扇,替羅曼趕走身邊的蚊蟲,接口道:“琛哥兒這一趟回來,便和以前大不一樣。和宣毅伯府撕扯開,于他有礙。”

羅曼點頭:“回是要回,可就一個羅庭興,算什么?”

羅太太當年出來,可是被老祖宗拿龍頭拐杖打出來的。要請他們回,不說老祖宗親自出面,總得讓當家伯娘出面,帶著老太太的近身嬤嬤親自來請吧。

本來就是龍潭虎穴,人家招一招手他們就迫不及待的搬回去,往后還不得由著人家宰割?

知道了緣由,羅曼就將這件事放在了一邊。

午膳的時辰到了,古權原本要帶羅曼去渡口吃河鮮,羅曼卻搖頭拒絕了:“聽說村里有個錢娘子,做昂刺魚那是一絕。你打聽下,看能不能請她做一頓魚。”

古權便知道了,錢家有問題!

新明村里姓錢的不少,能將昂刺魚做成一絕的,卻只有錢秀才錢高家。

雖是秀才,日子也過得不甚豐足。古權出夠了銀子,喪著張臉的錢娘子,便也扯了下唇角,粗著嗓子道:“親你家姑娘過來吧。先說好,我這里廟小,請不起大佛,你家姑娘嘗了鮮就走,別久留。”

古權滿口應著:“那是自然,能嘗到錢娘子的手藝,我家姑娘就滿足了。”

心下卻怪異:錢秀才沒尋著正經營生,尋常就幫著人寫寫書信、對聯,畫點字畫賺散碎銀子。若不是靠著錢娘子做魚的手藝,只怕想吃飽飯都難。

既如此,錢娘子見了客人,不該熱情接待,盼著客人多來幾次嗎?這又是加銀子,又是給冷臉,為何?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