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風云

161 借用經驗

161借用經驗_天啟風云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161借用經驗

161借用經驗←→:

五月下旬的一天。錦衣衛詔獄的一個小房間里,三個六、七十歲的老頭正蜷縮在各自的小床上,他們就是張貼小報事件中的幾家家主分別姓黃、姓史、姓張。自從天啟下令不允許詔獄里私下用刑后,這里的血腥味少了好多。條件也有了一些改善,囚犯不用再睡在潮濕骯臟還帶著霉味和尿味的草上,而是每個人都有了一張木板做的小床。高級一點的房間還有人負責打掃衛生,每天還能點幾注清香除味驅蚊蠅順便祈求菩薩保佑,當然犯人的家屬得出銀子。

如果你特別有錢恰好皇帝也不是特別痛恨你,你還可以要張干凈的桌子然后帶點好茶進來喝一喝,悶了還可以叫家屬送兩本書進來翻看著解悶,飯菜也可以花銀子讓人給你買,不過跑腿之人的勞務費會是很大的一個數目。

黃、史、張三人在半月前以為天啟在自然災害面前要下罪己詔求得上天的寬恕,他們想借老天爺的威風趁機要求取消兩成的封頂限制多掙兩個,誰知道天啟不害怕老天爺的怪罪反而順藤摸瓜把他們都抓了起來,失算的幾位只好在詔獄里等待發落。他們躺著躺著就開始了每天的必修課,這必修課就是不斷地后悔,有的后悔自己不該財迷心竅,不該有趁渾水摸麻麻魚的想法,有的說是魏忠賢這個壞東西使自己亂了分寸,還有的在思念剛剛娶回家沒幾天的第十七房小妾。

接近午時,幾個獄吏抬著一張擺滿了雞鴨魚肉的小桌子進來了,后面還跟著一群衣甲鮮明的錦衣衛校尉和兩個太監。

三個人一看臉都青了,以為這就是最后一頓的“斷頭飯”,其中兩人在萬念俱灰之下站不住癱在了小床上,黃家家主膽子稍微大點的輕聲問道:“請問,我家里人有沒有說愿意把我名下的股份獻給皇上?”

兩個太監看了他一眼然后說:“皇上知道你們的心意,但是皇上不同意。”

黃家主聽了慘然道:“看來吃了這頓飯我們就該上路了!”說完轉頭向姓史、姓張兩人說:“過來吃點吧,就當回老家了。”說完斟上酒就自顧自先喝了起來,喝著喝著眼淚就流了出來。

一個太監說:“什么叫就當回老家?本來就是吃完了回家,別磨磨蹭蹭的了,吃完了皇上還有話呢。”

聽小太監話里有話,三個人眼睛一亮,齊聲說:“公公請宣旨。”

小太監說:“皇上說了,等你們吃完了再宣旨意。”

三人急忙各舀了一口飯,三五兩下刨進嘴里然后放下筷子說:“我們吃完了,請公公宣旨。”說完眼巴巴地看著小太監。小太監笑了一下說:“老年人吃飯別太快,小心肚子疼。”

另一個太監拿出一張紙說:“如果你們認字,就仔細看看這上面的每句話,最好把這些都背熟了記在心里。”

三個人急忙拿過來一看,上面寫著天啟的三個條件,一是必須繼續跟朝廷合作進行正常的經營活動;二是在做生意時必須遵守兩成封頂的限制;三是做什么得聽朝廷的不得資匪資敵。如果違背了這三條,輕則收回股份重則抄家殺頭。當然,好處就是遵守這三條的,他們的股份可以一代代傳下去。

三人看了后又驚又喜,黃家主問道:“這位公公,皇上給我們看這個干什么?真有這樣的好事嗎?”

小太監說:“既然看完了就接旨吧。”

三人一聽急忙跪下說:“罪人黃慶源、張東球、史橫山接旨!”

小太監看了他們一眼說:“皇上有旨:南直隸黃某、史某、張某狂悖無禮心懷不軌,竟然居心叵測妄圖挾持朝廷,本應嚴懲但念其初犯且有微功,現遣返還家令其至各地以身說法,宣揚朝廷德政以戴罪立功,如繼續陰奉陽違國法難容望其不要自誤!欽此!”

三人連稱尊旨然后問:“請問這位公公,皇上讓我等去宣揚朝廷德政,還要去各地宣揚,請問我們該去哪里宣揚?況且朝廷德政數不勝數我們具體該宣揚哪條?”

小太監說:“具體就是宣揚開始那張紙上的內容,至于說對哪些人說,去找南北兩個商會的會長,要個占有朝廷股份之人的名單,你們要給他們所有人都說到并且要他們簽名。皇上是菩薩心腸怕你們的老骨頭經不起折騰,允許你們指派人代你們去,而且這次就原諒了你們不過沒有第二次機會,如果你們執迷不悟,下次就該魏忠賢的東廠來找你們,怎么做你們看著辦。”

三人說急忙說:“請公公轉告皇上,我等親自出馬不假手他人,一定給所有人轉達到。其實我們前一陣不是鬼迷心竅了嗎?有這樣的好條件誰會不同意呢?”

天啟聽了小太監的回報后暗暗點頭,事情都在按他的預定路子在走。他之所以會這么快把三個冒犯他的人放了,一是想讓他們去替朝廷做宣傳,二是聽說有人有意見怕生枝節,萬一死兩個就不好了。

一直以來天啟都在想這朝廷的銀庫里怎么會沒有銀子,一國之國庫的庫存居然還不如有的大戶的家底厚,這實在是太不正常了。后來他慢慢地發現了問題的癥結,這問題的根本在于朝廷的眼睛只看著農民的土地所出,沒有看到商人在均衡物產的過程中還能創造巨大的財富。以前對商人的歧視態度使得商人與朝廷離心離德,導致的后果就是朝廷不能收到巨額商稅,在缺銀子的壓力下加重了對農民的盤剝,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應該重新審視對商人的態度。

經過反復思考,天啟覺得對商人應該有對軍人一樣的態度,那就是既要倚重利用,又要限制防范。以軍人來說,既想要他們像老虎一樣威猛又想要他們像綿羊一樣聽話,這確實有點不好辦。大明對軍人的態度是綿羊政策,把幾百萬軍隊都用鋤頭改造成了只會種地的農夫,遇到敵人來犯肯定是難以抵抗。但如果把手下的軍隊都變成了嗷嗷叫的老虎,恐怕沒有哪個君主在驕兵悍將的冷眼下還能睡得著。

如果出于害怕就想辦法逐步把領軍大將除掉,那是自毀長城的舉動。如果放任不管寄希望于手下將領的忠心,這又有些不靠譜,既便沒幾個像安祿山那樣自己本身就包藏禍心,像趙匡那樣被手下擁戴后半推半就上位的也不會少。到后來有人想了一招叫利益均沾,就是在嚴厲防范的同時給領軍將領高官厚祿不算還允許其世襲。一邊是長久的恩澤一邊是滅族的不歸路,很多將領都選擇了順從。

天啟準備把對軍人的成功經驗應用到商人身上,因為他發現商人跟軍人在國家中的作用都差不多,軍人保穩定商人促發展,那些說“文官握筆安天下,武將提刀定太平”的人都是在胡說八道。文官的職責應該是制定和維持秩序,有了高效合理的秩序,無論是保家衛國的軍人還是貨運天下的商人,才能遵循秩序讓國家在穩定中不斷發展。

這天午后,天啟正想著如何讓商人在有效監管下發揮應有的作用時,乾清宮總管談敬帶來了圣學院和都察院眾人的奏章,天啟以為是關于幾天后的辯論安排,就說道:“這劉宗周和高攀龍等人還是能干的,這么快就準備好了,看來他們已經是胸有成竹,準備把那些說朕用人不公平的人駁得體無完膚了吧?”

談敬看了看天啟說:“皇上,這次他們是沖著你來的。”: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