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針撞題_天衣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一五一針撞題
第一五一針撞題←→:
林叔夜和高眉娘對望了一眼。
黃謀先是一喜,暗道:“沈女紅不下場,這下更穩了!”隨即又咦了一聲,原來吳門也是立起了一塊繡棚,兩個三十上下的繡娘也與林小云李繡奴一般,在那面豎立的繡地兩邊面對面站著刺繡。只不過吳門的這塊繡地是圓形的,直徑三尺。
雖然這幅繡地上還只繡了十幾朵花,但林叔夜和黃謀是何等眼力,便已經看到的布局、立意似乎都與凰浦的《百花爭艷圖》相似,甚至可能是一樣的。黃謀道:“哎喲,這也是《百花爭艷圖》?吳門偷了高師傅的師了?”
林叔夜看高眉娘時,卻見姑姑眼中蒙著霧氣,這個神色竟是感動與惆悵。
原來這幅《百花爭艷圖》的立意,從根源上來說可以算是高眉娘與沈女紅兩人的合創。當初二人成都斗繡各擅勝場,其中一個斗得極白熱化的領域便是繡花,斗到最后不謀而合,一番探討之后,便有了這《百花爭艷圖》的最初構想,只是在成都的時候這個構思還未完全成熟,二人回鄉之后又各作增補,因此這幅《百花爭艷圖》無論構圖還是針法,其實是融合了粵繡、蘇繡兩家之長,只不過高、沈分別十余年,分別后兩人在原本的構思上又各生變化。
林叔夜等三人正各懷心思,那邊吳門繡莊的人卻早發現他們了,這次吳門繡莊上場的是沈女紅的二弟子和三弟子——兩人其實都已經是蘇繡一代宗師了,沈女紅竟然不在,她的大弟子祝柳娘壓場,祝柳娘隨沈女紅日久,也是知道高沈之間情義的,見到高眉娘忙上來拜候,見禮畢道:“沈師前往觀凰浦斗繡,不料高師卻來這邊了,路上沒撞見么?”
原來琉璃廠這邊地勢開闊,要繞過那面紅墻可以繞這一頭也可以繞那一頭,所以兩人竟未遇上。
高眉娘又看了片刻,心中已有了計較,稱贊了兩聲便告辭了。
回到甲區,黃娘迎上來說:“沈先生剛來看了才走,姑姑沒遇上?”
林叔夜笑道:“你們倆這可真是心有靈犀,卻又‘緣鏗一面’。”
高眉娘輕嘆道:“都是緣分。”粵繡的創始人盧眉娘刺繡的同時也修仙,高眉娘作為其私淑弟子,這些年也是既習繡也修道,如今心性隨緣,既已錯過便沒再去隔壁找沈女紅了,而沈女紅那邊竟也沒再過來。
再看場上時,只見《百花圖》已經過半,想來在限定時間內繡滿百花是沒問題的了——林李早已勝券在握,因此這幅繡不是求快,而是求好。
時間轉瞬即過,看看午時已近,安南那邊的《四季花》屏風先一步繡好,他們的三個繡師便走過旁邊來看,一看之下不由得面面相覷,其實她們早知無望勝出,但差距如此之大還是出乎她們意料之外,再一細看林李兩人的針法,甚至有些自慚形穢來,三人商量了一下,便一起來凰浦這邊向的繡首問好,由安南的繡首道:“在升龍府的時候就常聽說粵繡的大名,沒想到沒能去廣州求教,卻在京師大開眼界。”
她說的是官話,但帶著安南口音。安南北部與廣東、廣西合稱三粵(越),原本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宋朝時才分裂開去,三地方言本來就有很深的淵源,明朝的時候更近,升龍府的精英階層不但都精通官話,而且不少還會點粵語,所以這位安南繡師說話雖然帶著口音,但林叔夜高眉娘聽著都毫無障礙。
安南繡師一陣謙遜后說道:“今天我們算是來見大場面了,這次斗繡不敢奢望什么輸贏,但得見上國針法,心里又是歡喜,又是羨慕,不知高師傅能否移步指點我們一二。”
對方既然誠心求教,高眉娘也不便拒絕,看了林叔夜一眼,林叔夜道:“姑姑作主便是。”高眉娘這才走了過去。黃娘心道:“換了以前,這種事姑姑哪會征詢?她這是越來越聽重莊主的意見了。”
高眉娘看了那《四季花》幾眼,便已知對方深淺,當下將其中不足之處一一指出,又取針演示了改善的具體門路,雖未傳針法秘訣,但只這一番指點已足以令三個安南繡師技藝有所突破了,三人聽得喜不自勝,只覺這一趟御前大比真是來得值了!而高眉娘也在指點中觀察安南的繡藝,聽她們手比口述,對升龍府一帶的刺繡便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心道:“真是奇怪,升龍府近我兩廣,怎么她們的針法理路反而與云南那邊的滇繡相近。”
正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技藝到了高眉娘、沈女紅這個層次,要想有所突破已極難,但兩人都仍然時時博采學習,但凡見到自己沒見過的針法繡技便會潛心吸收。
四人一教三學沉浸其中,忽然中區那邊傳來鳴金之聲,安南的繡首叫道:“哎喲,時間到了。”
高眉娘也回過神來,急看林小云那邊時,只見他二人早已結針,林小云一臉自得,顯然對自己的這幅作品充滿了信心。
監場太監收了繡品,四區的繡者、觀眾同時向中區匯聚,李繡奴也隨人流而往,來到中區忽被人撞了一下,抬頭一看卻是幾個朝鮮裝束的中年女子,他鄉遇國人,心里一陣涌動,沒忍住用朝鮮話道歉,那幾人聽到朝鮮話無不詫異,對著李繡奴上下打量,其中一個便低聲用朝鮮話與李繡奴搭話。這時所有人都聚焦于臺上,也就沒人關注到她們。
八幅繡品呈了上去,那位工部員外郎看了兩眼,瞧見安南、朝鮮的繡品跟凰浦、吳門的擺在一起,他不知究竟,卻忍不住笑道:“你們這斗繡的隊伍是怎么篩選上來的,某雖不懂刺繡,但這……這水平未免差得太大了。”
其實安南和朝鮮呈上來的那兩幅繡品也算得上佳作,可惜的是偏偏和粵繡蘇繡的頂級作品擺在了一起,正如星月之輝雖有稱道之處,奈何旁邊烈日耀空!
霍綰兒心道:“這位員外郎口無遮攔,可別引起屬國的恐慌與糾紛。”便站了出來道:“這八幅繡,或盡展其技,或藏巧于拙,其實倒都是極好的繡品。”
那位工部員外郎不但是真不懂繡,而且也沒有外事敏感度——畢竟不是禮部的員外郎——但有關藝術審美古書中確實有“大巧不工”的說法,又想皇后派來的人多半是懂繡的,他怕出丑便閉了嘴,且聽霍綰兒怎么說。
秦德威則心中歡喜,朝鮮琉球等屬國派遣國中最好的繡師前來參加御前斗繡,就算水平比不上大明本土的繡師,那也得給三分薄面,這屬于政治事件,不見皇后娘娘在蠶池獻繡時也善為安撫了么?心中暗贊霍綰兒有大局觀:“不愧是霍少保家出來的人。”
霍綰兒從丁區開始評起,之后再評丙區,先后定下了輸贏,她評得公正,因此無論輸贏四家皆服,跟著她指著安南的《四季花》和朝鮮的《舜英朝日》——舜英即木槿花,是朝鮮人最喜歡的花卉:“安南、朝鮮的這兩幅繡,亦屬佳品,古人云:文華播于九州、禮樂化育萬民、聲教訖于四海,朝鮮、安南得中華之傳千數百年,其繡亦漸臻佳妙……”
那位員外郎總算沒蠢到家,從霍綰兒的點評中聽她著重點出了朝鮮、安南,便知此事多半涉及屬國事務,暗道一聲好險,因此更不多口了。
便聽霍綰兒語意一轉,連聲稱贊:“只是與他們對決的這兩幅繡卻更是頂尖佳作,因此甲乙兩區,當是廣東凰浦、南直隸吳門勝。”
凰浦和吳門的這場斗繡贏得毫無懸念,在場就算不懂繡的人看了也覺得應該是那兩家贏,那《四季花》不過攫取了春夏秋冬四種花卉,《舜英朝日》更是只有兩朵紅花,而凰浦、吳門的那兩幅《百花爭艷》則密密麻麻,雖然一個方一個圓,卻都不知繡了多少朵,而且朵朵爭妍奪艷,在數尺方圓中叫人目不暇接。
那位工部員外郎已決定不去碰安南朝鮮的事,但剛才的發言被霍綰兒給比下去,心里不免有個疙瘩,便雞蛋里挑起骨頭來:“刺繡的好壞且不說,但這兩幅繡在這么小的一塊布帛上繡了這么多的花,會不會有繁雜之嫌?”
秦德威一聽皺眉,心想剛才霍綰兒分明是幫你婉轉,怎么你恩將仇報?
霍綰兒卻只是微微一笑,道:“部郎說的是,那容我再細看一番。”
那員外郎只道霍綰兒服軟,捻須微笑,便聽霍綰兒指著凰浦的繡,詫異道:“喲,這些花朵朵都不一樣啊,這是芍藥,咦,這是丁香,呀,這是百合,啊,這是桃花,旁邊這朵是杜鵑啊——我明白了!左上這一區,全是春天的花啊!難道……我再看看右上——啊,這是茉莉花,這是梔子花,這是蓮花——果然都是夏天的花啊。那我再看看右下,有菊,有桂,有日及,有蕙蘭——果然都是秋季之花!”
這幅《百花爭艷圖》高眉娘曾在書信中跟霍綰兒解說過,她怎么可能現在才發現其中奧妙?這時林叔夜見她在臺上故作詫異,便知她是要打那個員外郎的臉,表情夸張又不做作,一時嘴角彎起微笑來。高眉娘眼角斜瞥剛好看見,心道:“他對她未必完全無意。其實如果他二人能結連理,那于大家都是好事。”
秦德威這時也聽出了霍綰兒這腔調是故意的,他也厭煩這個不懂還要擺譜的員外郎,樂得見他吃癟,便湊趣笑道:“咦!咱家也看出來了,左下這一區,這不都是冬天的花嘛!”
霍綰兒拍手道:“所以這幅繡,左上十二類,都是春花,右上十二類,都是夏花,右下十二類,都是秋花,左下十二類,都是冬花,春夏秋冬正好構成了一個循環,把一年四季都包圓了!真是好構圖,真是好刺繡!呀!吳門這邊這幅繡,好像也是如此啊!”
那員外郎是個心胸狹隘之人,被兩人一擠兌非但不思己過反而惱羞,忍不住再挑骨頭:“這只是將幾十種花卉按照四季順序羅列罷了,也算不得什么精妙構圖。”
他這話說出來連普通觀眾都感不平,其實大部分人哪里能認出幾十種以上的花卉,被霍綰兒這一解說才恍然大悟,別的不說,光是將幾十種花的形態都繡出來,那就已經是下了大力氣的事了,忍不住都想:“這樣還不夠好?你自己怕是連花都認不全。”
卻就聽霍綰兒道:“部郎說的是,那再容我細看一番——嗯,這芍藥和丁香繡在了一起,為什么芍藥已經全開了,而丁香卻只開了一半呢?還有這桃花和李花也繡在了一起,為什么桃花向上開,而李花向下開呢?哎喲,我明白了!桃李湊在一塊而且桃高李下,這是兩花爭競桃勝出之意,芍藥丁香湊一起一個含苞一個全放,自然也是全放勝含苞,還有其它的花……原來都在兩兩對決而分勝負啊!”
眾人一聽,離得近的一細看,發現果然如此,又聽霍綰兒道:“還有,春之區中,蘭花繡得最大,又占了中心位置,顯然兩兩對決之后,十二春花又再角逐最后以蘭取勝了!我再看看夏區——果然也有一朵繡得最大又占了中心的,是蓮花!還有秋區是菊、冬區是海棠——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怪不得這幅繡叫《百花爭艷圖》呢,原來這個‘爭’字是落在了這里,妙,妙,真是妙!‘百花爭艷’,原本以為難點在‘百’字,亮點在‘艷’字,卻不料這幅繡最后點題的卻是最難體現的‘爭’字,妙!真是太妙了!”
眾人聽得恍然有悟,再一細看,果如霍綰兒所說,若她沒點破時眾人看不懂,等她一點破再看又覺得大有道理,一時間既嘆凰浦刺繡之妙,又嘆霍綰兒識繡之精。
員外郎這時已知自己出丑,卻還是不肯罷休,哼道:“什么爭字,不過是你自己想當然罷了,而且就算依照你說,這四季各自爭出了花主,那四季花主再爭,豈不應該也有個勝負?但本官看這四朵花各占一區之心,無論位置還是大小都難分什么高下,也就是說,這幅繡雖然不錯,但也好得有限,繡算是好繡,有多妙卻也未見得!!”
他說完這話斜睨霍綰兒,整一張“怎么樣,說不出來個所以然了吧”的嘴臉。
這下可把下面繡行的人都氣壞了,心想:“果然是官字兩個口,輪到官老爺來品評藝術,那是他怎么說都行了。”
又見霍綰兒拍手道:“部郎說的是……”
這話第三次出來了,眾人心里都是一樂,那員外郎反而心中一驚:“還來!”
果然就見霍綰兒抖了抖繡,忽然往后站開了幾步,叫道:“哎喲!我錯了,我錯了!原來不止四十八朵花呢!還有第四十九朵!”
這時秦德威也是愕然,隨著霍綰兒手指遠遠勾勒,慢慢的,忽然驚呼:“哎喲!還真有一朵花!一朵大花!”
所有人被這一提醒,再一細看,果然才發現那四十八花分開來看是四十八花,但整幅圖合起來看卻隱隱呈現出一朵大花的形狀,更有人叫了出來:“牡丹!那是牡丹!”
“花王牡丹啊!”
“所以這四季之花最后還是‘爭’了,但爭到最后贏的不是春蘭夏蓮、秋菊海棠,而是牡丹啊!
“諸花爭艷,最后由隱藏著的牡丹來艷壓全場!妙,真是妙啊!”
“一幅繡能藏有一層奧義已屬精品,這幅繡竟然藏了三層奧義,這實在叫人找不出詞來夸了!”
霍綰兒聽了這話,微微一笑道:“還不止呢,諸位請看。”她將繡一抖,反轉過來,眾人定眼一看,赫然發現繡的背面竟然又是四十八朵四季花卉,而且按照看牡丹的方法遠看過去,整幅繡竟隱隱呈現出一朵大花形狀來。那些從甲乙兩區來的觀眾也就罷了,丙丁兩區的觀眾卻都驚呼了起來:
“雙面繡!竟然還是雙面繡!”
“梅花!是梅花!”
“正面以牡丹為王,背面以梅花為尊,妙絕!妙絕!”
“吳門那幅也是雙面繡!粵繡也有這般功夫么?真是了不起啊!”
“這位姑姑的眼力也是奇佳,若不是她點出來,我們哪看得出這兩幅繡這么多的妙處。”
“這也多虧了那位工部的老爺不停雞蛋里挑骨頭,要不然說不定那位姑姑就一句話帶過去了,我們哪里還能識得其中精妙呢!”
“畢竟嘛,部郎說的是……”
最后這句話引得眾人哈哈大笑——京師有點家底的百姓其實不怎么怕官員,尤其是工部這種非要害部門的官。
那位員外郎被笑得惱羞成怒,拂袖而起走了。
霍綰兒道:“哎喲,不小心得罪了人,這可不好了。”
秦德威淡淡道:“一個工部的副郎官而已,得罪了就得罪了,還怕他什么!再說是他自己挑事,怨不得別人。”
“奴家說的倒不是這個。”霍綰兒苦笑道:“‘總勝’還沒評呢,他這一走,總勝怎么辦?”
秦德威愣了愣,隨即笑道:“算了,反正下午還有一場,等下午斗完再一起說。”:mayiwsk
新書推薦: